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躁動的一生
古代青銅器一般是以澆鑄的方式弄出來的,我們平時看到的那麼大的一個鼎,這樣的東西不是任何一個鐵匠能夠打造出來的,在古代技術不成熟的時候。
古代的青銅器一般是以融化的銅水,倒進已經事先做好的一個容器裡面,然後等它冷卻之後,在把外面這層殼敲掉,然後再來仔細的打磨雕刻。而這個容器的製作過程恰恰是最關鍵的一步,因為稍有閃失,就會對以後所成型的東西造成相當重大的影響。
首先我們需要用蠟雕刻出需要做的那個東西的模型,然後有工匠仔細的打磨這塊蠟。必須要和我們做的那個青銅器達到一比一的比例,任何閃失都不能有。蠟是一種可以融化的東西,所以如果哪個地方缺了一角,或者有什麼不規則的,可以融化之後再重新給她塑造一下,所以這個東西比較方便。
不像已經成形的青銅器,它雕刻起來就像石頭一樣,少了那一塊就再也補不回來了。
然後需要用非常細膩的粘土,包圍整塊蠟,不能留下任何的空隙,否則做出來的也會成為廢品。當我們包裹起來之後,需要做一個孔,方便他倒入銅水,然後等它自然風乾之後,需要去拿到陶瓷窖裡面去烤,把蠟給燒掉之後,就可以倒入銅水澆鑄青銅器了。
2樓:彩霞滿天光
製作一件青銅器步數:
先周居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陝西省扶風、岐山縣一帶,有著“青銅之鄉”的美譽,其中在扶風縣法門鎮,有一個周原博物館“青銅範鑄工藝研究所”。在這裡,學者們通過模擬實驗的方式試圖探索和復原古代青銅器的生產鑄造工藝。
第一步:備料
古代青銅器製作通常採用範鑄法,也叫模範法,所以要想鑄造青銅器,得先製作模範。從考古出土資料來看有陶範、石範、金屬範等等,其中以陶範最為常見。
洗泥:給泥洗洗澡
泥土要精選當地無雜質黃土,粗細相間,色澤均勻,然後經研磨、過篩、浸泡取懸浮液、沉澱、晾乾等步驟,這樣洗出來的泥細滑軟道,手感極佳,便於雕刻細膩紋飾。將精選的泥、沙、水等材料經適當比例混合以備使用。
第二步:制模
模範模範,需先有模後有範,模與範是陽與陰的關係,一凸一凹。
首先,從制模開始。
用製作好的刮板在泥料上刮削出一個鼎的泥胎,陰乾後取其三分之一放置在120°夾角的木板中,安置半圓形的兩足,將兩足之間三角形區域用泥填平以便於順利脫範,這樣模便組合拼對完成,陰乾後即可使用。
刮制泥胎
第三步:做範
制模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外範,制範是整個工藝當中相當重要的一步,因為它直接決定了器物的外表面長成啥樣,好不好看。
三塊範對合就是完整的一個空腔,就可以進行一個鼎的澆鑄,這就是青銅器製作的三合範鑄造。(除此之外依據製作器物的不同還有單合範、雙合範、多合範等)
夯範夯制好的外範
紋飾的製作
青銅器上往往有精美的紋飾。紋飾是如何製作的呢?這通常是在範面上進行的,首先起稿,然後畫線、挖主紋、壓底紋、貼泥條等,都是細作活。
需要注意的是,刻出來的紋飾與澆鑄出來、體現在器物上的紋飾是反的,凸起處在器物上就相應的是凹面。
紋飾雕刻
範面上雕刻的各類紋飾
青銅獸面紋(銅罍,商中期,陝西城固出土)
銘文的製作
青銅器往往有一字千金之稱,由此可見青銅銘文的珍貴,它有著極其重要的史料及研究價值。銘文的製作常採取貼泥條的方式,器物外壁銘文,需在範面貼上反字泥條,鑄後得到陰紋正字。
如何將細軟的泥條緊緊貼在範面上不至斷裂脫落,方寸之間考驗的是手工匠人的細心、耐心和匠心,所以這一字千金的美譽對青銅器來說當之無愧。
銘文製作好後,放置陰乾數日,待表面有了一定的強度後即可進行下一步操作。
製作外壁銘文
第四步:制芯
光有外範不行,那樣澆鑄出來是一個實心鼎,因此我們還需要製作泥芯。
芯盒的製作
取三塊陰乾好的泥范進行合範,因為泥範在陰乾的過程中會有變形,通常無法很好的對合,這時就需要對其進行修整。隨後將擀好的泥片均勻貼在範面上,泥片的厚度即為將來青銅器的壁厚,這時將三塊範面對合,一個芯盒即製作完畢。
泥芯的製作
這種鼎的芯分腹內芯和腹外芯兩個,所以要用一個芯盒製作出兩個芯,也就是一盒兩芯。
首先將芯盒固定好,往裡加泥料並不斷夯實。當芯料夯至鼎腹部位時,需要在表面撒上一層草木灰以起到隔離兩芯的作用,也可墊一層器底厚度的泥片,這樣可直接得到兩芯之間的壁厚,也就是器底厚度。
接著夯泥料至口沿處,這時需將事先準備好的耳模安置在口沿處,接著夯制,直至夯滿芯盒。貼泥制芯既得到壁厚,也產生了泥芯,可謂一舉兩得。
泥芯的製作
開啟外範,去掉耳模,即得兩個完整的泥芯,將範面的泥片去除,這時範和芯之間就會形成型腔。
腹外芯和腹內芯
泥芯的表面需進行修整,如想在器物內壁留下銘文,這時候就可以在腹內芯上貼泥條了。
製作內壁銘文
第五步:澆鑄
焙燒:陰乾後的泥範和泥芯需要進行焙燒形成陶質的範與芯方可使用。
合範:將冷卻後的陶範與芯對合,如有變形再次修整。
合範(範芯對合成套,空隙處即為銅水流經的地方)
澆鑄:將對合好後的範與芯埋在溼沙土中固定,用坩堝將融化的合金液體(銅錫合金或銅錫鉛合金)倒入型腔內。
ps:為啥青銅容器往往是倒著澆鑄呢?
倒立澆鑄有很多好處,既方便合範,由於壓力的關係也會使氣孔與銅液中的雜質集中於器底,使器物中上部充型飽滿,紋飾清晰,同時底部澆冒口形成的披縫也更容易清理。
第六步:打磨修整
銅液凝固後打碎外範,去掉內芯,得毛坯鑄件。對毛坯件進行打磨修整,消去多餘的銅塊、毛刺、披縫,這樣一件精美的青銅器即展現在我們面前。
青銅器是怎樣製造出來的,為什麼在商代青銅器沒有廣泛用於農業生
一 青銅器的製作方法如下 1 範鑄法 範鑄法較早,應用的最普遍,範鑄法又稱模鑄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種圖案 銘文,陰乾後在經燒製,使其成為母模,然後再以母模製泥範,同樣陰乾燒製成陶範,熔化合金,將合金澆注入陶範範腔裡成器,脫範後再經清理 打磨加工後即為青銅成品.2 失蠟法 失蠟法是一種青銅等金屬器物...
古代青銅器的特點
怡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四大特點 http finance.sina.com.cn money collection qtq 20070309 14033392756.shtml 青銅器物是銅錫合金,有較強的硬度,不像瓦當磚瓦 甲骨陶瓷及書畫碑帖等易於破碎,而是便於長期收藏。再則青銅器皿形態各異古樸典雅...
青銅的來歷,古代青銅器的來歷
在古人心目 古代文獻 中,青銅器有兩種基本功能或用途,一是 納 內 入 即盛裝物件 一是 設 即陳設布列。禮記 禮器 說得很明確 三牲魚臘,四海九州之美味,籩豆之薦,四時之和氣也,內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 龜為前列,先知也 金次之,見情也。鄭玄注 金炤物,金有兩義,先入後設。納是青銅器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