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憤陸游的中心思想感情,書憤陸游中運用了對比手法抒發了怎樣思想感情

時間 2021-08-01 11:46:12

1樓:匿名使用者

書憤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以及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

書憤陸游中運用了對比手法抒發了怎樣思想感情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是理想和現實的對比。詩人北望中原,豪氣如山。以塞上長城自許,然而世事多艱。

理想被現實擊得粉碎。二是詩人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的對比。早年氣壯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何等豪邁,如今對鏡自照,衰鬢蒼顏,歲月不居,年華空老!

而這一切的根遠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詩人心中之"憤"焉得不湧上筆端?抒發了詩人無私報國但抑鬱不得志的強烈憤慨。

書憤 與在思想感情的表達上有什麼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和收復國土的凌雲壯志,書憤 抒發了詩人壯志難酬,老邁年高的感嘆和對投降派的強烈憤慨.

不同之處在於 前者是對收復國土的壯志凌雲和強烈信心,後者則報國無門,壯志難酬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鬥生活情景,其中頷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不用一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鬥情緒。

後四句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這首詩意境開闊,感情沉鬱,氣韻渾厚。

《書憤》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

4樓:金牛咲

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表達了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施展抱負。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原文為: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蟄居。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

文學賞析:

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半敘述早年決心收復失地的壯志雄心,後半感嘆時不再來,壯志難酬。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幾多鬱憤。

“樓船”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乾淨、典型。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歲月不居,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

然而,如今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於一個“空”字。大志落空,奮鬥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滿是悲愴。

這一結局,非詩人不盡志所致,非詩人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愴便為鬱憤。

詩人在現實裡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一腔鬱憤也就只好傾洩於這無奈了。

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5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從早年豪邁到晚年 的悲憤,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負,洋溢燥熱的愛國熱情和滿膛的悲憤。

6樓:匿名使用者

借物喻人: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並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我讚美堅貞的松柏,我讚美勇鬥西風的籬菊,我讚美蓮花的傲視汙泥,

7樓:黑白琴鍵的芭蕾

歌頌諸葛亮上表北伐的業績來反襯自己不能收復失地的鬱悶與悲哀,和對收復淪陷河山的渴望。因為兩位作者的生活環境不一樣嘛,杜甫是在安史之亂中顛沛流離,因此希望能有諸葛亮這樣的忠臣能臣重整河山,陸游則是由於南宋偏安一隅,不思北伐收復失地帶來的憤懣與報國無門的無奈

書憤這首詩表達了陸游怎樣的情感

8樓:飛是

這首詞,確實飽含著人生的秋意,但由於詞人的感嘆中包含了更多的歷史內容,他的闌干老淚中融匯了對祖國熾熱的感情,所以,詞的情調體現出幽咽而又不失開闊深沉的特色,比一般僅僅抒寫個人苦悶的作品顯得更有力量,更為動人。

9樓:決愛

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壯志難酬以及憂國憂民,擔心國家前途的情感,悲憤。

10樓:

對英雄的讚許以及壯志難酬的悲憤!

11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鬱憤之情。“書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也。

書憤 陸游這首詩的主旨

12樓:匿名使用者

《書憤》是南宋詩來人陸游創源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bai詩緊扣住du一“憤”字,可分zhi為兩部分。前四句概括了dao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鬥生活情景,其中頷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不用一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鬥情緒。

後四句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這首詩意境開闊,感情沉鬱,氣韻渾厚

書憤陸游一詩作者用了什麼手法來表達情感

13樓:阿笨

《書憤》陸

書憤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1、用了對比手法來表達情感:

詩中的"憤",主要通過兩個對比表現出來。一是理想和現實的對比。詩人北望中原,豪氣如山。

以塞上長城自許,然而世事多艱。理想被現實擊得粉碎。二是詩人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的對比。

早年氣壯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何等豪邁,如今對鏡自照,衰鬢蒼顏,歲月不居,年華空老!而這一切的根遠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詩人心中之"憤"焉得不湧上筆端?

2、全詩雖通篇不見"憤"字,但細細品味,其憤慨之情無處不在。首聯回憶過去,塑造詩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寫其欲圖恢復失地,"世事艱"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為下文"空自許"作鋪墊。從章法上說,點出了詩題中的"憤"字,形成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頷聯用六個名片語成,勾勒出兩幅氣壯山河的戰爭畫面,這聯承接"氣如山",將詩人的報國願望渲染得更加鮮明,再次突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與首聯相比,悲憤之情更加強烈。頸聯從回憶到現實,詩意轉為悲涼,一"空"一"已"互為映襯,有著無限沉痛與悲憤。尾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矢志北伐,死而後已,悲憤中蘊藉著豪壯之情。

14樓:life半圓

手法:本詩的用典手法尤為突出。“塞上長城”一句,詩人用典明志。

南朝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皇帝要殺他,他說:“自毀汝萬里長城。

”陸游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同時,最後一句,用了諸葛亮的典故,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名世”。詩人在現實裡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

《書憤陸游》用了什麼手法表達情感?

15樓:芳嬅夢似水流年

主要通過兩個對比表現出來。一是理想和現實的對比。詩人北望中原,豪氣如山。

以塞上長城自許,然而世事多艱。理想被現實擊得粉碎。二是詩人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的對比。

早年氣壯如山,如今對鏡自照,衰鬢蒼顏,歲月不居,年華空老!

書憤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16樓:涼風一片

書憤五首·其一

宋代: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賞析:

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半敘述早年決心收復失地的壯志雄心,後半感嘆時不再來,壯志難酬。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當時他親臨抗金戰爭的第一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當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金戈鐵馬的記憶裡去的。

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復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湧,大有氣魄。詩人未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麼國必成全於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於屢遭罷黜?

”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幾多鬱憤。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遊蹤所至——作者三十七歲在鎮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陸游在軍中時,曾有一次在夜間騎馬過渭水,後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獨騎洮河馬,涉渭夜銜枚”(《歲暮風雨》)的詩句。

他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前線,後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嵯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鬥生活。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

但是這年九月,王炎被調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

”想今日恢復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如泣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游浩蕩詩才。“樓船”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

意象選取甚為乾淨、典型。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歲月不居,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游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略家自負的。

可惜畢生未能一層長材。“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夜讀兵書》)是他念念不忘的心願。“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劉宋名將檀道濟典明志。

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揚威邊地,捨我其誰。然而,如今詩人壯志未酬的苦悶全懸於一個“空”字。大志落空,奮鬥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

兩相比照,滿是悲愴。這一結局,非詩人不盡志所致,非詩人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

悲愴便為鬱憤。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尾聯亦用典明志。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一表真名世”,但終歸名滿天宇,“千載誰堪伯仲間”。

千載而下,無人可與相提並論。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名世”。詩人在現實裡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

而詩人一腔鬱憤也就只好傾洩於這無奈了。 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

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書憤》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詩感情沉鬱,氣韻渾厚,顯然得力於杜甫。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歷,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書憤陸游最後一句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最後一句是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原之志亦將 名世 詩人在現實裡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一腔鬱憤也就只好傾洩於這無奈了。詩人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

陸游給予高度評價諸葛亮的語句是,陸游 書憤 諸葛亮竭忠盡智的句子

對乙醯氨基酚 陸游給予高度評價諸葛亮的語句是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出自 書憤 書憤 宋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釋義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

陸游的《卜運算元 詠梅》的思想感情

堯付友章戊 卜運算元 詠梅 陸游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注釋注釋 注釋 卜運算元 萬樹 詞律 引毛先舒的話說,驛賓王的詩喜歡用數目字,被人稱作 卜運算元 驛外 驛站外。賞析賞析 賞析 這首詞以梅喻人,上闋寫梅的處境和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