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標奇立異——標:檢舉;立:樹立。提出新的見解,表示與眾不同。
成名成家——樹立名聲,成為專家。
鴟張門戶——樹立門戶,標榜門庭。
斷鰲立極——比喻開創新局面,建立偉業,樹立最高準則。
分朋樹黨——區分開朋友黨羽,樹立起幫派。
革故鼎新——革:改變,革除;故:舊的;鼎:樹立。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
畫疆墨守——比喻樹立門戶或固守門戶之見。
積基樹本——締造基礎,樹立根本。
挾朋樹黨——朋:指互相勾結的同類人。依仗同朋,樹立黨派。
立德立言——立德:指推行德政;立言:著書立說。指樹立有益於民的政教措施作為後世的典範並流傳後世。
立功立德——立德:樹立聖人這德;立功:建立功績。舊指樹立德業和功績,為民除難,全面施捨,以救濟眾生。
立功立事——樹立功勳成就事業。
破除迷信——原指從宗教迷信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現也指解放思想,掃除自卑感,樹立敢想、敢說、敢幹的新風格。
樹碑立傳——樹:樹立;傳:傳記。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蹟刻在石碑上或寫成傳記,使他的名聲世代流傳下去。現比喻樹立個人威信,抬高個人聲望。
樹俗立化——樹立風俗教化。
下馬作威——指官吏到任故意用嚴法處理下屬樹立威風。泛指先給對方一點厲害。
修身立節——修:修養;立:樹立;節:氣節。修養自身的言行,樹立堅貞的節操。
修辭立誠——原指整頓文教,樹立誠信,後多用以指撰文要表達作者的真實意圖,不可作虛飾浮文。
一言立信——信:信譽。以一句話樹立了信譽。
2樓:戀人創
『樹碑立傳』
『拼音』 shù bēi lì zhuàn『首拼』 sblz
『釋義』 樹樹立;傳傳記。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蹟刻在石碑上或寫成傳記,使他的名聲世代流傳下去。現比喻樹立個人威信,抬高個人聲望。
『康熙字典』 樹、碑、立、傳。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桓彬傳》蔡邕等共論序其志,僉以為彬有過人者四……乃共樹碑而頌焉。」
『示例』 為自己****,~,又充當打手。★劉夢溪《文學是戰鬥的》
形容樹立榜樣的成語
3樓:sunny柔石
一:奉為楷模[ fèng wéi kǎi mó ]
1. 【解釋】:楷:法式;模:模範。把某種事物當作榜樣。
2. 【出自】:魯迅《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聽說剛勇的拳師,決不再打那倒地的敵手,這實足使我們奉為楷模。」
3.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指把某種事物當作榜樣
二:抗顏為師[ kàng yán wéi shī ]
1. 【解釋】:不為他人所制約,不為潮流所左右,這種意志堅定的人可以作為學習的榜樣。
2. 【出自】: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梅,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
3. 【示例】:而使人賤辱至此,安敢望其抗顏直繩,為國家除大奸、殲巨蠹哉!《明史·陳登雲傳》
三:請自隗始[ qǐng zì wěi shǐ ]
1. 【解釋】:自:從;隗:郭隗自稱。原指拿自己做乙個榜樣。後比喻自願帶頭。
2. 【出自】:《史記·燕召公世家》:「王必欲致士,請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
3. 【示例】:愈雖不才,其自處不敢後於恒人,閣下將求之而未得歟?古人有言,~。 ◎唐·韓愈《與於襄陽書》
四:萬世師表[ wàn shì shī biǎo ]
1. 【解釋】:萬世:很多世代,非常久遠;師表:表率。值得永遠學習的榜樣。
2. 【出自】:《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昔仲尼大聖之才,懷帝王之器,……可謂命世之大聖,億載之師表者也。」
3. 【示例】:園中安置萬世師表孔子肖像與為民請命的包拯立像供人瞻仰。
五:以身作則[ yǐ shēn zuò zé ]
1. 【解釋】:則:準則,榜樣。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2. 【出自】:巴金《家》二十五:「這其間不顧一切阻礙以身作則做乙個開路先鋒的便是許倩如。」
3.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4樓:抹不淨
形容樹立
榜樣的成語,
那麼這個成語
應該就是?
範水模山。
奉為楷模。
描寫樹立目標努力學習的成語
5樓:秋之元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流傳給後人許多刻苦讀書的勵志故事,也由此成就了大量的相關成語。要在漫長的求學路上取得成功,就要樹立目標、努力學習。而這句話用乙個成語來形容最是貼切不過,即「篤志好學」(《後漢書.
侯霸傳》),就是堅定志向、勤奮治學的意思。
(一)確立志向。古人很早就將治學與「建功立業」聯絡在一起了,正所謂「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為了能實現「名垂青史」的遠大理想,實現「功成名就」的遠期目標,古代讀書人便給自己確立了治學的近期目標,那就是要「立身揚名」,要「金榜題名」,最好能「文武兼備」,做個「允文允武」的「文武全才」,以期將來能「出將入相」。
這九個成語其實還有很多意義相同或相近的成語,比如垂名青史、名標青史、功標青史、永垂青史、青史留名、青史傳名、青史標名、青史流芳、青石留芳、功成名遂、及第成名、**緯武、緯武**、文經武緯、文經武略、文武雙全、才兼文武、能文能武、乃文乃武、乃武乃文、出文入武、入文出武、……不管是理想還是信念,可以說,這些成語都是古人讀書學習的目標,可見古人的功名心有多麼熱切!
(二)勤奮學習。
這其中的典故和成語更是不知凡幾,這得從古代聖賢孔子開始說起。
春秋時期,孔子曾對告誡**子貢,治學要「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出自《論語》)的精神。孔子提倡的這種學習態度無疑為後世2500多年的治學之路點亮了一盞明燈,教育和鼓舞了無數學子在這條道路上「篤學不倦」、「孜孜以求」,終至名垂青史、百世流芳。
「韋編三絕」——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曾記述:
「讀《易》,韋編三絕。」意思是說《周易》晦澀難懂,孔子一遍又一遍地翻閱竹簡,以至編連竹簡的牛皮繩都被磨斷了很多次。孔子的「敏而好學」由此可見一斑。
但這並不是孔子好學精神的全部,還有更重要的一點。
「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就像他對告誡**子貢治學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是乙個道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恥下問」要比「敏而好學」更難,但是孔子身體力行地做到了,他不止向項橐學習,還曾拜郯子學禮儀,拜長弘學樂曲,拜老子學人生哲學。
孔子還說過許多名言,其中「學而時習之」(出自《論語.學而》)、「學而不厭」(出自《論語.述而》)、「困而學之」(出自《論語.
季氏》)後來變為了成語,而這些成語很多都成為後世治學之人的箴言和座右銘。
2. 從古至今,治學之路上的勤奮好學者可以說是比比皆是。宋朝時成書的《三字經》便將之前歷史上典型的勤學故事收錄其中,從而教育蒙童自小就要勤勉好學。
「刺股讀書」——戰國縱橫家蘇秦發奮讀書,若是夜裡讀書困倦打盹,就會用事先備好的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提振精神繼續讀書。當然,這種做法在現代並不提倡。
「温舒蒲編」——西漢大臣路溫舒小時候曾用湖澤裡的蒲草編製成簡牒用來書寫,在漢宣帝時官至臨淮太守。
「買臣負薪」——西漢大臣朱買臣家貧好讀書,卻不置產業,每日擔柴賣薪為生,且邊走邊讀,對妻子的抱怨也不予理會,終於在漢武帝時位列九卿。
「囊螢照書」、「囊螢照讀」——東晉大臣車胤自幼家境貧寒,夜裡讀書沒有燈油,夏天時就捕捉螢火蟲集入紗囊之內以作照明之用,留下了「車胤囊螢「的典故。車胤後來官至吏部尚書,他刻苦讀書的故事流傳後世,被傳為美談。
「映雪讀書」——車胤之後,另一位東晉大臣孫康在幼年時也有類似的經歷,不過他是在冬天下雪後藉著雪地的反光來讀書,從而留下了「孫康映雪」的典故。後孫康官至御史大夫,他的子孫為紀念他,為他所在的孫氏起堂號為「映雪」,孫康即成為孫氏映雪堂的始祖。
「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年輕時好讀書,就是騎牛之時也不忘將書掛在牛角上。這個場景被越國公楊素看到,楊素對他對學識風度很是讚賞。楊素對兒子楊玄感聽說後,遂與其傾心相交。
後人用「牛角掛書」形容勤奮讀書,而用成語「牛角書生」指勤奮讀書的書生。
「囊螢映雪」——《三字經》出現後,「車胤囊螢「與」孫康映雪「兩個典故便合二為一,演繹出「螢囊映雪」這一成語。
「懸梁刺股」、「負薪掛角」——與「囊螢映雪」同理,這兩個成語也是隨著《三字經》的出現,將四個典故兩兩合一演繹出來的。「懸梁刺股」即指東漢的孫敬和戰國的蘇秦,而「負薪掛角」則指的是西漢的朱買臣和隋朝的李密。
其中「囊螢映雪」、「懸梁刺股」所提及的四個典故,幾經歷史文化的演繹,出現了很多意同字不同(或序不同)的成語,如「映雪囊螢」、「集螢映雪」、「照螢映雪」、「囊螢照雪」、「囊螢積雪」、「積雪囊螢」、「螢窗雪案」、「雪案螢窗」、「雪案螢燈」、「雪窗螢幾」、「雪窗螢火」、「雪天螢席」、「螢燈雪屋」、「囊螢積雪」、「刺股懸樑」、「懸頭刺股」、「引錐刺股」等。
3. 類似刻苦讀書、專心致志的成語典故還有很多,這些佳話典故中的主人公都是莘莘學子勤學不輟的榜樣,不止讓古人、更讓現代人心嚮往之。比如:
「挾策讀書」——出自《莊子.外篇.駢拇第八》,寫的是臧(人名)讀書亡羊的故事;
「好學不倦」——出自《史記.楚世家》,提到狐季姬到兒子重耳(晉文公)年輕時好學不倦,有寵於晉獻公。
「下幃讀書」——出自《史記.儒林列傳.董仲舒》;
「帶經而鋤」——出自《漢書.倪寬傳》;
「鑿壁偷光」——出自《西京雜記》,記述的是西漢文學家匡衡的故事,同義成語還有「鑿壁借光」、「穿壁引光」、「匡衡鑿壁」等;
「高鳳流麥」——出自《後漢書.逸民傳.高鳳》;
「孳孳不倦」——出自《後漢書.魯丕傳》;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出自《三國志.魏書.王肅傳》;
「孜孜不倦」——出自《三國志.蜀書.向朗傳》,同義成語還有「孜孜無倦」、「孜孜不怠」、「孜孜無怠」、「孜孜不懈」、「孜孜不輟」、「孜孜不已」等;
「三餘讀書」——出自《魏略.儒宗傳.董遇》,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比喻抓緊一切閒餘時間讀書,同義成語還有「讀書三餘」;
「據鞍讀書」——出自《北史.樊深傳》;
「映月讀書」——出自《南史.孝義傳.江泌》;
「閉門讀書」——出自《隋書.盧思道傳》,同義成語還有「閉戶讀書」。
「力學不倦」——出自《舊唐書.子繁傳》。
有些成語雖然沒什麼典故、沒什麼主人公,但由於是出自名家的文筆,文字間蘊含至理的詞語逐漸成為名言,最終也演變成了成語。比如:
「手不釋卷」——出自三國曹丕《典論.自序》;
「開卷有益」——出自東晉陶潛《與子儼等疏》;
「頓學累功」——出自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
「讀書破萬卷」——出自唐杜甫《奉贈韋左丞文二十韻》;
「將勤補拙」——出自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同義成語還有「勤能補拙」、「以勤補拙」;
「焚膏繼晷」——出自唐韓愈《昌黎集.進學解》;
「業精於勤」——出自唐韓愈《昌黎集.進學解》;
「十年窗下」——出自(金末)劉祁《歸潛志》,同義成語還有「十年寒窗」、「十載寒窗」;
「讀書三到」——出自南宋朱熹《訓學齋規》,「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
「力學篤行」——出自南宋陸游《陸伯政山堂稿序》;
「篤學不倦」——出自明初方孝孺《與鄭叔度書》;
「潛心篤志」——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
(三)關於「勤學好問」。
自孔子以降,古代先賢們求學、治學的要旨無非是「學」、「問」二字,不過可惜的是,兩千多年來,古人似乎更崇尚「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而孔子提倡的「不恥下問」的治學理念反而少有人提及。這並不是說古人只「學」不「問」,而只是恥於「下問」,這個「下」字就是關鍵。西漢劉向曾在《戰國策.
齊策四》提到「不愧下學」,其中也有個「下」字。但不管是「下學」,還是「下問」,終歸有傷士大夫、讀書人的顏面,絕少有人能做到。
也正因為如此,「不恥下問」、「不愧下學」的理念就顯得太過「高大上」,終究只能成為世人理想的精神聖殿,可觸而不可及,而相關成語也必然少之又少!
宋朝的朱熹很聰明,他不提「上問」、「平問」、「下問」,只強調「好問」。他在《朱子語類.論語》提到「勤學好問」,把「學」、「問」二字中正平和地融合在一起,終於使孔子「不恥下問」的治學理念走下神壇,偷龍轉鳳間就維護了士大夫的心理平衡。
綜合看來,「篤志好學」、「勤學好問」這兩個成語應該是最貼合「樹立目標,努力學習」的成語。
最後,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出自《樂府詩集.長歌行》)共勉!
形容坐牢的成語,形容哭泣的成語形容痛的成語
雨洛成詩 鋃鐺入獄 拼音 l ng d ng r y 感 彩 中性詞 釋義 用鐵鏈鎖來,投入監獄 分享 詞 目 鋃鐺入獄 釋 義 鋃鐺 鐵鎖鏈 用鐵鏈鎖起來,投入監獄。醉酒駕車鋃鐺入獄 出 處 打破飯碗算是輕描淡寫,其較重者由特務老爺賜一綁,鋃鐺入獄,或一命嗚呼。鄒韜奮 患難餘生記 第二章 示 例 ...
形容原則的成語,形容形容優雅的成語
稱帥第愷樂 1.剛正不阿 g ng zh ng b 阿 迎合,偏袒。剛強正直,不逢迎,無偏私。明 餘繼登 典故紀聞 卷十四 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謁者,便以為不賢。2.公而忘私 g ng rw ng s 為了公事而不考慮私事,為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得失。郭沫若 水平線下 到宜興去 像他這樣不折不扣的國...
形容男性有才又美麗的成語,形容男子有才的成語
紅河溪 才貌雙全 c i m o shu ng qu n 釋義 形容人的才學高 容貌姣美。語出 清平山堂話本 風月瑞仙亭 孩兒見他文章絕代 才貌雙全 必有榮華之日 因此上嫁了他。近義 才貌超群 才貌出眾 用法 含褒義。多用來形容人的外貌 才學兼備。一般作謂語 定語。結構 主謂式。辨析 和 才貌超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