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姓的起源

時間 2021-08-11 17:53:26

1樓:五知潮清涵

馮(féng

馮)姓源出有三:

姬姓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後。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

是為河南馮氏。

出自歸姓

2、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後馮邑被晉國所奪,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長卿的後裔也稱馮氏。是為河南馮氏。

其他說法

3、還有出自其他方面的馮姓,如:出潁川者,為漢徵西大將軍馮異之後;出上黨者,為左將軍馮奉世之後;出長樂者,為宜都侯馮參之後;出京兆者,為燕王馮巨集之後;出巨集農者,為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出河間者,為唐監察御史馮師之後。

姓氏始祖

得姓始祖:馮文孫。周文王昌之後裔,周文王有一子名畢公高,因隨其兄周武王征伐殷紂時立下功勞,取得天下之後,被封於畢(今陝西省長安縣西南)。

他的後裔畢萬西周時為晉國大夫,當時晉國剛被曲沃武公所統一,晉獻公遷都於絳(今山西省翼城東南),陸續攻滅了周圍許多的小國,其中包括西周分封於今山西芮城北的魏國,晉獻公便把它封給畢萬。春秋後期晉國六卿逐漸強大,互相兼併。到公元四世紀中葉畢萬後代畢斯和趙、韓一起瓜分了晉國,建立魏國,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

公元前四零三年被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同時還將畢萬的一支孫(即馮文孫),再封於馮城(今河南省滎陽縣西南),其子孫後裔以邑為姓,稱為馮姓。馮文孫也就被其後人尊為馮姓的得姓始祖。

2樓:

起源於 滎陽市

馮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華姓氏中為第27位大姓,其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64%。馮姓有兩個**,均出自河南。

一支是馮簡子的後代——春秋時,鄭國有個大夫叫馮簡子,其後代以他的名字為姓氏,就是馮氏。今河南新鄭市鄭韓故里城,即這支馮氏的祖根地。馮氏的另一支為畢公高的後代。

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名高,被周文王姬發封於畢,以封國名為姓氏,即畢氏,稱為畢公高。畢公高的後裔畢萬,因功被封於魏,其子孫有被封為華侯者,華侯之孫名長卿,食采邑於馮城(今河南滎陽市西)其後人也已封邑為姓氏,稱馮氏。位於今河南鄭州市北古滎鎮的滎陽故城,即這支馮氏的祖根地。

滎陽故城史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城垣為不規則形,周長7.5公里,以發現有兩個南門、一個北門和一個西門,出土有鐵器、陶器、貨幣等。

馮氏早期主要是在我國北方繁衍發展,後移居全國各地,並由一些人走出國門,到海外開拓。馮氏支脈繁多,唐代的《元和姓纂》一書列馮氏郡望有穎川、上當、長樂、京兆、弘農、河間等。這說明馮氏曾這些郡都形成望族,人丁興旺。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後。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其

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是為河南馮氏。

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後馮邑被晉國所奪,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長卿的後裔也稱馮氏。是為河南馮氏。

家乘譜牒

江蘇:馮氏族譜八卷、京口馮氏族譜一卷、錫山馮氏宗譜二十四卷、澄江馮氏宗譜十卷、馮氏家譜一卷

浙江:赫山馮氏家譜二十二卷、大易馮氏譜不分卷、慈溪馮氏支譜不分卷、桐鄉馮氏族譜不分卷、馮氏宗譜一卷

安徽:馮川馮氏宗譜八卷

湖北:馮氏宗譜一卷、馮氏宗譜、馮氏續修支譜八卷、馮氏宗譜二十一卷首一卷、馮氏四修族譜十四卷首一卷

廣東:馮氏家譜不分卷、馮氏本房世譜不分卷、馮氏族譜不分卷、南埠馮氏族譜一卷

湖南:長沙馮氏四山家譜二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湘潭馮氏三修族譜、中湘石潭馮氏五修族譜三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山田馮氏族譜十卷首一卷。

聚集地(遷徙分佈)

戰國時有馮亭,入趙,拒秦戰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上黨潞縣,有的在趙,子孫有許多為將相。至西漢文帝時、車騎都尉馮唐徙居安陵,其弟馮騫自上黨徙居京兆杜陵。此外,先秦時代,馮氏已有徙居今山東者。

三國以前,馮氏還有遷至今四川的射洪、中江、渠縣等地及湖北公安者,東晉末,馮氏又有徙居和龍者。唐玄宗時著名宦官高力士,本為馮盎之曾孫,後為宦官高延福收養,改姓高,此為馮姓改為高姓者。唐末黃巢起義時,中原馮氏有一支避難南遷福建寧化石壁,宋代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脈,至宋末元初,上杭馮氏有的又南遷至廣東的平遠、潮州、揭陽,後再遷至豐順、梅州等地。

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廣東、福建馮氏有數支移居臺灣,此後,有的又遠播海外。

堂號"同輿堂"或"三同堂":根據《後魏書》記載,馮誕和後魏高祖同歲,幼同學,娶高祖妹安樂公主為駙馬都尉。他常和高祖同輿而行,所以稱"同輿堂"。

又同案而食,同硯而學--同輿、同硯、同案,所以叫"三同堂"。

"市義堂":戰國時馮驩,是孟嘗君的食客。起初孟嘗君對他只當一般門客對待,後來孟嘗君派他到薛地,他把所有帳戶叫來,宣佈將債券燒掉,給所有帳戶解決了困難。

馮驩回去後,對孟嘗君說:"討來的錢我全部買了'義'帶回來。"(市就是買)。

孟嘗君當時不懂這句話的意思,後來,孟嘗君罷了官到薛地去,薛人夾道歡迎,這時孟嘗君才省悟地感謝馮驩說:"今天我嚐到了你替我買的珍貴物品--義,這可是萬金難買呀!"

歷史名人

馮夢龍:明末**家,通經學,善詩文,尤以**詞曲見長,輯有時代話本集《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

馮 道:五代時歷任四朝宰相,在相位20餘年。他在後唐任宰相期間,倡議由田敏等人在國子監校定《九經》文字,並組織刻工雕印,至後周完成,後世稱"五代監本"。官府大規模刻書自此始。

馮子材:清末著名的老將軍。他曾在年近70歲時,在廣西鎮南關、諒山等地大敗法**,取得鎮南關大捷,其名威震邊關。

馮 繚: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隨漢解憂公主遠嫁和親到了烏孫國。

由於她多才多智,成為解憂公主的得力助手。後嫁給烏孫右大將。她在協助公主加強漢朝同西域諸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作出了很大貢獻,深得西域各國的敬服。

尊稱她為"馮夫人"。

馮玉祥:近代愛國將領。2023年任抗日同盟軍總司令,多次擊敗日寇,收復許多失地。建國前夕,因乘船失火,受傷身死。

3樓:手機使用者

【馮】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後。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

是為河南馮氏。

2、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後馮邑被晉國所奪,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長卿的後裔也稱馮氏。是為河南馮氏。

4樓:古檀香

根據《元和姓纂》記載,馮姓也是周文王之後。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畢萬受封魏地,畢萬有個孫子叫長卿的,食採於馮城(今河南滎陽縣西),其子孫就以邑為氏,姓馮。

馮姓的起源是由複姓司馬變換出的嗎

馮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華姓氏中為第27位大姓,其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64 馮姓有兩個 均出自河南。一支是馮簡子的後代 春秋時,鄭國有個大夫叫馮簡子,其後代以他的名字為姓氏,就是馮氏。今河南新鄭市鄭韓故里城,即這支馮氏的祖根地。馮氏的另一支為畢公高的後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名高,被周文王姬...

馮姓取名女孩,馮姓 女孩 起名!!!

最新女孩給力的名字 寓意解釋,供您參考 彬蔚 富有文采。適用於女孩取名字。出自陸機 文賦 頌優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 博容 度量大。適用於女孩取名字。出自 後漢書?橋玄傳 懿德高軌,泛愛博容。博藝 博通藝文。適用於女孩取名字。出自 孔子家語?行 好學博藝,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博雅 學識淵博,品...

你姓什麼我姓馮什麼馮怎麼?

1 我姓馮,二馬馮的馮。2 我姓馮,想死你們了的那個馮。3 我姓馮,何日遣馮唐 的馮。4 我姓馮,馬喝水的馮。5 我姓馮,黃庭留衛瓘,綠樹養韓馮 的馮。馮姓介紹據 元和姓纂 和 廣韻 記載,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後裔畢萬之子追隨晉文公立國,封為魏武子,得封魏地。西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