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但字裡行間卻真實的向人們透視出一代文化巨匠在即將走完人生歷程時,和普普通通人一樣所由衷而發的那種真感慨,真性情。他的一生雖然是一名所向披靡,拔弓弩張的民主文化鬥士,乙隻堅守陣地,令一切黑暗和腐朽勢力聞風喪膽的「孤狼」。但他又是乙個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家長丈夫和父親,他對人生的體會,對時世的感慨,對人情世故及親情關懷的細膩,對自身反省和後事安排的清醒,既體現著先生一生所身體力行,仗義執言的本質特徵,又充滿著作為一家之長所特有的那種瞻前顧後憂心忡忡的濃郁感**彩。
先生首先是乙個人,他用他的《死》向世人告示,他和普普通通的世人沒有什麼兩樣,在生命即將消失時,同樣有抱憾,有愧疚,有教訓,有擔心,有對親情的無限眷戀和關懷。若我們將以上七條,再進一步逐一分析,我們會驚奇地發現,這**是一名血性「鬥士」和兇猛「孤狼」,這分明是一位有血有肉,和藹可親的慈善老人,丈夫父親和家長。
讓我們首先看第一條,「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錢。——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這就是老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精神的生動寫照,但後半部分文字據說是老先生聽了別人的建議,後加上的,嚴格的做人原則和苛刻的要求中,還是給老朋友留足了面子,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
這第二條就更可以看出,老先生一生厚世薄己,厚人薄己,置自己身體於度外,心裡裝著全世界,唯獨沒有他自己的高尚情操。「趕快收斂,埋掉,拉倒。」越簡單越神速越好,生怕自己的後事,給親朋好友帶來半點牽扯和麻煩,在那個厚葬遺俗盛行的年代裡,作為乙個長者,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啊!
寥寥數語傳達了先生豁達賢明,知命樂天的生死觀和對親朋好友的體貼和關懷。
再看第三條,「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更讓人感到先生是多麼謙虛偉大啊!在當時的中國,魯迅先生已蜚聲海內外,他要求他的後人,在他死後,「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
」他把自己始終看作是人民的孺子牛,乙個再普通不過的平頭百姓。他對自己永不滿足,他的一生只有奉獻,唯獨不要回報,不要索取。這就是魯迅先生對人民對家人最大的情。
與其說,這一二三條體現的是是魯迅先生高風亮節的本質特徵。那麼後面幾條,集中的反映出先生作為乙個家長,丈夫,父親,老人在生命即將走向盡頭時候,對家人對子孫後代情深意長的肺腑之言和無限真情。第四條,「忘記我,管自己生活。
——倘不,那就真是胡塗蟲。」這其中,有對自己一生的抱憾,有對家人的歉疚,他叫後人忘記他,管自己的生活,從某種程度上,他不希望他的後代像他那樣一輩子過苦行僧式的生活,不願讓他們重蹈他的覆轍,一輩子窮困潦倒,一句「倘不,那就真是胡塗蟲。」是對家人最懇切的戒訓,乙個多麼仁厚,慈善而負責任的老人啊!
這第五條,就更直接,更情急意切了,「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這是父輩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總結,來諄諄教誨自己的後代啊!
先生一生才華橫溢,他的文學,他的繪畫和木刻,都代表著新文化時期的旗手作,堪稱名副其實的文學家和美術家。但是他對自己的一生並不滿意,甚至在教誨自己的後代時,用「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來自嘲自己,警示後代。「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
」這句話更是意味深長,對第四條,「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塗蟲。」不能不說是乙個「具體」的說明和「詳盡」的解釋。
他老人家在最後的時刻多麼希望他的後代不要和他那樣一輩子和自己較勁啊!多麼希望他們過上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啊!這是乙個偉大慈善的父老臨終時的肺腑之言啊!
它充滿著父輩對後代的無限關愛和眷戀,它的真切實在,如果有人在身邊的話,一定會感動得... >
2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看出 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而對反動派的憎惡
從《回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中可以看出魯迅是乙個什麼樣的人?
3樓:何春梅的大天地
乙個勤勞的人,乙個善於思考的人乙個友善的人,乙個和藹的人。
魯迅先生是個怎樣的人,魯迅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
亦夢之城 1 魯迅先生是個同情和關懷勞動人民,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2 人物簡介 魯迅 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 是他1918年發表 狂人日記 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 思想家 民主...
人間魯迅中魯迅的人個特點,人間魯迅中魯迅的三個人個特點
歲月不寒 1 招引了大群年輕的奴隸 含義 號召和發動了大量受壓迫被奴役的青年起來反抗。2分 2 鋪墊與厚飾 過分誇大 或美化 魯迅的偉大。1分 平凡的偉大才是真正的偉大 1分 鋪墊與厚飾所激發的,不是對真理的渴求,而是宗教式的膜拜,所以不主張。1分 3 作者認為魯迅是巨人的原因 高尚的人格 戰鬥的精...
魯迅是怎樣的人他,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 他
京城 老炮兒 魯迅先生是一個有思想 有民族大義 思想開放進步,時代造就的偉大的文學家。年輕時看到整個民族病弱的狀態激發了他學醫救國的志向,後來在日本學習過程中認識到中國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棄醫從文,決心用自己手中的筆改變中國人的思想。 是我國的文學家 革命家。也可以說是關心青年成長的思想家。魯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