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可口可叻
詞 目 教導有方
發 音 jiào dǎo yǒu fāng
釋 義 教育引導很有辦法。
出 處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九回:「凡此種種,雖然是他叔祖教導有方,也是他福至心靈,官星透露,才得一變而為聞一知十的聰明人。」
詞 目 孟母三遷
發 音 mèng mǔ sān qiān
釋 義 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出 處 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詞 目 玉不琢,不成器
發 音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釋 義 琢:雕。玉石不經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學習就不能有成就。
出 處 《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詞 目 因材施教
發 音 yīn cái shī jiào
釋 義 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出 處 《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詞 目 畫荻教子
發 音 huà dí jiào zǐ
釋 義 荻:蘆葦。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讚母親教子有方。
出 處 《宋史·歐陽修傳》:「家貧,致以荻畫地學書。」
詞 目 諷一勸百
發 音 fěng yī quàn bǎi
釋 義 諷:用委婉含蓄的言語批評、指責;勸:勸告,勸戒。委婉含蓄地批評、指責乙個,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出 處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諷一,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2樓:風飄荷葉
孟母三遷、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聚精會神、玉不琢,不成器、孜孜不倦、專心致志
推薦60個成語,並解發布處和造句
60個成語和它的出處和意思
3樓:糖豆豆
1、哀而不傷
解釋: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形容感情有節制;另形容詩歌、**優美雅緻,感情適度。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出自:《論語·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解釋: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什麼事也不關心。
出自:《論語·陽貨》:「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3、北辰星拱
解釋:北辰:北極星;拱:環繞。北極星高懸不動,群星四面環繞。舊時比喻治理國家施行德政,天下便會歸附。後也比喻受眾人擁戴的人。
出自:《論語·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4、比而不同
解釋:搞幫派,但是不團結。結黨營私。
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氣凝神
解釋:屏氣:抑制呼吸;凝神:聚精會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違心一致。
出自:《論語·鄉黨》:「攝齊公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6、博施濟眾
解釋:博:廣泛;濟: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自:《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
7、博文約禮
解釋:博:金我,廣;約:約束。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出自:《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8、不恥下問
解釋: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自:《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9、不得其死
解釋: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對惡人的詛咒。
出自:《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捨晝夜
解釋:舍:放棄。不放棄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
出自:《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11、不亦樂乎
解釋: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的意思。
出自:《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解釋: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範圍內的事情。
出自:《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3、察言觀色
解釋:察:詳審。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出自:《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4、成仁取義
解釋:成仁:殺身以成仁德;取義:捨棄生命以取得正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出自:《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15、**之美
解釋:成:成就。成全別人的好事。
出自:《論語·顏淵》:「君子**之美,不**之惡。小人反是。」
16、從心所欲
解釋: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樣便怎樣。
出自:《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17、大動干戈
解釋:干戈:古代的兩種**。大規模地進行戰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出自:《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業;而謀動干戈於邦內。」
18、待價而沽
解釋:沽:賣。等有好價錢才賣。比喻誰給好的待遇就替誰工作。
出自:《論語·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19、簞食瓢飲
解釋: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
出自:《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20、當仁不讓
解釋: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21、道不同,不相為謀
解釋: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自:《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22、道聽途說
解釋:道、途:路。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出自:《論語·陽貨》:「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23、惡衣惡食
解釋: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自:《論語·里仁》:「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4、耳順之年
解釋: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25、發憤忘食
解釋: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出自:《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6、犯上作亂
解釋: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
出自:《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27、肥馬輕裘
解釋:裘:皮衣。騎肥壯的馬,穿輕暖的皮衣。形容闊綽。
出自:《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28、斐然成章
解釋: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自:《論語·公冶長》:「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載之。」
29、分崩離析
解釋:崩:倒塌;析:分開。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瓦解。
出自:《論語·季氏》:「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30、父母之邦
解釋:指祖國。
出自:《論語·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31、剛毅木訥
解釋:剛:堅強;毅:果決;木:質樸;訥:說話遲鈍,此處指言語謹慎。孔子稱頌人的四種品質。
出自:《論語·子路》:「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32、割雞焉用牛刀
解釋: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
出自:《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33、各不相謀
解釋:謀:商量,計義。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辦事,不互相商量。
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34、恭而有禮
解釋:恭:恭敬;禮:禮節。恭敬又有禮節。
出自:《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釋: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
出自:《論語·魏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36、攻乎異端
解釋:指鑽研和實行儒家以外的主張,也指斥責異端。
出處:《論語·為政》:「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37、過猶不及
解釋: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出自:《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38、怪力亂神
解釋:指關於怪異、勇力、叛亂、鬼神之事。
出自:《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39、後生可畏
解釋:後生:年輕人,後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
出自:《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40、患得患失
解釋:患:憂患,擔心。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失掉。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自:《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41、誨人不倦
解釋: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自:《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42、惠而不費
解釋:惠: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出自:《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j
43、見義勇為
解釋: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自:《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4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解釋: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出自:《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45、既往不咎
解釋:咎:責怪。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現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出自:《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46、見賢思齊
解釋: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相等。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出自:《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7、盡善盡美
解釋: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
出自:《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48、敬而遠之
解釋:表面上表示尊敬,實際上不願接近。也用作不願接近某人的諷刺話。
出自:《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
49、舉一反三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自:《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50、侃侃誾誾(yín)
解釋:形容和悅而從容不迫地談話。
出自:語出《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51、空空如也
解釋:空空:誠懇,虛心。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現形容一無所有。
出自:《論語·子罕》:「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52、理屈詞窮
解釋:屈:短,虧;窮:盡。由於理虧而無話可說。
出自:《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御人耳。」
53、樂山樂水
解釋:樂:喜愛,愛好。有人喜愛山,有人喜愛水。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
出自:《論語·雍也》:「知者樂山,仁者樂水。」
54、樂以忘憂
解釋:由於快樂而忘記了憂愁。形容非常快樂。
出自:《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55、樂在其中
解釋:喜歡做某事,並在其中獲得樂趣。
出自:《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56、良師益友
解釋:良,好;益,有幫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出自:《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7、 苗而不秀
解釋:苗:指莊稼出苗;秀:莊稼吐穗開花。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資質,卻沒有成就。
出自:《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58、 敏而好學
解釋:敏:聰明;好:喜好。天資聰明而又好學。
出自:《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59、 敏於事,慎於言
解釋:敏:奮勉,慎:小心。辦事勤勉,說話謹慎。
出自:《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60、 鳴鼓而攻之
解釋:比喻宣布罪狀,遣責或聲討。
出自:《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擴充套件資料
其它成語解釋及出處:
1、 殺身成仁
解釋:成:成全;仁:仁愛,儒家道德的最高標準。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後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捨棄自己的生命。
出自:《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 色厲內荏
解釋:色:神色,樣子;厲:兇猛;荏:軟弱。外表強硬,內心虛弱。
出自:《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穿窬之盜也與。」
3、 善賈而沽
解釋:賈:通「價」。善賈:好價錢;沽:出賣。等好價錢賣出。比喻懷才不遇,等有的賞識的人再出來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職。
出自:《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價)而沽諸?」
寫出成語算式,寫出與“太陽”有關的成語
學海mam無涯 一退六二五 y tu li r w 原是珠算斤兩法口訣。比喻推卸乾淨。二一添作五 r y ti n zu w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訣,是二分之一等於零點五的意思。比喻雙方平分。三下五除二 s n xi w ch r 珠算口訣。形容做事及動作乾脆利索。四捨五入 s sh w r 數 算...
寫出與戰爭有關的成語,與戰爭有關的成語
1 草木皆兵 圍魏救趙 運籌帷幄 退避三舍 如火如荼 2 馬革裹屍 勢如破竹 調虎離山 兵荒馬亂 枕戈待旦 3 赤膊上陣 窮兵黷武 百戰百勝 戰無不克 速戰速決 4 烏合之眾 屢戰屢敗 血戰到底 以戰養戰 短兵相接 5 打草驚蛇 各自為戰 孤軍奮戰 南征北戰 驍勇善戰 6 四面楚歌 勇冠三軍 浴血奮...
寫出與月亮有關,的成語
u盾 花好月圓hu h o yu yu n 釋義 花兒是美的 月亮是圓的。比喻美好團聚。多用做新婚賀詞。語出 宋 晁次膺 端禮 行香子 別恨 詞 莫思身外 且逗尊前 願花長好 人長健 月常圓。正音 好 不能讀作 h o 辨形 圓 不能寫作 園 近義 鵲笑鳩舞 反義 花殘月缺 用法 比喻美好 圓滿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