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森海和你
意思:「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
出處: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
原文節選: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譯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
「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
《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2樓:鯨娛文化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所謂道,可以說得出口的就不是真正的道;所謂名,可以說得出口的名也不是真正的名。
3樓:趙飆茂俊艾
老子《道德經》八十一章中的第一章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這是老子寫《道德經》的開宗明義之句,其分量是極重大的。
如果這個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沒有弄清楚,那麼以下整本《道德經》都沒有法子好好地讀下去,更不要說如何去正確理解和實行了。然而,這個「道可道,非常道」一句六字中,最關鍵的問題乃是:「常道」二字,到底應該怎樣詮釋、怎樣理解呢?
論者或謂,老子既然說出乙個「常道」來,而未加進一步的解釋,正好給後人留有餘地,幫他解釋發揮。縱觀古今,對「常道」的解釋大致分成兩類:一是本著「六經注我」的原則,憑藉自己的想象力與思辨力,創造或嫁接出乙個「常道」的意義來;二是本著「我注六經」的原則,從《道德經》裡去找「相近」的字眼,然後把它們「栽」到「常道」身上去。
如前者的方式,就是認為「常道」即是不可思議的、永恆不變的,那麼它必定是超越於萬有之上,或超越於可道之道的一種「東西」。現存《道德經》註解,《河上公章句》雖歸「六經注我」一類,但以長生成仙為旨趣,其所謂「常道」乃「自然長生之道」,故不入此類之大流。後世解老思想之大流,至少可以上溯到王弼。
他的《老子注》被歷代官學各界奉為「通行本」,他對此六句的解釋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到唐高誘在註解《淮南子·泛論訓》時,開始直白地說:
「常道,言深隱幽冥,不可道也。」推到《關尹子》(偽書):「不可言者,即『道』。
」達到了極端。從古至今,不知道有過多少人注釋過《道德經》,恐怕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這麼解說的:「可以被人說明的道,就不是那永恆不變的道。
」或者是:「道可以說出來的,就不是那一成不變的永恆之道。」或許有人用些不同的字眼,但總體意義,都是相差無幾。
我們檢視過《道德經》的16種英文譯本,這句話都被翻譯為:「the
taothat
canbe
spoken
ofis
notthe
eternal
tao.」有些譯文變易一些字眼,也於大意無害。可見中外古今,俱是這般解說,就應該是鐵定了的,不容別人置喙!
可是仔細推敲起來,這種訓釋的本身,不僅文法上有問題,意義和邏輯上都自相矛盾。
「道可道」中,第乙個「道」字是名詞,第二個「道」字是動詞,「可」字是副詞。第乙個「道」字是乙個總體的名稱,它的內涵應該是整本《道德經》的內容。「可道」,是去界定頭乙個「道」字,說它是「可以說明」的,引申來說,就是「可以思議」的。
因為「言」為「心聲」,必先有思,後才有言。根據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如:「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35章)「道衝而用之。」(4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41章)「以道佐人主。
」(30章)等等。這「道」不僅可以思維,可以議論,可以闡明,而且可以施行,並且很有實用價值。因此,「道,可道(言說和遵循)。
」這句話是沒有什麼可以懷疑的了。反之,古今解老者流,以「道」為不可言,與《道德經》自相矛盾,就大錯而特錯了
4樓:
。「道可道,非常道;名哥名,非常名。」這十二個字,是老子《道德經》九九八十一章的第一章的開頭句,也是道經的總綱。
它的意思是可以用語言表述的「道」,它不是永恆的道;可以用語言說出的「名」,它就不是永恆的名。也可以更進一步理解為,道路是可以行走的,卻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卻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禍於身、免禍於社會的聖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聖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人生之道無非是追求自由、幸福、健康、長壽之道,同一條人生道路,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聖人之道,也就是順其自然,返樸歸真之道。
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會。前賢解老,開篇即陷入道不可言說論,這就為開啟老子道的大門設定了障礙。
「道」,是老子首創的含有深刻哲理意義的概念。道的本意是「道路」的意思,引申為萬物運動變化所依循的秩序、方法和規則。除此以外,老子「道」的哲學概念還有以下內容:
一、道體,即「道之為物」,是只有心靈才可以認識的客觀實在,標誌著宇宙萬物的本原。道體的本質是「小」,是可以為心靈所認識的,其前提條件是修德,即必須使自我意識合乎自然法則。二、道性,即由道體所體現出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標誌著世界萬物之所以發生、發展、轉化、滅亡的根本法則。
道性是客觀的,其客觀性是由道體的物質性所決定的。對道性的把握,決定於修道者的悟性也即理性思維。道的境界越深,悟性越高;悟性越高,識道的能力越強。
所謂修德悟道,就是強調「修」、「悟」二字,修是修正,是要不斷地揚棄自我不符合客觀規律的思想意識;悟是體悟,是要把直覺思維寓於理性思維之中,只有理性思維或者只有直覺思維都不可能獲得真理。宗教源於直覺思維,唯物論源於理性思維,而老子的道德論是直覺思維與理性思維相結合的產物——識道是直覺思維,修德是理性思維。三、道境,即識道者通過反思默修所進入的忘卻自我、沒有煩惱、逍遙無礙的靈明境界。
「道可道,非常道。」前乙個「道」同於後乙個「道」,都是名詞「道路」的意思,但前乙個「道」特指聖人之道。中間的「道」,是名詞用作動詞,為「行走」的意思。
「常道」,指沒有體道的平常人行走的道路,也即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前乙個「名」是指沿聖人之道行走所得到的名也即「樸」之名(二十五章);中間的「名」,是名詞用作動詞,即「求得」、「占有」的意思;後面的「名」,指功利之名。「常名」,指常人所追求的名也即功利之名。
聖人內求,所得之名,雖虛而實;常人外求,所得之名,雖實而虛。首章開宗明義,確立了道的哲學概念,並向世人說明:人類的康莊大道不是常人之道而是聖人之道,人生的意義也不應是追求外在的名利而是追求內在的真樸。
5樓:阿悠幽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老子《道德經》中開篇的兩句話。
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要弄明白這兩句話的意思,我們首先要搞清楚老子的《道德經》要闡明的是什麼。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禍於身、免禍於社會的聖人之道。
「道」是什麼?
「道」就是規律,是自然界的規律,人生的規律。
「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說,人生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是可掌握的,但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認識的那樣。
在《道德經》中,對「道」進行了詳細的解說,其中最重要的觀點是「存在」與「無為」,是對立統一的兩方面,詳解可看《道德經》。
「名」在這兩句話中有兩個含義,一是名利,二是指人或事物的表象。「道」是內在的、實際存在的東西,而「名」是外在的,是虛的東西,即平常所說的「虛名」。
「名可名非常名」是說,真正的名與利是可以求到的,但不是平常所認為的那種「虛名」。
這兩句話是告訴我們乙個道理,我們要正確認識人生的規律,只有從人生的規律中才能求得實實在在的名與利,即老子所說的「非常名」。
當然,這裡所說的「名」並不是只指名字,否則老子也太膚淺了。
但也說明了名的重要性,好名可以讓人名上加名。
6樓:孫子兵法好用
道是宇宙的本元,是自然之道,也是人類生活的準則。為了讓人們了解道,需要把它講明白,但是無論用什麼樣的語言表述,也無法講明白道的本身。為了表述它,需要給它起乙個名(強字曰道),但是這個名是無法像其他事物的命名一樣能夠概括本身的(譬如茶杯,我們聽到或茶杯二字就會想到乙個杯子,可以沖水和泡茶;但是聽到道字,卻無法想到它長什麼樣,有什麼作用)。
這段的意思是說,道具有不可言說性,它無所不容,無處不發揮作用,需要靜心體悟。
7樓:於苒琦芳澤
我用現代白話文,試試看:
這個世界的真理(道),如果可以用語言直接表達出來(可道),那這個能被直接表達的就不是(永恆長存的)真理;
真理真正的名,如果可以被起乙個說的出來的名字,就不是真理真正的名字。
簡而言之,
這個世界真正永恆的存在不是語言可以直接描述的;
是名稱這個東西還沒有出現在這個宇宙天地之前就已經有的。
智慧型有限,錯謬之處在所難免,僅供才考,看看就好,嘿嘿;
回答完畢,謝謝觀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全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所謂道,可以說得出口的就不是真正的道 所謂名,可以說得出口的名也不是真正的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是老子 道德經 中開篇的兩句話。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要弄明白這兩句話的意思,我們首先要搞清楚老子的 道德經 要闡明的是什麼。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誰能具體解釋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是老子 道德經 中開篇的兩句話。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要弄明白這兩句話的意思,我們首先要搞清楚老子的 道德經 要闡明的是什麼。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禍於身 免禍於社會的聖人之道。道 是什麼?道 就是規律,是自然界的規律,人生的規律。道可道非常道 就是說,人生的...
道可道非常道
道。規律是存在的。任何客觀存在的事物,它的存在運動變化都是有規律的。可道。規律是可以被認知的。我們可以用語言表述 用文字記錄。非常道。被認知的真理具有相對性。由於我們人類認知事物的侷限性,所以我們所表述記錄的並不是規律的本身。我們可以求索真理,但由於我們有限的認識,想窮盡無窮的宇宙終極規律,我們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