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摺書憤這首詩體現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時間 2021-08-01 11:46:12

1樓:你我悖道各蒼涼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五首七言律詩,其中第一首是作者的經典作品之一。該詩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已六十二,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遂成此組詩。

「書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

2樓:雨痕楓殤

抒發了作者對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感慨.

《書憤》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

3樓:金牛咲

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表達了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施展抱負。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原文為: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罷官已六年,掛著乙個空銜在故鄉蟄居。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

文學賞析:

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半敘述早年決心收復失地的壯志雄心,後半感嘆時不再來,壯志難酬。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幾多鬱憤。

「樓船」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乾淨、典型。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歲月不居,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

然而,如今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於乙個「空」字。大志落空,奮鬥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滿是悲愴。

這一結局,非詩人不盡志所致,非詩人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愴便為鬱憤。

詩人在現實裡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一腔鬱憤也就只好傾洩於這無奈了。

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4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從早年豪邁到晚年 的悲憤,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負,洋溢燥熱的愛國熱情和滿膛的悲憤。

5樓:匿名使用者

借物喻人: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並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我讚美堅貞的松柏,我讚美勇斗西風的籬菊,我讚美蓮花的傲視汙泥,

6樓:黑白琴鍵的芭蕾

歌頌諸葛亮上表北伐的業績來反襯自己不能收復失地的鬱悶與悲哀,和對收復淪陷河山的渴望。因為兩位作者的生活環境不一樣嘛,杜甫是在安史之亂中顛沛流離,因此希望能有諸葛亮這樣的忠臣能臣重整河山,陸游則是由於南宋偏安一隅,不思北伐收復失地帶來的憤懣與報國無門的無奈

書憤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思想感情結合詩歌論述

7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書憤》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詩感情沉鬱,氣韻渾厚,顯然得力於杜甫.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歷,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二,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只能賦閒在鄉,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書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也.

「國仇未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當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鐵馬金戈的記憶裡去的.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湧,何等氣魄!

詩人何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麼國必成全於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於屢遭罷黜?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多少鬱憤?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遊蹤所至.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顏亮南侵,宋軍在瓜洲一帶拒守,後金兵潰退.上句指此.

宋孝宗乾道八年(2023年),陸游正在南鄭參加王炎軍幕事,詩人與王炎積極籌畫進兵長安,曾強渡渭水,與金兵在大散關發生遭遇戰.下句指此.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

「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想今日恢復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何啻於泣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游浩蕩詩才.

「樓船」(雄偉的戰艦)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乾淨、典型.

書憤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豪壯理想

8樓:匿名使用者

陸游《書憤》鑑賞閱讀試題答案及賞析

書憤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①。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②。

塞上長城空自許③,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④,千載誰堪伯仲間⑤?

1、如何理解"書憤"之"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過什麼樣的表現手法呈現出來的?

答:報國無門,功業無成。抒發了作者內心慷慨激憤、報國之志難酬的抑鬱之情。通過對比的表現手法呈現出來的。

2、詩歌當中的起句、結句十分重要,尤其是起句、結句與詩的主旨、意境的關係。請解釋此詩起句和結句的意思,並說說它們好在**?

答:首聯慨嘆國事艱難,追述年輕時收復失地的豪情壯志。上句"那知"一詞寫出了詩人年輕時血氣方剛、天真純真。

"艱"字有艱難的意思,直接道出詩經歷的辛酸與坎坷,濃縮了因主戰而受的種種刁難、排擠和**。這兩個詞語暗含著對投降派**忠臣、阻撓北伐卑劣行徑的斥責。它是詩人"憤"的根源。

下句乙個"氣如山"表達出詩人當年的豪情壯志,讓我們看到乙個意氣風發、以身許國的愛國青年形象。

尾聯包含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並以此自勉,"千載誰堪伯仲間",乙個反問句即抒發了因奸臣當道,壯士他國無門而主生的難言的悲哀,又可以從中看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體現了詩人雖屢遭挫折,但意志並未消沉。

書憤 與在思想感情的表達上有什麼區別

9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和收復國土的凌雲壯志,書憤 抒發了詩人壯志難酬,老邁年高的感嘆和對投降派的強烈憤慨.

不同之處在於 前者是對收復國土的壯志凌雲和強烈信心,後者則報國無門,壯志難酬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鬥生活情景,其中頷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不用乙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鬥情緒。

後四句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這首詩意境開闊,感情沉鬱,氣韻渾厚。

馬詩 李賀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0樓:小白家裡小白

廣闊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彎如金鉤。這邊塞爭戰之處,正是良馬和英雄大顯身手之地;然而,何時戰馬才能配上金制轡腦,飛奔在清秋的大地上?

詩人自比為良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和建功立業的抱負。

原詩:《馬詩二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注釋:1、燕山:山名,在現河北省的北部。

2、鉤:彎刀,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3、金絡腦:用**裝飾的馬籠頭,說明馬具的華貴。

釋義: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

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打造的轡頭,讓我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作者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後裔。

擴充套件資料:

《馬詩二十三首·其四》唐代:李賀

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釋義:這匹馬不像是人間的凡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還能聽見錚錚的銅聲。

賞析:「瘦骨」寫形,表現馬的處境;「銅聲」寫質,反映馬的素質。這匹馬瘦骨嶙嶙,說明境遇不好。

在常人的眼裡,它不過是匹筋疲力盡的凡馬,只有真正愛馬並且善於相馬的人,才不把它當作凡馬看待。

銅聲悅耳,表明器質精良,從而生動地顯示了這匹馬骨力堅勁的美好素質,使內在的東西外現為可聞、可見、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質」原很抽象,「聲音」也比較難於捉摸,它們都是「虛」的東西。

以虛寫虛,而又要化虛為實,的確很不容易,而詩人只用了短短五個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說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尤其可貴的是,詩歌通過寫馬,創造出物我兩契的深遠意境。詩人懷才不遇,景況淒涼,恰似這匹瘦馬。

他寫馬,不過是婉曲地表達出鬱積心中的怨憤之情。

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1樓:匿名使用者

古詩詞中所抒寫的思想感情非常寬廣常寬廣,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1.憂國憂民 指詩人通過詩歌表現山的為國家前途和人民命運而擔憂的思想感情。憂國憂民的感情包括:

(1)戰亂離散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2)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反映社會黑暗,揭露統治者腐朽,如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4)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林公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兒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抒寫山河淪落、國破家亡的痛楚,如陸游的《示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6)揭露統治者的橫徵暴斂、窮兵黷武,如杜甫的《兵車行》。

2.建功報國 指詩人通過詩歌表現出的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思想感情。建功報國的感情包括:

(1)保家衛圉的決心,建功立業的豪情,知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陸游的《書憤》;

(2)貶官謫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3)懷才不遇的寂寞,報國無門的憤慨,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同亭懷古》《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4)年華易逝的感慨,壯志難酬的悲嘆,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3.思鄉懷人 指詩人通過詩歌表現出的思念家鄉、牽掛親朋的思想感情。思鄉懷人的感情包括:

(1)天涯羈旅的愁思,如溫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需。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同塘」;

(2)思親念友的孤獨,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3)邊關徵夫的思鄉之情,如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4)閨中怨婦的懷人之情,如王昌齡的《閨怨》、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

4 淡遠高雅 指詩人通過詩歌表現出的擺脫世俗、境界高雅的思想感情。淡遠高雅的感情包括:(1)寄情山水的悠閒,退隱田同的淡遠,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盂浩然的《過故人莊》; (2)遠離官場的險惡,歸耕隱居的自在,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5.感時傷逝 指詩人通過詩歌表現出的世事變遷、昔盛今衰的思想感情。感時傷逝的感情包括:

(1)昔盛今衰的滄桑,世事變遷的感慨,如姜夔的《揚州慢》、劉禹錫的《烏衣巷》;

(2)青春易逝的傷感,時不我予的焦慮,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6.兒女情長 指詩人通過詩歌表現山的閨怨摯愛、追求幸幅的思想感情。兒女情長的感情包括:

(1)戀人的摯愛,如《詩經·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變,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2)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如韋莊《思帝鄉》:「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3)對負心者的不滿,如《詩經·氓》;

(4)揭露扼殺愛情的罪惡,如《孔雀東南飛》。

7.離愁別緒 指詩人通過詩歌表現出的依依難捨及別後憂愁的思想感情。離愁別緒的感情包括:

(1)依依小舍的感情.如柳永的《雨霖鈴》;

(2)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陳述心志,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這首詩的意思

意思 鬱孤臺下這贛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看到無數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江水畢竟還會向東流去。夕陽西下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裡傳來鷓鴣的鳴叫聲。原詩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宋代 辛棄疾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

回鄉偶書這首詩寫了詩人回到什麼樣的情景

闊別多年的家鄉時的情景 這是一首久客異鄉,返回故里的感懷詩。全詩抒發了山河依舊,人事不同,人生 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一 二句,詩人置於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環境中,心情難於 平靜。首句寫數十年久客他鄉的事實,次句寫自己的 老大 之態,暗寓鄉情無限。三 四句雖寫自己,卻從兒童方面的感覺著筆,極富生活情趣...

回鄉偶書這首詩種表現作者回鄉歡愉之情和人世滄桑之感的詩句是

回鄉偶書這首詩種表現作者回鄉歡愉之情和人世滄桑之感的詩句是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回鄉偶書其一 唐代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無改一作 未改 難改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鄉偶書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譯文 我在年少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