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若為自由故
2023年底,印度洋大海嘯發生後,再一次引起了人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關注。中科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何祚庥,在接受《環球》雜誌的專訪時,闡述了他對人類和大自然的關係所進行的哲學思考,他指出「批評科學主義,認為人類不該利用科學來有所作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關係,就是敬與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這就在實際上走向了『反科學』。
」報道該專訪的文章《人類無須敬畏大自然》在《環球》雜誌發表以後,立刻引來了環保人士的強烈反擊。緊接著,社會上出現了一場有關「敬畏自然」的爭論。與此同時,人民網上的環保**,還了是否同意「敬畏自然」的民意調查。
從網上調查反映的情況來看,有84%的網民選擇了同意「敬畏自然」。似乎可以很明顯的得出多數人同意「敬畏自然」的結論。然而,這裡面實際上存在著一些**宣傳誤區。
最近以來,我們的**宣傳,在批判「人定勝天」的時候,已經產生了某種矯枉過正的傾向,對「敬畏自然」的宣傳也有些走向極端。我們對於「敬畏自然」和「人定勝天」的說法,都應該進行辯證的分析。
曾幾何時「人定勝天」的口號也和今天的「敬畏自然」一樣時髦,大躍進年代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正確性。直到今天,我們遭受多次挫折之後,才認識到「人定勝天」思想的片面性。今天,當我們的**一致聲討「人定勝天」的口號的時候,我們也不能絕對否定「人定勝天」。
世界的萬物都是在與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競爭中生存、發展的。任何物種如果沒有戰勝競爭對手的勇氣和力量,它就無疑的要被自然界淘汰。作為生物之一的人類本身產生某種戰勝一切自然競爭對手的信心和意念,實際上就是一種「人定勝天」的願望。
有這種願望錯了嗎?相反,正因為有了這種願望,才有了我們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動力。當然,如果片面的認為人類最終能夠「勝天」就錯了,就會犯錯誤,就要失敗。
在這一點上,起碼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即,人類不可能永存,而自然界將會永存。從這一點上說就永遠不會有「人定勝天」的結局。不過,在批判「人定勝天」思想的時候,我們不能否認「人類的歷史,就是乙個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發展史。
」儘管,我們永遠也不會達到那個「完全自由的王國」。但是,我們決不能因此就否定人類的前進方向,就放棄人類走向自由王國的努力。因此,雖然說「人定勝天」的口號是錯誤的,但是,具有某種程度「人定勝天」的願望並沒有錯。
同理,對於人與自然關係的另乙個極端,我們也可以說:「敬畏自然」的口號是錯誤的,但是,對自然保持適當的敬畏卻是應該的。我們贊同「對自然保持適當的敬畏」的說法。
「適當的敬畏」的本意應該解釋為這樣3點:1、為了可持續的開發利用自然,我們應該保護自然;2、在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中,要遵從自然規律;3、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過程,是沒有窮盡的。辯證地看,保持適度的敬畏,不等於一定要敬畏自然;具有戰勝自然的決心和願望,並不能夠代表「人定勝天」的思想正確。
應該說,有戰勝自然的決心和願望及對自然保持適度的敬畏都是正確的,然而,絕對的「敬畏自然」和「人定勝天」一樣,都是一種極端的態度,也是一種違反科學的口號。
當然,我們公眾的思維和**宣傳都有一種慣性,在一段時期人們通常習慣接受某種說法,或者說是偏愛某個詞彙。過去我們曾經相當崇拜「人定勝天,戰勝自然」口號。現在,當我們反思這一口號的科學性的時候,又過多地宣傳「敬畏自然」的內容。
實際上,我們(特別是科學工作者)應該辯證的分析、看待這些口號。應該看到: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上,「敬畏自然」和「人定勝天」一樣,都是一種極端的口號。
我們應該學會辯證地、全面地分析問題,不能光從某個名詞在新聞**出現的頻率來判斷事物。
2樓:
敬畏吧,人類太自大了,自然的力量遠超過人的想象
3樓:
不可否認人類改造自然的神力,但我們也應該和必須敬畏自然.這是我的個人觀點.
4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應概敬畏自然,因為沒有自然就沒有我們
5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是敬畏,自然給了我們人類生命,是我們的母親,但要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所以要敬畏。
辯論:敬畏自然還是人定勝天
6樓:來自樂蔭園有信心的藍鯨
通常的討論,需要講合作的精神,要正確轉達對方的意義,在那種意義上進行討論。
辯論會,從來是不講這種合作的,雙方常常是自說自話,不太針對對方的實際意義,只是在對方偶而露出破綻時,有力的打擊一下(這種打擊也是很有力很重要的)。
最基本的手段是把論題的意義曲解到有利於自己的方面。對於這樣乙個論題,由於使用了非精確比喻性的語言:「敬畏」、「勝」使得雙方更可以在此做文章,把這兩個詞解釋成有利於自身的意義。
在你這一方面,要把「畏」誇大,說人們不應當害怕面對困難,把「勝」弱化;只指戰勝困難(自然災害等),不指違反自然規律;要把「敬」曲解,指出自然並不是人,不需要敬——但這要小心,「勝」的通常物件也是人。對方的做法顯然是相反的,對方會把「勝」強化成違反自然;把「敬畏」弱化成尊重自然規律。
最好的戰勝自然的例子,可能就是人們面對自然災害的情形了,可以聯絡國內與國際上的很多例子,注意有些例子,有人禍的成分,要慎用,人禍成分大的就不要用,免得反而給對方抓住了把柄。另外,就是改造自然的例子,但是所有改造自然的例子,都會伴隨著對自然的破壞的陰影。
因此,你方不能完全否認「尊重自然」,只能是把「尊重」與「敬畏」區別開來,當然也不能強調「尊重」本身,那會不利的,只是強調它與「敬畏」區別。 你得找到乙個有利的合適的邏輯立場,並讓全組成員始終在這個立場上,要不然出現自相矛盾,那就很失敗了。那麼,同樣的,對付對方,也要努力找到對方的矛盾之處。
但總體上來說,對方的矛盾確實難以找到。
這些是從邏輯上來說的,但為了取得勝利,那得看看,評委的評價標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
語氣、語勢、對對方的批評即要有力度,有氣勢,不能像輸了理似的;又要用節制,不能侮辱對方的人格,自己過於氣奮、激動都是不對的。要表現一種「理在我這邊,我什麼都不擔心,什麼都不畏俱,我還特別有大量」的樣子。如果對方急極敗壞,你方泰然自若,那誰勝不是很明顯了?
7樓:匿名使用者
to一樓:
人工降雨也要建立在有足夠雨雲的前提下,你試試在萬里無雲的乾燥天氣裡往天上放乾冰,能下雨就好了!
to二樓:
移山這樣的工程現代已經可以利用大型機械完成,但是是建立在對自然界資源和生態平衡的嚴重破壞上的,自然界已經給人類以報復了,最終誰佔便宜很難說,人類一定會為這種行為付出代價。
建議樓主:
敬畏自然是基本原則,但是也要有戰勝自然的信心。當然,這裡的戰勝是在可控制、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的條件下,利用人類的技術充分利用自然,充分理解自然。建議你從鑽木取火開始舉例,一直可以講到未來的星際探索,人類的無窮創造力多著呢,一本人文歷史書就能解決問題。
人類的創造能力來自自身生存的需要,同時這種創造能力給其他物種帶來的傷害也是不可忽視的。大概就說這麼多。
8樓:匿名使用者
從哲學的角度說,人區別於物的特點是: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人在實踐的基礎上不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現象,還能通過抽象思維活動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人們按照自然規律改變自然物原先的形態和內部構造,創造了許許多多自然界原來不存在、單靠自然力量也不能產生的事物。人們改造世界活動的乙個重要表現,使利用對規律的認識,改變或創造條件,發揮其對人們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壞作用,甚至能變有害為有利。
認識的根本任務就使經過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認識論的角度講,世界上沒有不能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從短期來看,人的認識能力有限,但從長遠來看,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只要人遵循客觀規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將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並將這種認識通過實驗,驗證其正確性並完善它,最後用這種正確的認識來指導實踐,人對自然的創造能力可以達到無窮。
我只是一高中生,所知有限,就這點了。
以「人類真的該敬畏自然嗎」為辯題為正反方各收集辯論的材料。
9樓:匿名使用者
正1 人類之渺小
a 宇宙之無限,人類知識的極其有限
b 與自然的力量相比,比如巨大自然災害,人之力渺小
c 即便為我們最為倚重的理性,也有很大的有限性和侷限性
所謂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2 敬畏自然的好處
a 不敬畏自然,不敬畏自然的規律,人類已經和即將受到懲罰
環境問題,全球變暖問題,核毀滅的威脅問題,轉殖生命倫理問題
是到反思的時候了
b 只有敬畏自然,避免人類掌握力量後的自負,才能夠時刻審慎自己的行為,防止冒進,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反1 敬畏是對並不存在的超自然的盲崇
a 敬畏一詞具有極高的人格性
通常使用敬畏一詞,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宗教,其物件都是乙個人或者說抽象化的主體,將自然界-廣泛的物質作為敬畏物件,就是將其人格化,是某種意義上的「物活論」
2 盲目「敬畏"不利於人類的發展和進步
a 歷史上所謂"敬畏」通常是守舊,反動甚至蒙昧的神秘主義的代名詞
有史以來,每一項改變人類社會的前所未有的重大革新出現後,其最初的非議就是不循舊例,不畏神明,伽利略,哥白尼,科學的真理長期受到所謂敬畏的打壓
b 盲目的敬畏拒絕革新,進步和理性
c 強調敬畏不利於鑑定改造自然為我所用的必勝信心
3 正確的態度是「實事求是"
不管冠以什麼名稱,物質就是物質,我們認識物質的態度只有兩種,正確的和錯誤的,所謂正確,就是主觀和客觀相統一,還事物以本來面目,既不盲目自大,也不畏首畏尾,應始終堅持實踐,堅持是什麼就是什麼的"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科學認識論
10樓:包中華
2023年底,印度洋大海嘯發生後,再一次引起了人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關注。中科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何祚庥,在接受《環球》雜誌的專訪時,闡述了他對人類和大自然的關係所進行的哲學思考,他指出「批評科學主義,認為人類不該利用科學來有所作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關係,就是敬與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這就在實際上走向了『反科學』。
」報道該專訪的文章《人類無須敬畏大自然》在《環球》雜誌發表以後,立刻引來了環保人士的強烈反擊。緊接著,社會上出現了一場有關「敬畏自然」的爭論。與此同時,人民網上的環保**,還了是否同意「敬畏自然」的民意調查。
從網上調查反映的情況來看,有84%的網民選擇了同意「敬畏自然」。似乎可以很明顯的得出多數人同意「敬畏自然」的結論。然而,這裡面實際上存在著一些**宣傳誤區。
最近以來,我們的**宣傳,在批判「人定勝天」的時候,已經產生了某種矯枉過正的傾向,對「敬畏自然」的宣傳也有些走向極端。我們對於「敬畏自然」和「人定勝天」的說法,都應該進行辯證的分析。
曾幾何時「人定勝天」的口號也和今天的「敬畏自然」一樣時髦,大躍進年代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正確性。直到今天,我們遭受多次挫折之後,才認識到「人定勝天」思想的片面性。今天,當我們的**一致聲討「人定勝天」的口號的時候,我們也不能絕對否定「人定勝天」。
世界的萬物都是在與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競爭中生存、發展的。任何物種如果沒有戰勝競爭對手的勇氣和力量,它就無疑的要被自然界淘汰。作為生物之一的人類本身產生某種戰勝一切自然競爭對手的信心和意念,實際上就是一種「人定勝天」的願望。
有這種願望錯了嗎?相反,正因為有了這種願望,才有了我們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動力。當然,如果片面的認為人類最終能夠「勝天」就錯了,就會犯錯誤,就要失敗。
在這一點上,起碼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即,人類不可能永存,而自然界將會永存。從這一點上說就永遠不會有「人定勝天」的結局。不過,在批判「人定勝天」思想的時候,我們不能否認「人類的歷史,就是乙個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發展史。
」儘管,我們永遠也不會達到那個「完全自由的王國」。但是,我們決不能因此就否定人類的前進方向,就放棄人類走向自由王國的努力。因此,雖然說「人定勝天」的口號是錯誤的,但是,具有某種程度「人定勝天」的願望並沒有錯。
同理,對於人與自然關係的另乙個極端,我們也可以說:「敬畏自然」的口號是錯誤的,但是,對自然保持適當的敬畏卻是應該的。我們贊同「對自然保持適當的敬畏」的說法。
「適當的敬畏」的本意應該解釋為這樣3點:1、為了可持續的開發利用自然,我們應該保護自然;2、在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中,要遵從自然規律;3、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過程,是沒有窮盡的。辯證地看,保持適度的敬畏,不等於一定要敬畏自然;具有戰勝自然的決心和願望,並不能夠代表「人定勝天」的思想正確。
應該說,有戰勝自然的決心和願望及對自然保持適度的敬畏都是正確的,然而,絕對的「敬畏自然」和「人定勝天」一樣,都是一種極端的態度,也是一種違反科學的口號。
當然,我們公眾的思維和**宣傳都有一種慣性,在一段時期人們通常習慣接受某種說法,或者說是偏愛某個詞彙。過去我們曾經相當崇拜「人定勝天,戰勝自然」口號。現在,當我們反思這一口號的科學性的時候,又過多地宣傳「敬畏自然」的內容。
實際上,我們(特別是科學工作者)應該辯證的分析、看待這些口號。應該看到: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上,「敬畏自然」和「人定勝天」一樣,都是一種極端的口號。
我們應該學會辯證地、全面地分析問題,不能光從某個名詞在新聞**出現的頻率來判斷事
人定勝天的含義,“人定勝天”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發 音 r nd ng sh ngti n 英 文 man can conquer nature 人定 人謀。典出 逸周書 文傳 兵強勝人,人強勝天。人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戰勝自然 登門就之,或人定勝天不可知?聊齋志異 蕭七 人定勝天 這個成語常被解釋為 人類一定能夠戰勝自然 其中,人 指人類,定 為一...
人定勝天的定什麼意思,人定勝天,什麼意思
人定勝天 一種解釋為 人定 指人的謀略或力量。人定勝天 是指 指人為的力量,能夠克服自然阻礙,改造環境 因為人類是有智慧的生物。也可指人類一定能夠戰勝蒼天 大自然 人定勝天 另一種解釋為 人心安定高於一切 或 人心安定比什麼都重要 人心安定,於個人,可以創造內心的和諧,獲得身心的和諧健康發展 於家庭...
人定勝天提出的歷史背景,如何理解「人定勝天」
宋 劉過 龍洲集 襄央歌 中寫到 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 其中的 兮 字為語氣詞,而 人定 是乙個詞,那麼 定 就不是 一定能夠 的意思了。與 人定勝天 相仿但出現得較早的成語是 人眾勝天 史記 伍子胥傳 有 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 一句。如此看來,人眾勝天 就不可能被斷讀成 人 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