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文字為什麼有些和中文一樣,而且有些釋義也相同

時間 2021-09-05 15:24:37

1樓:鬱悶的華

中文在古代是國際文字,可以在語言不同的國家間通用。

這是當時中國高度發達的文化和強大的國力決定的

2樓:踏岸尋柳

古代日本人只有自己的語言,而無自己的文字。他們曾一度完全藉助漢字來表達自己的語言。在長期的中日友好往來過程中,日本人在漢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本民族文字。

對於日語文字**於中國的漢字,人們是一直公認的,但是,漢字何時傳入日本?日本人又何時學會使用文字?長期以來,眾說不一,始終未成定論。

關於上述問題,一般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世紀中葉說,一些學者認為日本人使用文字在一世紀中葉至遲不晚於一世紀下半葉。他們主要根據公元一世紀末的中國古籍《漢書·地理志》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歲時以獻來見。

”根據這段記載,可知在公元一世紀末之前,日本人已到過中國,有可能接觸到中國的漢字,《後漢書·倭傳》中也有“建武中元一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這表明,日本人不僅已使用漢語,對中國的群臣禮節也很明曉。這種說法並未得到所有人的承認。

因此,又有人提出公元三世紀左右說。據中國晉朝陳壽的《魏志·韓傳》記載,公元三世紀時,朝鮮半島上臨近日本列島的辰朝已使用文字,因此有可能通過辰朝將文字傳入日本。第三種說法認為,日本使用文字應在公元四世紀下半葉。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日本文字最初是由百濟傳入的,而大和朝廷在公元四世紀初才征服邪馬臺國,統治北九州,所以,同朝鮮半島的百濟國往來,最早也在四世紀下半葉,日本使有文字也應在這之後。第四種說法認為,漢字是在五世紀初傳入日本國。主要史料是《古事記·應神記》中的記載。

書中記載有個叫和邇吉師的人攜《論語》和《千字文》渡來日本。這種說法,多數人表示懷疑。

上面的說法,各有依據,但也各有弱點,一時無法作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比較流行的還有這種說法:

盛唐時期,日本人心向大唐,將中土的文物典章、學術思想盡其所能搬回本國,漢字經過移植和變通,也在日本落地生根。部分漢字被借用為日本現今的漢字;部分漢字的偏旁或簡化體演化成日本的假名,誕生出《五十音圖》,以補充漢字應用的不足。於是漢字、假名組成了日本文字的整體。

日本使用漢字,一部分使用原字、原意,與中文毫無區別,如學校、交通安全、國際交流會等;還有一部分用的是同義詞,如日文將河稱為“川”,將車站稱為“(馬+尺左右結構)(驛)”,次或屆在日文中表達為“回”,畢業稱為“卒業”,這些詞也不費解,所以不會日語的華人,在日本上街、購物都不會感覺太為難,因為商店、街道、車站到處都是漢字,有的意思一目瞭然,有的也能猜個**不離十。

有一些名詞,日本雖然也用漢字表示,但與中文的意思相差甚遠,可是又很形象、貼切。如日文將白蘿蔔稱為“大根”,把胡蘿蔔稱為“人蔘”,把細粉絲稱為“春雨”等。

日本對漢字的引用也有較大的創造,有的名詞雖然都是漢字,但如果依中文漢字的意思理解,會搞不清東南西北。比如看到“手紙”一物,千萬不可拿到衛生間用,因為那是書信;看到“切手”,也不必格外小心自己的手指,因為那是郵票;看到被稱為“娘”的人,你不要奇怪她怎麼是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日語的“娘”實際是女兒。

日本自明治時代開始,還創造出了自己的“漢字”,很有新意。如“(身+美左右結構)”字,是指良好的家庭教育,很好的行為舉止;如“(笑夭換世)”,意指嫩小的竹子;而“(凍東換奄)”字則指瀑布。

日本使用漢字還有一個特色,就是中國古代的一些詞彙,尤其一些儒雅的、在現代漢語中幾近不用的詞彙,在日語中卻保留下來。如對於中國所稱的部長,日本沿用中國古代的“大臣”一詞,而日本常用的禮節性語言“失禮了”,表現出說話人很有教養,這在漢語中已很少用了。再如,日本不使用生硬的“禁止”一詞,而是使用 “遠(虛業換思”很委婉、很客氣地阻止你,提醒你,所以日文的“駐車遠(虛業換思)”的意思是禁止停車。

有趣的是,日語將照相叫“寫真”,但對於照相機,卻不是在“寫真”後面加一個“機”字,而是將外來語“camera”用假名拼出來。

3樓:易水已逝

一千多年前,大量的日本來華留學生—遣唐使、遣隋使,將先進的中華文明,包括語言文字帶到了日本。日本從此正式開始了使用文字記載語言的歷史。

最初日語的每一個音,都是由一個漢字表達。公元九世紀,日本人在漢字基礎上創造了假名。現在日語中,假名共有71個,最基本的有46個,排列成“五十音圖”(字母表)。

日語中漢字的發音有“音讀”和“訓讀”兩大類。

音讀,即日本人引入中國漢字時模仿該字漢語發音的讀法。由於中國漢字進入日本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中國不同朝代的“普通話”有所差異,這在日語漢字的讀音上也留下了不同的痕跡。因此,在現代日語中一個漢字的普通讀音通常有兩種,稱為“吳音”和“漢音”。

如日語漢字“人”的音讀,“漢音”為“じん”, “吳音”為“にん”。

“訓讀”是利用漢字表達日語固有詞語意義的讀法,也可以說是漢字的日譯。如日語漢字“人”的訓讀為“ひと”。另外,日語中有漢字組成的詞語,在意義上與現代漢語也有許多差異。

日語有些和中文一樣,是因為有些詞彙兩國語言在發展過程中都沒有發生變化。如果不一樣,就是其中一國語言發生了變化。總的說來,日文變化小,我國語言與時俱進,發展變化較快!

為什麼日本文字中含有中文漢字,意思與漢字一樣? 40

4樓:活寶

因為日本最初並沒有文字,而日本文字的創制過程又受到了漢文化很深的影響。比如萬葉假名,就是拿漢字來對應日語中的發音,實際上是拿漢字來做表音符號。所以,日文中的漢字和漢語中本來的意思沒什麼關係。

日語文字是藉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接觸中國漢字的途徑很多,最早是中國僧侶帶著經書去到日本,把中國文字留在日本的,這些文字的引進,不僅組成了日本文字的主要骨架,也完善了日語的發音,很多日本字的發音都是根據中國僧人的發音而造的。

唐宋時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巔峰,大批量遣唐使造訪,所以現在日語的很多發音還帶有唐音和宋音。後來日本明治維新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中國卻慢慢衰敗落後,日本就想擺脫中國文字的束縛,純粹用假名和羅馬音組成母語,但是最後為了保全歷史文化,日本人還是決定保留中文成分。

日語中的中文字,很多都已經改變了原本的意思,比如說主人二字,對應的日語意思就是丈夫,手紙就是信,娘是女兒的意思等等,但是中國漢字對日本母語的影響之大,是沒有人可以否認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最早的文字是“繩文”,並沒有漢字。

但是,隋唐時期,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所以,吸收了大量的中國漢字(古代繁體漢字)。

並且從中國漢字的草書和偏旁中,衍生出了日本的文字元號“假名”。

假名,即使日本文字,又是日文的“拼音符號”。

所以,現在的日文是由從中國傳入的漢字,加上日本人從漢字中改造出來的“假名”而形成的。

日文的語法,則是受到了“古代朝鮮”的影響。 從語法上看,日語和韓語更加接近。

所以,現在日文中的漢字的意思,多數和古漢語中漢字的意思相同。

比如:日語中,推門的推,用“押”。 這個“押”字,古漢語中就是向前“推”的意思。

日語中,拉門的拉,用“引”。 這個“引”字,古漢語中就有往回“拉”的意思。

還有日語中“車站”叫做“驛”, 這和古漢語中的“驛站”的意思很接近。

6樓:就這樣子吧親

簡單點說,日語裡的漢字就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後來日本人也自造了一些漢字。有些中文詞也一併傳過去使用了;有些詞日本原來就有,但會給它配上意思相近的漢字。

有意思的是,後來日本因為發展,用漢字創造了很多漢字詞彙,尤其科技、經濟方面的詞,中文又從日語裡把這些引用過來。例如:版畫、半徑、半旗、飽和、保險、保障、備品、背景、必要、編制、變壓器。

所以,一般在日語裡看到的漢字跟中文漢字意思差不多,但有些意思還是差很遠,比如“手紙”在日語裡是信的意思;“汽車”是火車的意思等等。

7樓:一起走a在路上

有好多字跟中國的漢字就是一樣的,意思也一樣,但是發音是不同的,一箇中國人到日本基本生活不會太困難,因為很多東西直接就能看懂!

8樓:認識自己嗎

因為小日本本來就是野蠻人,根本沒有自己的文字,是古代派遣人到中國學習才學會中文,日本後來一直都是使用中文書寫記錄,一直到近代才逐步去中國化,減少漢字使用,但是畢竟用了幾百年上千年了,還是有很多漢字無法取代

9樓:沒_我如何

古代的中國很厲害就跟現在的美國一樣,中國是最發達國家,亞洲人都來中國學習,這裡面就包裹日本,而且中國還有很多的附屬國。

10樓:嘿嘿

日語中的漢字很大一部分都是**於中國漢字。

這部分中國漢字中,一部分詞彙只是用來取其意思,但是讀音是訓讀,這是因為日本之前沒有文字,所以用自己國家的讀音,對應上中國漢字中同一意思的文字;另一部分漢字與中文的漢字發音近似,是音讀的。

日語文字裡面還有一部分是日本人自己創造的漢字,這個基本上我們看了也很難懂它的意思,所以需要注重記憶。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我們說日文、中文什麼的,“文”可以理解成語言、文字

日語漢語的,語也可以理解成語言文字

嚴格來說,首先要區分“語言”和“文字”:

日語韓語一般認為是屬於阿爾泰語系,典型語序:主+賓+謂;(我)飯+吃。黏著語,各成分有語法變化。類似於英語的過去式加ed進行時加ing什麼的

漢語屬於漢藏語系,語序:主謂賓;(我)吃+飯。分析語,各成分無語法變化,過去式。進行時基本靠上下文和狀語、虛詞表示

越南語:分析語,主謂賓,但是修飾成分後置,比如越viet南nam;其實他想說的是南越

所以是兩種不同的語言,不存在日文是漢語發展的云云,至多是發展過程中受中華文化的影響。

對於文字,即書寫方式,統一語言有不同的書寫方式,比如以前蒙古用梵語系文字書寫,後來自創蒙文豎著寫,外蒙古採用俄羅斯通用的基里爾字母書學;巴基斯坦的烏爾都語用阿拉伯字母寫,而印度的採用梵語系字母寫等。說明同一種語言可以由不同的書寫系統來表述。

古代日韓越均部分採用漢字書寫(實意詞),但是語序、語法變化(語法詞)等不能由漢字來表述。再舉個簡單的例子,wo shi zhongguoren;這是標準漢語用拉丁字母來表示,基本能看懂,但是丟失了聲調等資訊。採用漢字書寫日韓語存在類似的問題,引進的外來書寫體系不一定能滿足本族的語言,於是日本後來在漢字楷體,草書基礎上發展了假名文字,作為注音和語法標記,朝鮮發明了彥文做注音和語法標記。

但基本上大部分“實詞”(名動形數量代)還是使用漢字書寫,部分採用漢字古音,少數基本詞彙使用本族語音發音。

隨著近百年中華文明的衰落,日韓越均逐步限制了漢字的使用,朝鮮越南等基本完全摒棄了漢字的日常使用。但是在一些重要檔案裡,比如憲法,還是能看到漢字。

其實當年漢語的拉丁字母拼音也是漢語準備去象形文字,準備過渡到音速文字的一個嘗試,當然後來隨著計算機的興起而沒有繼續進行了。

日語裡漢字保留的相對較多,大多詞彙與現代漢語有一定的交集、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不一樣的。比如“娘”,取諺語“天要下雨孃要嫁人”之姑娘之意,而非現代漢語的mother;手紙,指寫信的信紙,非toilet *****。

其實別說日語,就算臺灣的漢語,跟大陸相對隔絕了這麼久,有些詞語的意思都變了不少

為什麼有些少數民族的姓氏和漢族一樣

追風逐雲胡天 這是民族文化融合後的結果。中國幾千年來就是一部民族融合歷史,不少少數民族入住中原後便被中原漢文化同化,姓氏也在融合中互相融合。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有人統計,文獻記載和現存的共有5600多個。其特點是源遠流長 內容豐富 出處具體。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歷史過程。同...

為什麼有些韓國字和中國字一樣,為什麼韓國人姓氏跟中國一樣?

韓文源於中文,但現在他們的字和中文不一樣,只是他們很多古文,古代建築很多地方有中文,二戰後朝鮮文裡沒有中文,但韓文在一些發音易混淆或名字等後面會註明中文,所以在韓國大街上或建築物旁會偶爾看到中文,一般書寫不寫中文。 煩惱走開 因為韓國很早以前呢,是沒有自己的文字,和日本一樣,用的是漢字,後來世宗大王...

為什麼有些鏡子不一樣,為什麼不同的鏡子照出來的人不一樣

鏡子所成的相和鏡子本身的擺放角度,鏡面的弧度還有些環境因素有關,有時候會使人產生錯覺,鏡面凸些就會拉寬相。你長什麼樣就什麼樣的啊,難道你走進另外一扇門,你就成為另外一個人了嗎,這個你自己應該最清楚。 多照幾面鏡子看看,多數都很龐大,就說明你家的鏡子成像特別,不然怎麼會有哈哈鏡呢? 竇洋賈淑貞 因為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