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9點說史
《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但雜言句式所佔比例很低。只有個別詩是以雜言為主的,如《伐檀》。
以四言句為主幹,可以由此推想當時演唱《詩經》的**旋律,是比較平穩和比較簡單的。
至漢代以後,四言詩雖斷斷續續一直有人寫,但已不再是一種重要的詩型了。反而在辭賦、頌、贊、誄、箴、銘等特殊的韻文文體中,運用得很普遍。
《詩經》常常採用疊章的形式,即重複的幾章間,意義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變,造成一唱三歎的效果。這是歌謠的一種特點,可以藉此強化感情的抒發,所以在《國風》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頌》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詩中幾乎沒有。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於農業,「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綿瓜瓞》等詩篇都表明週是依靠農業而興盛,農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周族在武王伐紂之後成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隸私有與貴族領主的統治成為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特徵。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紂暴虐無道,主要與其實行奴隸制經濟制度有關。西周建立以後,為緩和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尖銳矛盾,緩和階級鬥爭,變奴隸制為農奴制。
正如王國維在《殷商制度論》中所言:「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殷周間的三大變革,自其表而言之,不過一家一姓之興亡,與都邑之轉移。自其裡言之,則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
西周較之殷商,由於經濟制度的巨大變革,促使社會在精神文明方面產生飛躍性的進步,作為文學代表的《詩經》出現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產物,而它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
2樓:怡儒
《詩經》在句式上以四言二節拍為主,間有雜言;
在章法上以重章迭唱居多.
3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的語言豐富多彩、生動形象,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詩經》詞彙豐富,大量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對人、事、物的各種特徵,都能給予準確而形象的表現。多種修辭手段的運用也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
《詩經》的語言風格大體說來,國風樸素自然,雅頌典雅莊重。《詩經》的形式在句式上以四言二節拍為主,間有雜言;在章法上以重章疊唱居多。
有誰知道《詩經》中的章法有什麼特點?
4樓:e拍
《詩經》作品在章法上的乙個重要特徵是重章復唱。
重章復唱是口語文學中常見的樣式,這一樣式的最初形成是為了便於歌唱、記憶和傳誦。因為這樣,在復唱中不斷地使用乙個調子甚或是相同的句式,有時只要換一兩個詞語,這也形成了《詩經》篇章結構和語言上的一大特色。
這種重章復唱的形式成了《詩經》語言中的一些套語。套語不但是為了方便記憶,同時也是語言運用的一種技巧和表達主題的一種手段。
重章復唱也影響了《詩經》的遣詞造句。作者只能在那種重章復唱的章法中抓住中心詞語進行錘煉,靠中心詞語的變換來敘事狀物,寫景抒情,從而取得突出鮮明的藝術效果。
擴充套件資料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語言風格
《詩經》時代,漢語已有豐富的詞彙和修辭手段,為詩人創作提供了很好的條件。《詩經》中數量豐富的名詞,顯示出詩人對客觀事物有充分的認識。《詩經》對動作描繪的具體準確,表明詩人具體細緻的觀察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
《詩經》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但雅、頌與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篇章運用嚴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
國風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過,但不如國風中數量眾多,富於變化。國風中對語氣詞的驅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
雅、頌與國風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為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為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採自民間,更多地體現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時的口語。
5樓:煙火殘落阡陌
《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但雜言句式所佔比例很低。只有個別詩是以雜言為主的,如《伐檀》。
以四言句為主幹,可以由此推想當時演唱《詩經》的**旋律,是比較平穩和比較簡單的。至漢代以後,四言詩雖斷斷續續一直有人寫,但已不再是一種重要的詩型了。反而在辭賦、頌、贊、誄、箴、銘等特殊的韻文文體中,運用得很普遍。
《詩經》常常採用疊章的形式,即重複的幾章間,意義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變,造成一唱三歎的效果。這是歌謠的一種特點,可以藉此強化感情的抒發,所以在《國風》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頌》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詩中幾乎沒有。
6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章法的主要特點是重章疊句,即重複的幾章間,意義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變,造成一唱三歎,回環復沓的**美。
桃夭這首詩在章法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7樓:人到深處自然呆
重章疊句(復沓)或重章疊唱
重章疊句:每個章節內容大致相同,只替換幾個詞語^o^*^_^*
8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周南·桃夭》這首詩是一首祝賀年青姑娘出嫁的詩。據《周禮》雲:「仲春,令會男女。
」朱熹《詩集傳》雲:「然則桃之有華(花),正婚姻之時也。」可見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開的時候姑娘出嫁,故詩人以桃花起興,為新娘唱了一首讚歌。
舊說如《毛序》等以為與后妃君王有關,為今人所不取。 全詩分為三章。第一章以鮮豔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嬌媚。
人們常說:第乙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個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個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所以說這裡是第乙個用花來比美人,並不為過。
自此以後用花、特別是用桃花來比美人的層出不窮,如魏阮籍《詠懷詩》之十三:「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輝光。」唐崔護《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宋陳師道《菩薩蠻》詞:「玉腕枕香腮,桃花臉上開。
」他們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貶之為庸才、蠢才,但他們無不受到《詩經》這首詩的影響,只不過影響有大小,運用有巧妙而已。這裡所寫的是鮮嫩的桃花,紛紛綻蕊,而經過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興奮又羞澀,兩頰飛紅,真有人面桃花,兩相輝映的韻味。詩中既寫景又寫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歡樂熱烈的氣氛。
這種場面,即使在今天我們還能在農村的婚禮上看到。第二章則是表示對婚後的祝願。桃花開後,自然結果。
詩人說它的果子結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徵著新娘早生貴子,養個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葉的茂盛祝願新娘家庭的興旺發達。以桃樹枝頭的累累碩果和桃樹枝葉的茂密成蔭,來象徵新嫁娘婚後生活的美滿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頌辭!
朱熹《詩集傳》認為每一章都是用的「興」,固然有理,然細玩詩意,確是興中有比,比興兼用。 全詩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興,繼以花、果、葉兼作比喻,極有層次:由花開到結果,再由果落到葉盛;所喻詩意也漸次變化,與桃花的生長相適應,自然渾成,融為一體。
詩人在歌詠桃花之後,更以當時的口語,道出賀辭。第一章雲:「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也就是說這位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成個家。第
二、三章因為押韻關係,改為「家室」和「家人」,其實含義很少區別。古禮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男女結合才組成家庭。女子出嫁,是組成家庭的開始。
朱熹《詩集傳》釋雲:「宜者,和順之意。室謂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
」實際上是說新婚夫婦的小家為室,而與父母等共處為家。今以現代語釋為家庭,更易為一般讀者所了解。
獨特的近義詞?獨特的近義詞是什麼
獨到 奇異 特別 特等 怪異 特殊 特有 奇特 獨特是乙個漢語詞彙,讀音 d t 形容詞,意思是指特有的,特別的,獨一無。二 與眾不同的。1 出自漢焦贛 易林 需之蠱 孤寡獨特,常愁憂苦。1 隻身無倚。漢焦贛 易林 需之蠱 孤寡獨特,常愁憂苦。2 謂特立獨行。宋葉適 朝議大夫秘書少監王公墓誌銘 位置...
《詩經》的內容是什麼,《詩經》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南笙i挽風 詩經大概內容是什麼? 漫閱科技 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君子陶陶,左執,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詩歌的大意是君子喜氣洋洋,左手執著蘆笙,右手招我走出住房,多麼快樂逍遙 君子歡樂陶陶,左手執著羽毛,右手招我同遊,多麼快樂逍遙!蘆笙 羽毛,都是當時流行的樂舞道具。這是一首表現愛...
《詩經 采薇》內容是什麼,《詩經 采薇》的全文是什麼?
小王子的小狐狸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玁 xi n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盬 g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