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武德,習武者應做到哪些武德規範

時間 2021-11-04 04:55:19

1樓:清散閒人

武德是從事武術活動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和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簡而言之,就是武術道德。

武德的主要內容

武德是習武者的道德規範和道德品質。它包含著以下十個方面的基本內容。

1.武德高——愛國愛民,品德高尚。 為武之道,以德為本。習武首先要重視武德的學習,要有好的思想品質,這是提高武技的前提。

2.武旨正——強身健體,衛國防身。學習武術的宗旨要正確,練武是為了強健身體,掌握武技為人民服務,保衛國家和人民安全,絕非恃藝為非作歹,損害群眾利益。

3.武紀嚴——不鬥**,遵規守紀。有了一定的武術技能,不能逞凶鬥狠,無事生非,應該遵守各項法規制度,做遵紀守法的模範,並能夠主動同壞人壞事做鬥爭。

4.武風良——尊師愛生,互研拳學。在武林同仁中,要形成一種老師愛護學生,學生尊敬老師,互相尊重,共同研習武術的良好風氣,為武術的發展貢獻出乙份力量。

5.武禮謙——抱拳行禮,謙和禮貌。無論習武者之間,還是與其他人之間,都應該以禮相待,有禮有節,平易近人,謙虛誠懇,不能出口不遜,得意忘形,敗壞武德。

6.武志堅——意志堅強,百折不撓。武術,是一項內容繁多,技術性較高的運動專案,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這就要求習武者有堅強的意志,不怕困難,立志為武術事業獻身。

7.武學勤——拳不離手,勤學苦練。要學習好武術,就應該拳不離手,堅持不懈地朝演夕練,勤學苦練。歷史上武術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勤學的結果,只有這樣才能學習好武術。

8.武技精——鑽研武技,精益求精。 「藝無止境」,武術博大精深,內涵豐富,非一朝一夕所能窮盡,必須刻苦鑽研,不斷進取,精益求精,才能使武藝精湛。

9.武儀端——舉止莊重,容端體正。 習武者應該儀表端正,舉止文雅,表現出氣宇軒昂的精神風貌,不能衣裝不整,體態不端。

10.武境美——環境優美,井然有序。練習武術,要主動保持練習場地、生活環境的衛生,特別是訓練場地、衣物、器件等要擺放整齊,愛護公物,讓習武環境、生活環境優美整潔。

2樓:

武德,即武術道德。

武德之說始見於春秋時期的《左傳》,它對武德的內容歸納為七點:禁暴、戢兵、保大、公定、安民、和眾、豐財。我國各朝各代,武林各個門派都有自己的武德標準和戒約。

各朝武林中人歷來視不講武德者為惡人,各門派均有「未曾習武先修德」和「短德者不可與之學,喪理者不可與之教」的教訓。

我國古代的武林名人如岳飛、戚繼光、霍元甲等人,在習武之中無一不是目標明確、動機純良,以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為重,不謀私利而秉存大義,不畏**而捨己救人。他們為人虛懷若谷,講禮守信,學藝踏實有恆,精益求精,這些武林高手的人品和行為都可謂是今天習武者的楷模和行為規範。

當今少年兒童學習武術,不但應具有民族傳統的武德內容,還應具備有時代性的道德標準,應該做到:

一、明確學習武術的目的

少年兒童對武術的了解最初多是從電影中看到、**中聽到的,認為只要學好武術,就能飛簷走壁,走遍天下無敵手,進而對武術產生興趣。在這種認識基礎上去學習武術,往往會產生許多不應該發生的後果,因此,在一開始訓練時,即應該讓他們懂得:練習武術一為強身健體,二為防衛自身;要守紀律,講文明,講禮貌;要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在習武過程中,培養少年兒童的民族自豪感。

二、培養虛心學習,刻苦鑽研的習武態度

武術內容豐富,專案多樣,所謂強中自有強中手,能人背後有能人。因此,練習武術切不可驕傲自大,要虛心好學,尊敬師長,刻苦鑽研。這是成為一名優秀武術運動員的重要條件。

三、樹立助人為樂,不畏**的精神風貌

武林中歷來以助人為己任。少年兒童在練習武術時,就要像武林英雄一樣,要把學到的功夫用於幫助別人。遇到壞人時,不畏**,勇於同一切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作鬥爭。

同學之間則要相互尊重,相互學習,戒門戶之見,共同提高。

武德是中華民族的崇高美德借助武術形式的一種表現,它是指導習武者為人處事的一種道德規範,是武術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乙個重要方面。

為什麼習武要將武德?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很正常,因為習武是未了健身。

強壯身體,而不是學會武藝後,

欺負人。想打誰就打誰,這是

學武的禁忌,

4樓:匿名使用者

狗屁的武德,現在說的什麼習武之人要有武德都是現代社會和諧出來的東西,古人習武那主要就是強身健體,保家護院,不是有句話叫-習得文武藝,賣於帝王家嗎,呢嗎現在文明社會了,怕習武的人不好管教,就給你整個武德出來,那是給人們頭上套個緊箍咒,古時那些高人或有傳承的門派收徒也要考驗,但那考驗的更多是悟性,心性,跟武德都不搭邊,只有人老了,有民望了,歲數大了,你才又資格跟人談武德,不然你初出茅廬跟人講武德純粹找不自在啊,不要把我們現在的三觀套到古人身上,人都是很實際的東西,看的是實在,談那虛的不管飽。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哲學深刻地影響並建構了炎黃種族特定的思維方式,由於中國傳統哲學在思維方式上講求天人合一,重證悟和直覺,因此出現用價值來包容、替代事實判斷,而價值判斷的依據是道德,用道德判斷等同、取代對客觀事實的認識成為普遍的思維方式。因而,在現實生活中更多是重經驗、尚功用、輕分析。表現在傳統武術中是玄妙拳理、拳理同道、以師為父、難言意會、習武自悟。

同時,中國傳統哲學對傳統文化價值系統產生著深刻的影響,中國傳統哲學特別重視心性的修養,以倫理為本位。無論是儒家的盡心、知性、知天、養浩然正氣、重義輕利 ; 道家的法天、法地、法自然 ; 「無己」、「無待」逍遙之遊,均以高尚情志為根本。特別是儒教認為作為個人,他的生活與他人及國家密切相關,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做乙個孝順的兒子和善良的公民。

「君子務本,本立而到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辜鴻銘先生歸納中國人的性格為「溫良」。

因為中國人背後有一種比利益動機更起作用的、更高尚的、更為人們推崇的「責任」。這種責任影響著人們的意識和行為,對武士而言,他的個人行為是代表著乙個家族、乙個門派、甚至是代表著國家的利益,他有責任維護其整體的名譽和地位,因此講究禮儀,崇武尚德是他們義不容辭之舉。武士們更是「先天下之憂為憂,後天下之樂為樂」,總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原則。

傳統哲學的核心是「禮」。「禮教構成了國家的一般精神」 (法國 ·孟德斯鳩 ) 。由於「禮樂教化」的客觀社會環境,任何形式的活動,包括武術活動都必須「志於道、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不然便「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所謂的規矩就是在「禮」所要求的範圍內活動的規範。武術正是在這種「禮」的指導下建立自身價值意識,並逐漸形成「擇徒而授」、「師承嚴格」、「尊師重道」、「武德戒律」、「身心雙修」、「以武會友」、「點到皆止」等行為準則。

這些行為規範與準則在歷史的梳理,文化的積澱下,不斷完善、充實,使武術這一戰爭副產品在「禮儀之邦」的大熔爐裡逐漸地「禮」化。同時,謙讓、含蓄、隨和民族道德觀念的「禮」化,使武術運動形式也發生著以追求道德完善為重點,忽視身體競技技能發展,以健身娛樂的套路形式為主,忽略對抗搏擊的武勇之形。孔子就認為只有射箭比賽是君子之間唯一的競爭,「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揖讓而公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這種思想意識對武術的發展起到重大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武術原始的、人本能攻擊性的發展,限制了其征戰、格鬥的功能深化。

農業社會使中國人生活在一種注重心靈感受的生活之中,很少或沒有更多的功利意識。中國人推崇的「光宗耀祖」,這從功利角度看後代是難以給祖上任何實惠,給予的僅僅是世人所能體驗到的一種心理愉悅。發源於禮儀之邦、省略了許多繁文縟節的中國禮儀現已不能與日本禮節相提並論,但發自內心的禮儀卻更使人切實感受到誠摯之情。

武術在這種社會生活氛圍中逐漸走向民眾日常生活,以自我保健、自我娛樂為主導形式,武術技藝的高低是使人們愉悅的手段,武術器械成為人們裝點身份、門庭的飾物,習武被視為表現個人能力的方式。異化了的武術為滿足社會需求以及人的需要,在武術的套路、內容、演練等方面更多地貫穿了國人引以為榮的傳統文化,如以經典學說、理論命名的套路,以傳統哲學安排的動作內容,以傳統文化解釋的拳理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貫穿於套路之中的「禮」,如演練前的開拳禮、演練中的定勢禮、收勢的謝場禮,拜師學藝之前嚴格的儀式,學成出徒時隆重的禮儀,創立門戶莊嚴的禮俗。

這種「禮」更多地是給人一種心靈的愉快感受,使武術日益呈現為禮儀的「標誌」,卻不能產生更加實際的功利效應。

道家的「依乎天理,固其固然」的養生原則,使武術的身心雙修的屬性進一步鞏固和突現。《莊子 · 養生主》中指出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矣,殆」。道教的「潛心虛靜,息虛無為」等思想壓抑著武士的那種外向、好強、剛暴屬性的發展,使之拘泥於封建傳統的「禮」中。

佛教在民間的廣泛傳播與滲透,四大皆空、因果報應、生死輪迴、修得來身等觀點廣泛、深刻地影響著武術的精神核心,使武士在相當程度上懼怕行惡後報的命運,守「禮」講「德」的倫理意識深深地根植於他們的意識之中。

在中國古代著名經典中關於內養、修身的記載很多,均為勸導人們性命雙修。《淮南子 · 原道訓》載:「夫形者,生之舍也 ; 氣者,生之充也 ; 神者,生之制也 ; 一失位則三者傷矣」。

所以提出了內養、修身的原則是「將養其神,和弱其氣,平責其形」,「使之處其位,守其藏,而不得相干也」。此外,在《抱朴子》、《周易參同契》、《貴庭經》、《養生要素》等論著中亦有大量關於內養、修身的論述,這些經典對武術影響強烈,不僅豐富了武術的練功內容,促進了武術運動的科學性,更為習武者提供了直接的修煉之術。因此,習武者也格外追求「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

內養、修身本質是提高人的倫理道德修養水平,平時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以求修養境界不斷提高,成為虛懷若谷的、文而化之的謙謙君子。

中國古代物質文明走在世界前列的同時,精神文明也實實在在地成為世界各國的楷模。「文明就是人類智德進步的狀態。」 ( [ 日 ] 福澤諭吉) 確實如此,中國古代的文明發展,使其國民整體素質都得到了提高,從而形成了乙個良好、文明的社會環境,即使是源於戰爭的武術其文明色彩愈加濃厚。

在整個封建社會的歷史程序中,儒、釋、道三位一體,互相滲透,尤其是儒學影響深遠,使武術階層「禮」的倫理觀念更加根深蒂固。這一切使武術的發展順應了社會潮流,成為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成為中華文化中「禮」文化的具體顯現成分。

以「禮」為中心的習武戒律繁多,如《少林十戒》、《短打十戒》、武當《十傳、十不傳》,以及各門各派的戒律都折射出「仁者愛人」、「厚德栽物」、「仁、義、禮、孝、信」的傳統道德規範的影響。《青萍劍 · 劍箴》中有「一戒自矜、二戒務名、三戒好與人爭勝、四戒好殺、五戒目空一切」。少林戒約中論述到,只可備以自衛,切戒呈血氣之私,有好勇斗之舉。

近代武術家佟忠義在《武士須知》中較為全面地總結道:「有恆心、守紀律、尚謀略、勿驕矜、重信義」為習武者的「禮儀」——武德標準。在制定武德戒律的同時,武術界歷來講求「武以觀德」、「崇武尚德」、「未曾學藝先識禮,未曾習武先明德」。

在習武的同時追求武德的同步修煉,大凡武藝高強者,武德更令人敬佩。平時習武者尤其注重「手德」、「口德」、「心德」培養,即要求習武者不得炫耀武功,出手傷人,在相互較量鬥技時應手下留情,點到皆止。還應不狂妄、不損人、不挑撥、不揭短。

做到以誠待人,以禮待人,尊師重道,樂於助人,除暴安良,見義勇為,胸懷寬闊,氣量大度。 在社會發展進入資訊時代後,武德不僅對習武者是乙個十分有益的行為準則,更是全社會成員可借鑑的優良傳統。特別是現今全球文化大融合,社會結構已全然為業緣為主的時代,保持優秀民族文化活力,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文明程度是國人對全人類應做的貢獻。

具備高尚德行的人才是發揮「社會人」在社會群體中作用,保障個人智慧型、能力得以表露,保證社會整體實力提高,促進社會程序的前提。

習武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常練習武術的人一定身體都非常的好,而且對於血液迴圈也有很多好處,所以可以在平時練習一下武術。剛開始會特別的累,哪兒都疼,慢慢習慣之後會感覺很輕鬆,身體特別健康,不容易生病。那時候還小,披星戴月的操練感覺內臟都快跑出來了,所以各種手段偷懶,逃課 那時底子又差,乙個不對就被送醫院了,雖然後來休息的比練...

在鞋店做導購員應注意什麼

一 要做好一名鞋店導購員,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 1 來自於所在賣場的支援。賣場需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並且要有嚴厲的執行力,從而保證所有的導購員能在乙個公平合理的競爭平台上業務。2 來自二級 商和廠方業務人員的支援。商與業務員也應有效的收集競爭對手的產品 和市場活動的資訊,並及時有效的調整經營對策。二 ...

什麼是一呼百應,什麼是一呼百應

一呼百應是乙個成語,一呼百應 y h b i y ng 一呼百應的本 釋是 乙個人呼喊,馬上有很多人響應。它的近義詞有 一呼百諾 應者雲集 響應風從等,反義詞有 孤立無援 孤家寡人 孤掌難鳴等等。我知道你懸給130分肯定不是僅僅來求答成語解釋的,而是你最近是否遇到了一些什麼事情,讓你心裡比較糾結,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