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怎麼會呢?中國的神話傳說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幾乎任何事物都有關於自己的神話故事。至於系統,從洪荒時期的各族,到後期的天庭,再到三清代表的禪、截、人三教,再到中國佛教的西方極樂淨土,這些不都是非常完善系統嗎。
至於你說的史詩篇章,中國古代的歷史,是從三皇五帝開始,幾乎都是半神話半史實的存在,甚至你可以將中國古代早期的歷史當作神話故事來理解。
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中國的神話太多了,而且許多相沖突,比如夸父山海經上既說他逐日死的,又說他和蚩尤被應龍殺死的,再比如太陽和月亮是盤古的兩隻眼,但又傳說分別是羲和、常羲生的。而且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民族,崇拜的神不一樣,有各自體系,又加上佛教傳入中國,所以難以將各個神話組成體系。
3樓:匿名使用者
你應該聽說過一氣化三清, 傳說老子一氣化三清。創下了很多的神話。有人說老子騎牛西行函谷關 。
有人說老子在天地初開的時候就存在了。但是這些都可以相信。誰能證明古中國的老子不是天地初開的時候那一位大能所化身的存在在人間界傳教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封神演義……西遊記……道藏……多的你無法直視
中國國代神話為什麼最後沒有形成系統?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神話大多數
抄被襲吸收進本土宗教道教當中成為了“仙話”,仙話最終成為道教教義的載體。仙話雖摻雜了更多陳腐的觀念,卻將神話豐富了許多。雖然我們沒有古希臘一般系統的神譜,但卻有模仿人間的一整套天上的朝廷——天庭,各個神仙各司其職。
凡人也可通過自身修行成為神仙,雖然不像古希臘英雄做一番偉業那樣驚心動魄,卻也算有個上升的路子可循。
漢族古代為什麼沒有留下史詩(一)
6樓:熊熊燦
關於的字幕:同學們,我叫王先霈,是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的教師。我要給大家講的總的題目叫做“中國文學敘事的發展軌跡和它的特點”。
今天我們講其中的第一個題目是“漢族古代為什麼沒有留下史詩”。 下面我們就開始來講具體的內容了。 現代敘事學講的敘事,它包括歷史敘事、新聞敘事、 文學敘事, 還有“影象敘事”、 “網路敘事”, 乃至於“哲學敘事”、 “心理敘事”等等, 這是現代分得這樣細緻。
在古代,那是混為一體的, 歷史敘事、新聞敘事、 文學敘事, 它融為一體,沒有分開來。 世界上各個國家,它的文學敘事、歷史敘事 和新聞敘事, 是什麼時候來分開的, 分開以後, 各自在文學的整體裡邊, 文化的整體裡邊, 佔什麼樣的位置, 佔什麼樣的分量 ,是不一樣的, 這就體現了各國文化的特點 和文學的特點。 中國文學敘事, 它的發展有自己特別的路徑, 和世界上很多國家不一樣, 那麼這些特點,這種不一樣, 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一個題目。
歷史上這種不同, 對於今天的文學,今天的文化, 有些什麼影響? 還會起到什麼作用? 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 將近一百年以來, 有許多學者,有很多大學者, 都作過他們的回答, 他們個人的意見並不相同, 這些意見 今天也值得我們來重新討論。 在中國古代文學敘事的歷史上 和在西方文學敘事史上, 有兩個學術難題, 對於西方來說, 叫做“荷馬問題”。什麼叫“荷馬問題”?
我們知道, 古希臘兩**詩, 說是荷馬所作的, 兩**詩都是長篇鉅製。荷馬據說是一個盲詩人,在3000多年以前,一個盲詩人怎麼能夠獨自一個人創作這兩**詩呢,他是怎麼寫出來,又怎麼被人記錄下來呢,這是一個問題,西方許多學者在研究。對於中國學術史上的一個大難題,是什麼問題呢?
就是,漢族,中國的一個主要的民族——漢族,為什麼沒有史詩,這個難題,也有許多學者加以研究,到現在,還沒有一個能夠被大家一致接受的定論,我們今天就需要來加以**。 中國這樣一個大的文明古國,世界上大的文明古國之一,沒有史詩,沒有史詩這樣一種文學樣式,這是一個非常令人奇怪的東西,一個令人奇怪的事情。那麼對這個東西就需要來思考了。
中國古代沒有史詩,是說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史詩,典型的、狹義的、嚴格意義上的史詩。史詩對於一個民族來講是非常重要的。黑格爾曾經說過,史詩是一個民族的族徽,它的徽章,這個民族的標誌,一個民族的民族精神、文化傳統、人們的理想、理念,往往都蘊藏在史詩裡面。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史詩,我們剛才說了希臘有兩**詩,《伊利昂記》、《奧德賽》,兩個**詩非常有名的。印度兩**詩也是非常有名的,就是《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德國有《尼伯龍根之歌》,俄羅斯有《伊戈爾遠征記》,英國有《貝奧武甫》,西班牙有《熙德之歌》,法蘭西有《羅蘭之歌》。還有一些很小的國家,人數不多的民族,比如說亞美尼亞等等這些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詩。
中國是一個古老文明的國家,人口眾多的國家,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傳統的國家, 怎麼就沒有自己的史詩呢?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當然也有人說,中國還是有史詩的。
有的學者說,像我們古代《詩經》,《詩經·大雅》裡邊,有人舉出五篇,有人舉出六篇,說那是史詩,包括《公劉》、《生民》、《綿》、《皇矣》、《大明》這些篇。但是我們覺得這個恐怕有一點勉強。不說別的,史詩,大家公認的叫做長篇民間故事詩,就是說它的篇幅一定是很長的。
亞里士多德,他的《詩學》裡面講過,悲劇它表現的時間是一天,一個白天,史詩表現的時間是沒有限制的, 史詩往往寫十年 甚至幾十年的事情, 篇幅都會很長很長。 像希臘史詩, 《伊利亞特》, 有的翻譯成《伊利昂記》,有24卷,15693行, 《奧德修記》 也是24卷,有12110行, 印度的史詩《羅摩衍那》 有48000行, 《摩訶婆羅多》有20多萬行。 我們剛才說到的,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也有史詩, 那麼《公劉》, 《公劉》這一首詩 一共只有三百多個字, 還有《生民》這一首詩, 只有四百多個字, 你要說它是史詩, 那就有一點勉強。
僅僅從篇幅這一點上來說, 也很難把它稱為史詩, 當然它很有價值, 有很重要的文獻價值。 但是,我們不好說它是史詩。 中國漢族古代沒有留下史詩, 這是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 古人不覺得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提出來 ,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 ,它是20世紀的事情。不但說秦朝、漢朝、 唐宋元明清, 都沒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到了20世紀初期 ,才有學者 把這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 為什麼呢?
因為以前,我們中國 是一個比較封閉的國家, 很少對外交流, 我們對於世界文學缺乏瞭解, 所以沒有史詩, 大家覺得是個很平常的事情, 不知道,還有許多民族有史詩這樣一種體裁,這樣一種種類的文學作品存在, 所以自己就不覺得是一個問題了。到了20世紀,中外交流很密切了,知道了世界文學的許多情況, 但是最早,這個問題不是中國的學者,不是中國人提出來的,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間就說到,中國古代沒有史詩,但是黑格爾解釋的理由,我們今天看來,是有一點含糊其辭,不能夠讓我們滿意,他說中國沒有史詩是因為中國古代人觀照的方式是散文性的。這個說法我們覺得似乎難以成立。
中國古代,古人觀照的方式怎麼就是散文性的,中國是一個詩歌大國,非常輝煌的詩歌的歷史。另外他說的第二個原因是中國的人的宗教觀念不適合於史詩的產生。這個他沒有詳細的解釋,我們也很難理解,因為中國沒有這個,自己本土過去還沒有這種狹義的宗教,有一個道教,也不見得就跟史詩的創作產生什麼衝突了。
那麼真正提出這個問題並且作出了回答的,在我看到的是日本學者,日本學者提出來這個問題,並且,嘗試作出他們的回答。在20世紀前期,中國有一些大的學者,也是文學家,他們看到了這些情況,也接觸到了日本人,日本學者的觀點。就對這個問題提出來,作出自己的解釋。
像魯迅在《中國**史略》裡邊《中國**史略》的第二章,他就提到這個問題。像胡適,在他在的《白話文學史》裡邊也提到這個問題,作了解釋。魯迅的《中國**史略》,它正式出版是2023年,胡適的《白話文學史》正式出版是2023年。
但是他們都是先講課,後成書,講課的時間差不多,大概就是1921、2023年講的課,所以就是20年代最早提出這個問題。然後茅盾在2023年出版了一本書,叫做《中國神話研究abc》,研究中國古代神話,那麼他也提到這個問題,而且,作出了不同於魯迅,不同於胡適,不同於日本學者的一些解釋。 我們就來看看,這些他們的解釋,我們今天哪些我們覺得很同意,哪些覺得可能需要修正、補充,或者我們認為,它是不能夠成立的。
魯迅和胡適的意見,其實他們都是介紹日本人的意見。日本有一個學者叫鹽谷溫,鹽谷溫有一本書,很重要的書,叫《中國文學概論》,講中國文學發展的歷史。其中就提到了中國古代沒有史詩,中國古代的神話流傳下來的,都比較零碎、零散,古代希臘的神話非常豐富,而且,有一個系統。
神話的系統,希臘古代的神話,它主要有英雄傳奇和歷史故事兩大類。它的神,它的英雄,都可以建立一個很龐大的譜系。中國古代也有神話,非常零碎,儲存在《山海經》,一些古籍裡邊,都是很零碎的,不成系統。
魯迅、胡適、日本學者、西方學者也要解釋這個問題,為什麼中國的漢族沒有史詩, 中國古代漢族的神話很零碎。他們介紹鹽谷溫的看法。鹽谷溫,他是當時受到法國文學理論家丹納他這種理論的影響,“地理環境決定論”,認為是地理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文學它的存在發展的情況。
當時認為中國,中華民族,漢族主要是在黃河流域 發展起來的。黃河流域,它氣侯比較寒冷,土地,也不很肥沃,要古代人在生產力低下的時候,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艱苦勞作,收穫還不豐碩。而希臘人,像胡適在《白話文學史》中間,用一種文學的筆調,他來描述,愛琴海是一種海洋性的氣侯,非常有利於植物、農作物的生長,他說古希臘人,可以躺在樹底下,在那兒很悠閒,餓了的話,抬起身子伸伸手在樹上摘一個果子吃吃,就能夠差不多飽了,然後就有很多時間來玄思,來想象,來創作,所以希臘就有哲學也很發達,也有時間來創作史詩。
而漢族在黃河流域,我們的祖先,臉朝黃土背朝天,非常艱苦地勞動,還食不果腹,吃不飽穿不暖,沒有閒情逸致來創作這麼長篇鉅製的史詩。這一種說法由鹽谷溫提出來,胡適和魯迅加以介紹,他們介紹,顯然至少是部分地同意了,因為他們沒有介紹別的觀點。 今天我們看起來,這種說法恐怕是很難成立的,用地理環境來解釋漢族沒有留下史詩很難成立。
我們只要舉一個反例。冰島,它有自己的史詩,還不只一部,冰島有兩部史詩,一部叫《薩迦》,一部叫《埃達》,是世界文學的精品,得到了全世界的重視。難道說黃河流域的地理條件、氣侯,比冰島還要惡劣嗎?
這是不能成立的。冰島那個地方是非常寒冷的,它為什麼也有自己的史詩呢?那麼為什麼漢族就沒有史詩呢?
所以用地理環境決定論,我總覺得這個解釋是完全不能夠說服人的,沒有道理的。這是我們介紹的第一種觀點,鹽谷溫的觀點,魯迅和胡適也重複了這樣一種觀點。 第二個就是我剛才說到的茅盾,他2023年出版《中國神話研究abc》的時候用的是一個筆名,玄珠,玄妙的“玄”,珠寶的“珠”,用玄珠這個筆名。
他也提到這個問題,但是他沒有重複鹽谷溫的觀點,他作出自己的解釋,茅盾有兩個解釋。他第一個解釋是說,史詩都是要描寫大戰,戰爭,大規模的戰爭,像我們知道,《荷馬史詩》是描寫特洛伊大戰的,打了十年的戰爭,《伊戈爾遠征記》也是寫戰爭,史詩多半都是寫戰爭的。茅盾說中國古代沒有那種大規模的戰爭,所以就沒有史詩。
我覺得這個說法也有一些牽強,中國古代怎麼就沒有戰爭呢?傳說的黃帝蚩尤之戰,那不也是一個大戰嗎,特洛伊戰爭也不見得規模特別大,中國古代許多部落之間,一些小的國家之間,也是經常打仗的,所以用這個來說明,也很難說服人。還有很多別的國家,更小的國家,那個戰爭的規模就更小了,它也有自己的史詩。
但是茅盾還提出了第二個解釋,這個第二個解釋。我個人覺得是相當深刻的很值得我們思考的。茅盾說中國古代,文化上有一個特色,有一個傳統,一直以來是這樣的,至少到清朝都是這樣的,就是說統治者,他把神話傳說歷史化,又把歷史神話化。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中國人有一個續家譜的這麼一個習慣、傳統,現在我們家譜就找出一些名人,大人物,最早的始祖是什麼樣,是狀元,是宰相,至少是個進士。那麼皇帝,國王,他就不滿足於這個,他要說他的祖宗,祖先,是一個神,天神,要造出一種神話來,把歷史神話化。
一個人當了皇帝, 他的祖宗就變成神了,皇帝叫做“天子”。天子是什麼意思?就是天的子孫,他不是凡人所生的,所以他就有權統治所有的人民,你就應該服從他。
這叫做把他自己的歷史、家族的歷史神話化,然後把神話歷史化,神話中間的人物,變成了歷史上的真人。本來是一個神,是一個神話,傳說虛構的,可是,他拉過來作為他的祖宗,把它歷史化。茅盾的這樣一個解釋,我認為是比較有說服力的,值得我們思考 ,值得我們今天來討論,來充實它、修正它、補充它。
神話一被歷史化了,它就缺乏文學性了,就成了非審美的、非藝術的、非文學的東西。同時,我們也不能說 它就是一個歷史,一個信史,可以相信的歷史,它是一個被歪曲的歷史。特別是這種神話的歷史化,它在幾千年中間反覆地進行,一些遠古的,傳說中間的人物就被後代的統治者不斷地重新塑造,幾千年中間不斷地重新塑造。
這個重新塑造、重寫、改寫這個過程,我覺得可能是造成史詩的缺失,神話的消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什麼中國手機沒有真正的國產作業系統
董欣小仙女 研發作業系統是一個長期投入,綜合性的開發。成本確實很高,而且現在安卓,ios都大行其道,你開發出來一個也未必會獲得巨大的利益,目前國內大環境急功近利,很少有人願意潛心去花個五六年的時間去開發一個作業系統。為什麼沒有一個企業肯下決心做一個屬於國產的作業系統。 壯士走好 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沒...
看完我憤怒了,為什麼中國沒有自己的作業系統
中國自己的作業系統有好多個。中國怎麼會沒有自己的系統,關鍵是你會用嗎?中國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作業系統cos china operating systerm,簡稱cos 有伺服器版本的銀河麒麟 還有更多基於linux的系統 如紅旗 雨林木風等,當然有人否認他們是國產系統,因為基於linux核心開發 更...
神話中道教為什麼處處讓著佛教,中國神話中哪些是從道教加入佛教的神
不要聽樓上那兩位胡說八道。我們現在看到的神話大多是明清時期的,至多是元朝的。元以前的神話和 比如 搜神記 神仙傳 太平廣記 基本沒有佛教事,甚至很多連佛教都不會提到。那時候天下正統是道教。只有南北朝,武則天篡位,南北朝時期佛教比較興旺,唐宋兩朝都是拜道教為正教。李唐王朝更是直接拜老子為祖先。元早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