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過中秋節的,古人是如何過中秋節的50

時間 2021-06-20 23:48:15

1樓:江淮一楠

祭拜月神

《禮記》中記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據有關史料考究,在周代,每逢中秋都要舉辦迎寒和祭月的儀式。魏晉,民間開始有中秋賞月之舉,但尚未形成習俗。

拜月中秋賞月

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開始變成一件時時髦的事。歐陽詹在《長安玩月詩序》中說:“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之中。

稽之大道,則寒暑勻,取之月數,則蟾魄圓。”唐代初年,中秋節被正式定為節日。

賞月中秋吃餅

唐高祖年間,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來。李淵正好獲得吐魯番商人獻供的餅,李淵便將此餅分給李靖和群臣品嚐,從此就有了中秋吃餅的習俗

李淵由此看來,在唐朝,“中秋節”獲得了里程碑式的發展!

中秋團圓

到了宋朝,中秋節就成了當時的“狂歡夜”。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秋”條稱,“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當時的皇家還會舉辦“中秋晚會”。

民間也不會早早休息,連小孩都不肯睡,“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讓大家聚在一起玩,是宋代對中秋節的最大貢獻,也給中秋節賦予了“團圓”的內涵。

中秋送月餅

中秋月圓之際拜親訪友,饋贈糕點、鮮果的“走月”活動在元末之前出現。元代,蒙古人對民間集會控制極嚴,朱元璋就利用八月十五“走月”,將約定起義時間的紙條塞進月餅送出,完成起義總動員。因此,“送月餅”在明代開始廣泛流傳。

2樓:匿名使用者

每逢中秋夜人們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絕不能少,西瓜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3樓:在讀書洞學車的東北虎

古代交通不行 一年 回幾次家 所以每當這時候 家人就會準備很多好吃的,等遠方的遊子歸來。拉拉家常 傾訴下感情。 現在交通方便 隨時回家 現代人對中秋 以及過年 沒啥感覺

古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玩兔兒爺〕 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作太陰君的。然而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稱太陰君嚴肅莊重,但卻顯得更為親切。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儘管略顯得對神不大尊敬,但卻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

中秋自從由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後就淡化了禮俗色彩,而遊賞性質越來越突出,玩兔兒爺的風俗,可以說是這一現象的有力佐證。

〔熬夜〕 民間相傳,中秋夜越晚睡越長壽。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長壽,但更多現代年輕人藉此機會玩個通宵。

〔偷蔥偷菜〕 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君。臺灣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一習俗。

〔吃鴨〕 雲南的仫佬族講究在這一天買餅子,殺鴨子。南京的桂花鴨、鹹水鴨、樟茶鴨也在這個時候賣得很旺。

〔吃田螺〕 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吃芋頭〕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所以,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飲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但到了現在,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了。

5樓:匿名使用者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實際上,“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絕不能少。

西瓜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古人過中秋必做的十件事是什麼?

〔吃月餅〕 《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宋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

〔燃燈〕 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說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峰。

〔玩兔兒爺〕 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作太陰君的。然而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稱太陰君嚴肅莊重,但卻顯得更為親切。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儘管略顯得對神不大尊敬,但卻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

中秋自從由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後就淡化了禮俗色彩,而遊賞性質越來越突出,玩兔兒爺的風俗,可以說是這一現象的有力佐證。

〔熬夜〕 民間相傳,中秋夜越晚睡越長壽。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長壽,但更多現代年輕人藉此機會玩個通宵。

〔偷蔥偷菜〕 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君。臺灣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一習俗。

〔吃鴨〕 雲南的仫佬族講究在這一天買餅子,殺鴨子。南京的桂花鴨、鹹水鴨、樟茶鴨也在這個時候賣得很旺。

〔吃田螺〕 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吃芋頭〕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所以,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飲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但到了現在,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了。 摘自《新京報》

6樓:匿名使用者

吃月餅,觀潮,賞月,銀飲桂花酒

7樓:人蔘de杯具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那時,每逢中秋夜人們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絕不能少,西瓜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由此看來,古代人過中秋遠比現代人要講究得多。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古人過中秋常做的十件事。

一、吃月餅

《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

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宋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後貼上在餅面上,後來乾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

二、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美景,美不勝收。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

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

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懸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

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三、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巔峰。

四、玩兔兒爺

近人金易、沈義羚所著的《宮女談往錄》中,記述了一位叫榮兒的宮女講述的故事。當時正是八國聯軍進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這位太后慌亂之中亦未忘舊禮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貢院中舉行了祭月之禮。

故事說,晚飯後按著宮裡的習慣,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陰君”。這大概是沿襲東北的習慣“男不拜兔,女不祭灶”吧,“太陰君”是由每家的主婦來祭的。在庭院的東南角上,擺上供桌,請出神碼來(一張紙上印一個大兔子在月宮裡搗藥),插在香壇裡。

香壇是一個方鬥,晉北的鬥不是圓的,是方的。街上有時偶然聽到晉北人唱“圓不過月亮方不過鬥,甜不過尕妹妹的溫柔。”可見,晉北的鬥全是方的了。

鬥裡盛滿新高粱,鬥口糊上黃紙,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盤月餅,月餅疊起來有半尺高。

另外,中間一個大木盤,放著直徑有一尺長的圓月餅,這是專為祭兔時做的。四碗清茶,是把茶葉放在碗裡用涼水衝一下。宮女榮兒說:

“就這樣,由皇后帶著妃子、格格和我們大家行完禮,就算禮成。我們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點禮儀不周,得罪了神鬼,給自己降下災難。所以一有給神鬼磕頭的機會,都是爭著參加。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宮廷中祭拜月兔的規矩,雖說是在逃難之中,香壇只好用晉北的方鬥來替代,但從心理角度說,因為在難中,所以對神則更為敬畏虔誠。

從這個故事看,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的。然而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稱太陰君嚴肅莊重,但卻顯得更為親切。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儘管略顯得對神不大尊敬,但卻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變化。

五、熬夜

民間相傳,中秋夜越晚睡越長壽。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長壽,但更多現代年輕人藉此機會玩個通宵。

六、偷蔥偷菜

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君。臺灣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一習俗。

七、吃鴨

我國西南的仫佬族講究在這一天買餅子,殺鴨子。南京的什麼桂花鴨、鹹水鴨、樟茶鴨也往往在這個時候賣得很旺。如果你什麼都沒找到,拎一隻北京烤鴨回家吃,估計味道也不賴。

八、吃田螺

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後經查,螺肉所含的維生素a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可見此說法言之有理。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食之呢?

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九、吃芋頭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所以,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十、飲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但到了現在,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了。

古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古代是怎麼過中秋

玩兔兒爺 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作太陰君的。然而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稱太陰君嚴肅莊重,但卻顯得更為親切。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儘管略顯得對神不大尊敬,但卻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中秋自從由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後就淡化了禮俗色彩...

今年的中秋節如何放假,中秋節放假在法律上是怎麼規定的?

無暇 放假3天!9月13日 15日放假3天。具體請看如下 2008法定節假日調整 一 元旦 2007年12月30日 2008年1月1日放假,共3天。其中 1月1日 星期二 為法定節假日,12月30日 星期日 為公休日,12月29日 星期六 公休日調至12月31日 星期一 12月29日 星期六 上班。...

中秋節怎麼過的作文,怎樣度過中秋節作文

中秋節,花好月圓人團圓,能夠和家人朋友一起吃著月餅賞明月是一件多麼詩意的事情呢。那麼這麼重要的一天,我們應該怎麼度過呢。對於沒能夠回家的朋友又該怎樣開心過節呢?請看數字關於中秋節的三言兩語。中秋節回家 1準備美食 每個地方的中秋節都會有不同的習俗,比如小編這裡就是每家每戶張羅一大桌的食物和裝飾品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