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夢夢呀
許慎在每個字下,首先訓釋詞義,然後對字形構造進行分析。
如果是形聲字,在分析字形時就指示了讀音,如果是非形聲字,則常常用讀若、讀與某同等方式指示讀音。即用音同音近的字來注另乙個字的音。
例如:《說文解字》中把「珣」注為「讀若宣」,即「珣」音「宣」。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許慎深知「音義相依"、「義傅於音」的原則,所以在《說文解字》中非常重視音義關係。
以聲音線索來說明字義的由來,這為後世訓詁學者提供了因聲求義的原則。
2樓:南邕
是以下這意思嗎...
『』不了解類似圖中畫橢圓部分的意思『』
1.於悉切。這是「切音標註讀音法」。用前乙個字的聲母和後乙個字的韻母重新組合,就是這個字的讀音。
2.丕,從一,不聲。這是乙個形聲字。「從」是表示形旁部首,「聲」表示生旁部首。就是說:「丕」的生旁部首是「不」,形旁部首是「一」。
之所以「不」聲,是因為這是古讀音,你若拿現代的讀音來套,就錯了。舉個例子:你讀幼兒園的時候,人家叫你「小朋友」,如今人家叫你「老師」;這個例子說明:事物是在變化發展過程中的。
3.「文五 重一」,《文白對照說文解字譯述[全本]》(主編:李恩江、賈玉民。中原農民出版社)原書注釋。
釋:許書於每一部首及所屬字解說完畢之後,都要註明說解文字多少個,收有重文多少個。此一部共解說文字五個,收有重文乙個。
~~切和反切是我國傳統的一種注音方法,用兩個字來注另乙個字的音,例如『塑,桑故切(或桑故反)』。被切字的聲母跟反切上字相同(『塑』字聲母跟『桑』字聲母相同,都是s),被切字的韻母和字調跟反切下字相同(『塑』字的韻母和字調跟『故』相同,都是u韻母,都是去聲)。
3樓:愛生活的葉扁舟
《說文解字》的注音有兩種,一種是正文裡的直音法,如讀若某、讀曰某;另一種是反切,如某某切。直音法讀如其字,兩字音相同,但要注意,必須用以古音為依據。《說文解字》寫於東漢時期,當時同音的字,現在未必同音。
所以這一方法,現在不太可行。反切法是唐朝的徐鉉整理《說文解字》時加上去的,是中古的讀音,也未必是許慎那個時候的讀音。你所指的注音應該是指反切,如一,於悉切等等。
反切法是用兩個字去注乙個字,取前乙個字(即反切上字)的聲母,後乙個字(即反切下字)的韻母和聲調,拼成乙個讀音。這裡也涉及到語音演變等複雜的問題,所以切出來的音也未必與現在讀音一致,但有一些規律可循。具體的方法和規律,一般的音韻學的入門教材裡都有介紹,可以參看。
現代人整理的《說文解字》都標有漢語拼音,無須再去研究反切法。
古代漢字是如何注音的?
4樓:蝶憐戀花
漢字是漢語的書寫文字,每個字代表乙個音節。
有學者經研究認為:漢朝之前,乙個漢字發音為兩個音節,次要音節和主要音節。由於漢字本身不表音,自漢朝到20世紀漢字在數量上、寫法上雖有變遷,但無法看出發音的變化。
必須進行專門的研究才能推測它們在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發音。
漢字在日語中的讀音有「音讀」和「訓讀」之分,往往乙個字有很多讀法,原因來自中國不同時期傳入日本的發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讀若法和直註法。讀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來注音,許慎的《說文解字》就採用這種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讀若準」。直註法就是用另乙個漢字來表明這個漢字的讀音,如「女為說己者容」中,使用「說者曰悅」來進行注音。
以上兩種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沒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過於冷僻,這就難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襪音韈」等。
魏晉時期發展出了反切法,據傳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響。漢字的發音可以通過反切法進行標註,即用第乙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合拼來注音,使得所有漢字發音都有可能組合出來。如「練,朗甸切」,即「練」的發音是「朗」的聲母與「甸」的韻母及聲調所拼成。
由於漢字以本身表意為主,注音方面較為薄弱。這個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獻,不至於產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一樣,用字措辭太懸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斷古代聲韻的難度。
例如「龐」從「龍」而得聲,但今日北京話前者讀「páng」,後者為「lóng」。如何解釋這樣的差異,就是音韻學所**的課題。需要注意的還有聲調:
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輕聲(母音āáǎàa ōóǒòo ēéěèe īíǐìi ūúǔùu ǖǘǚǜü)
擴充套件資料:
近代注音
中國的漢語拼音運動是從清朝末年的切音字運動開始的。
在切音字運動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種多樣、琳琅滿目的,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大系:
1、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採用漢字部首作為拼音符號。2023年盧戇章的《一目了然初階》一書中提出的「中國切音新字」,2023年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等都屬於假名系。
2、速記系:採用速記符號作為拼音符號。2023年到2023年兩年間出版的蔡錫勇的《傳音快字》、沈學的《盛世母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譜》等書中提出的方案都屬於速記系。
3、拉丁系:採用拉丁字母作為拼音符號。2023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2023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2023年黃虛白的《拉丁文臆解》等書中提出的方案都屬於拉丁系。
5樓:冉
古人怎樣對漢字注音
漢字雖然有大量的形省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樣,可以通過文字元號本身,直接表示出正確的讀音來。因此,為了便於傳授和學習漢字,自古以來人們創造了許多給漢字注音的方法。
古人對漢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下面兩類:
1.以字注字
用乙個漢字來注另乙個漢字的讀音方法。比如「讀若」法:
儡,相敗也,……讀若雷。(《說文解字》)
比如「讀為」法:
父義和(《文侯之命》),鄭玄注:「義讀為儀。」
比如「直音」法:
「肇」注「兆」。(《爾雅》)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知道「雷」「儀」「兆」字的讀音,也就順理成章地會讀「儡」「義」「肇」字了。
2.雙拼製
用乙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聲」,用另乙個漢字或注音符號表示「韻」和「調」,把它們拼合成被注字的讀音的方法。
其中,反切法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流傳最久的一種雙拼製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比如:
緩,胡管切。(《廣韻》)
「緩」字的讀音,就是取「胡」字的聲(h),取「管」的韻和調(uan),然後拼合成(huan=h+uan)。
此外如:
哀,烏開切。
敖,五勞切。
收,式州切。
器,去冀切。
矣,於紀切。
雅虎上的
1、反切法,
反切法就是用二個漢字合注乙個漢字的音,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如「毛,莫袍切」。「莫」的聲母m和「袍」的韻母加聲調aó,合起來是maó。
只要我們掌握反切的基本用法,就能反切出現在的讀音了。但由於古今讀音的變化,有的反切已經切不出現在的讀音了。
2、直音法,
就是用乙個字直接註明另外乙個漢字的讀音,如「蠱」,音「古」。這種方法簡單明瞭,但有較大的侷限性:有的字找不到同音字,則此法不能用;有的字雖然有同音字,但都比較生僻,注了等於沒有注。
3、葉(讀xié)音法。
這是一種應該否定的注音法。古人認為讀詩詞時,為了押韻可以臨時改變讀音,以求和諧,這是一種太過主觀而且沒有根據的注音法,現已不用了。
6樓:紫月幽絮
【直音法】
直音法操作相對要簡便,只要有相同的字就可以了,但麻煩也因此而來,漢字畢竟是有限的,有些字找不到同音字,或即使有同音字也很生僻,即使注了也很難識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人還想到了一種「讀若」法給字注音,就是用讀音近似的字的注音,如「芨,讀若急」,「信,讀若屈伸之伸,假借字也」這裡的「伸」是信的通假字,音義都相同。還有直音加註聲調的方法,如「退」注「推去聲」。
這樣雖避免了生僻字,但要改變聲調才能讀出應讀的音。
【反切法】
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讀若」之後創制的一種注音方法,又稱「反」、「切」、「翻」、「反語」等。反切的基本規則是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乙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
【讀若法】
又作「讀如」、「讀若某同」、「讀與某同」。為漢代訓詁學家所創術語,並被歷代沿用。傳注多用「讀如」,其餘則見於《說文解字》。
段玉裁《周禮漢讀考·序》說:「讀如、讀若者,擬其音也。古無反語,故為比方之詞。
」清代學者對此多持異議。錢大昕認為:「許氏書所云『讀若』、雲『讀與同』,皆古書假借之例,假其音並假其義,音同而義亦隨之,非後世譬況為音者可同日而語也。
」(《潛研堂文集·古同音假借說》)王筠《說文釋例》和張行孚《 說文發疑 》都認為,明音、明假借二者兼有,不可一概而論。洪頤煊《說文讀例》則認為「讀若」除釋字音、通假借外,還有訓字義的作用。近代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說文》中「讀若」的基本作用是比況被釋字的讀音;讀若字與被釋字既然音同或音近,而用以比況的字又往往是比較通行的字或人所易曉的成語方言,因此讀若字就有可能是被釋字的假借字,或與被釋字意義相通。
【讀為法】
又作「讀曰」,為漢代訓詁學家所創術語,並被後代沿用,主要用於傳注中,意思是改讀為某字。段玉裁《周禮漢讀考·序》說:「讀為、讀曰者,易其字也,易之以音相近之字,故為變化之詞。
」「變化主乎異,字異而義憭然也。」所謂「易字」,即換用本字以釋借字。例如《詩經·衛風·氓》: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鄭箋:「泮, 讀為畔。
」「泮」本為「諸侯饗射之宮也」(《說文系傳》),在此處為涯岸之義,鄭謂為畔之借字。《禮記·樂記》:「武坐,致右,憲左。
」鄭玄注:「憲,讀為軒,聲之誤也。」此謂「憲」為「軒」之借字,假借的緣由是二字聲近誤用。
《尚書·舜典》:「播時百穀。」鄭玄注:
「時,讀曰蒔。」「時」無種植義,所以以「蒔」讀之則意義了然。
【葉音法】
葉音也稱葉韻,葉句。「葉」也作「協」。指以改讀字音的(錯誤)方式,來讀詩經、楚辭等先秦的韻文,葉音這個稱呼由朱熹提出。
急說文解字》誰寫的這本書說啥的說文》四大家是誰
此書為東漢許慎撰。慎,字叔重,汝南人。少博通經籍,時人謂之語曰 五經無雙許叔重。所著 說文解字 凡十四篇,都五百四十部首,推究六書之義,分部類從,至為詳密,後世言小學者皆宗之。說文解字 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證字源的字書,簡稱 說文 作者是東漢時期的許慎,他在建光元年 公元121年 完成了...
說說你是如何看待《三體》這本書的
我的芋頭君 驚於大劉的腦洞如此強大,尤其是降維打擊。充分感到人性薄涼。尤其是程心,自以為的真善美,可能對別人來說就是毀滅。看完 三體 再看 真善美 的故事,感覺特別荒誕,要好久才能出坑了! 三尺劍沾塵常笑君 看完三體後我想問一句,宇宙有道德嘛?在地球,我們連殺只動物都會有深深的罪惡感,更遑論殺人,而...
如何評價溫駿軒的《誰在世界中心》這本書
這本書很小眾,也很專業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這本書適合做地緣政治的掃盲科普讀物。地緣政治這個概念提出了100餘年,國人終於有了第一本能夠讓國人無壓力讀完全本的地緣政治讀物,是令人欣喜的。這本書跟張源老師的 資訊時代的地緣政治 相比,實在是太好閱讀了。在作者眼中,每張地圖都會說話,一張地圖,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