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哲夫成鋮
此句出自諸葛亮的《戒子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君子的操守,(應該)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不澹泊就不能明晰志向,不寧靜就不能**遠矚。
學習必須靜心,才識需要學習, 不學習無從拓廣才識,不立志不能學習成功。沉迷滯遲就不能勵精求進,偏狹躁進就不能冶煉性情。年年歲歲時日飛馳,意志也隨光陰一日日逝去,於是漸漸枯零凋落,大多不能經時濟世,可悲地困守著貧寒的居舍,那時(後悔)卻**來得及!
2樓:權心藍玫瑰
寧靜致遠此句出自諸葛亮的《戒子篇》。
它的意思是: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3樓:匿名使用者
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釋義 澹泊:不追求名利;寧靜:心情平靜沉著。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出處 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4樓:匿名使用者
要求自己修身養性,達到澄明的境地
5樓:水飄柔
就像,遠方的聲音,你要靜下心來,才能聽到,
6樓:匿名使用者
靜水流深,默默努力的力量是是不可估量的!!!
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 20
7樓:文化永生
寧靜致遠
讀音:níng jìng zhì yuǎn釋義:只有心境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 有所作為。
出處:《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泊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
譯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
造句:他待人謙恭謹慎,學習孜孜不倦,生活簡單樸素,有寧靜致遠的精神境界和嚴謹自律的道德品質。
8樓:孫老闆
寧靜致遠的意思是: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遠大的目標。
【近義詞】高風亮節、恬淡寡欲、淡泊名利
【反義詞】急功近利
擴充套件資料
1、寧靜致遠的近義詞
高風亮節
【解釋】:高風:高尚的品格;亮節:堅貞的節操。形容道德和行為都很高尚。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藍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聖哲與偉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們的高風亮節。」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形容道德和行為很高尚
2、寧靜致遠的反義詞
急功近利
【解釋】:功:成功;近:眼前的。急於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出自】: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示例】:而~,不避聲色,則陽明學為厲階。 ◎章炳麟《答夢庵》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形容急於求成
9樓:甘秀珍年燕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的《誡子書》
中國的知識分子向來重視精神修養。諸葛亮在《誡子書》的開篇便諄諄告誡他的子弟,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這篇短文中,「淡泊」、「寧靜」的氣息處處瀰漫。
然而,我們如果從《誡子書》中讀出超然的、非功利的人生態度來,願意將「淡泊」、「寧靜」作為座右銘,以此安放自己的靈魂,做乙個精神上的自養自足者,這可是諸葛亮《誡子書》的原意?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顯然,「淡泊」、「寧靜」是「明志」、「致遠」的必要條件,而「明志」、「致遠」則是「淡泊」、「寧靜」的最終目標。諸葛亮在「書」中強調:「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就是說,立志於學、靜心求學是手段和過程;養成學問、增長才幹才是目的。那麼增長才幹又是為了什麼呢?了解我國歷史議價的朋友都知道,中國知識分子提倡的修復,作為內在道德實踐與出世的宗教家所講究的修養之不同就在於其強烈的入世精神。
諸葛亮自不例外。《誡子書》所談之養心修身學問是有明確的終極指向的,那就是「接世」——為世所用,有用於世!就是對國家、對社會有所益處。
這就是諸葛亮的「寧靜」、「致遠」所要告訴我們的全部意義!
諸葛亮當年「躬耕於南陽,苟全生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可謂「淡泊」、「寧靜」之極。然而,其心憂國家,有澄清天下之志,並為此做了長期的不懈努力,讓雄才大略的劉備生出「猶魚之有水」之感;助劉備聯孫權抗曹操,成就帝業;輔劉禪勵精圖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一生對「致遠」的執著。
參考資料:
10樓:匿名使用者
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經常在別人家的客廳裡看見「寧靜致遠」的中堂,也沒有深究寧靜致遠到底是什麼含義,只是感覺是 不要煩躁、心胸開闊 的意思。昨日和朋友談起這個,回來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了「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出自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是諸葛亮告誡他兒子如何作學問的一封信裡說的,這一篇《戒子書》,也充分表達了他的儒家思想的修養。所以後人講養性修身的道理,老實說都沒有跳出諸葛亮的手掌心。
他教兒子以「靜」來做學問,以「儉」修身,儉不是節省用錢;自己的身體、精神也要保養,簡單明瞭,一切乾淨利落,就是這個「儉」字。「非淡泊無以明志」,就是養德方面;「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修身治學方面;「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是求學的道理;心境要寧靜才能求學,才能要靠學問培養出來,有天才而沒有學問修養,我們在孔子思想裡也說過的,「學而不思,思而不學」的論點,和「才須學也」的道理是一樣的。
「非學無以廣才」,縱然是天才,如沒有學問,也不是偉大的天才。所以有天才,還要有廣博的學問。學問**來的?
求學來的,「非靜無以成學」。連貫的層次,連續性的對仗句子。「慆慢則不能研精」,「慆慢」也就是 「驕傲」的這個「驕」字。
講到這個「驕」字很有意思,我們中國人的修養,力戒驕傲,一點不敢驕傲。而且驕傲兩個字是分開用的:沒有內容而自以為了不起是驕,有內容而看不起人為傲,後來連起來使用為驕傲。
而中國文化的修養,不管有多大的學問、多大權威,一驕傲就失敗。孔子在『論語』中提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乙個人即使有周公的才學,有周公的成就,假使他犯了驕傲和很吝嗇不愛人的毛病,這個人就免談了。
看諸葛亮的《戒子篇》,同他作人的風格一樣,什麼東西都簡單明瞭。這道理用於為政,就是孔子所說的「簡」;用以持身,就是本文所說的「儉」。但是文學的修養,只是一種附庸,這是作學問要特別注意的。
現在是乙個資訊過剩的時代,也是乙個煩躁的時代,是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能夠安靜下來,看一本書、聽一首歌、寫一行詩、似乎也是一種奢侈。其實,只要寧靜、淡泊,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就會活得充實、輕鬆。
11樓:那昌費梓露
寧靜致遠: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實現更遠的目標。
或:只有心境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得古法書新意
有所作為。
12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點說,就是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靜下心來才能更深更細更遠的審視問題
13樓:
只要能靜下心來做某事,就能走得更遠。
「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
14樓:匿名使用者
寧靜致遠 [ níng jìng zhì yuǎn ] :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遠大的目標。
出處: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道家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有引用。
1、諸葛亮 《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2、道士葛洪曰:「無為自化,清靜自在」。寧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恬和、安寧,如一泓秋水,映著明月。
擴充套件資料
近義詞高風亮節 [ gāo fēng liàng jié ]
也說高風峻節。形容人品格高尚,有堅貞的節操。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一:「余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於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心也。」
出 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余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於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心也。」
例 句但就是這麼乙個,也可以讓我們見到千千萬萬革命母親的~。
15樓:hao大森
意思是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寧靜致遠出自: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成語: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拼音: dàn bó míng zhì, níng jìng zhì yuǎn
解釋: 澹泊:不追求名利;寧靜:心情平靜沉著。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出處: 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示例: 至於寬閒之野,寂寞之濱,每自寓其天懷之樂,而澹泊明志,寧靜致遠,未嘗不處處流露。(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三)
造句:1、有些時候,真的是覺得萬念俱灰,說什麼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要不是身上還有那麼多責任未了,是真的想割捨掉這紅塵。
2、不必走過千山萬水,才有寧靜致遠的神韻;不必看盡世間百態,才有豁然開朗的胸懷。匆匆歲月,如白駒過隙,萬事等不起,努力打拼,職場雄起。
3、律己修身以養德,淡泊寡欲以養神,寧靜致遠以養氣,怡情放懷以養和,閱讀萬卷以養識,破惑質疑以養腦,礪節篤行以養志,文明做人以養心。
16樓:桂望亭庫昭
此句出自諸葛亮的《戒子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君子的操守,(應該)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
不澹泊就不能明晰志向,不寧靜就不能**遠矚。學習必須靜心,才識需要學習,
不學習無從拓廣才識,不立志不能學習成功。
沉迷滯遲就不能勵精求進,偏狹躁進就不能冶煉性情。
年年歲歲時日飛馳,意志也隨光陰一日日逝去,於是漸漸枯零凋落,大多不能經時濟世,可悲地困守著貧寒的居舍,那時(後悔)卻**來得及![按]澹(音dan4)泊:恬淡,淡泊。
yin慢:放縱、懶散。
寧靜致遠什麼意思,「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
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出自 三國 蜀 諸葛亮 戒子書 原句為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 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 實現 遠大的目標。誡子書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
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寧靜致遠什麼意思 為什麼致遠
喬木查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出自 三國 蜀 諸葛亮 戒子書 原句為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 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 實現 遠大的目標。誡子書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寧靜致遠什麼意思 為什麼致遠
乙個人心緒不安靜下來就不能提高思想覺悟,不在艱苦環境中磨練就不能提高道德情操。寧靜致遠釋義 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遠大的目標。寧靜致遠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道家劉安的 淮南子 主術訓 蜀漢丞相諸葛亮的 誡子書 也有引用。寧靜致遠出處 諸葛亮的 誡子書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