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以道性情出處

時間 2021-09-20 07:32:24

1樓:手拋書卷夢長

詩以道性情。

性情有厚薄,詩境有淺深。

性情厚者,詞淺而意深;性情薄者,詞深而意淺。

2樓:陳豐登曉星

沈德潛《說詩啐語》所說:「詩至於宋,性情漸隱,聲色大開,詩運轉關也。」

中國詩歌自身的調節功能

中國詩歌之所以能歷久而不衰,乙個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種調節功能,其語言形式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之中。從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隨著漢語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形成新的節奏。二二節奏的四言詩是詩歌的早期形式,隨著《詩經》時代的結束而趨於僵化。

此後的四言詩,如曹操《短歌行》那樣的佳作實在不多。中國詩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節奏的五言和四三節奏的七言。四言詩一句分成均等的兩半,節奏呆板。

五七言前後相差乙個音節,寓變化於整齊之中,節奏活潑。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為中國詩歌的主要形式。為什麼七言沒有繼續加長,發展為九言呢?

我想這是因為一句詩七個音節已經達到讀起來不至於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長到九言讀起來呼吸急促。這樣的詩行不容易建立起來。

在音節變化的同時,格律也在逐漸嚴密化。中國詩歌是從自由體(古詩)走向格律體(近體詩),但格律體確立之後自由體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體並存著,各有其特長。就乙個詩人來說固然有的擅長自由體,有的擅長格律體,但兩方面的訓練都是具備的。

在自由體與格律體之間始終沒有分成派別。它們互相補充又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國詩歌的繁榮發展。

從深層考察,詩歌的發展乃是性情與聲色兩種因素的互動作用。從重性情到重聲色,是中國詩歌史的第乙個轉變,這個轉變發生在晉宋之際,具體地說是在陶謝之間。這恰好也正是近體詩的各種技巧被自覺加以運用的時候。

明代的陸時雍說:

「詩至於宋,古之終而律之始也。體制一變,便覺聲色俱開。謝靈運鬼斧默運,其梓慶之鐿乎?

」具體地說,這個轉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從重寫意轉到重摹象,從啟示性的語言轉向寫實性的語言。《文心雕龍·明詩篇》說:「儷採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

」指出了轉變後的狀況。從陶到謝的轉變,反映了兩代詩風的嬗迭。正如沈德潛《說詩啐語》所說:

「詩至於宋,性情漸隱,聲色大開,詩運轉關也。」重聲色的階段從南朝的宋延續到初唐,一方面豐富了表現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嚴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與聲色完美地統一起來,遂達到了詩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與聲色的統一畢竟不能維持多久。盛唐半個世紀一過,二者便又開始分離。重性情的,聲色不足;求聲色的,性情不完。

此後二者統一的詩作雖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統一維持乙個時代的再也沒有了。中國詩歌史總的看來是絢麗多彩的,但其最引人矚目的頂峰也不過只有這麼乙個盛唐,半個世紀而已。

吟詩三千思無邪出自**

古風名字、取自詩經、楚辭等古詩集、文選、標明出處及句子、最好不要太常見的

3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是女子,個人覺得「若荑」這個名字很好,清新素雅。出自《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4樓:血忌櫻花

靜姝,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能用於起名的詩句?

求這詩出處,求這首詩的出處

沁園春 嘆老美。改編自 沁園春 雪 沁園春 雪 的 這是改編。滿意 請選 純手打。求這首詩的出處 怨郎詩 卓文君為司馬相如作。卓文君 漢 司馬相如之妻,代表作數字詩。誰能告訴我這幾句詩的出處?此詩的出處及意思?仕至千鍾非員,年過七十常稀,浮名身後有誰知?萬事空花遊戲。休逞少年狂蕩,莫貪花酒便宜。脫離...

請問出處 最好是全詩,求這首詩的出處

玉樓春 歐陽修。樽前擬把歸期說 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 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陽花 始共春風容易別。元槇 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缺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居。關於第二句,是白居易的 長恨歌 由於很長,所以,我把乙個網阯給你,上面很詳細。求...

問兩句詩的出處,問兩句詩的出處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幕幕 是出自秦觀的 鵲橋仙 全詩是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 鵲橋仙 詞 鵲橋仙 是宋代詞人秦觀寫的一首詠七夕的詞。鵲橋仙 是這首詞的調名,同時也是詞的題目。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