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是機器的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公尺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這一天。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華南,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中元節 荷葉燈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在漢字文化圈不少地區都有相關的節日活動,「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襆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以紙糊架子盤游出賣。
」。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開啟,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動,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因此某些地區在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稱為「盂蘭盛會」、「盂蘭勝會」 。
中國歲時節令有所謂"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除了中元和盂蘭盆節之外,民間還稱七月十五為鬼節,與清明、十月一合為三鬼節。民間的鬼節與佛教的中元節、盂蘭盆節有著密切的關係,又有自己獨特的色彩。就這樣,僧、道、俗三流合一,構成了農曆七月十五豐富的節俗活動。
清代文人王凱泰的詩《中元節有感》便描寫了福建一帶過中元節的習俗。
中元節是為了紀念哪位歷史名人
2樓:妄與梔枯
不是為了紀念歷史名人。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中元節源於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
七月半祭祖習俗是本土文化的產物,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秋嘗祭祖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俗道僧三流合一。
中元節的傳說和相應的習俗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
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民間多是在此節日懷念親人,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中元節這個節日在中國民間有著很高的地位。
放孔明燈是一種漢族民俗文化,在中國許多地區都有這個節日習俗,海南孔明燈又稱文燈、天燈,它是用白結方紙糊制而成的,是根據熱氣球原理,空氣受熱膨脹產生的熱力公升空的,它攜帶的燃料可公升空漂浮約1小時,開始時像不明飛行體,公升到一定高度後就仿若星星。
放孔明燈是海南東部地區七月半喜聞樂見的事,孔明燈有布袋鬼之稱,農曆七月放孔明燈其實就是送鬼,放飛成功則大吉,失敗則不利,需要繼續弄,直到放飛成功為止。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把孔明燈越札越大,造成的火災隱患、事故也越來越多。
3樓:七點旅行
這個節日最早起因是佛家,佛家夏季有禁足一說,因為他們相信,夏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所以最好不要出門,以免無意中傷害生靈,大概是從每年的四月十五日開始,到七月十四日結束,在結束的當天,佛教會舉行法會,慢慢的民間開始流行,並在這一天變成大家紀念祖先的日子。
中元節是為了紀念什麼人物
4樓:匿名使用者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屬佛教。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華南為十三或十四,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
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習俗。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
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死亡超過三年的稱老亡人。
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並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後回。
5樓:阿小傑小童鞋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俗稱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同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在中元節這天有燃放鞭炮、焚紙錠、放河燈、祈願豐收、做荷葉燈等傳統。中元節這一天為緬懷先祖人們會準備豐富的祭品也會用燒香焚紙等方式進行祭祀。
但如果在中元節這天,家家戶戶都採取焚紙錢、燒冥物、放鞭炮等方式祭奠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帶來的危害是無法想象的。文明祭祀,共建共享。「百善孝為先」,積極倡導厚養薄葬,崇尚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風。
尊老敬老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請在長輩在世時多孝敬,從我做起,從當前做起,倡導文明祭掃風尚,樹立節儉過節新風。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為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根據古書記載:
"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中國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雖然在他們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還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卻以「人鬼」作為中心信仰。中元節,即是和人鬼有密切關係的節慶。
鬼節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巨集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
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
按照指示,目蓮於農曆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中元節為了紀念誰
7樓:水瓶星際
「中元普渡」是目前民間最重要的節慶之一。
民間俗稱農曆七月為「鬼月」,相傳陰司地府於七月初一這一天「開啟鬼門」,讓孤魂野鬼重返陽世享受奉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關鬼門」。因此,農曆七月是諸事不宜、禁忌最多的月分。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的中元普度,是七月份普度祭祀的最高潮,在古代,民間在這一天以剛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
按道教信仰,七月十五日為職司管理陰間鬼魂的地官下降判定人間善惡的日子。
古代人相信,人死後會變成鬼魂,悠遊於天地之間。中元普度祭拜無子嗣的孤魂野鬼,讓們也能享受到人世間的熱忱,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博愛」的延伸。
中元節的由來是什麼?有什麼典故嗎?
8樓:充電器大俠
一、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孟蘭盆會」。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
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
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二、中元節的典故
中元節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巨集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
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據說當時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
按照指示,目蓮於農曆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中元節」。
9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公尺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認為七月半是地官誕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將七月半秋嘗祭祖節稱為「中元節」;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並且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相沿迄今。
中元節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
中元節,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傳統倫理的一種體現,是一種感德祖先文化傳統。時逢小秋的農作物收穫,也正好把豐收的喜悅與祖先分享,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時分舉行。
10樓:學姐
農曆新年,俗稱「鬼節」,從農曆七月初一日開始,持續乙個月到七月三十日。佛教和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有不同的解釋。佛教強調孝道;道教注重「普度」,為從陰間釋放出來的無主靈魂。
佛教的春節慶祝活動被稱為「平安節」。慶祝春節不僅是為了祭拜死去的親人。對佛教徒來說,今天也是紀念和讚美他孝順的日子。
目連的母親獲救的故事來自《大藏經》(佛教從印度傳入)。根據《大藏經》的記載,目連在陰間經歷磨難後見到了死去的母親。一群餓鬼折磨,目連用鍋給她吃公尺飯,但飯卻被餓鬼拿走了。
目連向佛陀求助。佛陀被穆廉的孝順所感動,並被授予平安。根據指示,7月15日,目連用一碗罕見的水果來祭拜她的母親。
飢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道,佛教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
道教認為,從農曆七月開始,陰間開啟了鬼門關,釋放鬼門關到人間接受祭祀。為了避免鬼神的干涉,於7月15日設立「中原普渡」,供奉食物,燒紙以安撫無主者。盂蘭盆會是佛教曆法中的乙個重要儀式。
例如,每年7月15日舉行。因此,春節也被稱為「盂蘭盆會」。
中元節要幹什麼,什麼是中元節?中元節應該做什麼
本亦千年 中元節,俗稱鬼節 七月半,我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節日的意義在於緬懷先人和已故親朋,傳達思念之情。一.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 民間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 午 昏,供3次茶飯,直到送回為止。送回時,燒錢紙封包。二.放河燈 河燈一般就是在底座上放...
中元節是個什麼節,中元節是什麼節呀?
七月半 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 中元節 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俗稱鬼節,從上元中元下元分,另種意思。應該就是農村的月半。中元節是什麼節呀?中元節,俗稱鬼節 施孤 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 清明節 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
中元節是個什麼節啊,中元節又叫什麼節?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 七月十 四 祭祖節 盂蘭盆節 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 放河燈 祀亡魂 焚紙錠 祭祀土地等。中元節 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 七月半 或 七月十四 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迴圈之理有關,在 易經 中,七 是乙個變化的數字,是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