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元氣小小肉丸
1、春餅
春餅在這一天被叫做「龍鱗」。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乙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
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燻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捲進春餅裡,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麵醬吃,鮮香爽口。
2、豬頭肉
這也與乙個流傳已久的故事有關,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後,甚感飢餓,於是闖入一鄉村小廟,卻遇上了乙個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懼色,王中令很奇怪,轉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並為此賦詩。
王中令吃著蒸豬頭,聽著風趣別緻的「豬頭詩」甚是高興,於是,封那和尚為「紫衣法師」。
3、芥菜飯
農曆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並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
擴充套件資料
節日習俗:
1、放龍燈
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裡或灣裡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的祝願。
2、敲龍頭
東北部分地區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還唸著:
」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裡用灶灰撒乙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
3、圍糧囤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農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乙個個圓來。
2樓:我想書上說
炸油糕,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
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在民間稱「二月
二、龍抬頭」,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在北方,二月初二又叫龍抬頭日、春龍節、農頭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
據氣候規律,農曆二月初二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溫度回公升,雨水也逐漸增多,光、溫、水條件已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所以二月初二也是南方農村的農事節。
有些地方二月二吃的餅叫「龍鱗餅」,而呂梁地區這天吃煎餅或蔥油烙餅,稱為「揭龍皮」。太原地區這天除吃烙餅外,還有吃水餃,叫做「吃龍耳」,也有人用餅卷上合菜吃,意謂合龍頭。晉南這天則一定要吃麻花、饊子,謂之「啃龍骨」。
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在農曆二月二買「驢打滾」品嚐。黃豆粉麵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有「財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3樓:美的花朵
2月2每個地區的習俗是不一樣的,天津人要吃煎燜子,燜子上煎出金黃色的佔麻醬和蒜泥吃,就代表龍麟,炒豆芽就代表龍鬚。一起就餅吃。如果你是天津人,你就有口服了。很好吃的。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公尺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興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明代已見此俗。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
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明人於奕正、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記載:「二月二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薰床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
」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古時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農諺「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鑽進河裡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採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
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夥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二月二」還有一種說法**龍節。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
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公尺種子,猛然想起,這玉公尺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公尺花,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
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公尺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唸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裡用灶灰撒成乙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節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
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公尺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這一天,其它習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從科學角度看,農曆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
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至於剪頭髮,則是因為正月內剪頭不吉利,而乙個月不理髮又很難受,故大家都在正月過完後的二月初紛紛理髮。
參考資料
4樓:月似當時
2月2龍抬頭吃料豆、麵條、烙餅、雞蛋,各地風俗不同。
元朝,二月二就明確是「龍抬頭」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風俗時提到,「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一天人們盛行吃麵條,稱為「龍鬚麵」;還要烙餅,叫作「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牙」。
總之都要以龍體部位命名。
明清以來,在二月二還增添了「薰蟲」、「炒豆」的活動。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薰床炕,曰薰蟲,為引龍蟲不出也。
」清康熙時的《大興縣志》記載,「二月二,家各為葷素餅,以油烹而食之,曰薰蟲。」
《遼中縣志》記載**時當地二月二的民俗說:「二月二日,俗稱龍抬頭。晨起以竿敲梁,謂之敲龍頭,意謂龍蟄起陸,蓋時近驚蟄之期。
農家咸以粗公尺麵作餅及饅首而為早餐。婦女於是日為童孩剃頭,蓋取龍抬頭之意雲。」這是遼寧地區的民俗,清晨要用長竿敲擊房梁,把龍喚醒。
同時也製作一些麵食吃。
在北京民間,二月二有很多習俗,比如說「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這一天民間飲食還多以龍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公尺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牙」,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
這一天婦女忌動針線,為的是免傷龍的眼睛,就連小孩剃頭也叫「剃龍頭」
5樓:思念卻不忘
是吃春餅的,還有驢打滾。。。。。
老北京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的食俗
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春餅、爆玉公尺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公尺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乙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燻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捲進春餅裡,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麵醬吃,真是鮮香爽口。
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
二月初二吃爆公尺花有傳說。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
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公尺種子時,猛然想起,這玉公尺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公尺花,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
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召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俗,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公尺花,也有炒黃豆的。
二月初二吃豬頭肉也有說法。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後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另據宋代的「仇池筆記」記錄的乙個故事:
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後,甚感飢餓,於是闖入一鄉村小廟,卻遇上了乙個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懼色,王中令很奇怪,轉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並為此賦詩曰:「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蒸時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槳澆。
紅鮮雅稱金盤汀,熟軟真堪玉箸挑。若**根來比並,氈根自合吃藤條。」王中令吃著蒸豬頭,聽著風趣別緻的「豬頭詩」甚是高興,於是,封那和尚為「紫衣法師」。
看起來豬頭還真是一道佳餚呢,而且也是轉危為安平步青雲的吉祥標誌。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豬臉」,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扒豬臉」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煎餅吃。
每一種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豬臉」肥而不膩、肉骨分離、糯香可口,給現代人帶來了美容、健腦的效果。「二月二」吃現代「扒豬臉」,回味古代的餐飲歷史,真是一種當代與歷史交融的完美體驗。
關於2月2龍抬頭的由來,2月2,龍抬頭的來歷。
老農說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所謂 龍抬頭 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故俗話說 二月二,龍抬頭,蠍子 蜈蚣都露頭。二月二,龍抬頭 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專家說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山東地區用灶煙在地面畫一條龍。...
2月2為什麼剃頭,為什麼2月2要剪頭(龍抬頭是什麼意思啊)
奔跑吧洋洋洋 2月2俗稱龍抬頭,在這一天剃頭有剃龍頭的寓意,兒童理髮,叫剃 喜頭 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 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龍抬頭 農曆二月二 又被稱為 春耕節 農事節 春龍節 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
為什麼說農曆2月初2是龍抬頭,還要吃豬頭肉呢
古代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北方人在 二月二 龍 抬頭之日,家家戶戶煮豬頭,是因為初 一 十五都過完啦,二月二 是春節中最後乙個節日。一般農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23日過小年時殺豬宰羊,正月一過,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吃光了,最後剩下乙個豬頭,就只能留在二月二吃了。二月二 龍抬頭,大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