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情景交融,含蓄蘊藉
清代《唐宋詩醇》評語:“香山集中,古體多以鋪敘暢達見長,短篇間以含蓄蘊藉生姿。”[2]感傷詩有的是長篇詩歌行體,有的是短作。
一些短篇通過有限的語言營造意境,以簡約的筆墨勾勒景物並熔鑄主觀的意緒,達到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效果。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
否則,謂之無境界。”真景物,即目之所觸、心之所及的景象,要求繪景逼肖自然。真感情,即對人生真切體驗的情感。
感傷詩的意境通常是秋天蕭索之景與孤苦心境的遇合而產生,將真切的人生體驗圓融在眼前的興象之中,創造出悽清空明的詩境。
明代江進之在《雪濤小書》中說:“詩之境界,到白公不知開擴多少。”白居易使用種種化境技巧,如用典、白描、練句、比喻、擬人等,開掘新的詩境,寫得含蓄蘊藉,韻味醇厚。
《秋月》為江州期間所作:
夜初色蒼然,夜深光浩然。稍轉西廊下,漸滿南窗前,況是綠蕪地,復茲清露天。落
葉聲策策,驚鳥影翩翩。棲禽尚不穩,愁人安可眠?
此詩前八句寫月夜景色,末二句抒愁情。皎潔的月光、晶瑩的清露、碧綠的蕪草給環境染上清冷的色調。
七、八句寫動景,前六句寫靜景。末二句以情結景,由驚鳥聯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自由的禽鳥尚難棲身,況且是受貶謫、身世零落的詩人怎能找到安身之地呢?
《新秋》全詩為景語,情寓景中,無一字寫愁情,但愁情顯露:
西風飄一葉,庭前颯已涼。風池明月水,衰蓮白露房。其奈江南夜,綿綿此夜長.。
首兩句交代清涼寂廖的環境。
三、四句是數個意象的組合,池水在西風吹拂下微漾,一輪明月倒映池中,水中的蓮花已凋謝,露霜在月光映照下發出晶光。在這個陰冷天氣裡,詩人滿心愁緒,切夜難眠。境界悽清空靈,韻味清醇。
《舊唐書·元稹傳》說:“白居易詩善狀風態物色。”感傷詩多數篇什有景物描寫,寫得最多的是秋景。
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說,秋天“天高氣清,陰沉而志遠。”即秋天天高而氣象蕭森,情思陰沉而深遠。秋天景物可引發人的各種思緒,如:
思鄉、傷別、惦念親友,等等。白居易通常用淒涼感的景物渲染氣氛,烘托情感,營造以悽傷為基調的意境,如:孤舟、秋鴻、落葉、衰蓮、殘蟬、殘燈、清露、綠蕪、寒月等。
白居易摹物寫態以主觀意緒統率意象的組合,如:“杜鵑聲似哭,湘竹斑如血。”(《江上送客》)用擬人手法繪景,形容送別者內心極度悽傷。
“江雲暗悠悠,江風冷修修。”(《舟中雨夜》)以黯淡寒涼之景渲染悽苦之情。《秋江送客》中,秋鴻、哀猿、孤舟、濛濛細雨、漠漠浮雲組成一幅悲涼的畫面,令人愁絕,情調悲切。
清代《唐宋詩醇》卷二一評《送客回晚興》:“江城風景逐層寫得淒涼,筆墨之外逼出一個愁字。”該詩作於忠州期間,景中藏情,實景開拓出虛景,讀者通過審美感興體味到詩人的離愁別緒:
城上雲霧開,沙頭風浪定。參差亂山出,澹濘平江淨。行客舟已遠,居人酒初醒,嫋
嫋秋竹梢,巴蟬聲似磐。
首二句點明氣候,雲霧天氣加重人的抑鬱心情。
三、四句點染山態、水色,暗示詩人佇立江邊默默凝視遠去的孤舟,既有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也有惆悵無奈的傷感。末二句寫詩人酒醒後眼前之景,秋蟬的悲鳴聲更引發人的愁恨。
二、言淺思深,情致曲盡
元稹在《白氏長慶集·序》中說“感傷詩長於切。”清代薛雪在《一瓢詩話》中稱“元、白詩言淺而思深,意微而詞顯,風人之能事也。”都是說語言淺切但情意深贍。
白居易是人道至上主義者,兼有儒家的仁愛和佛家的慈悲,他在詩中用平易的語言淋漓盡致地表達他的惻隱之心、慈愛之懷、友義之情。白居易一生結識不少友人,由於命運坎坷、生涯飄泊,多次與親友分離,在孤苦寂寞中度時光,詩歌是表情達意的最好方試,他總能調動淺顯的詞語表達深致的情意,如:“憑軒望所思,目斷心涓涓。
”(《初到忠州登東樓寄萬州楊八使君》)
一些詩篇寫得情真意切,委曲盡情,讀感傷詩總感到詩人的情感脈博在跳動,有一股情感潛流在迴旋。《長恨歌》、《琵琶行》為情致曲盡之作。愛情詩《長相思》首二句“九月西風興,月冷霜華凝。
”用起興手法,清冷的天氣引起閨中女子對心上人的相思。
三、四句“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化用典故,用誇張手法形容女子愁恨無窮,因內心悽切覺秋夜綿長。五至八句用時空轉換手法,由九月秋夜之思轉到二月春日之思,春日如同秋夜一樣漫長,愁恨在內心翻滾,如同一日蕩九回。
該詩用多種手法展現女子的內心情感世界。《寄王質夫》一詩從認識王質夫開始敘舊情,回億昔日與友人春遊時的歡娛情景。接著寫與友人各奔東西后的身世,有自己困於籠牢般的官場被弄得憔悴不堪的痛苦,有感到容顏已衰、生計蕭條的辛酸,有長久不能與友人重逢的無奈,有鄉愁,有對友人從軍的羨慕。
白居易善於利用時空關係擴充套件情感內涵。時間的推移,空間的遠近,地域的不同,往往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空間距離的跳躍,過去、現在、將來的對比,可以映照世事、人生、歷史現象的變化。
如“同心一人去,座覺長安空。”(《別元九後詠懷》)用空間地域表現主觀感受,長安城本來不空寂,因友人離去後身邊無知己,心理異常孤獨產生的感覺。“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松葉落時。
”(《長恨歌》)用春秋時序意緒感不同的景物對比,顯示世事變化的無常,襯托唐明皇蒼涼孤苦的心境。
《江樓聞砧》: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聞砧。一夕高樓月,萬里故園心。
傍晚聽到遠處傳來的砧聲,引起詩人的情思,高樓望月更激發人的鄉愁。人登高樓看得遠,但遠在萬里的故園是無法看到的。從高樓這一點跳躍到相距遙遠的故園,利用空間的距離感擴充套件詩的境界,加深情感表達,一顆眷眷赤子之心躍然紙上。
三、淡雅清婉,悽傷動人
感傷詩的總體風格是陰柔清婉、落寞感傷。一些短篇淡雅清真。長篇歌行體,如《長恨歌》和《琵琶行》清麗纏綿,體現長慶體的特點,“後人所言長慶體,雖兼其淺俗明白言之,而最主要的還是在清麗纏綿方面。
”[3]
白居易崇尚淡雅一類詩作,在《與元九書》中譽贊中唐大曆詩人韋應物的歌行體,並稱“其五言詩又高雅閒淡,自成一家之體。”感傷詩具有一種清淡之味,《新秋》、《渭村雨歸》、《曲江感秋》、《溪中早春》等詩,用白描的手法、平淡樸素的詞語勾勒景物,寫得逼真自然,情景渾然一體,詩境閒淡清明。
白居易感傷詩寫得淡而悲,清代何焯評校《白香山詩集》時說:“江州諸詩,俞淡俞悲,昔讀殊不覺,特氣盛耳。今更尋諷,使我亦作惡矣。
”《別李十一後重寄》、《感秋懷微之》、《南潮晚秋》等詩造平淡之境抒悲情。《南潮晚秋》作於江州期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 慘淡老容顏,冷落秋懷抱。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秋天蒼涼的景象觸發了詩人對芳容已逝、身世落拓的傷感。後四句由自己的孤苦零落聯想到了天各一方的兄弟,對何時能團聚表示憂慮。該詩語言淺貌而情意深衷,情調悲涼。
清代《唐宋詩醇》卷二一評《寄微之三首》:“清空一氣如活,三首真如一首,反覆讀之,令人心惻惻,殊難為懷。似古樂府,似蘇李《河梁詩》,似杜甫《夢李白》二章,要自成為香山之詩,為其真也。
詩到真處,則千古流傳,不可磨滅。”此詩作於元和十年從長安至江州途中,當時元稹移任通州司馬。第一首,詩人悲嘆因江州與通州相距遙遠難以相會,有希望,也有絕望。
如還能生存,來日相逢;如生命不保,從此永別。第二首表深切思念。詩人經過元稹舊遊地襄陽,見城不見人,心生悲慼,離開襄陽時,頻頻顧盼,依依不捨。
第三首勉勵友人即使窮通,也要珍重自己。詩人安慰友人你我如同孤雲,有分有合,寄望今後會有相逢日子。詩人對友人的苦苦思念之情反覆迴旋,一唱三嘆,令人悽愴,令人憐憫。
感傷詩可以說是人生悲歌史,如:《初入三峽有感》悲命途蹇舛,《早秋曲江感懷》悲人生易老,《琵琶行》悲身世飄零,《長恨歌》悲男女恨別。悼亡詩和傷吊歷史的詩作寫得哀婉動人,情調悽傷,通過情景描寫和回憶歷史,抒發因親友離逝的切膚之痛和對人物不幸的同情。
《哭王質夫》作於元和十年,開頭寫自己與友人分離已久,生前分別仍怏怏不樂,而今永別,內心極其痛楚。接到訃告後,先是驚疑不信,後聲淚俱下,“憐君古人風”至“今生仍須叟”六句,贊王質夫有古人風範,可惜身世蹇滯,生命短暫。最後以毒蟒嬌狐享壽千年對比王質夫為有德之人卻壽命不長,反襯自己因失去友人的扼腕痛惜,對生命無常的疑惑。
全詩滿紙辛酸,有悲哀,有敬佩,有怨憤。
從大體上看來,感傷詩脫離了白居易儒家詩教觀的主張,又擺脫了他的閒適詩理勝於詞的弊病。當然,一些嗟老憂生詩作寫得淺露,缺乏內涵。從總體上評價,其思想意義和審美價值還是值得肯定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問題的回答:]
詩人生活在唐朝,當時正遇安史之亂.他的諷喻詩主要針對的是當時唐太宗迎佛骨的荒謬做法.而閒適詩主要是作為一位詩人應有的一種高潔的感情.感傷詩主要是懷
才不遇,不得志的心情罷了.
3樓:水晶葡萄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屬山西),祖上遷居
下邦(今陝西渭南東北),生於新鄭(今屬河南)。貞元十六年 (800)登進士第,歷任左拾遺、翰林學士。元和十年(815)因上書請急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被貶為江州司馬。
後歷任忠州、杭州、蘇州刺史,官終刑部尚書。晚年閒居洛陽,皈依佛教,自號“香山居士”,世稱白香山。
白居易是中唐新樂府詩歌創作的主要倡導者。受歷代樂府詩特別是杜甫樂府 “即事名篇”影響,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創新樂府,指斥時弊,反映民瘼,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性。與元稹交厚,世稱 “元白”。
晚年居洛陽與劉禹錫唱和頗多,世稱“劉白”。一生有詩近3000首,自分為諷喻、閒適、感傷、雜律四類,其中諷喻詩以《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感傷詩以《長恨歌》、《琵琶行》為代表。
白居易詩善於敘述,語言明白曉暢,通俗易懂,開中晚唐淺俗詩風,影響深遠
鑑賞白居易諷喻的詩歌
斯卡拉艾利克斯 七絕 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七絕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詞 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蘭。能不憶江南。五律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
以白居易的諷喻詩為例,他如何實踐,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一理論主張
文章合為時而著 歌詩合為事而作 x0d 讀白居易 與元九書 札記 x0d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自居易,不僅因其大量富有思想和藝術價值的詩篇名於世,而且還有許多關於詩歌創作的真知灼見傳於後.他於唐憲宗元和十年 公元815年 給詩人元稹的一封信 與元九書 就是 痛詩道崩壞 欲扶起之 而作,故 粗論歌詩大端,並...
白居易有哪些詩,白居易的詩有哪些?
長恨歌 憶江南 琵琶行 白居易的詩有哪些?1 憶江南 江南好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2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3 南浦別 南浦淒淒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4 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