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8-11 16:02:18

1樓:小俊七七

意思是:什麼是色,就是空性;什麼是空性,就是色。

原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譯文:觀自在菩薩正在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之行,(他)看見五蘊處於“自性空”的狀態。舍利子(佛陀的**之一)啊!

色是空性,空性是色。空性與色沒有區別,色與空性沒有區別。什麼是色,就是空性;什麼是空性,就是色。

受、想、行、識也是如此。

出處:《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擴充套件資料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歷史和宗教地位:

這部**宣揚空性和般若,也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第一經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廣知最流行的佛教經典(美國漢梵佛經譯者pine 2004)。英國佛經譯者edward conze (2000)認為這篇經書屬於般若波羅蜜教派發展四階段的第三階段時期著作。

另一方面,同為該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羅蜜心經》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對大乘佛教的發展影響深遠。同時《心經》與禪宗的經典有異曲同工之處,而《金剛經》則被禪宗奉為至高無上的經典。

2樓:南船殿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取自於《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第二句“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原則上是不能將“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這句單獨拿出來分析的。必須貫通全經來理解才不會誤人子弟。《心經》是“以人為本”的角度寫出來渡人成佛的。

如果您執意要單獨理解“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這句經,那我就作如下解釋吧:

色是物質的,空就是非物質的;色是看到的,空就是就看不到的;色是聽得到的,空就是聽不到的;色是聞得到的,空就就是聞不到的...以此類推。

所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意思就是:物質的和非物質的,看到的和看不到的,聽得到的和聽不到的,聞得到的和聞不到的...等等在本質上都是沒有區別的。

從宇宙大**的觀點來說,宇宙最初是由一個純能量的奇點大**而形成的,所以宇宙中的一切物質都是由能量形成的。所以物質和能量是沒有區別的,如果說物質是色,能量就是空。

綜上所述,便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最後要說的是,大家必須將這句話貫通全經來理解。以達到最正確的理解。從而放下自己過多的慾望,除去雜念,順其自然地活著,輕鬆自如地活著,心平氣和地活著。

如果各位網友覺得我說的有錯,請說出來一起討論;如果你們理解了,請點讚我。最後希望大家不要在網上造口業,阿彌陀佛。

3樓:荒誕不經

此句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觀自在菩薩正在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之行,(他)看見五蘊處於“自性空”的狀態。舍利子(佛陀的**之一)啊!色是空性,空性是色。

空性與色沒有區別,色與空性沒有區別。什麼是色,就是空性;什麼是空性,就是色。受、想、行、識也是如此。

這裡的“色”指的是“色蘊”與“受”、“想”、“行”、“識”合稱為“五蘊”。“色”有廣義,有狹義,這裡是廣義的,含義為一切有形質、能產生“質礙”的東西,即物體或身體。具體而言,包括地、水、火、風“四大種”,四大種的聚合物,“十八界”中的眼、耳、鼻、舌、身五根與色(視覺的物件,即狹義的色)、聲、香、味、觸的五境等。

籠統而言,可理解為一切物質現象。指空無或虛無的狀態、特徵、性質,在多數佛典中被譯為“空性”。所以,“色不異空”的大致含義是“一切物質現象與空無或虛無的狀態沒有區別”。

4樓:青竹遺風

這是《心經》,講的是心物辯證法。舍利子,又名舍利弗,是佛的十大**,以智慧第一著稱。色是物質範疇,空是空性,屬於心法,精神範疇。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即是心不離物,物不離心,心物是統一的整體。

5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應上接:照見五蘊皆空,

觀想 肉身 白骨 皆無,化為舍利(子),即:修行到 活死人的思想境界!

不同的空 不同的色,

----------------

舍利弗,是佛的十大**不假,是按照《心經》經意取的法名,就如同現在網民聽法師講:不二法門,便換上 水波不二 馬甲 類似!

6樓:且看天地造化機

只管誦經吧,那是一種境界!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什麼意思??

7樓:逮賢殷俏

佛經雲:“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色不異空]

的色是代表物質的現象,指存在的東西,也就是具備形體之物。空,並非虛空或無之意,更不是表示什麼都沒有,都不存在的意思,而是

指[沒有實體性]、[沒有自主性]的就叫做空。不異,可以解釋作[不離],世間的物質現象在形相作用上雖有種種差別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的性---無實體無固定的性。我們姑且稱它為[空]或[空性]。

[色不異空]

,是指一切事物都不離空性的存在,以眼睛可以看見的最具體的物質來說,它是由眾多因緣條件造成而存在的,因此一切物質雖然存在,

卻沒有實體性,自主性。所以說[色不異空],由於本身沒有固定的實體性,所以可以隨因緣條件而變化---[空不異色]。[空不異色]是說明空性的顯現,是不能離開一切法而有的,並非滅除物質,等物質變壞滅了,然後才知道它是[空],無自主性。

當它宛然存在的當下,就要覺察到無我,無常的道理,才能徹悟其空性。只要我們稍加思考[有形之物,皆不離空]

的道理,並不難了解.因此我們一定要深切的體悟到:不管如何堅固、豪華、偉大的東西,其實都沒有實體性,它只是因緣組合的現象而

已,唯有超脫心中的執著,人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色不異空,等於色即是空。[空不異色]

等於空即是色。這四句的意境都在說明物質現象皆依各種因緣條件而產生的。也依於不同的因緣條件而消失,一切事物的現象都是依因緣

存在而無實體性的,所以說,色塵事物,一切皆空.....色即是空。

佛教指示我們以[空]

來觀察世間一切事物,並非要我們對事物絕望,或以悲觀消極的態度來對待一切,而是讓我們瞭然大悟,確知世間一切的真實現象。不要

一味向外追求不實的東西,應反觀自己的內心,發掘自性智慧,建立一個新的、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空即是色]

.....空是說明一切事物沒有實體性,可以隨因緣條件不同起種種變化而成不同的現象,所以空能含攝萬物,好比虛空無形無相,卻

能包容萬物,一切萬物皆不離虛空而另存。

如果我們能體會[空的]道理,放下執著,必定可以發揮智慧的潛能。。。。。

世間的事都在不時的變化,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諦觀,不為所動是最重要的。有觀空的智慧,雖則面對同樣的環境但感受卻不一樣。

如果能徹悟[色即是空]便能享受無執著的風光,若能體會[空即是色]必能在空的見地上,積極的建設多彩多姿而又富有意義的歡樂人生。

以上回答你滿意麼?

舍利子色不異空孔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麼意思啊 20

8樓:偵探小影子

佛經雲:“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色不異空] 的色是代表物質的現象,指存在的東西,也就是具備形體之物。空,並非虛空或無之意,更不是表示什麼都沒有,都不存在的意思,而是 指[沒有實體性]、[沒有自主性]的就叫做空。不異,可以解釋作[不離],世間的物質現象在形相作用上雖有種種差別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的性---無實體無固定的性。

我們姑且稱它為[空]或[空性]。 [色不異空] ,是指一切事物都不離空性的存在,以眼睛可以看見的最具體的物質來說,它是由眾多因緣條件造成而存在的,因此一切物質雖然存在, 卻沒有實體性,自主性。所以說[色不異空],由於本身沒有固定的實體性,所以可以隨因緣條件而變化---[空不異色]。

[空不異色]是說明空性的顯現,是不能離開一切法而有的,並非滅除物質,等物質變壞滅了,然後才知道它是[空],無自主性。當它宛然存在的當下,就要覺察到無我,無常的道理,才能徹悟其空性。只要我們稍加思考[有形之物,皆不離空] 的道理,並不難了解.

因此我們一定要深切的體悟到:不管如何堅固、豪華、偉大的東西,其實都沒有實體性,它只是因緣組合的現象而 已,唯有超脫心中的執著,人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色不異空,等於色即是空。[空不異色] 等於空即是色。這四句的意境都在說明物質現象皆依各種因緣條件而產生的。

也依於不同的因緣條件而消失,一切事物的現象都是依因緣 存在而無實體性的,所以說,色塵事物,一切皆空.....

佛教指示我們以[空] 來觀察世間一切事物,並非要我們對事物絕望,或以悲觀消極的態度來對待一切,而是讓我們瞭然大悟,確知世間一切的真實現象。不要 一味向外追求不實的東西,應反觀自己的內心,發掘自性智慧,建立一個新的、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空即是色] .....空是說明一切事物沒有實體性,可以隨因緣條件不同起種種變化而成不同的現象,所以空能含攝萬物,好比虛空無形無相,卻 能包容萬物,一切萬物皆不離虛空而另存。 如果我們能體會[空的]道理,放下執著,必定可以發揮智慧的潛能······

世間的事都在不時的變化,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諦觀,不為所動是最重要的。有觀空的智慧,雖則面對同樣的環境但感受卻不一樣。 如果能徹悟[色即是空]便能享受無執著的風光,若能體會[空即是色]必能在空的見地上,積極的建設多彩多姿而又富有意義的歡樂人生。

9樓:海納百川

眾生平等看世間萬物無差別。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什麼意思

10樓:

意思是物質的和非物質的,看到的和看不到的,聽得到的和聽不到的,聞得到的和聞不到的。

就是在說物質現象沒有恆常不壞的實質,而是由因緣和合而成,緣聚則成,緣散則滅,因而是空;但空並非“無”,不是什麼都沒有,所謂成住壞空,空是生滅變化之過程;因緣的假象宛然,而且並不妨礙有。

不異,即無差別,也就是說,色與空是統一的,是不二的。

這句話是出自《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11樓:大雄

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心經》裡的一句名言;也是反映該經核心思想重要句子。但少有人能夠真正理解。

關於〈色〉的涵義,無論是佛學大師講座,還是民間知識名人討論,都做過解釋。開始所見有異,到後來都達成共識,一致認為《色》是所有物質現象。〈空〉、少有人敢把它說成空無所有,儘管〈空〉也有這方面含義。

於是有了“自性空”、“不空空”、“空而不空”等定義。當然,也有極少人持“絕滅空”極端見解,認為什麼也沒有。無論前輩說的再好,作為後生的我,都不敢照抄模仿;要說就說自己的理解。

〈色〉、指我們眼睛能夠看到的所有現象,包括高倍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細物質,哪怕是“原子中原子”呢。〈色〉可以這麼理解,但是《心經》裡的(色〉,不是用來解釋人身以外的物質現象,而是針對我們身體說的。佛教闡述“色空”道理的前提,是基於破除我們對“人相”的執著。

並在〈色)後面緊跟著列出“受、想、行、識”四種精神反應。顯然,闡述“色空”道理的目的,在於分析論定肉體精神合成的五蘊人相、是真有還是假有這個問題。因此、《心經》裡的〈色〉,是專指我們身體-“色身”。

畢竟身體也是物質現象。

〈空〉、表示的意義是沒有實質,只有表象;如空房、空碗、空杯子。雖然和“無”是同義詞,但並不是說絕對什麼也沒有。〈空〉用在這裡就是向人們說明,〈色〉這個身體、只是表象-虛象-幻象,不是有個真的實相。

這種顛覆人們對自身的傳統認識的新知識,很難被我們接受。我們要想接受這種新知識,必須搞懂佛學《緣起論》。這在科技落後的古代,很難搞懂。

好在我們所處的是高科技時代,參照物理學量子論、物質-分子-原子-質子-微粒子等相關解釋、就能很好的理解《緣起論》。

如果在〈色 空〉中間,不用上“不異”這個謂語,我們就無法理解這句話真正含義。“不異”、就是相同、相等,沒有不一樣。“不異”放這裡,是用來說明〈色與空〉是一回事這一道理。

後半句〈空不異色〉,只是主語和賓語顛倒了,但要說明的還是肉身是假象幻象的意思。

到這裡,我們就該對《色不異空……》有了清晰的認識。《色不異空……》意在告訴我們:我們一直深愛貪戀的自以為是我的身體,其實不是真實的、是假的、是幻象、是多種因緣條件合成的虛像;它不是真我。

明白了《色不異空》,那麼《空不異色》也沒必要再作詳細分析,因為〈空不異色〉是〈色不異空〉的倒裝句,再多說也是重複上述意義。至於後一句中的“即是”,是“就是”的意思,比“不異”語氣更加肯定地說明我們身體,是空象、是幻象……

我們如果能夠醒悟明白肉身現象和精神反應合成的人相都不是真我時,才能認識真理之我;然後不再妄想執著一切,達到徹底覺悟,就能獲得究竟解脫。這正是〈般若心經〉論述〈色不異空……〉要達到的目的。

這是我對《色不異空……色即是空……》的理解,如有不妥,望各位老師指正。

為什麼拜舍利子,為什麼會有舍利子?

所謂講叩拜禮敬 舍利子 原是專指佛陀真身遺骨,即現在講的舍利子。洞啟。由於釋迦牟尼佛成佛前的誓願,其滅度後的舍利此巖仍然可以利益眾生,並且見舍利和佛親臨一樣。禮敬森顫御 供養的功德,如佛在世時是一樣的。所以叩拜,禮敬真身舍利對在家的佛教徒來說是極為難得的。對於禮拜佛舍利,及叩拜禮敬佛塔的功德樓主可以...

怎麼斷定舍利子佛珠,舍利子到底是不是真的

暮光耕耘 舍利是古印度話,就是梵語,翻譯成中國的意思叫堅固子,也就是火化之後,有一種結晶非常堅固。而這種堅固子不一定是某一個部分集合的,譬如說骨骼裡面有結成舍利,頭髮也可以結成舍利,血液也可以結成舍利,皮肉也能結成舍利,我們一般世俗人看是很不可思議。在從前火化之後撿到舍利,一般說法他的心清淨,修行多...

得道高僧圓寂真的會有「舍利子」嗎,什麼是舍利子

其實不僅僅是得到高僧圓寂後才會有舍利子,普通人他人死了以後被火化也會有舍利子,舍利子其實指的是,那些屍體火化而產生的骨頭渣。但是據一些推測之所以會有舍利子的產生,可能是那些僧人他們長期的吃素食,所以因為新陳代謝的原因導致植物這一些特有的元素沉積,還有一些礦物元素導致的一些結晶在這一些生人的身體中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