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志南的全文翻譯,《項脊軒志》的全文翻譯

時間 2022-01-08 20:25:12

1樓:啥是莫名其妙

注:(前面先廢話一下,意思在最後面)

南宋志南和尚《絕句》賞析

絕句(古木陰中繫短篷)

南宋• 僧志南

古木陰中繫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注釋】:1.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稱。

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莖桿直立,長老了可做拐杖。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

詩人拄杖春遊,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彷彿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遊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 使這位老和尚 遊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橋東和橋西,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遊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 "東",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譬如春神稱作東君,東風專指春風。

詩人過橋東行,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無論西行、北行、南行,都沒有這樣的詩意。

詩的後兩句尤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 早春的風。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富於畫意。

楊柳枝隨風蕩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稱早春時的雨為"杏花雨", 與稱夏初的雨為"黃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南宋初年,大詩人陸游已將杏花和春雨聯絡起來。 "沾衣欲溼",用衣裳似溼未濕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

試想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 細雨沾衣,似溼而不見溼,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怎樣不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這樣興致勃勃地走下去,遊賞下去,到他想起應該歸去的時候,怕要體力不支,連藜杖也扶他不動了吧?不必多慮。 詩的首句說:

"古木陰中繫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嗎?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來,那小船偏激在溪水邊老樹下,正待他解纜回寺呢。

志南〈絕句〉詩賞析

◎初旭古木陰中繫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在《宋詩紀事》中,志南僧就留有這麼一首詩,且還沒有實質性的題目,只是借詩的形式題了乙個不關意旨的詩題。然而就是這一首詩才使後人知其名,尤其是詩的後兩句寫二月天的輕柔涼美,生動而活脫,遂成為千古名句。

詩寫的是二月天裡的真切感受。蒼拙古木林中,於岸邊樹陰之處停下小船,系上纜繩,然後登上河岸。「短篷」即小舟。

此一句開篇,似乎氣氛有些陰鬱。古木濃陰,置身其中,四圍不免充溢頹腐之氣,還會使人想起有古木便會有悲鳥,「悲鳥號古木」,似乎已經是定勢了的一種意象組合。然而詩僧卻就此打住,只是「古木陰中」,點到為止,化腐朽為神奇,不偏不倚地撐出乙隻小船來,且不緊不慢,停停噹噹地繫在岸邊,悠悠之中,很有方寸。

雖不是「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儲光羲《釣魚灣》)般的旖旎與幽麗,但卻也別有一種清涼幽靜的美感,繫舟後,詩僧拄著藜杖,踏上小橋,奔橋東而去,古木斑駁,水流汩汩,似乎能聽到詩僧拄藜杖系板橋的篤篤之聲;身影蕭疏,一步步,隱入了橋東那另乙個世界裡。「杖藜」即為拐杖。宋代秦觀《寧浦書事》詩之五曾有「身與杖藜為二,對月和影成三」句,將杖藜和自身來了乙個意識的平等,互為依託。

志南此詩更絕,杖藜在他意識中已遠沒有了「我扶」之作用,也沒有「互扶」之作用,倒是反過來了,是「杖藜扶我」,詩僧自己成了不是杖藜的的杖藜,這是怎麼回事?實際上,志南此說才正和常道。在平常人看來,拐杖是人扶著走路的,可正是靠人扶,拐杖才成為拐杖,如沒有了人,拐杖何以得立,人可以不扶杖,但杖必須得扶人。

因此,不是人扶杖藜,而是杖藜扶人,自然便是「杖藜扶我過橋東」了。禪者的觀物方式,表面看去有悖邏輯和常理,但正是這種反常,才構成了神詩的奇趣,最終又歸合常道。這其中,是深契事理的,只不過是比常人更深入一層,更有曲折之感。

這就是禪家所說的「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的意蘊與真諦。

在帶著節奏的「篤篤」聲中,杖藜扶著詩僧從橋西來到了橋東。橋東橋西,似乎給人兩個世界之感,那邊還是古木垂垂,濃陰鬱鬱,而這邊卻是杏花春雨,楊柳和風。「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兩句是說在二月天裡,沾人衣服直要潮濕的,是那杏花開時常下的杏花雨;吹人臉面而不覺寒冷的,是那楊柳樹中吹來的楊柳風。「杏花雨」是指清明時節杏花盛開,細雨潤澤的景象。「欲溼」是似溼未溼,欲擾猶濕,濕而不沾,沾而不淋的若即若離的狀態。

這正是杏花雨帶給人輕夢一般的愜意和融洽。更兼那使柳絲依依,輕柔和煦,吹在臉上涼美而不寒冷的二月春風,真正構成了乙個如詩如夢的境界。人置其中,看如煙杏花,如線楊柳;感如酥細雨,如絲和風,也正如蟬翼紗幕之後,欣賞明眸流睇之美,表達了對大自然的一種特殊感情。

宋人趙與虤《娛書堂詩話》卷上載:「僧志南能詩,朱文公嘗跋其卷雲:南詩清麗有餘,格力閒暇,無蔬氣。

如雲:「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予深愛之。

」朱熹能為其詩作跋,在當時實屬不易,於此也可看出志南詩在當時的影響。朱熹以這首〈絕句〉為例,說其詩「無蔬氣」。宋人論僧詩,「無蔬筍氣」似乎是最高境界。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卷五十七引《西清詩話》雲:「東坡言僧詩要無蔬氣,固詩人龜鑑。」就是說僧詩要具清撥之韻,有本分家風,水邊林下氣象。

看來志南此詩頗合標準,才贏得凡事講究標準的朱熹的稱讚。

實際上,有無「蔬筍氣」並不見得是論僧詩的最高標準。僧也罷,俗也罷,在詩之真諦上並沒有截然界限,「真詩人必不失僧侶心,真僧侶亦必有詩人心。」(錢鍾書《談藝錄》八八引法國白瑞蒙《詩醇》語)志南此詩被人稱賞,主要還是於平常景物中寫出了一種詩趣,或是禪趣。

那種橋東橋西的不同境界,那種「枝藜扶我」的反常合道,那種杏花雨、楊柳風的柔美清麗,既是平常的,又是滿含詩味的。誠如錢鍾書先生在《談藝錄》中所說:「平常非即慣常。

譬如人莫不飲食,而知味者則鮮。凝神忘我而自覺,則未忘我也;及事過境遷,亡逋莫追,勉強揣摹,十不得一。微茫渺忽,言語道窮,故每行而不能知,知而不能言,不知其然而然。

」同是平常景,不同的人便會有不同的「言」,取得不同的審美收穫。成佛成魔一念間,志南留下一首好詩,正是他橋東到橋西知其然而然的緣故。

終於說完了,意思其實就是:乘小船沿溪水而來,我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 細雨沾衣,似溼而不見溼,和風迎面吹來,楊柳枝隨風蕩漾,不覺有一絲兒寒意。

2樓:汏清

可以這樣翻譯:在參天古樹的濃陰下,系了小船,拄著藜仗,慢慢走過橋,向東而去。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粘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

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另人陶醉。

《項脊軒志》的全文翻譯

3樓:匿名使用者

《項脊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33539軒志》譯文:

項脊軒,就是原來的南閣子。室內面積僅一丈見方,可容一人居住。由於是一間有百年歷史的老房子,灰塵與泥土常從屋頂上漏下來,特別是下雨時,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動桌子,看來看去沒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門朝北開,不能直接受到陽光的照射,一過中午,太陽偏了,屋裡就暗了下來。我稍微給它加以修補,使上面不再漏雨、落灰。室前新開四扇窗戶,院子四周砌上圍牆,用來擋住南邊射來的陽光,經日光反照,屋子裡才明亮起來。

在庭前我又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往日的欄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各種圖書堆滿了書架,我在這裡生活悠然自得,有時長嘯或吟唱,有時靜悄悄地獨自坐著,自然界的聲響都能清晰地聽到;庭前、階下卻異常寂靜,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離開。在農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月高懸,照在牆上。

月光下,庭中桂樹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 可是我在這裡居住,喜悅的感受多,悲愴的感受也很多。

在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乙個整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後,室內外小門多了,隔牆到處都是。東家的狗對著西家叫,客人得越過鄰居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棲宿。

庭中開始用籬笆隔開,後來又用牆隔離,總共變動了兩次。家裡有乙個老婆婆,曾經在這裡居住過。這位老婆婆,是侍候我死去的祖母的僕人,在我家曾做過兩代人的乳母,母親在世時待她很好。

軒的西邊和內室相連,母親曾經到軒中來。老婆婆時常對我說:「這地方,你母親曾經站在這兒。

」老婆婆還說:「你姐姐小時候,我抱在懷中,她孤弧地哭著;你母親聽見了就用手指輕敲著房門說:『孩子冷嗎?

想吃東西了麼?』我在門外—一向你母親作回答。」老婆婆的話沒有說完,我感動得哭了,老婆婆也流下激動的眼淚。

我從十五歲起,就在軒中讀書。一天,祖母來看我,她說:「我的孩子,好長時間沒看到你的影子。

為什麼整天默默地在這裡,真像個女孩子了?」臨走時,她用手輕輕地掩上軒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家的人長期以來讀書沒有得到功名,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呀!

」不一會兒,又拿了乙個象笏到軒裡來,說:「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間拿著去朝見皇帝用的,日後你應當用到它!」回憶舊日的這些事,好像昨天剛發生,真叫人長聲悲號不已啊!

項脊軒的東邊以前曾經做過廚房,人們到廚房去,必須從軒前經過。我關著窗子住在裡面,時間長了,能根據外面人們走路的腳步聲辨別是誰。項脊軒共遭過四次火災,竟然沒有焚毀,大概是有神保護的緣故吧。

我說:「蜀國的寡婦清繼承並守住了硃砂礦,利潤天下第一。後來秦朝皇帝為她建造了懷青台。

劉備與曹操爭奪天下,諸葛亮從隆中起家,當諸葛亮和清在角落不被人知道的時候,世人怎麼能夠知道他們兩?我渺小地在項脊軒,正揚起眉毛眼睛一睜一閉,以為會有奇特的景象,知道這種情況的人認為我和淺井的青蛙有什麼區別。

我已經作了上面這篇志,過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她時常到軒中,向我問及一些歷史故事,有時靠著桌子學寫字。妻子回娘家去省親,回來以後轉述她的小妹妹們的話說:「聽說姐姐家裡有閣子,那麼什麼叫閣子呢?

」以後過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項脊軒逐漸破敗,也不修理。此後又過了兩年,我臥病在床,閒極無聊之際,才派人再次修繕南閣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

然而此後我長期羈留在外,不常回到軒中居住。

庭前有一棵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親手種下的,今天已經高高地矗立著,枝葉繁盛,像一把撐開著的巨傘一樣了.

項脊軒志的翻譯,項脊軒志的原文和翻譯

bloody丨木木 項脊軒,是過去的南閣樓。屋裡僅僅一丈見方,只可容納一個人居住。這是已有上百年的老屋子,屋頂牆上的 泥土從上邊漏下來,雨水也往下流 我常常移動書桌時,環顧四周沒有可以安放的地方。又朝北,不能照到陽光,天一過中午就已經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從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開了四扇窗子,...

向脊軒的全文翻譯,項脊軒志的原文和翻譯

項脊軒,就是原來的南閣子。室內面積僅一丈見方,可容一人居住。由於是一間百年老屋,灰塵和泥土常從屋頂上漏下來,尤其是 下雨時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動桌子,環顧四周沒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門朝北開,不能得到陽光照射,太陽一過中午,屋裡就暗了下來。我稍微加以修補,使屋頂不再漏雨。室前就開四扇窗戶,院子四周...

絕句宋志南的全詩意

愛笑的 宋代詩人志南的 絕句 全詩的意思是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 拄著柺杖,走過小橋,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絲絲細雨,淋不溼我的衣衫 它飄灑在豔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陣陣微風,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 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颺。擴充套件資料 一 全詩內容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