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憶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漁歌子 張志和
西 塞 山 前 白 鷺 飛 ,
桃 花 流 水 鱖 魚 肥 。
青 箬 笠 , 綠 蓑 衣 ,
斜 風 細 雨 不 須 歸 。
遊園不值
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 竟 西 湖 六 月 中 ,
風 光 不 與 四 時 同 。
接 天 蓮 葉 無 窮 碧 ,
映 日 荷 花 別 樣 紅 。
2樓:牟教
《漁歌子》
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遊園不值-
-南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到初三所有的古詩
收集小學課本1至6年級所有學過的詩歌古詩
3樓:匿名使用者
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裡基本都有
7冊 絕句 早發白帝城 滁州西澗 望廬山瀑布 山行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8冊 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 四時田園雜興 贈汪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回鄉偶書
9冊 望天門山 題西林壁 夜書所見 終南望餘雪 幕江吟別 別董大 楓橋夜泊
10冊 漁歌子 遊園不值 飲湖上初晴後雨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11冊 墨梅 竹石 石灰吟 望洞庭 泊船瓜洲 遊子吟12冊 長歌行 七步詩 出塞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示兒 春夜喜雨
請回答出以下古詩,並寫出其作者及年代(註明序號):
4樓:我是琪琪琪琪琪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詩文解釋】
一道殘陽鋪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出紅色。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涼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彎新月彷彿一張精巧的弓。
【詞語解釋】
鋪:指太陽光斜照在水面上。
瑟瑟:碧綠色寶石。這裡形容背陰處的江水顏色。
可憐:可愛。
真珠:珍珠。
【詩文賞析】
這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寫的。當時朝廷政治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品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了作者離開朝廷後輕鬆暢快的心情。
詩人在這首詩中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通過吟詠表現出內心深處的情思,對大自然的熱愛。
5樓:匿名使用者
泊船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6樓:匿名使用者
七步詩七步詩曹 植煮 豆 燃 豆 萁,
豆 在 釜 中 泣。
本 是 同 根 生,
相 煎 何 太 急?
[註釋]
1.釜(fǔ):古代的一種鍋。
2.煎:煎熬,隱喻**。
[簡析]
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曹植,於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做一首詩,做不成就殺頭。結果曹植應聲詠出這首《七步詩》。
詩人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
前兩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寫出“萁”“豆”的尖銳矛盾,及豆萁對豆子的殘酷**。最後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畫龍點睛提示詩歌主題。
“同根”一語雙關,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長起來的,實際上是說自己與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責問曹丕為什麼要對同胞兄弟逼迫得這樣急。
這首詩的比喻十分貼切,淺顯生動。雖然詩歌本身是否真為曹植所作,還難以確定,但這首詩反映曹魏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確實是一首好詩。
七步詩[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註釋]
1.釜(fǔ):古代的一種鍋。
2.煎:煎熬,隱喻**。[簡析]
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曹植,於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做一首詩,做不成就殺頭。結果曹植應聲詠出這首《七步詩》。
詩人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
相傳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內作成一首詩,
不然就要殺他的頭,曹植憤然寫了這首詩。豆和豆秸是同一個
根上長出來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燒起來把鍋內的豆煮得
哭泣不已。比喻兄長逼弟弟,十分貼切感人。
[七步詩簡析]
對於七步詩的作者,謝靈運曾這樣評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這是說,天下的才能如果是一擔(石),曹植一個就佔了八斗,八斗為一擔。
(《釋常談》)劉勰的《文心雕龍·才略》中也說:“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明代王世貞的《藝苑卮言》也說:
“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辭太華。”可見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華出眾,稟賦異常的特點,而最能表現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
關於七步詩的傳說很多,據《世說新語·文學》中說,曹丕做了皇帝以後,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而說出六句詩來,就是上面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後人稱之為《七步詩》。據說曹丕聽了以後“深有慚色",不僅因為曹植在詠詩中體現了非凡的才華,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領,使得文帝自覺不如,而且由於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互相猜忌與怨恨,曉之以大義,自然令文帝羞愧萬分,無地自容。
《七步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用以製成調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晒乾後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
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歎為觀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七步詩》的前兩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寫出“萁”“豆”的尖銳矛盾,及豆萁對豆子的殘酷**。最後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畫龍點睛提示詩歌主題。
“同根”一語雙關,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長起來的,實際上是說自己與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責問曹丕為什麼要對同胞兄弟逼迫得這樣急。
《七步詩》的比喻十分貼切,淺顯生動。雖然詩歌本身是否真為曹植所作,還難以確定,但這首詩反映曹魏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確實是一首好詩。
[三國·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相傳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內作成一首詩,
不然就要殺他的頭,曹植憤然寫了這首詩。豆和豆秸是同一個
根上長出來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燒起來把鍋內的豆煮得
哭泣不已。比喻兄長逼弟弟,十分貼切感人。
[七步詩簡析]
對於七步詩的作者,謝靈運曾這樣評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這是說,天下的才能如果是一擔(石),曹植一個就佔了八斗,八斗為一擔。
(《釋常談》)劉勰的《文心雕龍·才略》中也說:“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明代王世貞的《藝苑卮言》也說:
“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辭太華。”可見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華出眾,稟賦異常的特點,而最能表現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
關於七步詩的傳說很多,據《世說新語·文學》中說,曹丕做了皇帝以後,對才華橫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懷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做不到就將行以**(處死),而曹植不等其話音落下,便應聲而說出六句詩來,就是上面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後人稱之為《七步詩》。據說曹丕聽了以後“深有慚色",不僅因為曹植在詠詩中體現了非凡的才華,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領,使得文帝自覺不如,而且由於詩中以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兄弟本為手足,不應互相猜忌與怨恨,曉之以大義,自然令文帝羞愧萬分,無地自容。
《七步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過濾煮熟後發酵過的豆子,用以製成調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莖,晒乾後用來作為柴火燒,萁燃燒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實有違天理,為常情所不容。
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歎為觀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七步詩》的前兩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寫出“萁”“豆”的尖銳矛盾,及豆萁對豆子的殘酷**。最後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畫龍點睛提示詩歌主題。
“同根”一語雙關,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長起來的,實際上是說自己與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責問曹丕為什麼要對同胞兄弟逼迫得這樣急。
《七步詩》的比喻十分貼切,淺顯生動。雖然詩歌本身是否真為曹植所作,還難以確定,但這首詩反映曹魏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確實是一首好詩。
7樓:匿名使用者
35.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註釋] 1. 西林:西林寺,在現在江西省的廬山上。
這首詩是題在寺裡牆壁上的。 2. 緣:
因為。 3. 此山:
指的是廬山。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遊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遊詩。
《題西林壁》是遊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
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遊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這是一首哲理詩,但詩人不是抽象地發議論,而是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眉州(今四川眉山縣)人。
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漁歌子的所有詩,漁歌子的古詩
漁歌子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漁歌子 變格 唐 魏承班 柳如眉,雲似發,鮫綃霧縠籠香雪。夢魂驚,鐘漏歇,窗外曉鶯殘月。幾多情,無處說,落花飛絮清明節。少年郎,容易別,一去音書斷絕。漁歌子 變格 唐 李詢 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
漁歌子問題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首句 西塞山前白鷺飛 西塞山前 點明地點,白鷺 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次句 桃花流水鱖魚肥 意思是說 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
漁歌子的詩意是什麼,古詩《漁歌子》是什麼意思?
詩意與畫面的結合 說張志和的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李白以後,唐代文人填詞的漸漸多起來。僅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兼詞人就有張志和 韋應物 戴叔倫 白居易 劉禹錫等人。張志和 756年前後在世 有 漁歌子 五首。這是第一首,也是最好的一首。這幾首詞,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