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論述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時間 2021-10-14 23:14:29

1樓:脛下逆鱗

一詩的藝術特色---「雪」在詩中所起的作用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本詩是唐代詩歌中的一朵奇葩,既是一首邊塞詩又是一首送別詩。其獨特之處在於通過詠雪友,描寫了獨特的邊塞風光和對友人的惜別之情。

此詩藝術上顯著的特點是想象的奇特,比喻的新穎。全篇主要寫「雪」,詩人用春天般的感情描繪和讚美塞外風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詩是詠雪的千古名句。也是我最喜歡的詩句之一。

八月飛雪是北國特有的風光,一夜之間,奇大的飛雪把世界裝點的一片潔白。漫天的飛雪、裹樹的銀花,雪后的美景美不勝收。在詩人眼裡,

枝頭的雪花猶如雪白的梨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猶如「一夜春風」吹來,梨花萬樹在這自然風光上塗染著綺麗的畫彩,寫出詩人樂觀奔放的思想感情。塞北的風雪在這裡成了一種觀,為全詩奠定了基調,從而使全詩顯得輕鬆、健康。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景物的描寫抒發作者自己的感情,以「雪」為線索,處處未離開「雪字,「飛雪」、「暮雪」』「雪滿」「雪上」是直接寫雪;「散入珠簾」、「百丈冰」、「萬里凝」「凍不翻」等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寫「雪」。對「雪」的的讚美和描寫,表現詩人對塞北生活的眷戀,對友人的惜別羨慕之情,也描寫了邊塞寒冷荒涼的景象。

「雪」的輕盈,暗示出詩人的心情也是愉快的;「暮雪」和「愁雲」相連,又顯示出作者心情沉重;而「風捲紅旗凍不翻」更暗示出詩人的不得舒展的心情,「雪上空留馬行處」,詩人依依遠望,表露了作者懷念友人的惆悵心情。「雪」成為結構全篇的主線,增加了全詩的抒情性和形象性。

這首詩氣勢飛動、描寫逼真、氣魄巨集大;唐代 邊地特有的奇異風光呈現極致;且語言含蓄,意在言外,結尾餘味無窮,給人以思索想象的餘地。

2樓:匿名使用者

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13),岑參再度出塞,充當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白雪詩送武判官歸京》即寫於此時,詩曰: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這首詩是歌行體,全詩以雪生髮,兼及詠雪與送別兩個方面,前十句重在詠雪,後十句重在送別,但送別又始終不脫離雪景。全詩用了四個「雪」字:一為送別前的雪;一為餞別時的雪;一為送別時的雪;一為送別後的雪。

一切都圍繞著雪,雪是景物的中心。

詠雪詩,在我國詩歌史上是具有悠久傳統的。《詩經》、《楚辭》中就有詠雪的詩句。在六朝詩歌中,寫雪的就更多了。

白居易從要求詩歌的比興、寄託出發,指責六朝文學特別是梁、陳二代詩,「率不過嘲風月,弄花草而已。」(《與元九書》)岑參的《白雪歌》,雖然描寫了風雪,但不是嘲風雪的,他通過寫邊地的風雪與苦寒來反映從軍將士的邊塞生活,既得體物賦形之妙,又能情見乎辭,表現出詩人與友人惜別的深切感情。因此,《白雪歌》比起喜尚形似,專意雕章琢句、纖細、佻巧的六朝詠雪詩,風格迥然不同。

《白雪歌》中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想奇,深得詠雪之妙,可以說是集六朝詠雪佳句之大成,而又高六朝詩人一等。

應當承認,六朝詠雪詩,在描繪雪景上是有一定貢獻的,他們用了不少形象化的比擬,把雪景寫得很美:齊簡文帝的《詠雪詩》把雪比作「銀礫」,有所謂「晚霰飛銀礫,浮雲暗未開。。。看花言可折,定自非春梅」之句。

梁裴子野的《詠雪詩》雲:「拂草如連蝶,落樹似飛花。」用連蝶拂草與飛花落樹模寫雪花的飄舞之狀。

吳均《詠雪》詩用「縈空如霧轉,凝雪似花積」來比擬「微風」「細雪」;何遜《詠雪詩》「凝階夜似月,拂樹曉疑春。蕭散忽如盡,徘徊已復親。若逐微風起,誰言非玉塵。

」將凝雪比作地上的月光和「玉塵」;劉孝綽的《對雪詩》「桂花殊皎皎,柳絮亦霏霏」,把雪比作「桂花」與「柳絮」。但是岑參的這兩句詩,形象更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他不同於六朝詩人通過細小的區域性點綴雪景,而是用闊大的景物描繪茫茫的雪原。

前邊寫「北風卷地白草折」,這裡一轉為「忽如一夜春風來」,乙個「忽」字,有點出人意表,突兀、奇特,更妙的是詩人用「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寫雪,把雪的皎潔、鮮潤、明麗、飛動,傳神地描繪出來了。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想象,既美而又富有詩意,同時字裡行間又透出了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與前後文所極力描繪的風雪嚴寒之狀形成鮮明的對照與映襯,顯得錯落有致,語奇意亦奇,使讀者為之讚嘆不已。

就全詩而論,《白雪歌》給人的藝術感受也是新奇的。他寫風,寫雪,寫冰,寫寒,處處扣緊邊地的特點,用濃筆重彩,酣暢淋漓地表現出來。詩的開頭兩句: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一下就抓住了邊地風猛雪早的特點。乙個「卷」字刻畫出席捲一切的塞外朔風的威力,使我們彷彿聽到塞風的怒吼;乙個「折」字使我們看到疾風與邊地特有的經冬不枯的勁草搏鬥的情景;乙個「即」字則又道出了邊地早雪的氣候特徵和詩人的驚訝之情,一字一詞的使用,均可看出詩人的功力。「瀚海闌干百丈冰」之句,既描繪出冰塊的高大,又寫出了冰封地區之廣,茫茫瀚海,縱橫冰斜,畫出了一幅銀白世界的壯麗圖畫。

詩中寫寒,則又是另一種手法,它通過胡裘、錦衾這些高階禦寒品似乎失去防寒作用,角弓被凍得變硬以至失去控制,都護的鐵衣冷得難以著身來表現邊地的奇寒,不抽象寫寒,而是通過身邊的器物與人的感覺來襯托,更使人感到嚴寒的威力,表現出邊塞將士的苦寒生活。因為「胡裘」、「錦衾」、「角弓」、「鐵衣」皆軍幕中實有之物,又使人覺得這種描寫是真實的。

《白雪歌》的新奇的藝術風格,還表現在餞別與送別場面的描繪上。在宴別時,用「胡琴琵琶與羌笛」這些急管繁弦來演奏,新增了異鄉的情調。最後寫目送友人騎馬歸去的情景,尤覺餘味曲包。

當友人消失在山回路轉的天山雪路之後,詩人將視線停留在友人雪中留下的馬蹄印上,通過佇立凝望,將依依惜別的悵惘之情與思鄉的心情交織在一起,言盡而意不盡,以景結情,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這與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李白寫的是「登山臨水兮送將歸」的場面,在詩中較為習見,岑參所寫的邊地雪中送別,詩中所見不多,使人倍覺新奇。

《白雪歌》在藝術上的另一特點是氣勢雄偉,色彩鮮明,善於捕捉邊地所特有的自然奇觀,以粗獷的筆觸,寫闊大的景物。試看「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的景物是何等闊大,視野又是何等開闊,「風掣紅旗凍不翻」的景象又是何等奇特,這些都是邊地自然現象的奇觀,在中原地區是看不到的,也是前人不曾描寫過的,可以說是前人的未闢之境,經過岑參的藝術創造,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岑參不僅把它表現得有聲有色,而且色彩很鮮明。

在「千樹萬樹梨花開」,「瀚海闌干百丈冰」的銀白色的冰雪世界上,詩人又攝取了乙個「風掣紅旗凍不翻」的特寫鏡頭,用鮮紅來映照茫茫雪海之潔白,使畫面色彩對比鮮明強烈,更加點染出塞外風光的奇麗,這就為他的邊塞詩帶來了雄渾、悲壯的美學特徵。

《白雪歌》在藝術上的又一特色是,作者充分利用歌行體換韻的特點,使換韻與轉換畫面相結合,既奔騰跳躍,而又轉換自如。《白雪歌》多次轉韻,有時二句一轉,有時

三、四句一轉,它的轉韻又隨之轉換詩中所描寫的畫面,或一句乙個畫面,或兩句乙個畫面,畫面不斷更迭。如首句寫風,次句便寫雪,三、四句則以形象的比喻擬雪。前四句寫外景,接著轉寫內景,寫軍幕中的苦寒,繼而又一轉,轉到「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的外景上,由內而外,由近及遠。

然後寫餞送,又把遠景拉回到轅門之內,復又由內而外,又寫嚴寒、冰雪、送別,脈絡清晰,章法嚴謹。這一幅幅的鮮明畫面,猶如電影的遠鏡頭、中鏡頭、特寫鏡頭交替使用,錯綜多變,波瀾起伏,讀其詩如觀有聲之畫,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求 中國古代文學史(袁行霈版 四本)知識點總結 100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意思

3樓:緩緩夜笙歌

白話譯文

北風席捲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飄降大雪。

彷彿一夜之間春風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競相開放。

雪花飄入簾籠沾濕帳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將軍獸角弓凍得拉不開,都護的鎧甲冷得難穿上。

無邊沙漠結成百丈堅冰,憂愁的陰雲凝結在長空。

帳中擺酒為回京人送行,助興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黃昏時轅門外大雪紛飛,凍硬的紅旗風吹不飄動。

在輪台東門外送你回京,臨行時茫茫白雪布滿山。

山路曲折不見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馬蹄的印跡。

原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岑參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春夏之交東歸,此詩當作於此期。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

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台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

作者介紹

岑參(公元715—770年),唐江陵人。太宗時功臣岑文字孫。天寶三年進士。

八年至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又隨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至德二載與杜甫等五人授右補闕。後出任嘉州刺史。

大曆五年卒於成都。工詩,長於七言歌行。

現存者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後人多並稱岑高。有《岑嘉州詩》七卷。

中國文學史上白話小說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是。

魯迅先生的 狂人日記 歌吟鈴子 是狂人日記。1918年5月15日,周樹人第一次以 魯迅 的筆名在 新青年 第4卷第5號發表作品 狂人日記 借 狂人 之口,形象生動地猛烈抨擊封建舊禮教的虛偽 殘暴和黑暗,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吃人的反動本質,發出了 救救孩子 的呼聲。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 因為...

中國文學史上白話小說是魯訊寫的什麼

易客 狂人日記 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 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 新青年 月刊,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 集 吶喊 中。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 狂人 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狂人日記 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狂人日記 是中...

中國文學史上往往代表《詩經》的和代表《楚辭》的並

國風 和 離騷 並稱為 風 騷 望採納 謝謝 國風 和 離騷 風 雅丶頌,與離騷並稱風 騷。中國文學史上的 風 騷 分別指的是什麼 風指詩經中的國風,騷指楚辭中的離騷,它們一南一北,風是現實主義的,騷是浪漫主義的,分別代表了中國文學的兩個源頭.從內容上分析,風是古代詩人的現實主義關懷,騷是對內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