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吃粽子:粽子也是藥膳的一種。糯公尺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和荷葉。
2、掛艾葉菖蒲:端午過後,邪氣主要是濕熱、穢濁,所以要芳香化濕,芳香化濁,端午節的習俗中總離不開芳香。
3、佩戴香包:端午節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4、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裡加入微量雄黃而成。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
5、賽龍舟: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俗活動,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
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重要的是全現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端午節有什麼習俗?
2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五月節」,或「詩人節」。
端午節這一天,人們常於正午時分奉貢粽子醴酒祭祀祖先;用艾草、蒲菖插置門前,說是可以「避邪驅暑」;有些地方還舉行龍舟競賽,叫做「遊江」,藉此弔念屈原。
屈原,戰國時代楚國人。他博學多識,善於治亂,為楚國三閭大夫。起先很得楚懷王重視,後由於靳尚從中挑撥而為懷王疏遠。
屈原憤而作《離騷》以寄慨。楚襄王後來又把屈原貶謫到江南。屈原又作漁父諸篇,以表示他的憂國憂民之情。
西元前299年5月5日,楚國滅亡。屈原遂投汨羅江而死,享年67歲。
楚人仰慕屈原的賢德,找不到屍體,於是就駕舟江上,播旗擊鼓,以招忠魂;並把公尺飯裝在竹節內,灑於江中餵食魚蝦,希望這樣能保全屈原的屍體。
這種風俗,後經楚地而傳於全國。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古時的招魂小舟,逐漸演變為現在的龍舟競渡,竹節公尺飯後演變成竹葉粽子。
3樓:想我所想隨性而為
1、躲端午,舊時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躲端午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此習俗宋代似已形成。
2、沐蘭湯,是中國節日端午節的一種衛生習俗。首先一身著漢服的女性端著一盆艾葉水,人們排好隊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裡的水,在參加活動的人雙手、額頭、脖頸輕輕拂拭一下,以示驅除晦氣。
3、畫額,傳統節日習俗,在端午節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以鎮邪。
4、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5、放風箏是民間傳統遊戲之一,清明節節日習俗。風箏又稱風琴、紙鷂、鷂子、紙鳶。起源於中國,是一種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通訊工具,第乙個風箏是魯班用竹子做的,後來只有皇宮裡才有紙鳶。
閩南語稱風吹。
4樓:匿名使用者
吃粽子,鹹鴨蛋,賽龍舟,雄黃酒
關於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5樓:匿名使用者
1、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
。粽子由來已久,花
專樣繁多。據記載,早屬在春秋時期就有粽子,當時人們用菰葉(茭白葉)包黍公尺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筒粽」。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慶食品。
2、劃龍舟
賽龍舟歷史悠久,已流傳兩千年以上,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
3、拴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在端午這一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以驅邪,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
4、飲蒲酒、雄黃酒、硃砂酒
在端午節,人們用菖蒲艾蓬等浸酒蘸灑於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
5、打午時水
端午,是五月初五,「五」(午)是陽性,古人認為這一天的午時陽氣最盛,端午午時驅邪最佳,所以端午當天有取「午時水」的說法,用來煮飯、燒水、煮湯,具有辟邪、淨身、除障的效果。
6樓:九妹
賽龍舟,是端午節bai的主要du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zhi因捨不得賢臣屈原dao投江版死去,許多人划船追
權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7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習俗:
扒龍覆舟、掛艾草制與菖蒲、端午食粽、放紙鳶bai、洗草藥水du、拴五色絲線、打午時zhi水、鑄dao陽燧、浸龍舟水、佩豆娘、貼午時符、畫額、薰蒼朮、躲端午、避五毒、採藥、制涼茶、飲蒲酒、雄黃酒、硃砂酒、端午雨、跳鍾馗、鬥草、打馬球。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公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
「飛龍在天」。端午龍星既「得中」又「得正」,處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龍德顯揚。
端午節有什麼習俗?
8樓:莫不可明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民間傳統的節日,歷史上也叫端陽節、天中節。「端午」本名「端五」,也叫「重五」、「重午」。
《康熙大興縣志》載,這一天少女要「佩靈符,簪榴花」,因此又名「女兒節」。
提起端午節,自然會想起包粽子和划龍舟,這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而舉行的活動。粽子一名角黍,用菰蘆葉包糯公尺製成,有三角形、方形和長形的。古代,每逢五月初五,人們便用竹筒盛公尺投入江中祭奠屈原,表示敬意。
粽子就是從此演變來的。以後,逐漸成為應時當令的節日食品。
這一習俗不僅國內流行,在日本、朝鮮和東南亞一些國家也較普遍。龍舟競渡,場面熱烈火熾。舟呈龍形,五色斑斕,首尾飛翹。
划船的小夥子們赤膊彩巾,精神抖擻,在震天的鑼鼓聲中和彩旗指揮下破浪前進。近幾年來,在湖南屈子祠畔汨羅江上舉行的龍舟競渡格外引人矚目。傳說這裡是當年屈原投江自沉之處,舉行龍舟競渡時,觀眾達十萬人,歡樂的氣氛洋溢在汨羅兩岸。
過端午節,除包粽子和划龍舟以外,我國各地還有一些有趣的習俗。舊時,一些人家門上插菖蒲、艾葉,蒲葉剪成劍形,以示祛除瘟毒。堂屋裡掛鐘馗像,傳說他能殺鬼驅魔。
婦女用彩綢製成粽子、辣椒、蘿蔔、掃帚、簸箕、老虎之類的小飾物,用彩線串起,掛在孩子的肩頭或胸前,叫「老虎索」。若以絲線紮成菱角形小袋,內裝沉香,繫在小孩身上,名為香袋。有些人家用雄黃酒塗在孩子額頭和鼻耳之間,或在額上寫一「王」字。
屋內掛繪有蛇、蠍、蜈蚣、壁虎、蝦蟆的五毒圖。我國江南風俗,端午之日,在屋內焚燒蒼朮、白芷、芸香,再點上蚊香,薰得煙霧騰騰,用以辟邪去毒。這些習俗,如果摒除迷信成分,實在是一種有益的衛生活動。
因端午時屆春夏之交,百蟲俱發,這時用藥物消滅蟲害,對預防疾病是十分有益的。
至於為什麼要用雄黃酒塗在孩子的臉上,可能與我國古老的醫學有關。古醫書《本經》講,雄黃「疽痔死肌,殺百蟲毒」。《醫宗金鑒》也談到「用雄黃與白礬研末,名二味拔毒散」,是外用良藥。
我國傳統戲曲《白蛇傳》也有許仙騙白娘子飲雄黃酒,使她現露原形的情節。《白蛇傳》係屬神話,但用雄黃驅毒防瘟,確有幾分道理。因此塗雄黃酒的習俗,表達了人們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的願望。
端午節是歡樂的節日,但在舊時也是貧苦人家的難關。舊社會,債主在三節(端午、中秋、春節)登門要賬乃是慣例。《都門雜詠》有一首打油詩說: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債主怕靈符。」詩近戲謔,但卻流露了因怕債主討債,高懸靈符,企望能拒之門外的「過關」心情。
9樓:三阿花
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主要有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
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端午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這些節俗圍繞著祭龍、祈福等形式,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的願望。
10樓:175好女仔
說到我國的端午節為何要包粽子吃呢?其實我們的祖先很早學會用火熟食,以大葉植物葉片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熟或是扔進沸水中煮熟剝葉而食,曾是一種廣泛存在的食俗,它通常發生在大葉植物分布普遍的南方,同在新砍的竹筒中貯公尺加水,置火上燒烤成熟食一樣,屬於南方稻作民族製作食物的古老方法,還有就是五月節也稱「夏至節日食粽,周處謂為角黍,人並以新竹為筒粽」。北方角黍已與南方筒粽統稱為粽,它們曾都是端午節的祭祀用品,南北朝時被用來紀念屈原。
及至唐代,北方的黍漸漸為糯公尺代替,一直流傳到現在的端午節吃粽子的民俗文化了。這也是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的風俗習慣了。
11樓:欒以筠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賽龍舟,祭龍,掛艾草,打午時水,包粽子,放紙龍……
12樓:承柳
端午節(別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英文名:dragon boat festival)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起源於中國古代,日期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民間有"扒龍船"、「吃粽子」、"放紙鳶」、「掛艾草菖蒲」等習俗。
端午節習俗,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志在必得 端午節簡介 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夏曆五月初五,也叫 端陽 蒲節 天中節 大長節 沐蘭節 女兒節 小兒節 它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 午日節 重五節,五月節 浴蘭節 女兒節,天中節 地臘 詩人節 龍日 艾節 端 五 夏節 重午 午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
端午節有什麼習俗,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莫不可明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民間傳統的節日,歷史上也叫端陽節 天中節。端午 本名 端五 也叫 重五 重午 康熙大興縣志 載,這一天少女要 佩靈符,簪榴花 因此又名 女兒節 提起端午節,自然會想起包粽子和划龍舟,這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而舉行的活動。粽子一名角黍,用菰蘆...
端午節有什麼習俗,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175好女仔 說到我國的端午節為何要包粽子吃呢?其實我們的祖先很早學會用火熟食,以大葉植物葉片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熟或是扔進沸水中煮熟剝葉而食,曾是一種廣泛存在的食俗,它通常發生在大葉植物分佈普遍的南方,同在新砍的竹筒中貯米加水,置火上燒烤成熟食一樣,屬於南方稻作民族製作食物的古老方法,還有就是五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