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的原詩和賞析

時間 2021-07-25 08:22:16

1樓:吳田田

吳絲蜀桐製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樂聲飄盪在睛朗的深秋。

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不再飄遊;

那湘娥把點點淚珠灑滿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

這高妙的樂聲從哪兒傳出?那是李憑在國都把箜篌彈奏。

像崑崙美玉碰擊聲聲清脆,像鳳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噓飲泣,象蘭花迎風開放笑語輕柔。

整個長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樣清幽。

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天神的心弦也被樂聲吸引。

高亢的樂聲直衝雲霄,把女媧煉石補天的天幕震顫。

好似天被驚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聲湫湫。

夜深沉,樂聲把人們帶進夢境,夢見李憑把技藝向神女傳授;

湖裡老魚也奮起在波中跳躍,潭中的瘦蛟龍翩翩起舞樂悠悠。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深深吸引,徹夜不眠在桂花樹下徘徊逗留。

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兒斜飛寒颼颼!

詳細

簡析

2樓:

好像不止7句惡,,上個月應付考試背過

李賀《李憑箜篌引》賞析?

3樓:匿名使用者

李賀吳絲蜀桐張高秋, 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憑中國彈箜篌。

李賀《李憑箜篌引》賞析?

4樓:倪知燕

李賀,字長吉,生於貞元七年,卒於元和十二年(即公元790-816年),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家居昌谷,以樂府詩著稱。

吳絲蜀桐張高秋, 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 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 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 露腳斜飛濕寒兔。

此詩大約作於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當時,李賀在京城長安,任奉禮郎。李憑是梨園**,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

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讚賞。李賀此篇想象豐富,設色瑰麗,藝術感染力很強。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並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見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卷一)。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藉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鵰的功效。「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二、三兩句寫樂聲。

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雲」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力。

優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雲便頹然為之凝滯,彷彿在俯首諦聽;善於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空山」句移情於物,把雲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並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後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後,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五、六兩句正面寫樂聲,而又各具特色。「崑山」句是以聲寫聲,著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崑山玉碎鳳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彷彿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

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方法,真有形神兼備之妙。

從第七句起到篇終,都是寫音響效果。先寫近處,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李憑箜篌彈得特別好,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

雖然用語浪漫誇張,表達的卻是一種真情實感。「紫皇」是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詩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

以下六句,詩人憑藉想象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媧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這種想象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乙個「逗」字,把**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絡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煅霈的景象,也可視作**形象的示現。

第五聯,詩人又從天庭描寫到神山。那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教令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致使「老魚跳波瘦蛟舞」。詩人用「老」和「瘦」這兩個似平乾枯的字眼修飾魚龍,卻有著完全相反的藝術效果,使**形象更加豐滿。

老魚和瘦蛟本來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現在竟然伴隨著**的旋律騰躍起舞,這種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寫,使那無形美妙的箜篌聲浮雕般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寫聲,攝取的多是運動著的物象,它們聯翩而至,新奇瑰麗,令人目不暇接。結末兩句改用靜物,作進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在灑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濕,也不肯離去。

這些飽含思想感情的優美形象,深深印在讀者心中,就象皎潔的月亮投影於水,顯得幽深渺遠,逗人情思,發人聯想。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於把自己對於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借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於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

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託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5樓:匿名使用者

這詩太玄乎了,不理解也吧!!

求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的原文,句意和賞析手法

6樓:匿名使用者

李憑箜篌引

李賀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句意:吳絲蜀桐製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樂聲飄盪在睛朗的深秋。

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不再飄遊;

那湘娥把點點淚珠灑滿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

這高妙的樂聲從哪兒傳出?那是李憑在國都把箜篌彈奏。

像崑崙美玉碰擊聲聲清脆,像鳳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噓飲泣,象蘭花迎風開放笑語輕柔。

整個長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樣清幽。

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天神的心弦也被樂聲吸引。

高亢的樂聲直衝雲霄,把女媧煉石補天的天幕震顫。

好似天被驚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聲湫湫。

夜深沉,樂聲把人們帶進夢境,夢見李憑把技藝向神女傳授;

湖裡老魚也奮起在波中跳躍,潭中的瘦蛟龍翩翩起舞樂悠悠 。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深深吸引,徹夜不眠在桂花樹下徘徊逗留。

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兒斜飛寒颼颼! 賞析手法第一句:寫物又寫人,襯托出表演者技藝高超。

二、三句寫聲音,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力。

前四句先聲奪人。5、6句正面寫樂聲,「崑山」一句以聲寫聲,表現樂聲起伏多變。「芙蓉」一句以形寫聲,渲染樂聲動聽。

從第七句起,均為音響效果,以形寫聲。結尾兩句,改用靜物,做進一步襯托。

這首詩最大特點是想像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把自己對於箜篌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感情借助聯想轉化為具體的物象,使之可感可見。 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句意:

親親暱暱學一對小兒女輕言細語,卿卿我我聚兩個俏冤家暗敘衷曲。多豪放如風展旗是誰正高歌引吭,有勇士似電掣馬揮長劍殺敵擒王。又轉成浮雲依依柳絮起無根無蒂,沒奈何圓天茫茫道路迷宕東宕西。

嘰嘰啾啾分明是煙霞中羽光翻浪,影影綽綽兀立在喬木上百鳳朝凰。峭壁懸崖壓人來寸步都攀援難上,黑壑深淵崩石下千丈猶轟隆傳響。慚愧呀我空有耳朵一雙,對**太外行不懂欣賞。

聽了你這琴聲忽柔忽剛,振人起強人坐令人低昂。倉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擋,淚潮呀早已經洶湧盈眶。穎師傅好功夫實非尋常,別再把冰與火填我胸膛。

賞析手法: 詩分兩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寫聲音。起句不同一般,它沒有提及彈琴者,也沒有交待彈琴的時間和地點,而是緊扣題目中的「聽」字,單刀直入,把讀者引進美妙的**境界裡。

琴聲裊裊公升起,輕柔細屑,彷彿小兒女在耳鬢廝磨之際,竊竊私語,互訴衷腸。中間夾雜些嗔怪之聲,那不過是表達傾心相愛的一種不拘形跡的方式而已。正當聽者沉浸在充滿柔情密意的氛圍裡,琴聲驟然變得昂揚激越起來,就象勇猛的將士揮戈躍馬衝入敵陣,顯得氣勢非凡。

接著琴聲又由剛轉柔,呈起伏迴盪之姿。恰似經過一場浴血奮戰,敵氛盡掃,此時,天朗氣清,風和日麗,遠處浮動著幾片白雲,近處搖曳著幾絲柳絮,它們飄浮不定,若有若無,難於捉摸,卻逗人情思。琴聲所展示的意境高遠闊大,使人有極目遙天悠悠不盡之感。

驀地,百鳥齊鳴,啁啾不已,安謐的環境為喧鬧的場面所代替。在眾鳥蹁躚之中,乙隻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這只不甘與凡鳥為伍的孤傲的鳳凰,一心向上,飽經躋攀之苦,結果還是跌落下來,而且跌得那樣快,那樣慘。這裡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顯示琴聲的起落變化外,似乎還另有寄託。聯絡後面的「濕衣淚滂滂」等句,它很可能包含著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慨嘆。

他曾幾次上奏章剖析政事得失,希望當局能有所警醒,從而革除弊端,勵精圖治,結果屢遭貶斥,心中不免有憤激不平之感。「濕衣」句與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溼」頗相類似,只是後者表達得比較直接,比較顯豁罷了。

後八句寫自己聽琴的感受和反應,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美動聽。「嗟余」二句是自謙之辭,申明自己不懂**,未能深諳其中的奧妙。儘管如此,還是被穎師的琴聲所深深感動,先是起坐不安,繼而淚雨滂沱,浸濕了衣襟,猶自撲撲簌簌滴個不止。

這種感情上的強烈刺激,實在叫人無法承受,於是推手制止,不忍卒聽。末二句進一步渲染穎師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爐,但穎師的琴聲一會兒把人引進歡樂的天堂,一會兒又把人擲入悲苦的地獄,就好比同時把冰炭投入聽者的胸中,使人經受不了這種感情上的劇烈波動。

全篇詩情起伏如錢塘江潮,波濤洶湧,層見迭出,變化無窮。上聯與下聯,甚至上句與下句,都有較大的起落變化,例如首聯「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寫柔細的琴聲,充滿和樂的色調,中間著一「怨」字,便覺波浪陡起,姿態橫生,親暱的意味反倒更濃,也更加富有生活氣息。又如首聯比以兒女之情,次聯擬以英雄氣概,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柔一剛,構成懸殊的形勢。

第三聯要再作起落變化,即由剛轉柔,就很容易與第一聯交叉重迭。詩人在實現這一起伏轉折的同時,開闢了另乙個新的境界,它高遠闊大、安謐清醇,與首聯的卿卿我我、充滿私情形成鮮明的比照,它所顯示的聲音也與首聯不一樣,一者(首聯)輕柔細屑,純屬指聲;一者(三聯)宛轉悠揚,是所謂泛聲。儘管兩者都比較輕柔,卻又各有特色,準確地反映了琴聲高低疾徐的變化。

清人方東樹說韓愈寫詩「用法變化而深嚴」(《昭昧詹言》),這就是乙個很好的例證。

歷來寫樂曲的詩,大都利用人類五官通感的生理機能,致力於把比較難於捕捉的聲音轉化為比較容易感受的視覺形象。這首詩摹寫聲音精細入微,形象鮮明,卻不粘皮著肉,故而顯得高雅、空靈、醇厚。突出的表現是:

在摹寫聲音節奏的同時,十分注意發掘含蘊其中的情志。好的琴聲既可悅耳,又可賞心,可以移情動誌。好的琴聲,也不只可以繪聲,而且可以「繪情」、「繪志」,把琴聲所表達的情境,一一描摹出來。

詩歌在摹寫聲音的同時,或示之以兒女柔情,或擬之以英雄壯志,或充滿對自然的眷戀,或寓有超凡脫俗之想和坎坷不遇之悲,如此等等,無不流露出深厚的情意。

韓愈是一位極富創造性的文學巨匠。他寫作詩文,能夠擺脫拘束,自闢蹊徑。這首詩無論造境或遣詞造語都有獨到之處。

以造境言,它為讀者展示了兩個大的境界:一是曲中的境界,即由樂曲的聲音和節奏所構成的情境;一是曲外的境界,即樂曲聲在聽者(詩人自己)身上得到的反響。兩者亦分亦合,猶如影之與形。

從而使整個詩歌的意境顯得深閎雋永,饒有情致。以遣詞造語論,不少詩句新奇妥帖,揉磨入細,感染力極強。例如開頭兩句押細聲韻,其中的「女」、「語」和「爾」、「汝」聲音相近,讀起來有些繞口。

這種奇特的音韻安排,恰恰適合於表現小兒女之間那種纏綿糾結的情態。後面寫昂揚激越的琴聲則改用洪聲韻的「昂」、「場」、「揚」、「凰」等,這些都精確地表現了彈者的情感和聽者的印象。另外,五言和七言交錯運用,以與琴聲的疾徐斷續相協調,也大大增強了詩句的表現力。

如此等等,清楚地表明,詩人匠心獨運,不拘繩墨,卻又無不文從字順,各司其職。所謂「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其實也是韓愈詩歌語言的一大特色。[

李賀《李憑箜篌引》賞析

倪知燕 李賀,字長吉,生於貞元七年,卒於元和十二年 即公元790 816年 河南福昌 今河南宜陽 人,家居昌谷,以樂府詩著稱。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

李憑箜篌引的意象有哪些,《李憑箜篌引》李賀 這篇詩歌的意境意象是什麼????望大神解憂

專屬三月 意象 白雲 秋雨,香蘭,芙蓉,老魚 瘦蛟,湘娥 素女,紫皇 神嫗,吳剛 玉兔。意象的共性 一組是自然景物,一組是神仙世界。內涵上的悲 弱 愁 悽的真情實感。詭奇的世界,沒有人的出現。親 採納哦 o o 李憑箜篌引的意象有哪些 意象 白雲 秋雨,香蘭,芙蓉,老魚 瘦蛟,湘娥 素女,紫皇 神嫗...

杜甫閣夜翻譯,杜甫《閣夜》和李賀《李憑箜篌引》的譯文

閣夜 杜甫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註解 1 陰陽 指日月。2 短景 指冬季日短。景 通 影 日光。3 三峽 指瞿塘峽 巫峽 西陵峽。瞿塘峽在夔州東。4 星河 星星的光輝照耀在水中,使其看起來像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