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時間 2021-10-25 05:57:05

1樓:風

處於高處發出的聲音自然就遠了 並非是借了秋風的力量虞世南: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關鍵要把握住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出藝術上的契合點。

垂�(ruí音近於“銳”),是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帶子,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蟬用細嘴吮吸清露,由於語義雙關,暗示著冠纓**要戒絕腐敗,追求清廉。蟬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與那些在腐草爛泥中打滾的蟲類自然不同,因此它的聲音能夠流麗響亮。

詩的最後評點道,這完全是由於蟬能夠“居高聲自遠”,而不是由於憑藉秋風一類外力所致。這些詩句的弦外之音,它們所隱喻的深層意義無非是說,做官做人應該立身高處,德行高潔,才能說話響亮,聲名遠播。這種居高致遠完全來自人格美的力量,絕非依憑見風使舵,或者什麼權勢、關節和捧場所能得到的。

實際上,詠蟬包含著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為唐貞觀年間畫像懸掛在凌煙閣的二十四勳臣之一,名聲在於博學多能,高潔耿介,與唐太宗談論歷代帝王為政得失,能夠直言善諫,為貞觀之治作出獨特貢獻。為此,唐太宗稱他有“五絕”

(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並讚歎:“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憂不理!”從他不是以鯤鵬鷹虎,而是以一隻不甚起眼的蟬來自況,也可見其老成謹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2樓:柯玉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出自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蟬》,原文:

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註釋;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

②清露:清純的露水。飲清露: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發出。流響:指蟬長鳴不已,聲音傳的很遠。

④疏桐:高大的梧桐。

⑤居高:指棲息在高處,語意雙關。

⑥藉(jiè):憑藉、依賴。

譯文:蟬低著頭飲著清澈的露水,從高大的梧桐樹上發出叫聲。

它身居高處,聲音自然能夠傳的很遠,並不是藉助秋風的吹送。

3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唐代詩人虞世南的《詠蟬》中的一句

4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詠物詩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是哪個朝代的一人?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出自唐初詩人虞世南的《蟬》

《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

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裡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

“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6樓:抖落晨星

出自唐代詩人虞世南《蟬》詩:“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在這首詩中虞世南以蟬的形象,表現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

“垂緌”暗示顯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彷彿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

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

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這裡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

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哪一首詩?作者是誰?是什麼朝代的?詩句是什麼意思?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什麼意思?作者是誰?

7樓:不知道多寬好

1、垂緌飲清露:指的是蟬吃雨露,講的是食;

2、流響出疏桐:指蟬的鳴叫聲,在稀疏的梧桐之間傳出;

3、居高聲自遠:蟬住在樹上,聲音也就傳的遠了;

4、非是藉秋風:不是靠風傳遞的。

5、大概的意思就是,自比是蟬,性情高潔,不同流合汙之類的意思。

6、這首詩的作者是虞世南。

這首託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

“垂緌”暗示顯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個古詩的作者是誰?出自於那個朝代?古詩的名字叫什麼?

8樓:繼潤

古詩的作者是虞世南,出自唐朝,古詩的名字叫《蟬》。

蟬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白話譯文:蕭疏梧桐之上,蟬兒低飲清露,蟬聲清脆響亮,迴盪樹林之間。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視群蟲,不用藉助秋風,傳聲依然遙遠。

虞世南(558-638)唐代詩人、書法家。字伯施,餘姚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時。虞寄無子,世南過繼於他,故字伯施。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祕書監、弘文館學士等,曾賜爵水興縣子,授銀青光祿大夫,世因稱“虞祕監”或“虞水興”。

唐大宗嘗稱其有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譽為“當代名臣,人倫準的”。

9樓:匿名使用者

蟬[作者] 虞世南 唐朝

[全文]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的詩名和全詩的意思

10樓:詩酒度華年

【出處】虞世南《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賞析】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最後兩句語義雙關,暗示著冠 纓**要戒絕腐敗,追求清廉。

蟬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與那些 在腐草爛泥中打滾的蟲類自然不同,因此它的聲音能夠流麗響亮。詩 的最後評點道,這完全是由於蟬能夠“居高聲自遠”,而不是由於憑 借秋風一類外力所致。這些詩句的弦外之音,它們所隱喻的深層意義 ,無非是說,做官做人應該立身高處,德行高潔,才能說話響亮,聲名遠播。

這種居高致遠完全來自人格美的力量,絕非依憑見風使舵,或 者什麼權勢、關節和捧場所能得到的。

11樓:幸福的我愛

你可以寫出詩人在和蟬做什麼?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這首詩是哪位作者的?

畫 的作者是宋代佚名詩人,關於這首詩的作者,有多種說法。一說是唐代王維所作,但在王維的作品,或在 全唐詩 都沒有此詩。一說是原為南宋僧人川禪師為注釋佛教經典 金剛經 所作的偈頌詩的一部分 一說為宋代佚名詩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級小學語文等教材中編入此詩時,作者一欄裡即是 宋 佚名 己亥雜詩 作者是清代...

請問下面這首詩的作者是誰,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應該是近幾天個不懂格律的好事之徒瞎寫的,由於是一首不配叫詩的 詩 作者未知,但絕對不會是李白。我認為把這首詩扣到李白頭上是對中國古詩的侮辱。希望我的答案對您有所幫助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能把這首詩的內容或是經典句列出來嗎,一起 下 請問一下這一首詩的作者是誰?動腦筋思索片刻未檢索到出處,再細看詩的字裡...

這句詩的作者,《畫》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這兩句詩構思絕妙,大氣恢弘。不是有大胸襟,大氣度,大抱負的大偉人是決計寫不出來的。我想能夠得上這樣評價的古往今來也沒有幾個人,所以我估計是古往今來劍法第 一 拳腳第 一 內功第 一 暗器第一的大英雄,大豪傑,大俠士,大宗師寫的詩。至於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遠長 兩句則是李太白在 金陵酒肆留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