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節儉方面的古詩(10首)

時間 2021-08-30 11:00:19

1樓:子輿心

1、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柏廬 語出清朱柏廬《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

2、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中的大惡。

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晉·陶潛《勸農》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於辛勤勞作,只有勤於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 《憫農》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唐 李商隱《詠史》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

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代歐陽修的《伶官傳序》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10、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鑑》

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2樓:老鹹魚

1、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大意: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

2、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中的大惡。

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於辛勤勞作,只有勤於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

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10、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二、關於節儉的成語:

【熬腸刮肚】:指從事飲食方面盡力節儉。

【卑宮菲食】:指宮室簡陋,飲食菲薄。舊時用以稱美朝廷自奉節儉的功德。

【羔羊素絲】:羔羊:小羊羔,此指小羊羔的皮;素:白。用小羊羔的皮毛縫製衣服,用素絲作為裝飾。舊時稱讚士大夫正直節儉,品德與儀表一樣美。

【監門之養】:監門:看門人;養:衣食**。比喻困窘、節儉的生活。

【儉存奢失】:儉:節儉。存:留存。奢:奢侈。節儉的人就是能留存下來,奢侈的人必然敗亡。

【儉可養廉】:儉:節儉;廉:廉潔。節儉可以養成廉潔的操守。

【儉者心常富】:儉:節儉;富:富足。節儉的人常常覺得很富足。

【節衣素食】:節:節減;素:蔬菜類食物。省吃儉用,生活節儉。

【戒奢寧儉】:戒:戒除;奢:奢侈;寧:寧可,寧願;儉:節儉。寧願節儉,也要戒除奢侈。

【戒奢以儉】:戒:戒除;奢:奢侈;儉:節儉。用節儉來消除奢侈。

【居不重席】:坐臥處不鋪兩層墊子。比喻節儉。

【居不重茵】:坐臥處不鋪兩重墊子。比喻生活非常的節儉。同“居不重席”。

【居窮守約】:居窮:處於窮困狀態;守約:保持節儉。指過著貧困簡樸的生活。

【克儉克勤】:克:能夠。既能勤勞,又能節儉。

【克勤克儉】:克:能夠。既能勤勞,又能節儉。

【俛拾仰取】:俛,同“俯”。指低頭則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則必取樹上之物。形容極其勤勞節儉。

【貧不學儉,富不學奢】:貧窮的人不學節儉也會節儉,富有的人不學奢侈也會奢侈。形容環境、習慣對人的思想行為有很大的影響。

3樓:廖熹茆堂

曹操《度關山》:世嘆伯夷,欲以厲俗,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李商隱《詠史》: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李紳《憫農》(其一):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朱熹: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飢。

莫謂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

趙樸初《寬心謠》:少葷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細也香甜;新舊衣服不挑選,好敢禦寒,壞也禦寒

儉如奢易,由奢入儉難

精打細算

油鹽不斷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選自朱子治家格言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4樓:匿名使用者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則其不善而改之。--孔子《論語》

5樓:元氣冰桃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6樓:俺不是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never say die.永不氣餒!

7樓:木風雨林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更惜少年時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8樓:咖啡泡的糖

1、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勤儉永不窮,坐食山也空。

3、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

4、眼下胡花亂鋪張,往後日月空蕩蕩 。

5、欲求溫飽,勤儉為要。

6、精打細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當屋賣鍋 。

7、小富由儉,大富由天。

8、**本無種,出自勤儉家 。

9、細水長流,遇災不愁。

10、精打細算夠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難 。

11、年年有儲存,荒年不荒人。

12、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

13、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軀,安用千門萬戶?

14、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

15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

9樓:匿名使用者

君子以儉德闢難。

【出處】《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儉樸的德行來避免危難。

【提示】《周易》含有樸素的辯證思想,有許多地方闡述事物變化的道理。這句話就有辯證的思想。一方面,闡明儉樸的德行有助於防患於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為;另一方面,在面臨危難的時候,特別是在面臨物質匱乏的困難時,具備儉樸的德行有助於克服危難。

《周易》的作者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順與不順、通與不通之時,不順不通,就要修身養德,不能過分彰顯自己,以渡過難關。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出處】《尚書·大禹謨》。 【大意】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

【提示】克勤克儉,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傳說中的古代聖賢都是這樣做的,他們對於國家大事盡心盡力。大禹勤勞於治水大業,數過家門而不入。

堯特別關心群眾,認為別人挨餓受凍,是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到家,是自己的過錯。古代聖賢的生活卻十分節儉,經常穿著粗布衣裳,吃粗米飯,喝野菜湯。由於堯、舜、禹在事業和生活上克勤克儉,所以贏得了百姓的擁戴。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出處】《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大意】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中的大惡。

【提示】魯莊公命人在廟堂的柱子上塗紅漆,在椽子上雕花紋,這都是奢侈而不合禮法的事情。大夫御孫勸諫他時,說了這句話,並指出這樣做實際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惡”,不但不能取悅先人,反而是辱沒了他們。可見,古人是從禮的規範和德的大小的高度來看待節儉,而把奢侈浪費看做一種惡行。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戒奢以儉,不靡費財物,仍是值得我們崇尚的美德。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於辛勤勞作,只有勤於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提示】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勞動,社會安定,百姓和國家都會隨之富足起來。我們現在仍應保持以勤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勞動,這樣,國家才會更加富強,人民生活才會更加富裕。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出處】《墨子·辭過》。 【大意】節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提示】在先秦諸子之中,墨子以樂於過類似苦行僧的生活而聞名。他痛恨統治者的驕奢淫逸、靡費財物,提倡節儉。他到處宣揚自己的觀點,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在先秦諸子中獨樹一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處】李紳《憫農》。 【大意】農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 【提示】這首詩語言淺顯而內涵深邃。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財主的兒子不知道稼穡之艱難,常到一個飯館裡吃餃子,但把餃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餡。

後來家裡遭遇火災,麗樓美閣一夕之間夷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飯要到這個飯館,老闆以餃子皮招待他,他深為感動。老闆說,不用謝,這都是你當初扔掉的皮,我揀起晒乾了而已。財主的兒子很慚愧,後來勤奮勞動,生活節儉,家道重又殷富起來。

這個故事,也印證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出處】李商隱《詠史》。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

【提示】古往今來,成功的創業者大都經過艱苦奮鬥的階段,所以比較注意勤儉節約。但是對守業者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沒有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容易貪圖奢侈享樂,最終的命運必然是事業的衰敗,國家的滅亡。這是幾千年的歷史所昭示的真理。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出處】《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達,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提示】五代時的後唐莊宗李存勖,一開始勵精圖治,奮發有為,擊敗各個敵手稱帝。但他後來沉湎於**戲曲,寵愛伶人,不思進取,部下作亂,伶人發難,在位三年就死於兵亂之中。歐陽修在撰寫《伶官傳》時,有感於這段歷史,闡發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國文化有著很強的憂患意識,特別是在國家動盪、民不聊生時更是如此。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孟子講“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就是分別從個人與國家的角度強調了保持憂患意識的重要性。魏徵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規勸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以實現長治久安。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出處】司馬光《訓儉示康》。 【大意】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則很困難。

【提示】這是司馬光引述他人的話,用來訓誡子孫。它強調要自覺保持儉樸,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過好日子,這本無可厚非。

但是過於奢華是不可取的,而且這種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商紂王用了雙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紂王的貪慾一發,將不可遏止。所以,堅持節儉要有自律的能力。

答案補充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出處】朱柏廬《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當想到它來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

【提示】朱柏廬是我國明末清初的教育家,提倡家庭教育。他的《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訓》,是一部專門教育人們勤儉治家的格言集。節儉,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首先是尊重勞動和從事勞動的人。

我們的食物和衣裳,都來之不易,要通過種植者、烹飪者、紡織者的許多勞動生產出來,不能輕易浪費。所以,這段話成為我國傳統的“治家格言”。 答案補充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出處】《宋史·範純仁列傳》。

【大意】只有節儉可以使人廉潔奉公,只有寬容可以使人養成好的品德。

【提示】“儉”和“恕”是中國古代政治家常用的兩個概念。因為古代社會生產力不發達,糧食產量低,幾年的豐收才有一年的積蓄,所以特別要節儉。對於**而言,****,不廉潔,往往是因為貪得無厭、迷戀奢侈生活,而儉樸的德行有助於抑制這種過分的慾望,所以,節儉是富國的重要國策,也是防腐倡廉的重要途徑。

“恕”作為儒家的一種倫理道德範疇,要求以仁愛之心待人。對**來說,經常能設身處地地為百姓著想,就一定會得到百姓擁護,這樣才能治理好國家。

關於冬天的古詩10首,10首關於冬天的古詩有哪些?

劍興發鏡閔 描寫冬天的古詩和描寫冬天的名句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 雨雪 下雪。雨 下,落。雱 大雪紛飛的樣子。詩經 邶風 北風 北風其喈,雨雪其霏 喈 風疾的樣子。霏 霏霏,紛飛的樣子。詩經 邶風 北風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 瀌瀌 雪盛的樣子 一說猶 飄飄 晛 太陽的熱氣。曰 語助詞,無實義。詩經 小雅...

有關春天的詩,關於春天的古詩,10首

20 夏 河 城 風吹楊柳青,春滿夏河城。夏河沿著城西流,流進蘆葦叢。帶走多少恨,留下多少情?兩岸稻花飄香時,百鳥齊爭鳴。歐陽修 豐樂亭遊春三首 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蕩漾落花飛。鳥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歸。春雲淡淡日輝輝,草惹行襟絮拂衣。行道亭西逢太首,籃與酩酊插花歸。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

春節的古詩,有關春節的古詩10首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求十首關於春節的古詩詞 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 宋代 元日 2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皇甫冉 唐代 春思 3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陸游 宋代 除夜雪 4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