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蟲草
寧靜致遠指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實現更遠的目標。 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有引用。
《淮南子:主術訓》片段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 荊鵬書而望也。
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 。
青梅煮酒裡有兩個英雄人物,乙個長歌當嘯,豪氣沖天,指點群雄;乙個寄人籬下,一味謙恭,裝孬不折本,他們就是曹操和劉備。 青梅煮酒論英雄 。三國時,董承約劉備等立盟除曹。
劉恐曹生疑,每天澆水種豆;曹聞知後,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議論天下英雄。當曹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聞之大驚失箸。風和日麗的天氣突然雷雨大作,劉以膽小、怕雷掩飾而使曹操釋疑,並請征剿袁術、此時關羽張飛趕到,乃藉以脫身。
曹當時是以試探的心理來設宴的,而劉則誠惶誠恐,希望不要引起曹的懷疑。 《煮酒論英雄》這一篇絕世妙文把他們兩人的心態刻畫得淋漓盡致,其中有乙個細節是:操以手指玄德,然後自指曰: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
玄德乃從容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
2樓:匿名使用者
寧靜致遠源自諸葛孔明的戒子書,青梅煮酒是劉備同曹操的典故。都是三國的事
「寧靜致遠青梅煮酒」是什麼含義?
3樓:匿名使用者
寧靜致遠:
指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實現更遠的目標。
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有引用。
青梅煮酒:
乙個長歌當嘯,豪氣沖天,指點群雄;乙個寄人籬下,一味謙恭,裝孬不折本,他們就是曹操和劉備。 青梅煮酒論英雄 。三國時,董承約劉備等立盟除曹。
劉恐曹生疑,每天澆水種豆;曹聞知後,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議論天下英雄。當曹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聞之大驚失箸。風和日麗的天氣突然雷雨大作,劉以膽小、怕雷掩飾而使曹操釋疑,並請征剿袁術、此時關羽張飛趕到,乃藉以脫身。
曹當時是以試探的心理來設宴的,而劉則誠惶誠恐,希望不要引起曹的懷疑。
誡子書《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
誡子書⑴
夫君子之行⑵,靜以修身⑶,儉以養德⑷。非澹泊無以明志⑸,非寧靜無以致遠⑹。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⑺,非學無以廣才⑻,非志無以成學⑼。
慆慢則不能勵精⑽,險躁則不能冶性⑾。年與時馳⑿,意與日去⒀,遂成枯落⒁,多不接世⒂,悲守窮廬⒃,將復何及⒄!
⑴誡:警告,勸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⑷養德:培養品德。
⑸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寧靜:這裡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⑺才:才幹。
⑻廣才:增長才幹。
⑼成:達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經心。慢:懈怠,懶惰。勵精:盡心,專心,奮勉,振奮。
⑾險躁:冒險急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與:跟隨。馳:疾行,這裡是增長的意思。
⒀日:時間。去:消逝,逝去。
⒁遂:於是,就。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像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務,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窮廬:破房子。
⒄將復何及:又怎麼來得及。
白話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
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
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古詩文網[引用時間2018-1-15]
青梅煮酒是什麼意思??
4樓:w晴天去看海
意思是以青梅為佐酒之物的例行節令性飲宴活動。《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中的乙個片段。
三國時,董承約會劉備等立盟除曹。劉備恐曹操生疑,每天澆水種菜;曹操聞知後,以青梅綻開,煮酒邀劉備宴飲,議論天下英雄。當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聞之大驚失箸。
時雷雨大作,劉備以膽小、怕雷掩飾而使曹操釋疑,並請征剿袁術、藉以脫身。
5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三國中的一段:
劉備被曹操所控制,只好在後院種菜,掩人耳目。
一日,曹操派人來請劉備,去喝酒。劉備不敢不從。
二人走到乙個亭子裡,坐,飲酒暢談。(亭子在花園裡,四周種著青梅)席間,曹操問劉備天下誰是英雄?劉備答了很多人的名字,包括當時雄霸四州的袁紹,以及孫策,袁術等人。
曹操只是搖頭。
最後,劉備只得問曹操認為誰是英雄。
曹操說了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其中的是使君指的是劉備。
青梅煮酒論英雄 並不是用青梅煮酒
青梅是一件事 煮酒是一件事 論英雄又是一件事已經發過這個了,不過這位朋友不清楚,就告訴你一篇吧~
寧靜致遠的出處及含義?
6樓:田珊吳淵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
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
7樓:小小芝麻大大夢
寧靜致遠釋義: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遠大的目標。
寧靜致遠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道家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有引用。
寧靜致遠出處:諸葛亮的《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譯文: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 20
8樓:文化永生
寧靜致遠
讀音:níng jìng zhì yuǎn釋義:只有心境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 有所作為。
出處:《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泊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
譯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
造句:他待人謙恭謹慎,學習孜孜不倦,生活簡單樸素,有寧靜致遠的精神境界和嚴謹自律的道德品質。
9樓:孫老闆
寧靜致遠的意思是: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遠大的目標。
【近義詞】高風亮節、恬淡寡欲、淡泊名利
【反義詞】急功近利
擴充套件資料
1、寧靜致遠的近義詞
高風亮節
【解釋】:高風:高尚的品格;亮節:堅貞的節操。形容道德和行為都很高尚。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藍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聖哲與偉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們的高風亮節。」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形容道德和行為很高尚
2、寧靜致遠的反義詞
急功近利
【解釋】:功:成功;近:眼前的。急於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出自】: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示例】:而~,不避聲色,則陽明學為厲階。 ◎章炳麟《答夢庵》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形容急於求成
10樓:甘秀珍年燕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的《誡子書》
中國的知識分子向來重視精神修養。諸葛亮在《誡子書》的開篇便諄諄告誡他的子弟,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這篇短文中,「淡泊」、「寧靜」的氣息處處瀰漫。
然而,我們如果從《誡子書》中讀出超然的、非功利的人生態度來,願意將「淡泊」、「寧靜」作為座右銘,以此安放自己的靈魂,做乙個精神上的自養自足者,這可是諸葛亮《誡子書》的原意?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顯然,「淡泊」、「寧靜」是「明志」、「致遠」的必要條件,而「明志」、「致遠」則是「淡泊」、「寧靜」的最終目標。諸葛亮在「書」中強調:「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就是說,立志於學、靜心求學是手段和過程;養成學問、增長才幹才是目的。那麼增長才幹又是為了什麼呢?了解我國歷史議價的朋友都知道,中國知識分子提倡的修復,作為內在道德實踐與出世的宗教家所講究的修養之不同就在於其強烈的入世精神。
諸葛亮自不例外。《誡子書》所談之養心修身學問是有明確的終極指向的,那就是「接世」——為世所用,有用於世!就是對國家、對社會有所益處。
這就是諸葛亮的「寧靜」、「致遠」所要告訴我們的全部意義!
諸葛亮當年「躬耕於南陽,苟全生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可謂「淡泊」、「寧靜」之極。然而,其心憂國家,有澄清天下之志,並為此做了長期的不懈努力,讓雄才大略的劉備生出「猶魚之有水」之感;助劉備聯孫權抗曹操,成就帝業;輔劉禪勵精圖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一生對「致遠」的執著。
參考資料:
11樓:匿名使用者
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經常在別人家的客廳裡看見「寧靜致遠」的中堂,也沒有深究寧靜致遠到底是什麼含義,只是感覺是 不要煩躁、心胸開闊 的意思。昨日和朋友談起這個,回來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了「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出自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是諸葛亮告誡他兒子如何作學問的一封信裡說的,這一篇《戒子書》,也充分表達了他的儒家思想的修養。所以後人講養性修身的道理,老實說都沒有跳出諸葛亮的手掌心。
他教兒子以「靜」來做學問,以「儉」修身,儉不是節省用錢;自己的身體、精神也要保養,簡單明瞭,一切乾淨利落,就是這個「儉」字。「非淡泊無以明志」,就是養德方面;「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修身治學方面;「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是求學的道理;心境要寧靜才能求學,才能要靠學問培養出來,有天才而沒有學問修養,我們在孔子思想裡也說過的,「學而不思,思而不學」的論點,和「才須學也」的道理是一樣的。
「非學無以廣才」,縱然是天才,如沒有學問,也不是偉大的天才。所以有天才,還要有廣博的學問。學問**來的?
求學來的,「非靜無以成學」。連貫的層次,連續性的對仗句子。「慆慢則不能研精」,「慆慢」也就是 「驕傲」的這個「驕」字。
講到這個「驕」字很有意思,我們中國人的修養,力戒驕傲,一點不敢驕傲。而且驕傲兩個字是分開用的:沒有內容而自以為了不起是驕,有內容而看不起人為傲,後來連起來使用為驕傲。
而中國文化的修養,不管有多大的學問、多大權威,一驕傲就失敗。孔子在『論語』中提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乙個人即使有周公的才學,有周公的成就,假使他犯了驕傲和很吝嗇不愛人的毛病,這個人就免談了。
看諸葛亮的《戒子篇》,同他作人的風格一樣,什麼東西都簡單明瞭。這道理用於為政,就是孔子所說的「簡」;用以持身,就是本文所說的「儉」。但是文學的修養,只是一種附庸,這是作學問要特別注意的。
現在是乙個資訊過剩的時代,也是乙個煩躁的時代,是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能夠安靜下來,看一本書、聽一首歌、寫一行詩、似乎也是一種奢侈。其實,只要寧靜、淡泊,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就會活得充實、輕鬆。
寧靜致遠什麼意思,「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
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出自 三國 蜀 諸葛亮 戒子書 原句為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 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 實現 遠大的目標。誡子書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
寧靜致遠是啥意思,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
哲夫成鋮 此句出自諸葛亮的 戒子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君子的操守,應該 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不...
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寧靜致遠什麼意思 為什麼致遠
喬木查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出自 三國 蜀 諸葛亮 戒子書 原句為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 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 實現 遠大的目標。誡子書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