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為什麼後期會那麼窮困潦倒,同為唐朝大詩人,為何杜甫窮困潦倒,李白卻能遊山玩水?

時間 2021-10-23 02:35:24

1樓:恰檸檬一號選手

因為他仕途不順。境遇不好。

在杜甫青年時期,他過的應該是相當愜意。他本身出身京兆杜氏,本身就是一曲紅綃不知數的五陵少年。"我本良家子,出師亦多門"。

他在二十幾歲時跟李白把臂同遊至今還是佳話。至少在開元年間他可算不上貧困潦倒。

他的貧困潦倒始於天寶年間在長安十年。天寶五年(公元745年),他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醇”的理想來到長安。但問題在於,居長安,大不易。

他寫詩干謁,但是始終沒有進入仕途。我覺得可以簡單的歸結為唐玄宗和李林甫。

我覺得仕途不順可能不會導致他接下來的悲慘生活,頂多過的貧困一點。但是隨後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開始了。然後這場亂事一直到763年才結束。

然後盛唐的正常秩序被徹底打亂,人民的豐裕生活再也不能重演。

事實上,在安史之亂的過程中,杜甫短暫的進入官場,擔任左拾遺,但不到一年,就因為履行本職工作進諫被貶官。戰爭勝利之後,他還被人舉薦擔任工部員外郎,不久又因為避亂丟官。

其實他的個人生活歷程是與唐帝國息息相關的。安史之亂讓大唐失去了盛世氣象,也讓杜甫失去原本的憑藉詩賦的才能晉身官場的可能。至於為啥杜甫的詩文沒能在前期幫他成功,我覺得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文章寫的好是不是一定能當官,對此李白可能也有同樣的疑問?

而且另外一個問題,流傳後世的許多詩篇想《三吏》《三別》這種詩句,我們讀來可能無比欣賞,但是我們可不是帝王將相不是嗎?即便我們成為統治者,未必喜歡這種詩吧。

2樓:渣黔涼

杜甫過著近似於乞丐生活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時運不濟。那今天的俗話說,就是有些背時。杜甫年輕時,不大求上進,《唐才子傳》說他“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

公元747年,風流天子唐玄宗詔令天下才子到京師就選,頗有些詩名的三十五歲的杜甫才興沖沖地前往應試。然而,天不遂願,據說是奸相李林甫害怕賢才入選不利他把持朝政,於是從中作梗,攪了局,致使無一人及第,反而上表祝賀皇帝,說是“野無遺賢”。而就在此時,杜甫曾任兗州司馬和奉天縣令的父親杜閒去世,斷絕了生活的**,迫於生計,他不得不沿街賣藥,或寄食於朋友處。

這段貧困的羈旅,被他自己寫進了一首題為《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詩中:“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這也是杜甫當乞丐的開始。

儘管長安的日子苦是苦了些,但他依然捨不得放棄對榮華富貴的追求,不斷向權貴投詩,以期引起他們的重視和任用。公元751年,他向玄宗進獻《三大禮賦》,受到讚許,卻命其待制集賢院,結果一等就是整整四年,最終還是沒了下文。好不容易當了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杜甫以為自己從此就要飛黃騰達了,不料僅僅一月之後,安祿山造反,打亂了他的計劃。

保命要緊,大家一窩蜂地逃出了長安。公元757年,郭子儀率兵收復了京師,杜甫隨唐肅宗及其百官回到了長安。這一階段,他總算過了幾天安穩日子。

可他不知明哲保身,偏偏要替在平亂期間老打敗仗的宰相房綰說好話(因為房綰在平日裡對他很關照),遂得罪了唐肅宗。公元758年5月,杜甫被降為華州司功參軍,負責祭祀之類的小事,以後就再也沒爬上去過。

杜甫是苦難歷史的見證人

二是性格“褊躁傲誕”。這不是我說的,而是參與編纂《新唐書》的宋祁說的。宋祁認為杜甫的性格遺傳自其爺爺杜審言,即“褊躁傲誕”。

《唐才子傳·杜審言》也說他“恃高才,傲世見疾”。杜審言是進士,也是詩人,還是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兄弟的座上賓。《新唐書·杜審言傳》杜審言大言不慚地說過:

“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杜甫比他爺爺來毫不遜色,宋王讜《唐語林》卷二有所記載,杜甫曾自誇:“使昭明再生,吾當出劉,曹,二謝上。

”爺爺狂,人家還不得不買帳,杜甫狂,卻狂得不是時候。《新唐書·文藝上》載述:“會嚴武節度劍南東、西川,(甫)往依焉。

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以世舊,待甫甚善,親至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傲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

‘嚴挺之乃有此兒!’”由此可見杜甫對嚴武是卻不大領情的。見到嚴武,他不戴頭巾,也不打招呼。

有一次喝多了,發起了酒瘋,他居然站到嚴武的寶座上,瞪著眼睛怪模怪樣地說:“嚴挺之竟有這樣一個兒子啊!”人家嚴武是何許人也,堂堂封疆大吏,凶暴勇武,自然會心生怨恨。

3樓:小黑娃

事實上,在安史之亂的過程中,杜甫短暫的進入官場,擔任左拾遺,但不到一年,就因為履行本職工作進諫被貶官。戰爭勝利之後,他還被人舉薦擔任工部員外郎,不久又因為避亂丟官。其實他的個人生活歷程是與唐帝國息息相關的。

安史之亂讓大唐失去了盛世氣象,也讓杜甫失去原本的憑藉詩賦的才能晉身官場的可能。

4樓:匿名使用者

他之所以這麼窮,最根本原因,其實一言以蔽之,就是他自己說的“天未厭戎馬,我輩本常貧”,在他看來,在那個亂世,不丟棄自己治國平天下的信仰,不投降,不苟合,固然要忍受貧窮。也正因為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詩。

5樓:遠愛

在安史之亂的時候,杜甫投奔了唐肅宗,但是卻因為皇帝的疏遠,杜甫也丟掉了官職,只能帶著一家老小逃到成都。他在這樣的情況下已經算不錯的了,王昌齡和他同為知名的詩人,卻在亂軍中被殺掉,而高適的家人基本上都已經遇難。杜甫之後逐步建立了草堂,甚至以他的名望,缺啥東西直接問當地**要就行了。

6樓:蠟筆小新快樂

可以分為幾種原因,首先一是時運不濟。那今天的俗話說,就是有些不走運。杜甫年輕時,不怎麼求上進,二是性格“褊躁傲誕這是參與編纂《新唐書》的宋祁說的。

宋祁認為杜甫的性格遺傳自其爺爺杜審言,即“褊躁傲誕”,三是自視清高,高不成低不就。《新唐詩》本傳說杜甫:“放曠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仕途上,杜甫也不是沒有機會,而是他自己耽誤了

7樓:輪迴者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

隨著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8樓:大長腿黑呀

他的貧困潦倒始於天寶年間在長安十年。天寶五年(公元745年),他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醇”的理想來到長安。但問題在於,居長安,大不易。

他寫詩干謁,但是始終沒有進入仕途。我覺得可以簡單的歸結為唐玄宗和李林甫。我覺得仕途不順可能不會導致他接下來的悲慘生活,頂多過的貧困一點。

但是隨後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開始了。然後這場亂事一直到763年才結束。然後盛唐的正常秩序被徹底打亂,人民的豐裕生活再也不能重演。

9樓:不想工作的一天

有個官爸爸和文豪爺爺,杜甫的青春就是用來揮霍的。這一年,32歲的杜甫在洛陽遇到了剛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兩個中年男人開始了他們“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漫長蜜月之旅。

因為,當36歲的杜甫(不要問我他為什麼又玩了4年)和李白依依惜別之後,立刻結束了“**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旅遊生活,回到長安,開始一心找官做。不過,並沒有人給杜甫官做。哪怕他寫了一堆光芒萬丈的文章,@無數達官貴人,愣是在長安打了小十年的醬油。

原因很簡單,杜甫太狂了,比李白還狂。顯而易見,這些工作範疇正是杜甫詩中心心念念底層老百姓最切身的利益。是一個為人民服務,展現自己基層實幹和社會治理能力的絕佳平臺。

然而,杜甫拒不接受這個任命,理由是嫌官小:“不做河西尉,淒涼為折腰。”

10樓:這很撩妹

一、年少狂傲 杜甫和李白於洛陽相遇,點染了中國文學史上的濃墨重彩。

二、中年消極 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任左拾遺[負責進諫的的事物] ,此時,宰相率兵...

三、飢寒晚年 人常說:人生最大的不幸是懷才不遇,而杜甫曾得到了相遇的機會,

同為唐朝大詩人,為何杜甫窮困潦倒,李白卻能遊山玩水?

11樓:斑駁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但為何杜甫的詩裡總是潦倒困頓,李白卻總在遊山玩水呢,我簡單談一下我個人的一些想法,總結下來我個人認為這與雙方家學淵源不同所受的薰陶不同造成兩人的性格和人生觀有所差異,另外在現實生活中兩人遭遇也有所不同,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造成了這種結果。

第一個原因:兩人的出生背景不同,家學淵源不同,導致兩人性格上價值觀上存在差異:

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有一種說法是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保┚攀浪錚?湊照飧鏊搗ɡ畎子肜釤浦鍆跬?

冢?翹鋪?誒釷爛竦耐?

滄宓埽?腔首逯?螅??

譴?嚼畎贅蓋漬庖淮????羈徒黿鮒皇歉鋈緯俏荊??

薔菟導依錆苡脅聘唬?撬拇ǖ鋇厥贅唬?梢運道畎資淺鏨?

諞桓鋈逖х瘴р⒉皇悄敲磁ê竦募彝ィ?炊?歉鼉?

淌蘭遙??艿蘭業撓跋轂冉洗螅?暱崾本禿盟拇υ樸危?

不督j醯?不督嶠喚??遊俠,李白27歲的時候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包括後期到京城遊歷,結交的也都是上流社會的權貴人士,在這樣家庭背景及後期渲染之下李白身上浪漫主義的色彩更多一點,不太關心民眾的疾苦。

杜甫出生在京兆杜氏,也是北方的大族,年輕時家庭條件也很優越,一方面由於杜家“奉儒守官”家學淵博,另一方面也是自身的修為,杜甫身上儒家的仁政思想非常濃厚,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可以說從這一層上他更關心民眾疾苦一點。

第二個原因:兩人的境遇有所不同,相對來說李白的人生境遇多多少少要優於杜甫一點,杜甫受過的優待比李白少一點,杜甫吃的苦比李白多一點。

李白在仕途上其實沒有啥大的作為,但是一方面得益於良好的社會背景,另一方面的確有才學,在京城很受推崇,另外他41歲的時候受到唐玄宗的賞識,被封為翰林,雖然這翰林僅僅只幹了2年就因為受到排擠而不得不離開但是受到的賞識應該已經超過了許多人,這也是後面許多人對他禮遇有加的一個重要原因,畢竟翰林還是很有市場的,也正是在京城李白志得意滿的時候他遇到了杜甫並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直到李白54歲的時候爆發安史之亂李白才開始進入到一個相對顛沛流離的生活狀態當中,之前54年日子過得還是很逍遙的,安史之亂爆發7年後李白溘然離世,即使是安史之亂的這幾年裡,特別是頭幾年李白曾在永王帳下擔任核心幕僚,境遇也比杜甫要好很多,雖然也受過牢獄之災,但是吃得苦比杜甫少是事實。

杜甫在仕途上其實也沒有啥作為,與李白相比更差一點,與李白一樣,年輕時也曾到京城希望能找到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但是一方面可能由於家世背景的原因,另一方面由於個人性格的原因與李白相比沒有那麼受重用,雖然李白也不曾受重用,但杜甫更差一點,杜甫32歲的時候第一次遇到43歲的李白,杜甫剛剛入京城,李白處於人生的巔峰,杜甫在京城由於剛好是權相李林甫當政,屢試不第,這段時間很是潦倒,杜甫就這樣在京城枯耗了10年,最後無奈才離開京城回家,家中小兒子還是餓死的,次年安史之亂爆發,這是杜甫43歲的時候,自此亂世基本上都是顛沛流離,直到59歲的時候去世,除了中途曾短暫擔任過肅宗左拾遺、工部員外郎等低品級的**之外基本上都是寄人籬下。

在這一段經歷來說李白是54歲的時候遇到安史之亂,經歷了7年安史之亂,杜甫是43歲的時候遇到安史之亂,經歷了16年的亂世,多吃了9年的苦,另外在人生**的54年和43年裡李白的境遇也要比杜甫好一點,即使是亂世李白境遇也好一點,李白吃得苦相對比杜甫少一點。

我們就簡單看京城尋仕途以及安史之亂如何自處兩人的具體做法就很能說明問題,我可以說李白身上沒有傳統儒家知識分子的一些價值觀約束,杜甫身上儒家影響更多一點。

李白為什麼能得到玄宗賞識最後成為翰林的,一方面有才情確實高之外,還在於李白識時務,首先李白通過抓住玉真公主修道昇仙的喜好獻詩受到了玉真公主的賞識而獲得接近上層的機會,最後還獲得賀知章的賞識,進而通過玉真公主及賀知章的舉薦獻上《大獵賦》對當朝進行誇耀才入了玄宗的法眼,最**朝面聖受到賞識才被封翰林的。

不是杜甫有多麼清高,杜甫其實在長安時也曾投遞權貴,但沒有奏效,說明杜甫在這方面的**能力是不如李白的,個人認為杜甫情商應該沒有李白高,雖然李白也不高,要不然最後不會得意忘形受人排擠而無奈出走,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就是那段生活記憶的寫照。

其次在安史之亂期間李白可以說曾做過一件有違當時儒家傳統價值觀的事,也是因為這件事導致李白入獄,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永王李?出師抗敵,李白受邀請做了幕僚,後來他認為天下亂局已定,大唐當時的情況有點像東晉永嘉南渡時期,正是一個割據江南的好機會,於是力勸永王直取會稽,並在永王發動叛亂之後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中有“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等語自比謝安,慫恿永王割據稱帝。

這樣的事杜甫想都不敢想,在安史之亂的數十年中杜甫也曾得到過幾個官職,但是由於看不慣周圍同僚的一些做法不願同流合汙因此選擇辭職不幹的。

所以相對而言李白更識時務一點,也沒有儒家知識分子那麼多的道德羈絆,活得更為現實且灑脫一點。

為什麼青春期會有那麼多莫名的煩惱

朋友,咱都想太多。我也是正處在這個時期。學習都給想退了。只有奮鬥才可能額。忘記一切。 因為你們懵懂,很多事都不懂,所以喜歡胡思亂想,生理上心理上都不穩定,吃點消炎藥就好了。 賓士 青春期就是自我意識增強的時期,很多和你看法不同的,你不願意做的事。都會使你感到煩惱 漫痴 青春期嗎就是要這樣才叫青春的期...

不明白現在的攝影為什麼都那麼追求後期

前期只是資料採集,後者才能鏡頭上添花。其實不太明白,攝影師為什麼總是喜歡靠牆拍攝,有什麼 暴秀筠 這個跟影棚的大小有關。再就是攝影師會根據拍攝定位和整體構圖都有關係。如果你感興趣建議你過來學習下 我現在始終不明白 攝影中提到避免 不足應放大一檔光圈 一檔之間是多少呢? 這個一檔是指固定遞增值,是進光...

手抖後期會是什麼樣,手抖嚴重會什麼樣?

引起這個疾病的原因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家族遺傳導致,一種是由於自身原因比如長期勞累,熬夜,壓力大等造成的抗風邪能力下降造成的神經細胞傳導障礙,出現的肢體抖動。手抖不及時 後期會造成,記憶力下降,全身震顫 生活不能自理,建議如果有手抖的症狀還是早點 比較好,建議中藥 手抖嚴重後,會影響生活,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