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撕下無效
詞目:憂患 拼音:yōu huàn 詞性:
動名詞 基本解釋 [suffering;misery;hardship] 憂慮禍患或擔憂禍患,是動名結構而不是名詞並列結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講的是憂慮禍患則生長髮展,安享快樂則墮落死亡。 詳細解釋 困苦患難。
《易·繫辭下》:“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孟子·告子下》: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
“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 宋 王安石 《離北山寄平甫》詩:“少年憂患傷豪氣,老去經綸誤半生。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三·蘇門孫先生言行》:“憂患恐懼,最怕有所,一有所,則我心無主。” 楊朔 《茶花賦》:
“我又望著他的臉……不必多問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個曾經憂患的中年人。”
2樓:只_了
憂 (本字古作上“頁”(xie)下“心”。會意。心中有了憂愁,必然在臉上(用“頁”即人頭代表)反映出來。
後加“攵”(suī 表示行走),形成“憂”字。“憂”是形聲字。本義:
擔憂;發愁)同本義 [worry;be worried]
古代神獸之一 患:身長數丈,類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腳於土中,雖在動卻不移開。唯灌酒能消。
因為其為憂傷之氣所聚,酒能忘憂,所以可消。《搜神記》有載。 患:
獸,其狀如羊而無口,不可殺也 ——《山海經》
憂患 憂愁不可消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虛詞】?
3樓:嗚啦啦嗚吶吶
(1)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衡於慮:思慮堵塞。衡,通“橫”,梗塞,不順。
入則無法家拂士:拂(bì),通“弼”,輔佐。
所以動心忍性。 忍,通“韌”,堅韌。這裡作“使(他的性格)堅韌”。
(2)詞類活用
生於憂患(生)名詞作動詞,生存
死於安樂(死)名詞作動詞,死亡使動用法:苦:使......痛苦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
勞:使......勞累 例如:勞其筋骨
餓:使......飢餓 例如:餓其體膚,
空乏:使......經受貧困之苦 例如:空乏其身
忍:使......堅韌 例如:動心忍性。
亂:使......受到阻擾。例如:行拂亂其所為。
(3)動詞用作名詞:
入:在國內 例如: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在國外 例如: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4)名詞用作動詞:
過:犯錯 例如:人恆過
(5)古今異義
是:古為代詞“這”;今為判斷詞。
擴充套件資料:
文言文中常見的通假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迴轉,掉轉。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為學》)屏:通“摒”。
8、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火:通“夥”。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通“耳”,相當於“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12、滿坐寂然,無敢譁者。(《**》)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4樓:老北京足貼廠家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衡於慮:思慮堵塞。
衡,通“橫”,梗塞,不順。
入則無法家拂士:拂(bì),通“弼”,輔佐。
所以動心忍性。 忍,通“韌”,堅韌。這裡作“使(他的性格)堅韌”。
詞類活用
生於憂患(生)名詞作動詞,生存
死於安樂(死)名詞作動詞,死亡
使動用法:苦:使......痛苦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勞:使......勞累 例如:勞其筋骨
餓:使......飢餓 例如:餓其體膚,
空乏:使......經受貧困之苦 例如:空乏其身忍:使......堅韌 例如:動心忍性。
亂:使......受到阻擾。例如:行拂亂其所為。
動詞用作名詞:入:在國內 例如: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在國外 例如: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名詞用作動詞:過:犯錯 例如:人恆過
古今異義
是:古為代詞“這”;今為判斷詞。
一詞多義
1.拂(fu)違背 例如:行拂亂其所為。
2.拂(bi)同“弼”,輔佐 例如:入則無法家拂士。
3 發 (fa)被選拔,被任用 例如:舜發於畎畝之中。
4 發 (fa) 表現 例如:徵於色,發於聲。
5.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安逸)
衣食所安 (養)
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麼)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詞多義,全一點!!
5樓:匿名使用者
於:舜發於畎畝之中 (介詞“從”)
故天將降大於斯人也 (介詞內“在”)
徵於容色(介詞“在”)
生於憂患(介詞“在”)
發:發於畎畝之中 (發,被起用)
發於聲 (發,發出)
拂:行必亂其所為 ( 拂,違背。)
法家拂士 (拂,通“弼”,輔佐)
而:而後作 (表承接,無義)
而死於安樂也 (表並列,無義。)
6樓:匿名使用者
文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
回豈欲卿治經為答
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解釋起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
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管經學傳授的學官嗎? 只是要粗略地閱讀,瞭解歷史罷了。
你說你事務繁忙,怎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我認為讀書非常有益。”於是呂蒙便開始學習。
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論議,魯肅非常驚奇地說:“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已不再是當年那個呂蒙了!”呂蒙說:
“分別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來看待,兄長怎麼了解事物這麼晚呢!”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後就告別了。
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理解
7樓:夜璇宸
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
一、原文:出自先秦孟子及其**《孟子·告子下》最後一段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二、譯文:人常常犯錯,然後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想阻塞,然後才能奮起;心緒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瞭解。一個國家,在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
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此文選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戰國時期,戰亂紛爭,一個國家要想立於不敗之地,要奮發圖強,不能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這篇文章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的。
二、賞析
這篇短文不但立論高遠,見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論證明晰,邏輯嚴謹,有不容置辯的說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層層深入進行論證,形成壓倒一切的逼人氣勢,在藝術上也很值得稱道。
8樓:佳期∮如夢
有這樣一個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實驗,把一隻青蛙冷不防扔進滾燙的油鍋裡,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躍而出,逃離陷境。然後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漸加熱的水鍋裡,這次它感到舒服愜意,以致意識到危險來臨時卻欲躍乏力,最終葬身鍋底。由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青蛙對眼前的危險反映敏感,對還沒有到來的危險反映遲鈍。
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實人在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奮進,而安逸優越的環境卻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於安樂,盡享舒適,常常一事無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時沉溺酒色,自我毀滅。這於青蛙臨難時的奮起一躍和溫水中的臥以待斃是何其相似。
“生於憂患”是千古不變的名言,春秋時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是它最好的註冊。那時,勾踐屈服求和,卑身事吳,臥薪嚐膽,又經“十年生聚,十年數訓”,終於轉弱為強,起兵滅掉吳國,成為一代霸主,勾踐何能得以復國?這是亡國之辱的憂患使他發憤、催他奮起的結果。
這說明,當困難重重、欲退無路時,人們常常能顯出非凡的毅力,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潛能,拼死殺出重圍,開拓出一條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們卻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於安樂”。這方面的例子莫過於闖王了。2023年春,闖王攻入北京,以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
那些農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義時打天下的叱吒風雲的氣魄喪失殆盡,只圖在北京城中享受安樂,“日日過年”,李自成想早日稱帝、牛金星想當太平宰相,諸將想營造府第。當清兵入關,明朝武裝捲土重來時,起義軍卻一敗不可收拾。這令我想起歐陽修說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句話老。
險情環生時人們能睜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險為夷;安逸享樂中卻意志消退,銳氣全無,結果一敗塗地。
9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①之中,傅說②舉於版築③之間,膠鬲(4)舉
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土⑤,孫叔敖舉於海(6),百里奚舉於市(7)。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 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恆過, 然後能改;
困於心,衡(9)於慮,而後作;徵(10)於色,發於聲,而後 喻。入則無
法家拂士(11),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也。”【註釋】
①畎(quǎn)畝:田間,田地。②傅說(yuè):殷武丁時人,曾為 刑徒,
在傅險築牆,後被武丁發現,舉用為相。③版築:一種築牆工作, 在兩塊牆
版中,填人泥土夯實。④膠鬲(gé):殷紂王時人,曾以販賣魚、 鹽為生,
周文王把他舉薦給紂,後輔佐周武王。⑤管夷吾:管仲。士:此 處指獄囚管
理者。當年齊桓公和公子糾爭奪君位,公子糾失敗後,管仲隨他 一起逃到魯
國,齊桓公知道他賢能,所以要求魯君殺死公子糾,而把管仲押 回自己處理。
魯君於是派獄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國,結果齊桓公用管仲為宰相。(6)孫叔敖:
是春秋時楚國的隱士,隱居海邊,被楚王發現後任為令尹 (宰相)。(7)百
裡奚舉於市:春秋時的賢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國,秦穆公 用五張羊皮的**
把他買回,任為宰相,所以說“舉於市”。(8)曾:同 “增”。(9)衡:
通“橫”,指橫塞。(10)徵:表徵,表現。(11)法家拂 士:法家,有法
度的大臣;拂,假借為“弼”,輔佐;拂士即輔佐的賢士。
【常見譯文】
孟子說:“舜從田間勞動中成長起來,傅說從築牆的工作中被 選拔出來,
膠鬲被選拔於魚鹽的買賣之中,管仲被提拔於囚犯的位置上,孫叔敖從海邊被
發現,百里奚從市場上被選拔。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飢挨餓,
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震動他的心志,堅韌他的性情,
增長他的才能。人總是要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錯誤;。心氣鬱結,殫思
極慮,然後才能奮發而起;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瞭解。
一個國家,內沒有守法的大臣和輔佐的賢士,外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
易亡國。由此可以知道, 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普遍觀點】
原文中先列舉舜帝、傅說、膠鬲、管仲、孫叔敖、百里 奚六人出身下層,
然後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令人很容易想到意
志的磨練方面,最後一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發奮圖
強的濃厚悲劇意識。這種解釋一般為後人接受,看似並無大礙.
「纂改」一詞如何解釋,「纂改」一詞如何解釋。
我是龍的傳人 首先更正一下 沒有 纂改 一詞,正確的是 篡改 篡改 的意思 用作偽的手段對經典 理論 政策等進行改動或曲解。篡改拼音 cu n g i 示例 釣魚島屬於中國的歷史事實不容篡改。近義詞 竄改 強調 篡改 是指用作偽的手段改動或曲解經典 理論 政策等,而 竄改 指改動,如改動成語 檔案 ...
瀟灑」一詞怎麼解釋?何為「瀟灑
總以為瀟灑只是言行舉止的超然神采風度翩翩,終於懂得瀟灑是自然 獨韻的境界,是對待生命誠摯的態度。 xi o s 瀟灑 瀟灑 1 natural and unrestrained light hearted be lifted above the sordid bustel of life 神情舉止 ...
文化一詞的解釋,文化一詞的定義或含義
普通使用者平常心 現代漢語詞典 文化w nhu 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 藝術 教育 科學等。考古學用語,指同一個歷史時期的不依分佈地點為轉移的遺蹟 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 用具,同樣的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如仰韶文化 龍山文化。指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