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學院派魚多多
一、唐玄奘取經路線圖為:經蘭州到涼州(姑藏),繼晝伏夜行,至瓜州,再經玉門關,越過五烽,渡流沙,備嘗艱苦,抵達伊吾(哈密),至高昌國(今新疆吐魯番縣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禮遇。
後經屈支(今新疆庫車)、凌山(耶木素爾嶺)、碎葉城、迦畢試國、赤建國(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之東)、蔥嶺、鐵門。到達貨羅國故地(今蔥嶺西、烏滸河南一帶)。
南下經縛喝國(今阿富汗北境巴爾赫)、揭職國(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犍雙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連的阿富汗東部一帶)、烏伏那國(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區),到達迦溼彌羅國(今克什米爾),行程13800餘里。
二、取經路線為何捨近求遠。
唐僧走的這條路,雖然現在看上去很繞遠,但在古代,卻是一條很成熟的到印度的路線,也是被證明到印度可行的路線,因為這條路線與有漢以來,商旅們走了千年的絲綢之路,正是一條路。
同樣的是從西安出發,途經新疆、中亞,然後南下到達印度,這條路是古代旱路到達印度的唯一一條路,所以唐僧走這條路有其時代背景,雖然繞遠,但也沒辦法,畢竟這條路很多人走過,沿途也有補給。
2樓:黑天使
玄奘(ㄒㄩㄢˊㄗㄤˋ),俗名陳褘,602年出生於洛陽偃師市,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出家後遍訪佛教名師。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玄奘從京都長安出發,歷經艱難抵達天竺。遊學於天竺各地,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長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進行研究和翻譯佛經直到圓寂(公元664年)。
玄奘所譯佛經,多用直譯,筆法謹嚴,所撰有《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印度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之重要資料。玄奘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例如《西遊記》中心人物唐僧,即是以玄奘為原型。唐玄奘取經路線為何捨近求遠?
唐僧從西安出發,一共走了十萬八千里,換算一下就是五萬四千公里。大家都知道,繞赤道一圈,才四萬公里,套用某奶茶廣告語就是“唐僧走的路足足可以繞地球一圈”,印度就在亞洲,沒那麼遠吧,完全暈菜。看了唐僧的取經線路圖,你就知道唐僧這路繞的啊,不會是故意湊夠十萬八千里圖個好聽吧?
拋開西遊記的神話成分不說,以上地圖就是實實在在唐玄奘法師當年的取經路線圖。從地圖上看,唐僧要是從**或雲南進入印度的話,要至少近2/3的路程,唐僧為何捨近求遠呢?1、唐僧當時沒有世界地圖。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人們對世界地理位置完全是區域性認識,我還記得鴉片戰爭都開打了,道光皇帝還問“英吉利到回疆有無旱路可通”之類的問題。更別說比清朝更早近一千年的唐朝,唐僧當時真不知道該如何走直線。2、雲南、**在唐朝的時候,大部分地區仍屬於未開化或未知地區,人跡罕至,路徑稀少甚至是沒有,唐僧要是能爬上珠峰,再從山那頭下去,進藏南,那真成神仙了。
3、反觀唐僧走的這條路,雖然現在看上去很繞遠,但在古代,卻是一條很成熟的到印度的路線,也是被證明到印度可行的路線,因為這條路線與有漢以來,商旅們走了千年的絲綢之路,正是一條路,請看古代絲綢之路的地圖:同樣的是從西安出發,途經新疆、中亞,然後南下到達印度,這條路是古代旱路到達印度的唯一一條路,所以唐僧走這條路有其時代背景,雖然繞遠,但也沒辦法,畢竟這條路很多人走過,沿途也有補給。現在對照世界地圖,看唐僧當年走的路線,仍然十分佩服唐僧的毅力和勇氣,這條路線現在測量的話,其實就是五萬多公里,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十萬八千里”。
唐僧不比商賈駝隊,有駱駝也有同伴照應,唐僧依靠自己的雙腳硬是走完了這段路程,你可以想見一個孤單瘦弱的背影在大漠裡默默一點點的向前走,這份執著的信念還是讓人有些感動的。看到絲綢之路的地圖,也會由衷感嘆到古代漢唐盛世,中國的強盛與繁華,**通達世界各地。記得看《西遊記》時,唐僧自報家門時,一般都會說“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所有接待的國王都會由衷的說一句“原來是來自大唐的高僧”。
這句話,其實也隱含著兩層意思,一是唐僧步行萬里到這裡不簡單,又儀表堂堂,談吐有致是高僧;二則因為大唐盛名在外,國王們見了大唐的人,都會高看一眼,好生款待,並順利換取通關牒文(也就是護照)。唐僧取經是盛唐文化繁榮的一個反映,也是古代中國人自信、開放、勇敢走向世界,與世界交流的一個例證。取經路線(修正版)公元六二八年秋,玄奘進入北印度境, 從那揭羅喝國(阿富汗之賈拉拉巴德)東南山行五百里,至健陀羅國都城布路沙布羅(巴基斯坦白沙瓦市西北)―東北行百餘里,渡印度河至布色羯羅伐底城 ―東南三百多裡,至烏鐸迦漢荼城(巴基斯坦阿托克之北,印度河渡口)―北涉山川行六百餘里,入烏仗那國(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杜西里山西北)―南渡印度河。
至坦叉始羅國(巴基坦拉瓦爾品第周附近)―東南山行五百里,至烏刺屍國( 巴基斯坦東北境) ―東南登危道度鐵橋行千餘里,至迦溼彌羅國(故都在今克什米爾印度控制區之斯利那加)―西南逾涉山澗行七百餘里,至半嗟國(今克什米爾的朋奇)―東行四百餘里,至遏羅?^補羅國(今克什米爾西南端的拉加奧利)―東南下山渡水行七百餘里至磔迦國(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區)。故城奢羯羅(錫爾亞科特)―東行五百里,至那僕底國(印度旁遮普邦費羅茲普爾)―東北行百五十里,至達那國(印度旁遮普邦賈朗達爾)―東北行七百餘里,至屈露多國(印度北部西姆拉之西北)―南行七百餘里,越山度河至設多圖盧國(印度北部沙特累季河流域)―西南行八百餘里,至波里夜坦羅國(印度北方邦貝拉特地區)入中印度境―東行五百里,至秣兔羅國(印度馬土臘西南的馬霍里)―東北行五百餘里,至薩他泥溼伐羅國(印度旁遮普邦的塔內沙爾)―東行四百餘里,至祿勤那國(印度北部羅塔克之北)―河東行八百里,渡河東岸至秣底補羅國(印度北部羅希爾坎德的曼達瓦爾)―北行三百餘里,至婆羅吸摩補羅國(印度北部加爾瓦爾地區)―東南行四百餘里,掣坦羅國(印度北部拉姆那加爾)―南行兩百餘里、渡河,西南至毗羅那拿國(印度北方別爾沙爾)―東行兩百餘里,至劫比他國(印度法魯卡巴德)―東南行兩百餘里,至時稱霸五印的戒日王直接統治的羯若鞠闍國(曲女城國,印度恆河與卡里河匯流處的卡瑙季)―東南行六百餘里,渡恆河,南至阿喻陀國(印度法特普爾的阿普依)―東行三百餘里,北至阿耶穆法國(印度北部貝拉和賴巴雷德一帶)―東南行七百餘里,至缽羅耶伽國(印度北方邦阿拉哈巴德,戒日王每五年一次的無遮大會在此舉行)―西南入大森林,行五百里,至僑賞彌國(印度阿拉哈巴德西南約五十公里的柯散)―東行五百餘里,至索迦國(印度畢塞浦爾)―東北行五百餘里,至室羅伐悉底國(舊稱舍衛城,印度北部巴爾蘭普爾西北約二十公里處,有給孤獨園,為中印度,佛說法行道的重要場所)―摩揭陀國(印度比哈爾邦的巴特那和伽耶(格雅)地區,都城為王舍城今印度臘季吉爾以北數公里處)。
摩揭陀國的王舍城和拘薩羅國的舍衛城為 佛陀一生居住,傳道時間最長的地方。公元六三一年,玄奘終於到達他嚮往已久的摩揭陀國那爛陀寺,時約十月初,這是他離開長安的第五年,那爛陀寺故址在今印度比哈爾邦巴特那縣的巴爾貢村。今遺址旁建有玄奘紀念堂,為1956 年***訪印時中國捐資三十萬建的。
年( 唐貞觀元年) 八月自長安出發―秦州(今天水)―蘭州―涼州(武威)―甘州(張掖)―肅州(酒泉)―瓜州(安西)―渡葫蘆河(窟窿河)。至唐玉門關(安西縣城東五十公里疏勒河南岸雙塔堡)―沿葫蘆河上溯十里許過關―過五烽。行八十餘里到第一峰(白墩子)―避開第二烽(紅柳園)第三烽(大泉)。
直抵第四烽(馬蓮井)―繞過第五烽(星星峽),便出了當時大唐帝國控制的疆域―往西北行百餘里沙漠,水盡,險些喪命―行徑八百里瀚海(莫賀延磧)到達伊吾(哈密)―白力城(鄯善)―高昌王城(吐魯番)―無半城(布乾颱)―阿父師泉(托克遜縣阿拉本布拉克),宿於泉側―西上銀山(天山南脈庫木什山,南北疆之界線)―入阿耆尼國(焉耆縣)―王城(焉耆縣城四十里舊城)。渡孔雀河,過鐵門關,輪臺,入屈支國(龜茲,今輪臺,庫車縣境)―西行六百里,至跋祿迦國(阿克蘇)―西北行三百里至凌山(阿克蘇境內烏什城西部的天山別迭裡山口,海拔4284 米,出山口即出今中國境,經七晝夜翻越險峻的冰山,從高昌帶來的小徒弟死2 個,兵卒凍斃十之三四)―山行四百里,至大清池(吉爾吉斯斯坦西北部伊塞克湖,亦稱熱海)―沿湖西北行五百里,至素葉城(亦稱碎葉,今吉爾吉斯之託克馬克西南八公里處)―西行四百里,至千泉―西行一百五十里,至邏斯城(今哈薩克江布林城)―南行十餘里,至小孤城(三百餘戶的小城,均為突厥劫掠而來的中國人)―西南行兩百里,到白水城(烏孜別克斯坦塔什干東北)―西南行兩百里,至恭御城―南行五十里,至赤建國(烏茲別克塔什干地區汗阿巴德)―西行兩百里,至赭時國(今烏茲別克塔什干城西五十公里處)―南行千餘里,至沛汗國(烏茲別克與吉爾吉斯斯坦之間)―西行千餘里,至堵利瑟那國(塔吉克費爾幹納盆地)―西北行入大磧(今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大沙漠)―行五百餘里,至颯秣建國(烏茲別克撒馬爾罕北三公里處,其內城東門叫中國門)―西行三百餘里,至屈霜你迦國(烏茲別克撒馬爾罕西北一百公里處)―西行兩百里,至喝捍國(烏茲別克扎木博爾)―西行四百里,至捕喝國(烏茲別克布哈拉)―西四百里,至伐那國(烏茲別克篾爾甫)―西五百里,至貨利習彌迦國(烏茲別克基華城)這裡已近鹹海,為玄奘行程中的最西之地―西南三百餘 裡,至羯霜那國(烏茲別克以南的沙赫裡夏勃茲)―西南行兩百餘里入山,重登帕米爾高原,先前翻越蔥嶺是走的高原東北邊緣進入西突厥,如今則要翻越它的西部邊緣才能到達北印度―山行三百里,至古代中亞向南的重要交通孔道,帕米爾高原的險要隘口―鐵門關(烏茲別克南部達爾本特之西)―出鐵門,至睹貸羅國故地,沿河岸而行至坦蜜國(烏茲別克南界鐵爾梅茲)―東南行數百里至活國(阿富汗北部昆都士)―西行數百里,至縛喝國(阿富汗馬紮裡沙夫以西之巴爾赫)―南行入揭植國(阿富汗得哈斯城)―東南入大雪山,山行六百里,入梵衍那國(阿富汗之巴米揚,有被塔利班炸燬之一百四十五尺的巴米揚立石佛像)―東南行兩百餘里度大雪山,至小川澤出梵衍境,翻越黑山,至迦畢試國(阿富汗喀布林流域)―東行六百里,越黑嶺,進入當時的北印度境,至濫波國(阿富汗東北的拉格曼省)―南行渡河,至那揭羅喝國(阿富汗之賈拉拉巴德)。
唐玄奘取經歷盡千辛萬苦,歷史上唐玄奘因為什麼去取經 是否是君王派過去的
因為他發現當時各派佛家學說紛繁複雜且都歧義,難以獲得定論,所以決定到天竺求取真經,探尋佛家經典的源頭,得出真正的含義。不是皇帝派出去的 是為了探求佛學真諦,但不是皇帝派去的,是偷越國境去的,朝廷還為此通緝過他。是為了宣傳大唐文化,了解印去的 是李世民派去的。真相是偷渡去的,目的是要去學佛法真意 歷史...
佛教高僧玄奘取經走過的詳細路線是怎樣的?
玄奘當年取經的路線是從長安出發,穿越河西走廊,過星星峽 流沙河 莫賀延磧 進入哈密,再穿越吐魯番盆地 塔里木盆地,登上帕公尺爾高原,翻越興都庫什山達坂,進入印度。玄奘經歷了四天五夜滴水未進 幾將殞絕 的沙漠孤旅,也曾經遭遇天山雪崩 七日之後方始出山,徒侶之中餧凍死者十有三四 玄奘在 大唐西域記 記載...
神話劇《西遊記》裡面唐玄奘不遠萬里去取經,是什麼讓他有這樣的意志力
玄奘法師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僧人,他13歲剃度出家,20多歲就名揚天下,在研習佛學時他感受到許多困惑,所以發願要去佛學的發源地,西天的天竺國求取真經。玄奘少年時就愛好佛學,一心向學,後來他學問越來越淵博,但從不滿足,並決心到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去學習。歷史上玄奘法師是否真的到了西天沒有具體的歷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