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的姓氏由來,姓氏何的由來?

時間 2021-09-05 23:37:33

1樓:月似當時

先秦時,何姓在山東、河南、湖南、陝西、甘肅、青海已有足跡。發源於安徽的姬姓何氏世居廬江郡,子孫繁衍,遂成望族。漢晉時期,何姓已分佈於長江南北的江蘇、江西、湖北、四川,東漢時何姓已經越過武夷山進入福建,翻越南嶺進入廣東。

唐朝時二次中原南遷移民,何姓大批進入江西、浙江和福建。明末何姓始入臺灣。

宋朝時期,何姓大約有66萬人,約佔全國人121的0.85%,為宋朝第二十二位姓氏。何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約佔全國何姓總人口的26%。

何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四川、江西、浙江和河南。

這四省何姓大約佔全國何姓總人口的67%,其次分佈於湖南、陝西、福建、安徽,這四省的何姓又集中了20%。全國形成了以川湘、贛浙、豫皖為中心的三大塊何姓聚集地。而華北、兩廣地區是當時何姓人口最稀少的地區。

擴充套件資料

何氏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八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一千六百萬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強,族人遍佈全國各地,在分佈上呈現南多北少的格局。

當代何姓的人口已達到1300多萬,為全國第十八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06%。自宋朝至今2023年中何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態勢。

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四川、廣東、湖南三省,其次分佈於河南、貴州、廣西、安徽、湖北,這六省又集中了26%。四川為當代何姓第一大省,居住了何姓總人口的18%。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分水嶺,長江以北少何姓、長江以南多何姓的局面。

尤以四川東北和廣東東南是何姓高聚集區。

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間,何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區別,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有一定的回遷,向西和南部地區的回遷十分強勁,這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的遷移。

何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粵桂湘、雲貴川渝、湖北西南、江西西:部和南部、陝甘南端、青海東部、新疆喀什地區,何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

2%以上,有的達到3%以上,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4.7%,居住了大約56%的何姓人群。

姓氏何的由來?

2樓:明月侃武俠

何姓起源於韓姓,而韓姓**於姬姓,姬姓又**於黃帝,所以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黃帝應該是何姓的始祖。

黃帝后代的一支姬姓建立了西周,西周實行分封制,周成王弟弟的後人被分封到韓原(現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與稷山一帶),世稱“韓武子”,名韓萬,他的三世孫名韓厥,按照周王朝的冊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後代才是真正的韓姓,因此,韓厥該是韓姓始祖。

到了公元前230年,也就是韓王安在位的第九個年頭,韓國被秦國所滅,子孫們散落到全國各地,因為“韓”、“何”諧音,加之古代地方的音變,隨著歷 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久而久之,人們就逐漸地把“韓”讀 成了“何”。

參考資料中國姓氏起源及分佈.光明網[引用時間2018-4-10]

3樓:靠譜的星爺

何姓**

⒈源出於音訛,是“韓”的誤讀

何,作為姓,源出於音訛,是“韓”的誤讀,因此,韓厥既是韓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 何、韓原本是同姓,是唐以後的有姓氏書及姓氏學者的共識。唐朝林寶的《元和姓纂》、宋代鄭焦的《通志·氏族略》以及《廣韻》、《氏族大全》、《古今姓氏書辯證》、明代的《萬姓通諳》、《氏族博考》、《姓(角崔凹)》,直至近人岑仲勉、孫望的《元和姓纂》四校記,無不記載“何氏為韓氏”,何韓為一家。

⒉少數民族中的何姓

在我國漢唐時期的西域地區,有月氏人建立的康居政權,原居祁連山北的昭武城,後被匈奴人打敗,西越蔥嶺,建立了康國,並日益強大起來,西域的米、史、曹、何、安、小安、那色波、烏那昌、穆等政權先後歸附了康國,均以昭武為姓,以示不忘其本。史稱“昭武九姓”,而“何”則是其中之一。

南朝梁代和後來的隋朝就有幾位來自西域的三位何姓先人:一是何細胡,樑代西域人,通商人蜀,定居郫縣(今四川郫縣),事武陵王紀,主知金帛,因致鉅富,號為“四川大賈”。二是何妥,隋朝人,說是何細胡之子,字棲風,少機警,有才名,隋初累官國子祭酒,著有《周易講疏》、《孝經義疏》等文集。

三是何稠,隋人,何妥的侄兒,字桂林,少有才思,隋開皇年間官至太府丞。他博覽典籍,多識舊物,製作絕巧。隋遼東之役,宇文愷渡遼水造橋不成,何稠造橋兩日而就,又築行殿,令高麗人驚為神功。

4樓:匿名使用者

謝姓從古代發展到今天,在國內早已形成以浙江,福建,廣東,江西、河南,湖南,四川等省分佈最為集中的基本格局:

(一)河南省

河南省作為謝姓的發祥地及早期居住地,在謝姓中的重要地位早已為人所知。今天居住在河南的謝姓人,可知者還有一支是從其他姓氏改姓而來的,居住在河南東部的永城市一帶。據有關家譜記載,該支謝姓人最初與崔、張、陳三姓同宗,屬於四兄弟,於明朝洪武三年(2023年)隨父由山西洪洞遷居永城古城村。

其父見當地地廣人稀,便讓四兄弟各姓一姓,各屬一村。其最初

一、二代尚歸葬沙士劉集公共墓地,其後便各營所葬,其中謝氏墓地在張氏村右。至**時,該支謝姓人還與其他三姓人聯合修譜,並述其淵源為“兩本洪洞綿世澤,東遷永邑振家聲”。在修譜時,其世代已傳至二十一世,至今仍在當地發展繁衍。

(二)浙江省

浙江省是謝姓的又一個傳統祖居之地,其在謝姓發展史上知名最早的家族會稽山陰謝氏便居住在省內的今紹興市一帶,而陳郡謝氏南遷後所形成的“東山謝氏”也以今浙江東部一帶為居住中心,可見其具有突出地位。

三)福建省

福建省的謝姓**較為複雜,其中一些自稱是當年由陳郡謝氏進一步分衍而來的會稽東山謝氏之後,另一些則在唐末隨王審知兄弟由興州固始遷來,血統**之間尚存在些微的差別。

四)廣東省

廣東省謝姓大都是歷史上浙江、江西、福建等省移民的後代,在血統上尊奉由陳郡謝氏進一步分衍而成的東山會稽派,或自稱是該派某位傳人的後裔。

(五)海南省

海南省謝姓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其中約3/4的人口居住在北部一帶。相傳在南宋時,福建莆田人謝對到今儋州市開辦木棠鹽場,其後便留居於當地並在新州、新英等地發展。

六)廣西自治區

廣西謝姓的**和分佈尚缺乏完整的資料,目前僅知居住在賓州及賓陽、橫縣、靈山、貴港、平南、宜山、馬山、南寧、邕寧等地者自稱是宋朝將軍謝寄一的後代,因他隨狄青南下平蠻而留居賓州。

(七)四川省及重慶市

四川與重慶是謝姓人口較多的省市,其中居住在嶽池一帶的謝姓人自稱是陳郡謝氏的後代,在清朝康熙年間由湖南新陵縣遷居嶽池資馬鄉黎梓衛大廟山曾家嘴,始遷祖為謝天元之子謝國訓,使用“天國朝嘉有,永茂芳平治”字輩,後來又遷合川縣東里二甲石龍場、廣安、龍洞溝等地,進而分成廣大族派。

5樓:施遠板嬋

張、王、李、趙、錢、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這些姓氏是如何產生的呢?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碼事。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從漢代開始,姓氏混而為一。現代我們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考其來歷,大致可分為12種類別:

1)以姓為氏。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國名為氏。如我們所熟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

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

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岔生采邑於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岔生後代便姓蘇。據統計,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一些複姓由於漫長的歷史演變,至今已不復存在。

4)以鄉、亭之名為氏。這類情況不多,今日常見姓有裴、陸、閻、郝、歐陽等。

5)以居住地為姓。這類姓氏中,複姓較多,一般都帶邱、門、鄉、閭、裡、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

6)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據統計有五六百個,其中複姓近200個。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性傳世。

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為氏,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

7)以次第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後代相沿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

但也有例外。魯莊公之弟莊父、排行老二,本為仲氏、仲孫氏,因他有弒君之罪,後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孫。

8)以官職為氏。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丹從字義上看,也可以分辨出來,如籍、諫、庫、倉、軍、廚等。

9)以技藝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0)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

11)以諡號為氏。

12)因賜姓、避諱而改姓

6樓:匿名使用者

據古書說,黃帝的兒子中有一姓任,任家族建有十個國家,其中第一為謝國,因其比較弱小,周宣王派伯虎等大臣滅掉了謝國,並在謝國的舊土上建造了謝邑,作為申國的新首都。謝國滅亡後,一部分人留在國內,另一部分人出外逃跑,他們以國為姓,這就是謝姓的**之一。公元前688年,楚王發動兵馬攻打申國,不久就滅掉了申國,居於謝城中的人以邑為氏,也姓謝。

謝姓還有一支出自少數民族,河南衛輝的謝偃,他的祖先孝政,本來是鮮卑人,姓直勒氏,後來改為謝姓。在西周末到春秋時期,謝氏除了分佈在今天的河南南部許多地方外,有一支遷往山東,有一支作為申國的遺民被強迫遷至湖北荊山,還有一支遷至湖南江永。戰國時,河南謝氏有一支遷到涪陵,後又分為三支:

一支在三國時遷至蜀郡,一支遷至雲南永昌郡,一支遷往四川彭水一帶及貴州北部。西晉末年,黃河流域一帶戰爭不斷,所以中原人大量遷往江南,陽夏人謝衡,為了躲避當時的戰爭,帶著一部分人到了今天的浙江上虞,並在此生活,成為謝氏中最重要的一支,唐朝末年,河南固始一些謝氏進入福建,謝氏移居海外,最早在明代,多數是從福建和廣東沿海地區先遷到臺灣,再去東南亞及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在中國歷史上,謝氏最興盛的時期是從三國到南朝的360多年間;尤其是東晉時,謝姓的歷史名人也大都出在這一時期,383年,晉相謝安,率領水陸軍8萬人抵禦前秦苻堅90萬大軍,在淝水大戰獲勝,創造了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這一時期,謝氏在文學藝術方面的名人也很多,如東晉有**家謝尚,女詩人謝道韞,文學家謝混,南朝有詩人謝靈運,文學家謝惠連,謝莊,北宋有學者謝良佐,南宋有詩人謝枋得,謝翱制,清代有航海旅行家謝清高。

據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專家考證,謝姓在當今中國100大姓中名列第24位。

「於」字姓氏的由來,「於」字姓氏的由來?

於 y 姓源出有四 1 出自姬姓,為周武王姬發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 新唐書 宰相世系表 所載,周武王克商後,大舉分封諸侯,其第二個兒子邘叔被封在邘國。據 廣韻 所載,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二子 有說第三子 於邘 故城在今河南省沁陽西北於邘邰鎮 稱於邘叔。後來,於邘叔的子孫就以國名為氏,有的姓了邘 有...

姓氏的由來

何氏先祖 據 湞陽水木記 載,何瑊,原名韓瑊,南韓後期韓王安時貴族,被任命為公族大夫,曾與韓非一起同掌國政。因在對待秦國的態度上與安不一致而退隱韓原。秦滅南韓,韓王安被劫擄,國破家亡,瑊與其妻流寓廬江,操舟為業。其後,秦始皇出遊博浪沙被人襲擊,疑是六國公子所為,而通令全國暗訪六國之後,欲斬草除根杜絕...

薛姓氏的由來

一 源於任姓 出自黃帝之幼子禹陽在顓頊帝時的封地任,屬於以居邑為氏。相傳薛氏先祖最早源自古代任姓部落,是人文始祖黃帝的後裔。據史籍 元和姓纂 新唐書 通志 等記載,黃帝一生共有二十五子,成年後皆以德行出眾,受封為十二個不同的姓族,散居於各地。其中幼子禹陽在顓頊帝時受封於任,而為任侯。禹陽的第十二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