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乙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
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後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於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
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從月出東鬥直到月落鳥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詩中說是「竟夕」,亦即通宵。這通宵的月色對一般人來說,可以說是漠不相關的,而遠隔天涯的一對情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得長夜漫漫,故而落出乙個「怨」字。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以「遙夜」與「竟夕」呼應,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
這兩句採用流水對,自然流暢,具有古詩氣韻。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怪誰呢?是屋裡燭光太耀眼嗎?於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麼明亮。
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濕了身上的衣裳。這裡的「滋」字不僅是潤濕,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露滋」二字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相思不眠之際,有什麼可以相贈呢?一無所有,只有滿手的月光。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麼贈送給你呢?
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不堪」兩句,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
這裡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兩句詩意,翻古為新,悠悠托出不盡情思。詩至此戛然而止,只覺餘韻裊裊,令人回味不已。
2樓:牛偲偲
望月懷遠表現的情意是沉著纏綿而不見感傷,水調歌頭表現了非常強烈、非常深刻的孤獨感(.字少但很點明中心!選我嗷嗷嗷~~)
水調歌頭和望月懷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3樓:匿名使用者
同為「對月懷遠」之作,《水調歌頭》表現了蘇軾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望月懷遠》則表現了張九齡對遠方親人殷切懷念之情。
水調歌頭與望月懷遠在描寫角度表達情感上有何不同?
4樓:夢在就贏
《水調歌頭》是一首豪放詞,詩人面對別離之苦,通過哲理思索,最後消解愁緒回,從而表達了答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表明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親人的思念,體現出一種豁達豪放的精神境界。
《望月懷遠》古人對月,有著深厚的感情,聯想非常豐富。望月懷人,常常成為古詩詞中的題材,但象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卻不多見。詩是通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遠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的
蘇軾的《水調歌頭》與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作者借月抒懷,在描寫角度、表達情感上有何不同?
5樓:匿名使用者
同為「對月懷遠」之作,《水調歌頭》表現了蘇軾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望月懷遠》則表現了張九齡對遠方親人殷切懷念之情。
張的詩歌一開始就用「海上」、「天涯」,給人以無限廣闊的空間聯想,加上一輪明月冉冉公升起,更渲染了寧靜、空靈的氣氛,營造了一種闊大、靜謐的境界,漾溢著濃濃的抒情氛圍。此處作者用乙個「共」字,縱概古今,橫括地域,寫出了自古至今,無論天涯還是海角的人們,只要望見朗朗圓月,就會產生一種共同的心理——懷念遠方之人。首聯緊扣題目下筆,意境美麗深遠,為下面委婉深沉的相思,在情境上作了鋪墊映襯。
頷聯既承首聯「望月懷遠」而來,又開啟了頸聯和尾聯的曲折內容。頸聯轉換角度,寫試圖擺脫相思之苦。尾聯承頸聯而來,並收束深化了全詩。
通觀全詩,作者所用的「生」、「共」、「怨」、「起」「滅」「憐」「披」「覺」、「贈」「還」、「夢」等一系列動詞,個個和月相關,和相思有緣,集中表達一種難以排遣的相思之怨。由於境界優美,語言淺近,意脈流轉,讀來使人感到清新淡雅、委婉曲折而又情深有致。
蘇的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描寫 、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絡的範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無限熱愛。上片表現詞人由超塵出世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側重寫天上 。下片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表現詞人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解釋,側重寫人間 。
是作者的世界觀通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乙個以區域性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薄宦海浮沉,在皓月當空 、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 ,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
蘇軾的《水調歌頭》與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作者借月抒懷,在描寫角度、表達情感上有何不同?
6樓:
蘇軾是抒發個人情志,從遠人的角度,比如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等,以月為比,頗為浪漫,張九齡是純粹的懷遠,從望月的角度立意,較為平實。
「蘇軾《水調歌頭》張九齡《望月懷遠》」兩首詩詞中,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有什麼相像?
7樓:sft善有善報
「蘇軾《水調歌頭》張九齡《望月懷遠》」都是借景抒情,借明月表達思鄉之情,表達對親人的美好祝願。
1、《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蘇軾的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描寫 、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絡的範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無限熱愛。上片表現詞人由超塵出世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側重寫天上 。下片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表現詞人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解釋,側重寫人間 。
是作者的世界觀通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乙個以區域性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薄宦海浮沉,在皓月當空 、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 ,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
2、《望月懷遠》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張九齡的詩歌一開始就用「海上」、「天涯」,給人以無限廣闊的空間聯想,加上一輪明月冉冉公升起,更渲染了寧靜、空靈的氣氛,營造了一種闊大、靜謐的境界,漾溢著濃濃的抒情氛圍。此處作者用乙個「共」字,縱概古今,橫括地域,寫出了自古至今,無論天涯還是海角的人們,只要望見朗朗圓月,就會產生一種共同的心理--懷念遠方之人。首聯緊扣題目下筆,意境美麗深遠,為下面委婉深沉的相思,在情境上作了鋪墊映襯。
頷聯既承首聯「望月懷遠」而來,又開啟了頸聯和尾聯的曲折內容。頸聯轉換角度,寫試圖擺脫相思之苦。尾聯承頸聯而來,並收束深化了全詩。
同為「對月懷遠」之作,《水調歌頭》表現了蘇軾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望月懷遠》則表現了張九齡對遠方親人殷切懷念之情。
水調歌頭蘇軾和望月懷遠張九齡抒發的感情有什麼相同點
8樓:依山傍水
這兩首詩都抒發了對遠方親人的懷戀之情。
9樓:匿名使用者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樓:匿名使用者
都抒發了對故人的思念之情。
11樓:箕農登雅柔
《望月懷遠》是詩,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詞,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大抵相同,但由於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
十五夜望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十五夜望月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兔兔兔兔 兔子 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 地白 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 澄靜素潔 清冷之感,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名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冷露無聲溼桂花 這句詩讓我聯想到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於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如果進一步揣摩,更會聯想到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
春雨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春雨這首詩表達作者什麼感情
噴子的藝術 體現了詩人多愁善感的內心和細膩的情感,詩人用春雨以景襯情,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憂傷。求採納1 春雨這首詩表達作者什麼感情 一隻安靜的學長 表達了作者對於春雨的喜愛之情,還有自己再春天出去踏青,然後自己的心情也是很好的 表達了作者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春雨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水瓶哈斯勒 春雨...
《天淨沙秋思》這首小令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天淨沙秋思 這首小令用寓情於景的方法,通過對秋天黃昏時的景物描寫,表現了異鄉遊子的羈旅之情,也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這首小令寓情於景,生動的表現了乙個長期流落異鄉的人的悲哀。這首小令句法別緻,前三行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義豐。斷腸 二字為詩眼。抒發了乙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