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趙睿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與其**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了兩個方面:
一是講學習方法及態度的;二是講思想修養方面的。這十則教給了我如何處世待人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的是:
學習了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告訴我們正應像松柏一樣堅韌不拔,無論何種境地都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
文天祥面對著敵人提出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義正言辭地加以拒絕,忍受著敵人殘酷的嚴刑拷打,寧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國。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表現得大義凜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應當像他一樣堅貞不屈,不畏艱險的環境,保守自己的節操!我們應勇於挑戰困難,像松柏一樣在寒風中挺立!
《論語》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哲理啟迪著我們的心靈,它告訴了我們如何為人處世,修身養性。 有人說過:“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
”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讓這個世界更加和諧
2樓:孤獨的小狼
談學習態度
1、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談學習方法
4、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談修身做人
7、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8、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
9、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10、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3樓:墨驪紫淚
《論語》經歷了兩千個春秋,並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在的思想,但是它畢竟是經典中的經典。經典永遠不會過期,我們要批判地繼承這些中華傳統文化,讓《論語》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總之,《論語》是我們必讀之經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論語十則翻譯
4樓:匿名使用者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1.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裡)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過呢 "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8.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9.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後(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0.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5樓:星樂志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而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呢?"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懂得)就是知道(懂得),不知道(不懂得)就是不知道(不懂得),這才是聰明啊."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自我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跟從、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8.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9.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後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0.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呢?"孔子說:"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6樓:匿名使用者
七年級上《論語十則》原文(加解釋)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指有權有勢的人)人家不瞭解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是否忠誠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呢? "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在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對自身)有害. ”
5.子曰:“由,誨女(rǔ,通‘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通‘智’)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呀!教給你知與不知的正確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三(幾)個人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成自己的任務,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孔子說:"一年最寒冷的時候,這時候(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凋零的." (松柏比作了品德高尚的人)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呢? "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7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去看這個
論語十則全文翻譯
8樓:匿名使用者
一、譯文
1、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地複習,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知道)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出謀劃策盡心竭力了嗎?跟朋友交往真誠相待了嗎? 老師傳授的知識複習了嗎? "
3、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藉這點做別人的老師了。”
4、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光是思考但不學習,就是有害的。”
5、孔子說:“仲由啊,讓我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人才是聰明的。”
6、孔子說:“看見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著像他一樣好;看見不賢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毛病。”
7、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學習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們一樣的缺點,要及時改正。”
8、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責任重大而且路途遙遠。把推行“仁愛”看作自己的責任,不也重大嗎?奮鬥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遙遠嗎?”
9、孔子說:"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凋謝的。"
10、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的身上。”
二、原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學而》)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yǐ) 。”(《為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5、子曰:“由,誨女(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三、出處
《論語》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和再傳**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二、作品賞析
《論語》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
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徵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的形象。
三、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境內),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論語十則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潮潮 一 譯文 1 孔子說 定期學習複習不是一種樂趣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愉快嗎?別人不瞭解 認識 我,但我不怨恨 生氣 也不是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嗎?2 曾子說 我每天反省自己很多次。你有沒有盡力為別人?你對朋友誠實嗎?你複習了老師教的知識嗎?3 孔子說 回顧你所學的知識,你可以獲得新...
論語十則原文,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
賽巴斯 夏爾 1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 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複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複習,這是愉快的事。這裡既有學習方 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裡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 問題,是一種樂 趣。人家不瞭解,我卻不怨恨,是...
論語十則的重點詞解釋,論語十則重點實詞
1 論語十則中的實詞 虛詞。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9656362 實詞 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實詞包括名詞 動詞 形容詞 數詞 量詞 代詞 六類。在文言文中,實詞是大量的,掌握較多的文言實詞,是提高閱讀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