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金果
賞析:此詩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在詩中互為表裡。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鬱,卻不壓抑。反映了其關心民生疾苦的風格。
首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
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底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
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讚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
「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敘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
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出自:《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原文:
登岳陽樓
唐代: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譯文: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以前的日子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如願終於登上岳陽樓。
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
北方邊關戰事又起,我倚著欄杆遠望淚流滿面。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大曆三年(768年),當時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州(今屬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讚。
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於是在岳陽寫下《登岳陽樓》、《泊嶽陽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解讀: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現在我登上湖邊的岳陽樓,俯仰江山。首聯借「昔」、「今」二字思路,拉開時間的帷幕,為全詩浩大的氣勢奠定了基礎。
杜甫少時就有壯遊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東遊吳越,後北遊齊趙。岳陽樓是千古名勝,詩人早有盡興一遊的夙願,無奈戰亂頻仍,身世漂蕩,難以如願。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飽眼福。
只見吳楚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分割於東南;蒼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盪著大地長天。頷聯寫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闊大,景色巨集偉奇麗。
「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於景,隱含自己長期飄泊無歸的感情。宋代劉辰翁說,此聯「氣壓百代,為五言雄渾之絕」。「吳楚」,春秋時代的吳國和楚國。
親朋故舊竟無一字寄給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乙隻小小的舟船上。頸聯寫詩人年老多病,以舟為家,遠離親友,流落在外,其淒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
不言自明。「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全家人住在一條小船上,四處漂泊。此時,他身體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聰,還患有慢性肺病。
站在岳陽樓上,遙望關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馬亂、戰火紛飛;憑倚窗軒,胸懷家國,我不禁涕淚交流。詩人在尾聯中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聯絡在一起,意境深遠,餘韻無窮。
「戎馬」,兵馬,這裡借指戰爭。大曆三年(768)秋,吐蕃侵擾靈武,京師戒嚴;朝廷又命郭子儀率兵五萬至奉天,以備吐蕃。
2樓:匿名使用者
【賞析一】
首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讚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
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賞析二】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出三峽,暮冬臘月,泊舟嶽陽城下,登樓遠眺,觸景生情,寫了這首詩。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昔聞」寫從前對洞庭湖湖光山色的仰慕,「今上」交代時間,「岳陽樓」點明地點,寫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陽樓觀賞洞庭湖的美景風光。今、昔二句互文,名勝早聞,今始得見,平生一快。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由喜悅之心來觀賞洞庭湖,真是遼闊無邊,**吳、楚兩地,吞吐日月星辰,氣勢巨集偉,氣象萬千。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筆鋒一轉,回到現實之中,想到自己自成都至湖南,長期浮舟江上,與親朋隔絕,無一訊息,加上年已五十七歲,老病纏身,孤身飄零。這裡,自己的孤寂與上聯的湖闊雄壯形成鮮明的對比,愈益顯出自己的痛苦之情。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寫詩人的博大襟懷。詩人憑軒老淚橫流,不僅是有感於自己淒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縱目遠眺,遙想北方邊境,戰亂未平,國家艱危,這才是詩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這首詩採用以樂寫悲的手法,語言質樸自然,意境渾厚深遠,感情曲折真摯,發飄零孤寂之悲哀,感戰事亂離之不停,一唱三歎,令人扼腕。
3樓:西頓
《登岳陽樓》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兩聯寫登岳陽樓所見,用凝練的語言,將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和巨集偉壯麗的形象真實地描畫出來,勾勒出一幅氣象萬千的畫面。
頸聯表現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尾聯抒寫出詩人眼睜睜看著國家離散而又無可奈何,空有一腔熱忱卻報國無門的淒傷。這首詩意蘊豐厚,抒情雖低沉抑鬱,卻吞吐自然,顯得雄渾大氣,氣度超然。
4樓:匿名使用者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的《登岳陽樓》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木木木子丶李
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讚;繼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飄泊無定,國家也多災多難,不免悲傷感慨,從總體上看,江山之壯闊與詩人胸襟之悲壯闊大相表裡,故雖悲傷卻不消沉。雖沉鬱卻不壓抑。
《登岳陽樓》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白話譯文
從前只聽說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沒有得到親朋故舊一字音信,年老體弱之身只剩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欄遙望胸懷家國淚水橫流。
賞析此詩為登樓抒懷之作。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詩人對洞庭湖嚮往已久,這是在敘事寫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感情。
但這畢竟是過去的嚮往,登上了岳陽樓,其感情似乎應當是高興。因為多年的嚮往實現了,一定高興。但句中又見不到高興的字眼,抽不出如願以償的情思。
擴充套件資料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6樓:岸裡何以顧
登岳陽樓
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吳楚:指今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鴅省一帶.
【簡析】大曆三年(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峽,因兵亂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這年冬天,杜甫從公安到了岳陽,這首詩就是登岳陽樓後所作.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氣勢,亦觸景傷情,寫自己身世的淒涼孤寂,反映出詩人對時局地憂慮和關心.
全詩對仗工整用韻謹嚴,前後映襯,渾然一體.
《登岳陽樓》這首詩篇幅雖短但氣魄非常雄大,它把湖山之勝與詩人心中家國多難的悲哀結合起來抒寫,表達了詩人因湖山之景而觸動身世之悲,滿腹的孤身漂泊之感與萬里鄉關之思.表現了詩人越在個人不幸之時越不忘政局國情的高尚品格.
7樓:皓凌
杜甫的《登岳陽樓》抒發了詩人由衷的禮讚,不過詩人想到自己晚年仍飄泊無定,國家也多災多難,不免悲傷感慨。詩文如下:
《登岳陽樓》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在代宗大曆三年(768)之後,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首聯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二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
三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末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
8樓:草乙黃
抒發了詩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
杜甫《登岳陽樓》全詩如下: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賞析】
《登岳陽樓》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在詩中互為表裡。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鬱,卻不壓抑。反映了其關心民生疾苦的風格。
首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底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讚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作詩時已達57歲,身患肺病、風痺,右耳已聾,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盪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
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首聯敘事,頷聯描寫,頸聯抒情,尾**結。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侷限於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
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身世之悲,國家之憂,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以往一些學者認為詩用賦法,沒有形象,沒有詩味。事實上,賦法是詩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點是不注重詩的語言和區域性事物的形象化,而著力創造詩的總體意境。
《登岳陽樓》正是運用賦法創造藝術形象的典範。它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已經使人不覺得有藝術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著心扉。
杜甫《登岳陽樓》的字詞解釋,《登岳陽樓》翻譯加注釋
杜甫 登岳陽樓 原文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譯文 早就聽說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終於等上了岳陽樓。雄闊壯觀的大湖,將吳楚分割在東南兩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浮於其上。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北方邊關戰事又起...
陳與義的登岳陽樓和杜甫的的登岳陽樓有什麼異同
心情肯定不同 還有背景不同 作者當時的心情肯定不同 將杜甫的 登岳陽樓 與陳與義的 登岳陽樓 進行比較,有什麼異同 將杜甫的 登岳陽樓 與課文中陳與義的 登岳陽樓 進行比較,有什麼一異同 紅褲子 1.岳陽樓 在今湖南省岳陽市,臨洞庭湖。2.昔聞 過去僅是聽說過。3.吳楚 春秋時二國名,其地略在今湖南...
《登岳陽樓》的名句,登岳陽樓 名句
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注 吳楚 指今江蘇 浙江 湖南 湖北等鴅省一帶。簡析 大曆三年 768 春,杜甫由夔州出峽,因兵亂漂流在江陵 公安等地。這年冬天,杜甫從公安到了岳陽,這首詩就是登岳陽樓後所作。詩人寫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