“三五”在古代天文學中指的是什麼

時間 2021-06-11 15:20:59

1樓:哇哎西西

在古代天文學中,三五指的是三辰五星。

《史記·天官書論》:“為天數者,必通三五。”

譯文:為自然數的,必通三五。

司馬貞索隱:“案:三謂三辰,五謂五星。”

譯文:案:三是三辰,五對五顆星。

晉葛洪《抱朴子·勖學》:“考七耀之盈虛,步三五之變化。”

譯文:考察七耀的盈虧,步三五的變化。

《雲笈七籤》卷二十:“九靈交度,三五相推。”

譯文:九靈交度,三、五相推。

2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代天文學中,三五指的是三辰五星。

“三辰”(sān chén),指日、月、星:三辰從昏明。語出《左傳·桓公二年》:

“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杜預 注:“三辰,日、月、星也。

” 南朝 樑 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麗於天,滔滔猶四瀆之紀於地。”。

”五星“,古指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星。這五顆星最初分別叫辰星、太白、熒惑、歲星、鎮星,這也是古代對這五顆星的通常稱法。把這五顆星叫金木水火土,是把地上的五原素配上天上的五顆行星而產生的。

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閱讀

春夏秋冬是哪幾個月?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年四季在北半球,春季為3、4、5月份,夏季為6、7、8月份,秋季為9、10、11月份,冬季為12、1、2月份。這是按照氣溫劃分的。

按照月份來劃分,春季為1、2、3月份,夏季為4、5、6月份,秋季為7、8、9月份,冬季為10、11、12月份。

4樓:幼蜜

劃分四季的方法有很多種

我國民間習慣上用農曆的月份來劃分四季:農曆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至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

擴充套件資料

1、我國古代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開始。

在我國出版的日曆上,公元紀年的日期旁邊,還標著一種農曆,這種曆法也叫夏曆,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陰曆”。我國民間習慣上用農曆的月份來劃分四季:農曆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至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

孩子們都盼著過“年”,這個“年”就是指農曆正月初一;這一天既是一年的頭一天,也是農曆季節劃分上春季的開始,所以**節。

2、在天文上,是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為四季的開始。

3、氣象上,通常以陽曆的3月到5月為春季,6月到8月為夏季,9月到11月為秋季,12月到第二年的2月為冬季。

例如,3月下旬或3月底,北京地區平均氣溫升到10℃左右,進入春季,這時桃杏花開、柳芽吐綠,確實是一派春況;11月下旬,江蘇、浙江一帶,梧桐落葉、景物蕭瑟,平均氣溫也正好10℃左右,開始進入冬季。用這個指標比較我國各地四季的有無和長短,就能夠清楚地看到各地季節變化上的差異。

5樓:有夢既敢為

春:1.2.3月。

夏:4.5.6月。

秋:7.8.9月。

冬:10.11.12月。

春季,是指我國農曆從立春到立夏這一段時間,即農曆

一、二、三月,包括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6個節氣,其氣候特點為溫暖潮溼。

夏季,是指從立夏至立秋的這一段時間,即農曆

四、五、六月,包括了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6個節氣。夏季的氣候特點即炎熱,是一個酷暑蒸人的季節。

秋季,是指從立秋到立冬這一段時間,即農曆

七、八、九月,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氣。秋季的氣候特點主要是乾燥,人們常以“秋高氣爽”、“風高物燥”來形容它。

冬季,始於農曆的立冬,止於次年的立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個節氣,即農曆的10、11、12月。冬季的氣候特點主要是寒冷。

6樓:土購網

民間習慣上按照農曆劃分四季,農曆1月到3月是春季,4月到6月是夏季,7月到9月是秋季,10月到12月是冬季。

擴充套件資料:

除了農曆劃分法還有以下三種分法:

一、節氣法。 天文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為四季的開始。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開始。這都是以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為標準的。

二、陽曆法。氣象學上通常以陽曆3月到5月為春季,6月到8月為夏季,9月到11月為秋季,12月到第2年的2月為冬季。

三、物候法。楊柳展葉,桃花綻蕊,春天來了;綠樹成蔭,赤日炎炎,夏天到了;果樹葉落,水清露寒,時序至秋;草衷花凋,北風怒號,歲月入冬。

科學的劃分方法是將第四種方法進行量化,它是用5天平均氣溫的高低作為劃分四季的指標: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下,稱為冬季,穩定在22℃以上,稱為夏季,穩定在10至22℃之間,就是春季或秋季。

7樓:穆子澈想我

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這種四季分類法,比較適用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

春季四季之一。從節氣意義上講,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

氣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種儘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劃分標準,以5天平均氣溫為標準,把冬季以後五天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時開始進入春季,當溫度高於22℃時意味著春季的結束夏季的開始。

夏季夏季是一年的第二個季節,是四季之一。在大多數地區夏季是氣候炎熱、有可能缺水的季節,此外,由於夏季時北半球大部份學生都放暑假,因此也是相當旺盛的旅遊季節。

在北溫帶,氣象意義的夏季為5月21日(小滿)~8月22日(處暑);在南溫帶,氣象意義的夏季為11月21日(北半球的小雪)~次年2月18日(北半球的雨水)。

秋季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從氣象意義上劃分,北溫帶的秋季在8月23日(處暑)~11月20日(小雪);南溫帶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滿)。

冬季冬季是四季之一,秋春之間的季節。天文學上認為是從12月至3月,中國習慣指立冬到立春的三個月時間,也指農曆“

十、十一(冬)、十二(臘)月”一共三個月。在南北半球所處的時間不同。

按氣象意義劃分,在南半球溫帶及寒帶,冬季在6、7、8月份,在北半球溫帶及寒帶,冬季在12、1、2月份。按節氣意義劃分,季從立冬開始,到立春結束,西方人則普遍稱冬至至春分為冬季。 從氣候學上講,平均氣溫連續5天低於10℃算作冬季。

8樓:叫那個不知道

按照節氣來說,3、4、5月份屬於春天,6、7、8屬於夏天,9、10、11屬於秋天,12、1、2屬於冬天.

春夏秋冬又稱為“四季”,是地球圍繞太陽執行所產生的結果。春天始於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夏天始於“立夏”;秋天始於“立秋”;冬天則始於“立冬”。在黃河流域最為確切。

我國勞動人民總結的基本規律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也正是《黃帝內經》等國學典籍所闡述的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思想。

擴充套件資料

我們的地球在圍繞太陽不停地公轉的同時,也在繞自身的地軸自轉,不過地軸並不垂直於公轉軌道面,而是有一個23度27角分的傾角。正是因為這個傾角的存在,才會使太陽在地球表面的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移動,從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當太陽直射在北迴歸線時,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較多,且白晝比黑夜長,所以北半球氣溫處於一年中最高的時候,為夏季;這時太陽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較少,且黑夜比白晝長,因此,南半球處於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冬季。當地球繞太陽再公轉半圈時,太陽的直射點由北迴歸線移向南迴歸線,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逐漸減少,由夏季進入秋季,進而轉入冬季;而南半球卻正好相反,由冬季進入春季,進而過渡到夏季。不過,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並不是一個標準的正圓,因此南半球的夏天要稍稍比北半球的夏天熱,而冬天則要比北半球的冷些。

9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四季代表的具體月份,古今中外有不同的劃分依據:

近代將陽曆3到5月劃分為春

季;6到8月為夏季;9到11月為秋季;12月到第二年2月為冬季。

古代劃分依據是:夏曆的1到3月為春季,4到6月為夏季,7到9月為秋季,10到12月為冬季。

也有按照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時令來區分。

西方天文學史上曾按照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來區分四季。

10樓:_神祕人物

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的開始;也有以夏曆一至三月為春,四至六月為夏,七至九月為秋,十至十二月為冬的。

西方天文學上則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各季的開始。

近代一般常以陽曆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到翌年2月為冬季。中國民間通常又以氣候,尤其是氣溫作為劃分四季的標準。各地氣候不同,故四季長短不一,有時差別甚至很大。

春:夏:

秋:冬:

中國古代是否有科學

古代天文學是什麼樣的,“三五”在古代天文學中指的是什麼

別玲玉 讀古代天文學著作。魏國人石申著的 天文 後人將這兩部著作合為一部,稱作 甘石星經 這是我國 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一部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 記錄了水 木 金 火 土五大行星的運 況,以及它們的出沒規律。書中還測定了121顆恆星的方位,記錄了800顆恆星的名字。這是我國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恆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