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鋤禾作者是誰,《鋤禾》的作者是誰?

時間 2021-10-14 22:44:24

1樓:可愛的康康哥

《鋤禾》是一首唐詩,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作者為唐代李紳,也有人認為是聶夷中所作。

聶夷中(837~?),唐代詩人。字坦之。

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一說河南人。出身貧寒,備嘗艱辛。咸通十二年(871)中進士。

由於時局動亂,他在長安滯留很久,才補得華陰尉。到任時,除琴書外,身無餘物。聶夷中的詩作,風格平易而內容深刻,在晚唐靡麗的詩風中獨樹一幟。

李紳(772-846),唐代詩人。字公垂,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市)人。公元806年(元和元年)舉進士。

曾為翰林學士、宰相,後出任淮南節度使。他和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樂府」之前,就首創新樂府二十首,今失傳,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現存《追昔遊詩》三卷,《雜詩》一捲。

全詩如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如下: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公尺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2樓:侯文宣曠代

鋤禾日當午全詩的作者是誰?

人們常用「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來表達對勞動人民的讚美,也常用它教育孩子。但鋤禾日當午全詩的作者是誰?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

傳統的說法是:這首《鋤禾日當午》是《憫農二首》也是《古風二首》之一,為唐代詩人李紳(772-846)所作。李紳是江蘇無錫人,字公垂,他不僅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也是撰寫新樂府詩的最早實踐者,曾因觸怒權貴而下獄。

他的詩作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其詩風直接影響了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樂府詩的產生。

但是有人認為,這首詩是當時另一位詩人聶夷中所作的。《全唐詩》就將這四句詩作為一首五言絕句既列於聶夷中名下,又列於李紳名下。聶夷中的《田家二首》寫道:

「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裡所載的「鋤禾日當午』等四句詩後加上「此篇一作李紳詩」的註腳。

農業出版社2023年出版的宋刻影印本提供了一條新的線索。這部被稱為世界最早的植物學辭典約成書於十三世紀中葉。該書後集捲二十「五言絕句」欄下所輯李紳詩作僅「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一首;而在「五言古詩」欄所輯聶夷中《田家》詩的全文為:「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月賣新絲,五月祟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據《唐詩紀事》記載:聶夷中「奮身草澤,備嘗辛楚,尤為滴苦」。由於他出身貧寒,及第後只做過縣尉小吏,因此他能體察民間疾苦,尤其是對農民生活的艱辛清貧十分了解,自己的體會也很貼切自然,他揭露抨擊封建社會農村的剝削現象,也就比較尖銳深刻。

《全唐詩》所錄的一捲聶夷中詩作,諸如《田家》這類反映現實農民生活和農村景象的詩歌就佔了四分之一的篇幅。從這一點來看,此詩很像聶夷中的作品。

這樣看來,「鋤禾日當午」一詩的真正作者應不是李紳,而非聶夷中莫屬了。但有人又提出,僅憑一書就下斷言,仍不是令人十分信服。看來,來揭秘吧要解開「鋤禾日當午」作者之謎,還需要蒐集更多令人信服的證據。

3樓:赧含之柳芫

唐代詩人李紳。

《鋤禾》是2首《憫農》詩其中的一首。該詩作者為唐代李紳,也有人認為是聶夷中所作。該詩語言通俗、質樸,音節明快、上口,不是精品,但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

全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釋義:農民辛勤種田正當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誰知道盤中的顆顆飯食,每一粒都是農民的辛苦。

這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盤中餐」,這原是人們天天接觸,頓頓必食的,然而並沒有誰想到把這粒粒糧食和農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聯絡在一起。詩人敏銳地觀察到了,並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這就給人們以啟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4樓:樂為人師

原詩:憫農二首

唐 李紳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鋤禾》的作者是誰?

5樓:匿名使用者

《鋤禾》的作者是唐代李紳。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

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

全詩內容如下:

《憫農二首》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公尺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賞析:這兩首小詩在百花競麗的唐代詩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卻流傳極廣,婦孺皆知,不斷地被人們所吟誦、品味,其中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其次,詩人在闡明上述的內容時,不是空洞抽象地敘說和議論,而是採用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對比來揭露問題和說明道理,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從總體意義來說都是採用了鮮明的形象概括了農民在廣大田野裡春種秋收等繁重勞動的辛苦。

6樓:可愛的康康哥

《鋤禾》是一首唐詩,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作者為唐代李紳,也有人認為是聶夷中所作。

聶夷中(837~?),唐代詩人。字坦之。

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一說河南人。出身貧寒,備嘗艱辛。咸通十二年(871)中進士。

由於時局動亂,他在長安滯留很久,才補得華陰尉。到任時,除琴書外,身無餘物。聶夷中的詩作,風格平易而內容深刻,在晚唐靡麗的詩風中獨樹一幟。

李紳(772-846),唐代詩人。字公垂,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市)人。公元806年(元和元年)舉進士。

曾為翰林學士、宰相,後出任淮南節度使。他和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樂府」之前,就首創新樂府二十首,今失傳,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現存《追昔遊詩》三卷,《雜詩》一捲。

全詩如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如下: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公尺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7樓:滿意請採納喲

唐朝詩人李紳。

李紳(772~846),字公垂,無錫(今屬江蘇)人,元和進士,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之一,與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稱李紳說:「予友李公垂,貺予樂府新題二十首,雅有所謂,不虛為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顯見,李紳的詩風,與「鋤禾日當午」詩的格調相一致。《全唐詩》收錄李紳的詩,題《古風二首》,又稱作《憫農二首》,其中之一就是「鋤禾日當午」,另一首詩為:「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兩首詩的意義相同。

全詩:《古風二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8樓:樂為人師

古詩鋤禾作者是(李紳)

原詩:憫農二首

唐 李紳

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9樓:張敦揚小男神

唐代詩人李紳。

一、全文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三、賞析

第一首詩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的生動景象。

「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

「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

第二首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裡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閒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

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四、作者簡介

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

李紳六歲時喪父,隨母親遷居潤州無錫。二十七歲時中進士,補國子助教。後歷任中書侍郎、尚書右僕射、淮南節度使等職,會昌六年(846年)在揚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贈太尉,諡號「文肅」。

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著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代表作為《憫農》詩兩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古詩天涯的作者是誰,古詩江南的作者是誰

天涯 李商隱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天涯 陸游 天涯到處自生愁,遊子征塵暗弊裘。燈火青熒五門夜,風煙索莫二江秋。帝城漫誦新詩句,客路難逢舊輩流。送老把茅須早決,此生何止四宜休。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是出自哪首古詩,誰寫的?這個是唐詩對吧,李白的,你懂得 這首...

古詩《畫》的作者是哪朝的誰,古詩《畫》的作者是誰?

王維 唐朝 王維 701一761 字摩詰,盛唐詩人。祁州 今山西祁縣 人,後移居蒲州今山西永濟 王維出生一個官僚地主家庭,多才多藝,不僅詩歌造詣很高,詩名很盛,而且精通書畫和 開元九年 721 王維中進士,歷任右拾遺 監察御史。安史叛軍攻入長安時被俘,被迫任偽職。長安收復後,降為太子中允。官終尚書右...

古詩《江南》詩人是誰,古詩《江南》的作者是誰?

你好親,我是陳老師,非常高興你的問題呢!請您不要著急呢,我這邊需要查詢一下,然後打字回覆,需要您稍等三到五分鐘,我整理一下答案,馬上就給您答覆!同學你好!江南 這首詩出自漢樂府,具體作者已經不知道了。漢樂府是掌管禮樂的乙個管理機構,本篇這首詩就是描繪了一幅江南蓮葉戲水圖,通過方向上的變化,別具一番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