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怎麼過噢..
很多呀.
吃月餅.很重要.哈哈
不過.最記得的就是..
不可以指月亮..要不月亮婆婆晚上就會來割你的耳朵..
哈哈.很小很怕..但還是偷偷的指了下..
沒什麼事的.
希望.都中秋愉快了.
潮汕人的中秋節有什麼習俗?
2樓:匿名使用者
芋頭祭祖先。潮汕有句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畏。
”八月中秋,天高月朗,銀河燦爛。銀河,潮汕人稱為河溪,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廣泛的傳說:
2023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而成風,至今猶存。
拜月。潮汕各地中秋拜月,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她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
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這一季節,潮汕水果應市品種甚多,有柚子、香蕉、楊桃、柿、梨、菠蘿等等。民間還廣泛流傳八月十五殺韃子的故事,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家都要住上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
百姓恨極了,便趁著八月十五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動手殺韃子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裡,使當晚舉事成功。後人就把這一天,當作反抗民族壓迫的紀念日。
燒塔。中秋夜燒塔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3樓:立馬行刀
中秋節,在我們潮汕人的眼中,是一個大節日!潮汕人很重視!並且,一直遵循著自己的傳統。潮汕的中秋節,不僅有傳統的拜月、賞月、吃朥餅(月餅),還有剝芋、燒塔、觀神等民間習俗。
拜月、賞月
潮汕各地中秋拜月,主要為婦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進行叩拜。潮汕人稱拜月為“拜月娘”。月屬陰,叫太陰娘,民間管叫月娘。
拜月都在露天場所,吃過晚飯後,婦女們便換上新衣,帶領孩子們安好香案,擺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中秋時節,柚、柿、楊桃、石榴、油甘、菠蘿、林檎、芋頭等果蔬,一齊登場,人們就將這些當令物產和月餅、糕點、煎堆、油餅等奉獻給月娘。
拜月,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待出嫁姑娘拜月的重要心願是尋求一個好夫婿。潮汕有首歌謠唱道:
“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團團圓。好夫婿,結良緣。
今年團圓,明年團圓,年年團圓。”潮汕是個僑鄉,不**人的丈夫遠隔重洋,於是婦人託月寄意,更為情切,有歌謠唱道:“八月十五中秋夜,夜昏月朗天又晴。
思君想君來看月,坐看明月到五更。聽得寒蛩啼叫聲,悽悽慘慘得人驚,不知我君在何處,欲託明月傳心聲。”正在上學的小孩喜歡在供桌上安放新文具和新本子,祈盼月娘保佑其讀書聰明,成績優秀。
有時大人還要撮一點香灰,慎重地包在紅紙上,然後用“井心水”送服,說這是月娘恩賜的“仙丹”,喝了能使人變得聰明、健康。
拜月後,家人閒笑庭前,吃糕餅,喝工夫茶,賞月談天,心曠神怡。此時,大人們總喜歡給孩子們講述許多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相傳,月亮上隱隱約約的影子是位樵夫在砍一棵桂樹。
樵夫名叫吳剛,他醉心於仙道,卻不肯專心學習,激怒了天帝,將其禁在月宮,命他每日砍伐桂樹。世人誰能得到吳剛砍樹掉下來的桂枝,誰就能長生不老。於是,常見有些天真的孩子中秋夜竟到處亂跑尋覓,希望能撿到從天上掉下來的桂枝哩。
中秋佳景,盡在月明之夜也。
吃月餅月餅也是中秋佳節受潮汕人喜愛的傳統糕點。潮汕人制作月餅,以之祭月,並相互饋贈的習俗由來也久。
潮汕人以聰明能幹、心靈手巧、善於經商而著稱於世。潮汕人制作的月餅,稱為潮式月餅,本地人叫朥餅。它以其香甜、脆軟、肥而不膩而馳名海內外,現已成為全國聞名的五種風味系列餅食之一。
潮式月餅按其餡料不同,可分為綠豆沙月餅、烏豆沙月餅、水晶月餅、芋泥月餅和雙烹月餅等不同品種。近年來,潮式月餅在遵古法制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食品工藝原理,用科學方法配製更適合廣大群眾口味的餡料,推出潮粵合壁的蓮蓉、五仁、蛋黃、水果等不同餅食,不斷提高餅食質量,使產品更享盛譽,備受青睞。
剝芋 潮汕人中秋拜月娘,供品中必有芋頭,民間有剝芋食芋之俗。
潮汕喜用蒸熟的芋頭拜月,以個大肉疏鬆,皮有裂痕者為佳品,即潮俗稱芋“笑”。祭拜之後全家便剝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樂趣。
燃塔燃塔是一種中秋夜孩童常玩的民俗遊戲活動。
潮俗中秋燒瓦塔有兩層意思:一是紀念當年潮州人民燃放煙火約好殺掉元兵的訊號;二是因潮音瓦與“蟻”同音,燒瓦塔讀成燒“蟻”塔,把蟻燒死。俗稱中秋燒塔會把各家各戶的螞蟻燒去,來年不再有螞蟻或減少螞蟻的為害。
遊月娘在潮汕,天真無邪的童男童女們,自從牙牙學語,就纏著奶奶、爺爺講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們金色的夢。於是到了中秋節,大人們就把竹子劈成竹篾,紮成了面盆大小的骨架,用毛邊紙糊成一輪滿月。
中秋夜,孩子們就在“月娘”肚子裡點上蠟燭,扛在肩上,手舞足蹈地悠遊在朦朦朧朧的深巷中,老遠看去儼然是月娘下到凡間。金色的夢變成童男童女們捉得住摸得著的現實,這就是有趣的“遊月娘”
觀神 “觀神”、“落神”即請神,是昔時潮汕中秋普遍存在的一個神祕有趣的迷信活動。時至今日,這種民間習俗已經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4樓:匿名使用者
潮汕中秋節是傳統民俗及民間祭祀的重要節日。潮汕地區的中秋習俗,有著獨特的地方特色。有俗諺說:
"男不圓月,女不祭灶", 就在女人"拜月娘"時,男人們便約上幾位好友,到陽臺上或登上高處,擺上工夫茶具,煮水沖茶,一邊品茗,一邊賞月,一邊品嚐月餅。
5樓:匿名使用者
滾滾滾剛剛煩煩煩程式
6樓:匿名使用者
拜月,就是在天台或者露天的地方擺出供品,我們稱“拜月娘”,還在上學的可以把自己的書本也放在桌子上,寓意就是讓月娘保佑學生學業進步的意思。
燒塔,是一直以來都有的活動,用碎瓦片弄成了一座塔的形狀,一邊燒一邊向裡面撒鹽。
7樓:匿名使用者
成績還是覺得不對勁報道
8樓:匿名使用者
拜月娘啦、獻供品啦……
9樓:糖糖蜜語
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健健康康
潮汕中秋節的習俗由來
10樓:喬科詹庫我
觀潮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專由來已久,早在漢代屬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燃燈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
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
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11樓:手機使用者
為何有上
bai述習俗呢?據漢族民du間傳說:元zhi朝時統治者實行聯戶制三家dao一保,即規定每
版三家供
權養一個元兵,只准養胖不準養瘦。還規定三家人晚上不得關門,任由元兵上哪家睡覺。更不能容忍的是誰家娶媳婦,新娘頭天晚上只准與元兵**睡覺。
百姓受盡欺凌忍無可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盤朥餅和一個蒸熟的芋頭。原來這是起義者事先安排好的,朥餅底下墊著一下酷愛四四方方的白紙,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漬出來,其實上面寫了個“殺”字,暗中傳遞資訊,約定拜完月娘請元兵吃朥餅時,一見“殺”字,男女老少一齊端起燭臺、香爐、棍棒、菜刀痛殺元兵,結果一夜之間,十惡不赦的元兵全被斬盡殺絕。農村因為村落分散,為了便於統一行動,只好以燒瓦塔、燃煙堆為號。
芋頭取“芋”字與潮州話的“胡”字諧音,拜芋頭是鼓舞百姓樹立砍下胡人頭顱、打敗元兵的信心。
潮汕人中秋節賞月用的金色花籃怎麼折?(要圖)
次個檸檬 步驟 1 首先把兩張這剪裁成兩個正方形,並對折兩側 2 根據上面的摺痕,進行摺疊,如圖,然後再將左右兩邊開啟,折平 3 把四個角開啟折平 4 把四個角折成花籃的效果 5 將另外一張紙也折成一樣的效果,並剪開乙個張紙的四個角,保留另乙個 6 將剪開的那個插到未剪開的紙上並固定,將所有的角做好...
中秋節怎麼過的作文,怎樣度過中秋節作文
中秋節,花好月圓人團圓,能夠和家人朋友一起吃著月餅賞明月是一件多麼詩意的事情呢。那麼這麼重要的一天,我們應該怎麼度過呢。對於沒能夠回家的朋友又該怎樣開心過節呢?請看數字關於中秋節的三言兩語。中秋節回家 1準備美食 每個地方的中秋節都會有不同的習俗,比如小編這裡就是每家每戶張羅一大桌的食物和裝飾品 每...
古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古代是怎麼過中秋
玩兔兒爺 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作太陰君的。然而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稱太陰君嚴肅莊重,但卻顯得更為親切。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儘管略顯得對神不大尊敬,但卻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中秋自從由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後就淡化了禮俗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