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針最早叫什麼,指南針最早是什麼時候誰發明的

時間 2021-10-26 18:59:31

1樓:

指南針最早叫司南,據章鴻釗編著《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稱,始於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終止於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因為司南古義不斷演化,使它與一系列的古代發明結下了不解之緣。

記載司南的最早的文獻是鬼谷子所著的《鬼谷子》,其中寫道:“鄭人之取玉也,必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從《鬼谷子》中的記載可以看出,鄭人去“取玉”,必須要帶上司南,就是為了避免方向的迷失。

2樓:米粒計劃

司南是指南針的前身,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它產生於我國的戰國時期,司南是用整塊的天然磁鐵打磨而成,分兩個部分,一部分類似勺子,用來指示方向,另一部分是用來盛放勺子的青銅底盤。

3樓:莊紫夏侯

又稱指北針。指南針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

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效能可以辨別方向。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的國家。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瞭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

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採礦業、冶煉業的發展。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 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目前傳統的觀點認為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

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像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

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

“但有學者認為"朝夕"除了東西方向外,還可解釋為早晚朝見或君王早晚聽政。《小雅·雨無正》:“邦君諸侯,莫肯朝夕。

”鄭玄箋:“王流在外,三公及諸隨王而行者,皆無君臣之禮,不肯晨夜朝暮省王也。”又如《周禮·夏官·道僕》:

“掌馭象路以朝夕。”陸德明釋文:“朝夕,直遙反。

”孫詒讓正義:“注云‘朝夕,朝朝莫夕’者,《鄉飲酒義》雲:‘朝不廢朝,莫不廢夕。

’注云:‘朝夕,朝莫聽事也。’”所以“端朝夕”就是端正或穩定朝綱,而不是定方向,此處司南解釋成法律更合理[1]。

春秋時代,人們已經能夠將硬度5度至7度的軟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種形狀的器具,因此也能將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製成司南。

東漢時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司南是用整塊天然磁石經過琢磨製成勺型,勺柄指南極,並使整個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於光滑的地盤之中,地盤外方內圓,四周刻有干支四維,合成二十四向。這樣的設計是古人認真觀察了許多自然界有關磁的現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才完成的。

司南的出現是人們對磁體指極性認識的實際應用。 但司南也有許多缺陷,天然磁體不易找到,在加工時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較弱,而且它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於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

而且司南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攜帶很不方便,這可能是司南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司南模型是由我國著名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根據《論衡》中的記載,考證並復原的。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制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但司南是磁性指南工具的一觀點一直受到學術界的質疑。首先,在《論衡》中,並未指出司南是磁勺子,而且,在剛認識到磁石吸鐵的同時就發現其指極性不符合認識的規律,另外要把磁石加工成能指南的磁勺,要有意識地‘順其南北極向’磨鏤。在十一世紀指南針發明以前,古文獻中從未有過磁石兩極以及它的指極性的記述。

50年代錢臨照院士曾受郭沫若之託試圖以天然磁石製做勺形司南,但因天然磁石磁距小、底部摩擦大而未成功。而王振鐸先生的復原物為鎢鋼在人工電磁場中磁化,這在兩千多年前是無法辦到的。現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已不再展出司南的模型。

東北師大教授劉秉正於2023年就對司南的磁勺說提出質疑[2],80年代後又通過用天然磁石指極性實驗以及考據指出《論衡》以及《瓢賦》中的司南是天上的北斗, 而其它的文獻中的司南或是指南車如《鬼谷子》,可能是行事的準則,也有可能指官職如《韓非子》[3][4]。其他也有一些學者如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李志超認為司南是磁石放在瓢中,杭州大學教授王錦光提出司南是磁勺子放到水銀池中(《論衡》中的地為“池”)[5][6]。2023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孫機根據前北平歷史博物館舊藏殘宋本《論衡》認定“司南之杓”杓字實為酌,那麼看來“其柢指南”之柢也非指勺柄,司南是機械齒輪裝置的指南車[7]。

但這些質疑還沒有被科技史學界所普遍接受[8][9]。根據最新的文獻考證表明,司南是北斗的別稱,同時司南的其他用法也都與北斗有關[1]。此文通過對北魏·溫子升《定國寺碑》、樑·吳均《酬蕭新浦王洗馬詩二首》等唐以前文獻的分析,認為這些文獻中司南只能解釋成北斗,而《論衡》,《瓢賦》中的司南也應是北斗。

而元稹《加裴度幽鎮兩道招撫使制》中的司南應是官職,宋·釋正覺《頌古》:“妙握司南造化柄,水雲器具在甄陶。”中的司南應是權力,唐·宋暠《獬廌賦》中“守法者仰之以司南,疾惡者投之於有北。

”的司南是法律,這些詞意都**於北斗。另外《韓非子·有度》中的司南也應解釋成法律,其中的“朝夕”不是方向,而是早晚朝見或君王早晚聽政。其他司南引申為定時間(杜甫《詠雞》中的司南)、指德高望重的人、以及指導準則等意也**於北斗。

此文認為目前司南是磁性指南工具的論據還遠不充分。此外,作者根據唐·戴叔倫《贈徐山人》中“針自指南天窅窅,星猶拱北夜漫漫。”提出中國可能在八世紀發明指南針。

另外人們常把指南車當成磁性指南工具,實際上指南車是應用機械原理進行指南的。這在學術文獻中也經常被混淆。如認為《鬼谷子》中的司南是磁性指南工具。

實際上歷代引《鬼谷子》中的司南從前後文看都是說指南車。如《宋書·禮志》,唐·李善注《文選》中左思吳都賦,《太平御覽·車部四》等。這是在閱讀文獻是應該注意的。

我國最早的指南針是( )

4樓:匿名使用者

司南,早在戰國時期就發明了。 我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杓形的 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作用,可以辨別方向,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

早在兩千多年前漢(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中國人就發現山上的一種石頭具有吸鐵的神奇特性,並發現一種長條的石頭能指南北,他們把這種石頭叫做磁石。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鑿雕成一個勺形,磁石的南極(s極)磨成長柄,放在青銅製成的光滑如鏡的底盤上,再鑄上方向性的刻紋。這個磁勺在底盤上停止轉動時,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這就是我國祖先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儀器,叫做司南。

其中,“司”就是“指”的意思。

根據春秋戰國時期的《韓非子》書中和東漢時期思想家王充寫的《論衡》書中的記載,以及現代科學考石學家的考證和所制的司南模型,說明司南是利用天然磁石(古代稱慈石,用慈愛來描述磁石吸鐵現象)製成湯勺形,由其勺柄指示南方。而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管子》書中和《山海經》書中便有了關於慈石的記載,而在這一時期的《鬼谷子》書中和《呂氏春秋》書中還進一步有了慈石吸鐵的記載。這可以說是古代最早的磁指南針,現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其他地方的許多博物館都有司南的模型展出。

這裡要指出關於指南車的問題,歷史上傳說黃帝(約公元前47世紀)和西周周公(約公元前21世紀)曾製造和使用指南車,但是經過後來的文獻考證和模型製作試驗,都已證明指南車與指南針沒有關係,漢代以後的指南車是依靠機械結構,而不是依靠磁性指南的。現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中也有指南車的模型展出。

司南必須放在光滑的底盤上旋轉,底盤還必須放平,否則就會影響它指南的作用,甚至會使它從底盤上滑下來。因此,人們發明司南以後,又繼續不斷地研究改進指南的工具。

5樓:傅行雲時代

我國發明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6樓:匿名使用者

司南,司南是中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河北磁山一帶。據近代考古學家猜測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勺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

但並無考古實物。 現比喻行事的準則;正確的指導。

7樓:天星

我國古代的指南針是司南

8樓:動不窮

司南用磁性勺子放在水中指示方向。

指南針最早是什麼時候誰發明的

9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是黃帝發明的指南車

指南針的發明

古代民間常用薄鐵葉剪裁成魚形,魚的腹部略下凹,像一隻小船,磁化後浮在水面,就能指南北。當時以此做為一種遊戲。東晉的崔豹在《古今注》中曾提到這種“指南魚”。

北宋時,曾公亮在《武經總要》載有製作和使用指南魚的的方法:“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型,置炭火中燒之,侯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以密器收之。用時,置水碗於無風處平放,魚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

”這是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場使鐵片磁化。即把燒紅的鐵片放置在子午線的方向上。燒紅的鐵片內部分子處於比較活動的狀態,使鐵分子順著地球磁場方向排列,達到磁化的目的。

蘸入水中,可把這種排列較快地固定下來,而魚尾略向下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發明,對指南針的應用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學和地磁學的發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另一種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按沈括的說法,當時的技術人員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就能使針帶上磁性。

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場作用,使鋼針內部磁疇的排列趨於某一方向,從而使鋼針顯示出磁性的方法。這種方法比地磁法簡單,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發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為有實用價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夢溪筆談》是沈括(1031—2023年)所著的有關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著作,書中談到磁學和指南針的一些問題。他在《夢溪筆談》的補筆談中談到了摩擦法磁化時產生的各種現象:“以磁石摩針鋒,則銳處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應有異,未深考耳。

”這是說,用磁石去摩擦縫衣針後,針鋒有時指南,也有時指北。從現在的觀點來看,磁石都有n和s兩個極,磁化時縫衣針針鋒的方位不同,則磁化後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他真實的記錄了這個現象並坦白承認自己沒有做深入思考。

以期望後人能進一步**。

關於磁針的裝置方法,沈括介紹了四種方法:

1.水浮法——將磁針上穿幾根燈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脣旋定法——將磁針擱在碗口邊緣,磁針可以旋轉,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針擱在手指甲上面由於指甲面光滑,磁針可以旋**如,指示方向。

4.縷懸法——在磁針中部塗一些蠟,粘一根蠶絲,掛在沒有風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沈括還對四種方法做了比較,他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點,水面容易晃動影響測量結果。碗脣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於摩擦力小,轉動很靈活,但容易掉落。沈括比較推重的是縷懸法,他認為這是比較理想而又切實可行的方法。

事實上沈括指出的四種方法已經歸納了迄今為止指南針裝置的兩大體系——水針和旱針。

南宋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介紹了另一類指南魚和指南龜的製作方法。這種指南魚與《武經總要》一書記載的不一樣,是用木頭刻成魚形,有手指那麼大,木魚腹中置入一塊天然磁鐵,磁鐵的s極指向魚頭,用蠟封好後,從魚口插入一根針,就成為指南魚。將其浮於水面,魚頭指南,這也是水針的一類。

指南龜是當時流行的一種新裝置,將一塊天然磁石放置在木刻龜的腹內,在木龜腹下方挖一光滑的小孔,對準並放置在直立於木板上的頂端尖滑的竹釘上,這樣木龜就被放置在一個固定的、可以自由旋轉的支點上了。由於支點處摩擦力很小,木龜可以自由轉動指南。當時它並沒有用於航海指向,而用於幻術。

但是這就是後來出現的旱羅盤的先聲。

指南龜發明年代不晚於2023年。木塊刻成龜型,龜腹部中心嵌以磁體,木龜安放在尖狀立拄上,靜止時首尾分指南北。

-------已無從考究具體發明者

指南針的用法,指南針如何使用?

艾德教育全國總校 1 把指南針平放 周圍不要有磁場干擾 2 待指標擺動停止後,看指標,有漢字南 北就不用說了 如果標有n和s 那n是北 s是南 能夠分清南北就可以使用了。 結構 效能 1.方位測量機構 由羅盤 方位框 瞄準器及瞄準玻璃等組成。方位分劃外圈為60 00密位分劃制,單位為0 50密位 內...

如何簡單的做指南針 怎樣做指南針

簡易指南針 取一根縫衣針,用磁鐵把它磁化,然後用棉線拴在針的中間部位,掛在乙個支架上,就成為乙個指南針了。再做乙個浮式指南針 拿一根磁化了的鋼針,橫向穿過一塊小軟木塞,放在乙個盛水的陶瓷碗內,就是乙個浮式指南針。我們還可以做乙個更簡單的方向辨別 用手錶確定方向的方法很簡單,將你所處的時間除以2,再在...

指南針,n代表什麼方向,指南針,N代表什麼方向

指南針上n代表南方,英文是north,取首位大寫字母為代表。其他方向分別為東e,北s,西w。一 指南針 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效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 大地測量 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