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門哲學說自殺是正確的,話說自殺怎麼會是個嚴肅的哲學問題

時間 2021-08-30 11:09:47

1樓:爾曹身與名俱滅

一、自殺哲學

當代法國存在哲學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在他的哲學著作《西齊弗神話》開宗明義即指出,只有乙個哲學問題是嚴肅的,那就是自殺。乙個人判斷自己到底要不要活下去,比起其它任何哲學問題都要來得迫切而重要。神話本身其實已經提供了這個生死攸關問題一種解答。

西齊弗不知何故觸怒了天神,被懲罰推巨石上山。無奈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石頭推至山頂,石頭卻又自動滾下山來,他只好走下去再推。有人勸他認輸算了,以免白費力氣。

西齊弗卻堅持不斷地反覆推石頭上山。理由很簡單:不推就是認輸;推了雖然不會贏,但只要繼續推就不算輸。

人生的處境多少與此類似。人終不免一死,自殺的人或許會想一走了之算了,卻缺少那種不服輸的勇氣。活著的人贏了嗎?

至少沒有輸。平心而論,人活著的時候,很少會把問題想得那麼極端、那麼絕對。反倒是走投無路的人,會把自己的生命推向死亡臨界。

換句話說,自殺是來自起心動念,一念之間選擇了自殺。不過此念是煩惱,轉念也許就是菩提啊!德國哲學家尼采說:

「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美國**家費滋傑羅說:「活得痛快就是最好的報復。

」這些人生哲理其實都來自一念之間。

人者心之器,人心貴為一種靈明自覺,缺少自覺便容易陷入煩惱無明難以超拔。為了要超越心頭的迷障,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培養一套自殺哲學,然後用這套哲學理念來安頓隨時可能會浮現的茫然心境。

二、哲學自殺

乙個人陷入打算自殺的情境,其實反映出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他真的走投無路,例如在戰場上不成功便成仁。但大多數情況都是錯估形勢,以為自己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生不如死,遂選擇了自殺。

對生命前景的誤判雖然會被認為是一時衝動的情緒用事,但是在衝動的背後多少還是有些脈絡可循。換言之,貿然走上絕路的人,雖不見得曾經深思熟慮,卻也不見得是毫無章法。自殺的人在尋短的一刻大致執持了某些信念,只是這些信念似是而非,又被自己積非成是,以致一發不可收拾。

年輕人似乎弄擰了兩個概念,我們姑且稱之為理想主義和完美主義。求好心切或擇善固執是有理想的表現,本來不是件壞事。奈何年輕朋友分不清理想與完美的差異,終至鑽牛角尖,不克自拔。

簡單地說,理想主義是從零分到一百分之間有無限種可能性,我們理當循序漸進,更上層樓,止於至善。完美主義則是在零分與一百分之間沒有其它選擇餘地,於是我們不是選擇十乘十的十全十美一百分,便只有自我歸零到一無所有。仔細想想,人生真是如此絕對嗎?

概念上的誤判可以視為一種哲學性的自殺,這是個別人生哲學的認知問題,可以通過自殺哲學的概念分析加以改善。

三、自殺哲學的擴充

自殺哲學乃是「人死哲學」的一環。人死不一定要選擇自殺,順其自然發展,當行則行,當止則止,也是一途。人死哲學與人生哲學其實是一線之兩端、一體之兩面。

人生哲學或倫理學講「未知生,焉知死」,人死哲學或生死學則講「未知死,焉知生」。人生哲學往往無視死亡之無所不在,人死哲學則不斷提醒這一點。人死哲學正是自殺哲學的擴充。

卡繆的自殺哲學揭示了乙個嚴肅的問題,那便是:當下自己到底要不要繼續活下去?人死哲學則把這個當下的圖象放大,放大到除自殺之外,人終不免一死的終極情境前面。

如果我現在不自殺,以後我可能會面臨老死、病死、橫死、猝死….等等死法。於是問題變成:

在乙個確知會發生卻不確定如何發生的結局之前,我們應當如何自處?此即每個人的「存在」問題。

自殺哲學經過擴充後成為人死哲學,人死哲學的真諦在於存在哲學。發展於十

九、二十世紀西歐的存在哲學,可以算得上是古今中外所有哲學思維中,最關心自殺和死亡問題的思潮。存在哲學教導我們如何「置於死地而後生」,尤其是在沒有宗教慰藉的情況下,認清自身「無逃於天地之間」的真實處境,進而學得如何頂天立地。前面提到卡繆的《西齊弗神話》,西齊弗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勇氣和毅力,與必然的命運對抗。

這是「知命」的挺立,而非「認命」的退卻,乙個人選擇前者還是後者,仍係於一念之間。

四、哲學自殺的超越

被稱為「悲觀哲學家」的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用哲學的概念分析方法,駁斥了自殺的意義與價值。他發現想自殺的人心中浮現乙個想法,那便是「生不如死」。正是這個想法促使他走上絕路。

這個想法其實蘊涵著一種比較狀態,也就是死後會比活著好受些。問題是人的死亡會把這份比較一掃而空。如果自殺連「生不如死」這種先前的認定也保不住,所冒的風險無疑太高,還是慎重其事的好。

叔本華的繁複思索不是一般人所能把握的,但他卻巧妙地呼應了存在哲學的終極精神,也就是先落實主體存在再談進一步的人生抉擇。失去了存在主體便失去了一切,其餘都沒有什麼好談的了。現今社會上許多選擇走上自殺一途的人,當然已經沒什麼好談的。

關鍵在這些人自殺前的一刻在想些什麼?如果乙個自殺的人有機會坐下來跟自己好好談一談,也許就能自我超越而遠離自殺了。

一念之間選擇自殺,意味著選擇一種尋死的觀點並實踐它。既然有尋死的觀點,同時就有求生的觀點。用求生的觀點化解尋死的觀點,我們方能「保本」。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活著是一切的根本。除非是成仁取義,否則什麼都不值得賠上性命。

功課差、失戀、欠債、失業、與人爭執….等等,這一切一切都比不上一條命來得重要。去醫院看看病痛的人、與死神拔河的人,也許我們會更珍惜自己的生命。

但願我的一番分析,能有助對於生命、生存、生活抱持著困惑的朋友,祝你們撥雲霧重見青天。

不過自殺哲學 不等於 簡單說自殺式正確的

2樓:及弘新

信仰方面哲學在和現實產生矛盾的時候,會認為自殺是高尚的。

自殺的行為一旦是為了維護自己所認為的是正確的東西的時候,自殺就被認為是正確的了。

3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學說

都是不贊成自殺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是古代希臘的神秘主義哲學,不過現在已經沒有了。具體的資料,你可以去查閱《西方哲學史》也許能夠找到。

話說自殺怎麼會是個嚴肅的哲學問題

5樓:兒飛飛的

:法copy國哲學家,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繆在他的名作《西西弗的神話》中開宗明義地寫道:「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乙個,那就是——自殺。

判斷生活是否值得經歷,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學的根本問題。」儘管他極力避免被稱為以為存在主義者,

我真不知道那些說佛教是門哲學的人是不是認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佛菩薩存在?

6樓:東方不敗

鄙人上師的觀點是——佛學並非哲學。

從古到今,沒有一門哲學被證明過,因為任何一門哲學都建立在臆想假設當中。有了假設,才有針對性的理論。從大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理論就可見一斑,他首先假設了一「自在物」(本體),然後又設立了他的不可證實的理論,即此物存在於人們感覺和認識之外的客觀實體。

假設始終是假設,永遠也不能把假設等同事實般的看待。

開悟的月溪法師有言:「佛法非哲學,我佛徒既數數言之,良以哲學之目的在求知見,而佛法則在離知見;哲學之能事在言詮,而佛法則在離於言詮;哲學以理智為達到真理之門,而佛法則認理智為障蔽真理之門,名之為『所知障』,斥之為妄想。西洋人追求理智,依賴理智,而佛家則要破除理智,否定理智,可謂相背而馳矣。

哲學本身乃屬於相對者,尚未達於絕對之境,常為時空所限制,故其內容常隨時代而改變,洵至無有敢認哲學為絕對之知識者,佛法則不然,彼乃絕對之真實,超越時空,故歷萬古而不變。大乘佛法所以必須破除『所知障』者,乃因其屬於相對的,無法達到絕對境界。故此佛法並非懂與不懂的問題,你不懂,是煩惱障(即我執);你懂得,則是所知障(即法執),就算你有本事,已將二障破除,則落於「空障」(即空執),尚未達絕對真實境界。

『空障』者,空洞冥漠,無可思無可想,即『無始無明』境界是也。無始無明乃自無始以來便昏昧不明,以其屬於根本的,故又名『根本無明』(對枝末無明而言,一念未動是根本無明,一念動則是枝末無明);以其能發業,故又名『發業無明』(對潤生無明而言,念雖未動,而業之種子存,唸動則能滋潤貪受等使,《楞伽略》所謂無始習氣種子)。無始無明乃一至緊要之關頭,能打破此關,則達於絕對真如境界矣。

」佛學反而更靠近科學,科學有可證明的特點,佛學的如來藏、真如佛性是可以修證的,這兩種學問都有相通的一面。

7樓:唯梅子

樓主可能有誤解.說佛教是哲學.並不等於否定佛菩薩.反而恰恰是為了肯定佛菩薩.

我學的是法相唯識宗.說佛教是哲學的.恰恰就是出自唯識宗.唯識宗也可以說是佛教的」哲學宗」.

其中的大德歐陽競無大師.梅廣義大師等都說:」佛教是哲學」.這主要是為了區別.防止把佛教當作宗教看待.如果把佛教看做是宗教.實質是貶低了佛教.

佛教作為哲學.有特定的世界觀和方**.

世界觀是:」唯識所變.唯心所現」.

方**是:」六度萬行等」.

說佛教是哲學.這並沒什麼過錯.

說有過錯的.是唯識派以外的人的誤解.

因為唯識派是鼓勵」六度萬行」的.

不但不否定.反而恰恰是通過」六度萬行」的方**.來實現佛法的真實利益.

來親自證得:」唯識所變.唯心所現」的世界觀.當徹底通達唯識的時候.也就是成佛的時候.

8樓:南凌曉

哲學是一門學問``而不是神話!!其實很多東西在佛教裡真的是說的很好!其實把「迷信」著個門檻拿掉`佛教也可以是一門哲學!

9樓:青山碧水間

說佛教是哲學、為什麼就是「認為世界上根本沒有佛菩薩存在」?

樓主你的邏輯性未免也太差了一點。

10樓:匿名使用者

佛家的思想確實是一門高深的哲學,好好研究研究吧。再說哲學就不能和鬼神掛鉤嗎,不見得吧,是誰規定的

11樓:鬥魂佐為

不管信不信,佛法90%的言論都是不虛的,都是真實的。還有10%釋尊可能只是方便說。

12樓:馬超強

佛教是門特殊的哲學,佛菩薩在哲學裡可以引深為一種哲理,哲學是一門最深最廣的學問,包容了所有的學問和知識,如果拿方言和普通話打比方,佛教只能算方言,哲學就是普通話!佛教的一切道理只不過是哲學的冰山一角,哲學最深奧,也最矛盾,很多東西連哲學家自己都解釋不了,這時就可以拿宗教來描述,其實也是一種精神寄託,它再往前發展就可以涉及到藝術了,佛普薩在佛教裡存在,在哲學裡它就是真理!

13樓:鄺好

佛學是一門學問,凌駕於哲學之上。

好多高僧大德曾說:佛教是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非物質,非哲學,乃是人類生活所必須。

哲學是一門學科不是一門科學嗎,哲學是怎麼樣的一門學科

笹本瑩 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 所以把哲學看做 科學之科學 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的看法是錯誤的。 傳說中的漫遊者 用所謂的專家的話語來說 哲學包涵了科學,而科學不一定屬於哲學 步安然 不能一概而論。所謂科學是指經過檢驗的正確的理論體系或...

九門提督的“九門”是指哪九門

朝陽門 走糧車。崇文門 走酒車。正陽門 走 龍車 宣武門 走囚車。阜城門 走煤車 西直門 走水車。德勝門 走兵車。北方按星宿屬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從北門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勝門。安定門 北京的說法是兵車回城走安定門 出兵得勝,收兵呢,自然安定了。東直門 走磚瓦 木材車。九門提督就相當...

中醫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哲學呢,怎麼看待中醫是哲學而不是科學?

逸劍飄虹 一 初級的中醫是科學。二 高階的中醫是以陰陽平衡為核心的調理 以黃帝內經 易經 為根源,凡是大中醫必是國學文化大師。科學最高境界就是哲學。三 中醫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 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