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者常為他,出家者常為自是什麼意思?難道出家人都是為了自己嗎

時間 2021-09-08 18:01:17

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讚嘆出家功德,出自

《文殊師利問經》卷2

囑累品第十七 住家過患出家功德

住家者為煩惱所燒。

出家者滅煩惱火。

住家者常為他。

出家者常為自。

住家者小心行。

出家者大心行。

住家者以苦為樂。

出家者出離為樂。

住家者增長蕀刺。

出家者能滅蕀刺。

住家者常為他,是指被外塵所擾,自性迷。以身為我,所以說常為他。

出家者常為自,出家者為彰顯自性而修行,不以身見等為我,而是現真實佛性,所謂常樂我淨之我,所以說常為自。

2樓:貞勝一明

住家者常為他,出家者常為自。

這個是說住家的人因為有家,所以常常為了錢財,為了生活,為了小家小利,為了慾望而忙忙碌碌;

這個是為了他,為了外在的東西在勤苦操勞,不是真正為了自己。

出家的人,擺脫了家庭世俗的束縛。能夠較方便的修行,少煩惱,少慾望,少牽掛,少慾望。為了自己和眾生的慧命,為了自己內在的素養而努力修行。這個是真正為了自己。

孔子: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3樓:山河大地風雨雷

一切境界之中善護平等心。不論為己為他,都在自己發心,於外境之中無分別之處。

如同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裡面所講的,「境緣無好醜」。這個道理很難理解,需要深入實踐。

悟入實證之後,修行能夠隨緣方便。

出家修行是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談出家與在家的定義。

所謂的出家,就是經典所說的剃髮著染衣的人,也就是出離世間的家,剃除頭髮,身上穿著壞色衣,與世俗人有所區別,這樣的人就是出家人,亦名沙門。這樣的出家人可分為五種: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

其中比丘是指受具足戒的出家男眾,比丘尼是指受具足戒的出家女眾,沙彌通常是指不滿二十歲受沙彌十戒的出家男眾,沙彌尼通常是指不滿二十歲受沙彌十戒的出家女眾,式叉摩那是指學六法的沙彌尼。然而一般人所認為的出家眾,以比丘、比丘尼為代表。

在家人是指沒有剃髮、著染衣的人,通常是指蓄有頭髮、身著華麗衣服的人,與穿壞色衣的出家人有明顯的區隔。這樣的在家人可分為優婆塞、優婆夷,其中優婆塞是指受五戒的在家男眾,優婆夷是指受五戒的在家女眾。

所以,合此出家五眾、在家二眾,名為佛門七眾;如果剔除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三種,剩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種,簡稱為佛門四眾,也是一般學佛人對出家與在家的共同稱唿。

在佛門中,要成為真正的出家人或者在家人,都要受戒,如前面所說。所以,在佛門要成為比丘、比丘尼要受具足戒,其中比丘具足戒共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具足戒共要五百戒,這是大概的說法;實際上,比丘共有二百五十戒左右,比丘尼戒共有三百四十戒左右。然而,比丘、比丘尼都是今世盡形壽受持,如果捨壽了,比丘戒、比丘尼戒就消失了。

所以說,比丘戒、比丘尼戒僅有一世而已,捨壽後其戒體就消失了。

在家人得要受五戒,那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也就是不殺害眾生、不偷不搶眾生的財物、不與配偶以外的異性邪淫、不講不如實語乃至欺騙眾生的虛妄語以及不喝酒五種。在家人如果受持這五戒,未來世可以保住人身。而且佛也告誡:

要得這個人身真的很難得,如同指甲上的泥土一樣那麼少,可是失去人身卻如大地土一樣那麼多。或許有人不相信:「真的是如此嗎?

」那麼後學用科學家所舉證的例子來說明好了。

在這地球上,人類大約有七十億人口;以及科學家證明,每乙個人身上的細胞大約有四十兆到六十兆那麼多,然而人類身上的細菌,卻是比人類的細胞來得多,有九倍之多,也就是說,每乙個人身上大約有三百六十兆到五百四十兆的細菌在自己的身上活動。依佛法來說,每乙個細菌都是有情,而這些有情以前也曾經得到人身,後來造下種種惡業,乃至誹謗佛的正法,或者誹謗善知識等,下墮三惡道,後來在人間得以細菌的型態出現。如果以乙個人與其身上的細菌的數量來比較,不正是很清楚告訴大眾:

要得到這個人身真的很難得,失去這個人身真的很容易啊!否則不會有那麼多的細菌有情在人的身上活動。因此,今世能夠得到人身而不持五戒,未來世很容易失去這個人身,猶如爪上土及大地土譬喻一樣,再回頭已經不堪回首,不能不慎啊!

又,比丘、比丘尼受了具足戒,或者優婆夷、優婆塞受了五戒後,應該要受菩薩戒。為什麼?

一者,佛在《梵網經》曾開示,菩薩戒「是諸佛之本源,菩薩之根本,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是故大眾諸佛子應受持、應讀誦、善學。」(《梵網經》卷二)

也就是說,菩薩戒乃是菩薩未來要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的根本**,也是菩薩的根本戒,更是佛**們的根本;所以佛**應該要受持菩薩戒,應該要讀誦菩薩戒,並且要依菩薩戒所說的真實內容如法持戒。

二者,佛在《菩薩瓔珞本業經》也開示:「其受戒者,入諸佛界菩薩數中,超過三劫生死之苦。」(《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二)

也就是說,能夠受持菩薩戒的人,其實已經入於諸佛法界中,入於菩薩數中,而且可以超越三劫的生死苦,所以應該要受菩薩戒。由於菩薩戒乃是成佛之戒,不受菩薩戒而能成佛,那是痴人妄想,根本不可能實現的,這也是菩薩戒名為千佛大戒的由來。

三者,菩薩戒乃是三聚淨戒,也就是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所謂的攝律儀戒,就是菩薩要受持一切清淨戒;也就是說,只要是清淨的戒,菩薩沒有不受持的。攝善法戒就是修一切善法;只要是善法,菩薩都要修學。

饒益有情戒,只要能夠利益眾生的,舉凡一切財物等以及 佛所說的正法,菩薩都能夠布施出去,讓眾生有所受益。因此,受菩薩戒就是要攝一切律儀,攝持一切善法,乃至盡形壽利樂有情無有窮盡。

既然出家人受了菩薩戒,當然要以菩薩戒為正解脫戒,以前所受的聲聞戒成為別解脫戒。為什麼?因為聲聞戒乃是菩薩戒所析出來的戒,作為聲聞解脫三界、未來可以入無餘涅槃的依歸,或是作為未來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的正解脫戒;所以,菩薩戒含攝了聲聞的別解脫戒,聲聞人受了菩薩戒以後,應該以菩薩戒為依歸,不應該受了菩薩戒以後仍然以聲聞戒為依歸。

如果出家比丘、比丘尼受了菩薩戒以後,仍然以聲聞戒為正解脫戒,不以菩薩戒為依歸,認為菩薩戒是別解脫戒,這樣就不如法了。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乃是聲聞的心態,認為聲聞的具足戒遠比菩薩高貴,才會有這樣的錯誤認知。卻不知道,聲聞戒僅有一世而已,捨壽了,聲聞戒體已經失去了;而菩薩戒是盡未來際、盡形壽受之,不會因為捨壽了菩薩戒體就失去了,反而含藏在如來藏裡,帶到未來世。

然而現見佛門中,許多人以出家表相來認定,所以到處充滿了聲聞的心態。這樣的現象自古以來就有了,不是現在才有。

在《大唐西域記》曾有這樣的記載,可以讓有聲聞心態的佛**作為借鏡。在中印度有一秣底補羅國,當時有一論師名為德光,本來是修學大乘法,後來看了《毗婆沙論》,退失大乘法,轉變為小乘行者,專門評破大乘法;後來對佛經義理無法深入理解,所以一直有許多的問題無法得到解答。當時有一阿羅漢名天軍,他有神通,可以往來兜率陀天,覲見 彌勒菩薩聽法及請法。

因為這樣的緣故,德光論師遂請天軍阿羅漢幫忙,希望到兜率陀天覲見 彌勒菩薩,以解決目前的疑問。天軍阿羅漢遂以神通接引德光論師到兜率陀天覲見 彌勒菩薩;可是德光論師看見 彌勒菩薩身穿天衣、頭戴天冠,而且享有天福,不具有出家表相,所以不肯禮拜 彌勒菩薩。彌勒菩薩也知道德光論師慢心很重,所以不肯為德光論師說法開示以解決他心中的疑問。

如是經過三進三返,到了第四次,德光論師還是想要覲見 彌勒菩薩;天軍阿羅漢認為德光論師慢心很重,所以不肯幫忙德光論師再次覲見 彌勒菩薩。

從上面例子來看,德光論師的心態就是標準的聲聞心態,是以出家表相來認定乙個人是不是有修行的人。這樣的情形自古以來就發生了,不是現在才有。這樣的聲聞心態,就是認為現出家相才是最尊貴的、最崇高的,如果現的是在家相,譬如 彌勒菩薩現天人相、在家相,不是出家相,聲聞人絕對不會禮拜 彌勒菩薩。

可是,他們有沒有注意到,觀世音菩薩不是也現在家相嗎?如果以聲聞心態的標準來看,根本不能禮拜 觀世音菩薩的,可是他們為什麼還是繼續禮拜 觀世音菩薩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由此可知,所謂的出家人,並不是以出家表相來認定的,而是以他有沒有法可證,他有沒有實證三乘菩提的解脫智慧型及般若智慧型,乃至道種智、一切種智來認定的;如果他沒有實證三乘菩提之任何一種菩提及智慧型,雖然現的是出家相,他仍然不是真正的出家人。

誠如 彌勒菩薩在《大寶積經》開示:「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諸菩薩真出家者,謂離諸相,處於三界成熟眾生,方可名為真出家也。」(《大寶積經》卷八十五)

彌勒菩薩開示:如果僅是剃除著染衣而被稱為出家人,這樣的出家人其實具有出家表相而已,不是真正的出家人。佛所認定的而真正的出家人,那就是菩薩,因為他能夠實證自心如來本來離一切相,了知自心如來本來具足一切法,了知自心如來具足三乘菩提的內涵;並以此正知見在三界中成熟一切有情,能夠這樣說法利樂有情的真實義菩薩,才是真正的出家的人。

所以,彌勒菩薩已經很清楚開示:能夠親證三乘菩提而發起的解脫智慧型和般若智慧型,並以此智慧型以及親證自心如來離一切相的正知見來教化有情,這樣的人才可以稱為出家人;如果沒有親證三乘菩提,也無法用三乘菩提的正知見來教化眾生,這樣的人雖然已經出家了,僅是具有出家的表相,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名為假名出家人。

又,禪宗祖師也常說:「入門須辨主,當面分緇素。」也就是說,在外行腳的參禪僧進得了叢林寺院,就要分辨道場的住持是不是證悟的人,當著面要弄清楚他是黑衣還是白衣。

這已經很清楚告訴大眾:只要是親證生命實相的人,不論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他就是黑衣,是出家人;如果他沒有證悟,儘管他現的是出家相,他還是白衣,不是出家人。

此外,達摩祖師也開示:「若見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鬢髮,白衣亦是佛;若不見性,剃除鬚髮亦是外道。」(《達磨大師血脈論》)

也就是說,如果能夠親證自心如來,而不是以他是否剃除鬚髮來認定,就算他現的是在家相,他還是出家人,是黑衣,亦名菩薩僧、勝義僧,已列入僧數中;如果沒有親證自心如來,儘管他現的是出家相,他還是白衣,是在家人,乃至為佛門的外道。

以上述所說的準則來檢視佛門中的佛**們:是否就是黑衣菩薩僧,是否就是白衣,乃至佛門中的外道?

譬如,有佛門外道主張:「意識是不生不滅的法。」當你聽到這樣的說法,你一定很清楚,他是常見外道無疑。

為什麼?因為 佛在《四阿含》都說,意識是意根、法塵相接觸而從第八識出生的法,本身是被生的法,是虛妄法,也是生滅法,一點都不自在,怎麼會是 佛所說的第八識常住法呢?儘管這位外道現的是出家相,以佛門的標準來說,他仍然是外道,仍然不是佛門的出家人,僅具有出家表相而已。

又譬如,佛門有一外道提出「大乘非佛說」的主張,認為「大乘法不是佛親口說的,是後來佛**們加以結集出來的」。當他提出這樣主張,你一定很清楚知道,他對 佛陀的說法根本不信受,所以才會提出大乘非佛說的主張,認為大乘法是佛**長期結集出來的。此外,他還是應成派中觀六識論的行者,對於 佛陀所說的一切法、諸法的根本如來藏加以否定,認為他是不存在的,「一切眾生只有六個識而不是八個識」。

這位佛門外道,怕被眾生認為他是斷見外道,所以另外施設乙個別於 佛所說的「意識細心」,來彌補眾生各有八個識的說法。可是,他這樣的主張已經將 佛的根本推翻了,在經典都說這樣的行為名為謗佛,未來的果報真的很嚴重。

又譬如「坦特羅佛教」主張,要不斷的保持遍全身快樂的覺觸,然後觀察這快樂的覺觸無形無相,成就他們所謂最高、最究竟的法,再也沒有比這個法更高了。您聽了他們的說法,不僅覺得荒唐,而且還真的很離譜。由此可知,坦特羅佛教所教導的法乃是欲界最重的貪愛,連欲界都離不了,還有可能出三界嗎?

既然連三界都出不了,還有可能成就最高無上的法嗎?想也知道,當然不可能!因為坦特羅佛教行者說法違背佛說。

又譬如有乙個坦特羅佛教行者,認為「意識是一切染法與淨法的根本」,也就是認為萬法都是以意識為根本,萬法都是從意識出生的。這樣的說法完全違背 世尊在經典開示:萬法都是以第八識為根本,不能外於第八識而有萬法的存在。

如果外於第八識而有萬法的存在,這樣法一定是具足斷見與常見。為什麼?因為否定第八識存在,就是斷見外道;又怕被人說成斷見外道,再反執意識心為常住法,成為 佛所說的常見外道,說意識不是一切染淨法的根本。

前面已經說明出家與在家的定義,以及兩者所持的戒律的不同;更說明了出家與在家的真實義理,就是能夠親證三乘菩提,並且能以所親證的智慧型來教化眾生,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

從上面分析結果證明:佛教是主張出家與在家制度兩軌並行,而且不相違背。所以說佛教不會反對在家制度,其原因有三:

第一點、由於出家人專心弘揚佛的正法,不在日常生活用心,所以才需要在家人提供出家人生活所需的四事供養;不僅讓出家人在生活上無所匱乏,而且還可以培植自己的福德,作為未來見道的資糧。為什麼?因為 佛曾開示:

真正的出家人乃是福田,而且是真正的福田,不是毒田,可以累積自己的福田,未來有因緣**什麼是生命實相時,就有機會明心見性。

第二點、由於在家人提供四事供養,讓出家人生活無所匱乏,可以專心辦道;再由出家人將所證的正法如理說出,讓在家人能夠建立佛法的正知見,乃至未來有因緣可以明心見性。

第三點、由於有出家與在家制度,使得這兩者的制度可以並行及相輔相成。譬如,出家人可以專心辦道,為在家人解說三乘菩提的內涵,在家人則提供出家人四事供養。如果這兩者之任何一方有所偏差時,譬如將 佛所說的正法說成是外道法等等,另一方可以出面將其導正,而不會往外道乃至往邪淫外道偏去。

所以說,佛教必須有在家及出家制度兩軌並行,才不會有所偏廢。

——摘自《三乘菩提學佛釋疑》,華嚴妙智網

另外學佛釋疑中也有很多關於佛法的疑問解釋,非常詳實,考證細膩,希望能幫到您!阿彌陀佛!

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最後他選擇了出家這是為什麼

w雅丫吖吖呀 霍元甲曾是一代人的記憶,出生在60 70後的人,幾乎都看過這部電視劇。因為這部電視劇,人們也知道了霍元甲的扮演者黃元申這個人。但是,當黃元申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黃元申卻突然選擇了出家。這是為什麼呢?他現在的生活又如何呢?黃元申,1948年12月2日出生於上海,祖籍重慶。出生第二年便隨父...

為什麼說識時務者為俊傑,識時務者為俊傑是什麼意思?

識時務者為俊傑,說明這個人對事物發展有超前的見解和預見,把處於不利地位轉入有利地位,說明該人有常人沒有的遠見卓識,雄材偉略,使不利變為有利,使自己生存和發展處於優勢,避禍趨吉,這樣的人為人中灰鳳,為當世之俊傑 識 就是了解時務 當時的實際情況,意思就是能夠了解當時的實際情況,並根據當時的情況辦事的人...

美洲殖民者是什麼時候去美國,最早殖民者為什麼進入美國?誰是朝聖者?誰是清教徒?殖民地時期的美國什麼影響

日常所觀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後 自西班牙人始,開啟了當地印第安人的悲慘歷史 最早殖民者為什麼進入美國?誰是朝聖者?誰是清教徒?殖民地時期的美國什麼影響 韓松源 殖民者進入美國bai是為了 最早為duvirginia和jamestown 也為了找一條 zhi道路穿越美dao洲和中國做專 交易 因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