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有什麼節日,壯族的民族節日有哪些

時間 2021-09-06 23:04:20

1樓:楊永龍心理疏導

1、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三月三」歌節最為隆重。壯族一向以能歌著稱,早在漢代劉向的《說苑·善說篇》中,就有關於先秦時期壯族先民所唱的《越人歌》的記載。壯族民歌形式、內容豐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流行七字句和腰腳韻。

2、「牛魂節」,又稱「牛王節」、「開秧節」。多在春耕以後的一天進行,有的地區固定於農曆四月初八進行,因為相傳這一天是牛王的誕辰。傳說牛王原來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幫助人們耕作。

人們感激他的功勞,便在其誕辰祭祀牛魂。這一天,各家各戶都將牛梳洗一番,並修整牛欄,帶著一籃五色糯公尺飯和一束鮮草,到牛欄旁邊祭牛魂,然後把一半食品及鮮草分給每頭耕牛吃。

3、農曆七月十四日的「中元節」,又稱「鬼節」、「敬祖節」,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主要內容是祭祖和祀鬼。這天,家家戶戶殺雞宰鴨(過去這個節日忌諱用雞作祭品,只能用鴨或鵝祭祀,尤以鴨為主。

這個節日甚至因此也被稱為「鴨兒節」),蒸糕做饃,並用彩色紙裁成四季衣褲,以備祭祀之用。白天在家祭祀祖先之後,入夜還要到山角河邊,進行野祭,燃香點燭,焚燒紙衣,祈求野鬼別來作祟

4、愛猴節:農曆五月初五屆時,家家戶戶派人帶著南瓜、李果、芭蕉和煮熟的玉公尺棒等果品食物,或到深山野嶺中,或到弄場上擺放,然後匿藏到石旮旯裡, 一直等到成群結隊的猴子會聚,看著它們乙隻只吃足嚼飽,又活蹦亂跳地將大南瓜搬進山洞裡之後,人們才悄悄地離開。

傳說這一習俗與農智高起兵反宋有關。一 次,農智高的部隊被困山上,靠挖草根剝樹皮以充飢。五月初五的一天早晨,忽有數以萬計的猴子抱著乙隻隻大南瓜自懸峭壁而降,義軍因此得救。

故人們立節報 償。

5、蓄水節:七月初七舉行家家戶戶都有將蓄水的缸罐洗淨,然後到泉邊、溪邊或江河邊挑回清水將其灌滿。人們稱這天挑回的水為「仙水」為老人熬製長壽酒,給小孩煮長壽粥,浸醃各和酸菜、水果,還可用於染布、釀酒、製醋、治病。

2樓:匿名使用者

壯族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很多都與漢族相同。正月過年非常熱鬧,各村寨青年男女都要以傳統購「拋繡球戲撲」。打「磨秋」也是傳統內容之一,即栽一直木於地上,以一橫木鑿其中,合於直木頂的磨心上,二人一左一右撲於橫木兩端為戲,此起彼落,此落彼起,騰在半空,非常有趣。

壯族每年固定的宗教節日甚多。如部分壯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祭獻「老人廳」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盛行過小年。每年二月「祭龍」是各支系的共同節日。

「祭龍」時由村中兩戶或數戶人家輪流負擔祭日曆需要的雞、豬等犧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騎馬、戴鬥籤者不得通過寨心,習慣認為每年殺豬「祭龍」能使人畜平安,五穀豐登。三月祭雷神,栽完秧後並祭「田公」。七月「接祖」。

八月各寨祭獻土地。十二月「送祖」,送「灶王」。此外,還有許多帶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禁忌。

如正月初一不准吹火,不得串門。平時不能坐在門檻中間。不能用腳踩灶台和三腳。

不能抬著鋤頭或戴著斗笠進家。不能攀爬或砍伐龍山上的樹木。如有結婚之家,孕婦不准去看新娘。

家有產婦時,門上懸掛草帽一頂,暗示外人不得入內。

跳宮節在雲南省的富寧、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那坡等地,每年農曆四月間要過跳宮節。各地的節日時間有區別,有從四月初三開始的,也有從四月初八或十一開始的,節日活動連續三天。

第一天要稱舉行請鼓儀式,由那公(寨主)、宮頭(總管)等人身著古裝,帶著準備過節的村民去請那摩(年紀最大的頭人)起銅鼓過節。那摩應允後就領著大家到埋鼓的地方,焚香頌經,虔誠祭祀,然後才把銅鼓從地下挖出來,連同祭品一起系在鼓架上,眾人載歌載舞,簇擁著反銅鼓抬至節日跳舞的地方――宮坪。

宮坪選在村邊壩子上,中間用籬笆圍著一蔸金竹。相傳他們的祖先在一次戰爭中被外族圍追,一位英雄藏身於金竹叢中,用計擊退了敵人,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次勝利,敬獻金竹,形成了圍著金竹跳舞唱歌的跳宮節。

節日的一切準備就緒後,由那摩擊鼓三下,宣布節日開始。接著吹起葫蘆笙,擊起銅鼓,人們伴著**,和著鼓點,圍著金竹熱情地跳舞。不時有人跳餓了累了,便停下來吃點糯公尺飯,嘗塊肉,喝口酒,然後繼續跳舞。

歡快的歌舞活動持續兩天。第一天晚上,人們要結隊到那摩和那公家去祝賀節日。第二天晚上則到各家各戶去跳金竹舞,祝福家家戶戶人畜興旺,五穀豐登。

青年們則扮演各種鳥獸,讓大家追打。這種妙趣橫生的遊戲,使節日之夜的歡樂氣氛更加濃烈。

節日的最後一天俗稱「過三朝」。中午,由那公組織全村寨各家各戶,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宰雞殺狗,祭祀祖 先感謝祖先的恩德,祈求祖宗保佑。祭祀結束後,還要舉行「送鼓」儀式。

由那公、宮頭和七個帕比(節日主持者)帶著眾人載歌載舞護送銅鼓回到那摩家裡。這時,節日告以結束。現在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跳宮節成了娛樂和物資交流的盛大集會,節日內容更加豐富了,附近的壯、苗、瑤、漢等民族也來參與物資交流和娛樂活動,以歡慶節日。

花朝節農曆二月初二舉行,是廣西寧明、龍州一帶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花朝節是紀念百花仙子的節日,傳說她降于這天。她喜歡木棉樹,因為它長得挺拔粗壯,春來滿樹紅花,鮮豔如火。

所以她常棲木棉樹上,佑護大地百花燦爛,人間安寧。

節日是選在有高大木棉樹的地方過的。男女青年們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他們穿著民族盛裝,懷揣五色糯飯、 糍粑或粽子等食品,帶上為情人而備的頭巾、千針底新鞋等禮品,尤其不能少了精心繡製的繡球。

人倦綠叢中三五成群,對唱山歌,贊情侶,誇對方,求連情,同時歌頌百花仙子的佳潔、美麗。唱到情深意醉,繡球便帶著無限的柔情,象彩虹一樣飛向自己的心上人。一時在綠叢中彩球飛舞,給歌場增添了無限的趣意。

夕陽時分,人們按照傳統習俗,從四周把繡球向木棉高枝拋去,於是一道道彩色的「閃電」,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拋擲過後,木棉樹上彩球累累,宛如仙子霓裙。人們用這樣的方式祈求百花仙子降福。

壯族的民族節日有哪些

壯族都有什麼節日 5

3樓:遲德閔巳

壯族節日有壯年、春節、清明節、牛神節、六月十四或七月十四節、吃新節、老人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從江壯族以過壯年和六月十四為最隆重節日,其次是清明節和吃新節。壯年

壯族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4樓:好木木偶

壯族三月三是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

歷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

農曆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現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法定傳統假日,本自治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

5樓:小入戲

三月三是中國多

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一、農曆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漢族為上巳節,有三月三拜祖先 、三月三拜軒轅說法。

二、農曆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三、農曆三月三也是廣西壯族、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據記載,歌節已有上千年歷史。

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頭或江邊飲宴歡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

農曆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漢族為上巳節,有三月三拜祖先 、三月三拜軒轅說法。

農曆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現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法定傳統假日,自治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也是廣西壯族、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

據記載,歌節已有上千年歷史。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頭或江邊飲宴歡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

6樓:year我不餓

壯族三月三是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歌圩盛行於壯族各地,尤以紅水河、左江和右江流域各壯族聚居縣最為盛行。德保、靖西、平果、凌雲、馬山等市縣,每年均有數十場乃至上百場歌圩,但節期不盡相同。

三月三歌墟節是中國壯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三,連山人民便會盛大慶祝。這一節日從唐宋時期開始,盛行於明清時期。

春季農忙剛過,壯族人民便會休息幾天,以求豐年,休閒與祈求的方式就是對山歌,有些地方的主人和客人在山坡上你唱我和,甚至會持續對歌3天3夜。

每年的三月初三,是壯族傳統的歌的節日,原生態的歌節以集市為圩形成歌圩,以年輕男女為主,從四面八方的鄉村山鄉趕來匯集對歌,阿哥阿妹盛裝出,滿山遍野情歌飛。歌節絕大部分為情歌戀歌。

7樓:s時光不棄

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現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法定傳統公眾假日,該自治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

節前家家戶戶準備五色糯公尺飯和彩蛋。人們採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公尺,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公尺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讚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

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來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

打扁擔是傳統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乙個壯家人都是「打著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著堂」,寄託了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願望。

8樓:匿名使用者

三月三也是壯族人

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關於它的來歷,民間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一說古代有一對情人,經常唱山歌來表達愛意。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兩人不能結為夫妻,於是他們雙雙殉情。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傳說最廣是關於劉三姐的:壯族歌仙「劉三姐」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

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這些傳說現已難於考證,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說明當時的歌圩也很興盛。

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娛樂和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並出現了拋繡球的遊戲。

女子將繡球拋給自己心愛的男子後,雙雙退出歌場,互贈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萬人參加的大型活動。到2023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圩活動的就有二十六個縣,幾乎遍布廣西各地。

壯族對歌的場所叫歌坪,壯語「歡龍洞」。意思是到田間唱,也叫「歡窩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屆期,人們用楓樹葉、黃花草、三月花煮染糯公尺飯,以祭奠劉三姐,並自己食用,俗說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樣興旺茁壯。

壯族都有什么節日,壯族都有什麼節日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答案正在飛速整理中,請您稍等兩分鐘 您好,壯族有背字 踩高蹺進村 新娘過河等風俗 壯族的傳統節日有愛猴節 蓄水節 陀螺節等。背字是指在壯族青年結婚的時候,流行背字習俗,但實際上,背的不是字,而是由女方母親自己織染或者是買的一條長一丈四尺 寬一尺多...

少數民族壯族節日,要詳細點!謝謝

楊永龍心理疏導 1 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 三月三 歌節最為隆重。壯族一向以能歌著稱,早在漢代劉向的 說苑 善說篇 中,就有關於先秦時期壯族先民所唱的 越人歌 的記載。壯族民歌形式 內容豐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 流行七字句和腰腳韻。2 牛魂節 又稱 牛王節 開秧節 多...

民族的節日習俗有哪些,各民族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都有什麼風俗 維吾爾族 男子多穿長袍,稱袷袢 男女老少都愛戴四楞小花帽,稱朵帕 節日 肉孜節 古爾邦節 那吾魯孜節 壯族 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檳榔和用檳榔招待客人的傳統習慣 節日 中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