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死鐵券起源哪個朝代

時間 2022-01-20 10:10:19

1樓:匿名使用者

在明朝,皇帝給大臣最高的獎賞就是免死鐵券,其作用是將來大臣犯法,錦衣衛去家裡殺人的時候,只要你沒丟掉(估計也不會有人丟),而且在刀砍掉你腦袋前拿出來,就可以免除一死。很多的大臣為腦袋考慮,費盡心思想搞到一張,因為無論什麼金券銀券都沒有這張鐵券頂用,那些有幸拿到的,就會放在家裡的大堂供起來,逢人來就會展示給對方看,似乎有了這張鐵券就有兩個腦袋。

明史。功臣鐵券:洪武二年,太祖欲封功臣,議為鐵券,而未有定製。

或言台州民錢允一有家藏吳越王鏐唐賜鐵券,遂遣使取之,因其式而損益焉。其製如瓦,第為七等。公二等:

一高尺,廣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廣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廣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廣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廣一尺四寸五分。

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廣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廣一尺二寸五分。外刻履歷、恩數之詳,以記其功;中鐫免罪、減祿之數,以防其過。

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頒功臣,右藏內府,有故則合之,以取信焉。

三年,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並賜鐵券。公: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常茂。

侯:湯和、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華雲龍、顧時、耿炳文、陳德、郭子興、王志、鄭遇春、費聚、吳良、吳楨、趙庸、廖永忠、俞通源、華高、楊璟、康鐸、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韓政、黃彬、曹良臣、梅思祖、陸聚 。

李善長: 免死鐵券2張,己身免死兩次,子免死一次 。

結局: 全家七十餘人同時處死 。

徐達:世襲免死鐵券一張 。

結局:相傳朱元璋當年怕徐達威脅朝廷,賜他一大碗燒鵝吃。徐達因為對燒鵝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燒鵝。

但皇帝所賜,又不能不吃。結果在涕淚交流之下,把朱元璋所賜的燒鵝全數吃完。之後全身潰爛而死。

另一說法是徐達生瘤,不能吃鵝,朱元璋偏賜燒鵝,徐達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賜的燒鵝全數吃完而死。

吃燒鵝不一定死,但皇帝賜燒鵝就是賜死。所以還有人說他吃完鵝沒有死,於是服毒自盡了。好乙個忠臣!

長子輝祖因助建文,被永樂囚死 。

子增壽因疑與永樂有染,被建文手刃 。

藍玉:世襲免死鐵券一張 。

結局:滅門,株連一萬五千餘人死 。

鄧愈:討吐蕃病卒,世襲免死鐵券一張 。

結局:長子因李善長案,坐奸黨誅 。

…… 查此免死鐵券三十四家,本人不被殺,子女不坐胡藍案者寥寥,能免此二劫,又不因靖難見殺者,共二家:

湯和:晚年益為恭慎,入聞國論,一語不敢外洩。二子皆卒於軍,孫及曾孫早夭。

華高:遠鎮海南,無後。

是謂「引蛇出洞計謀高」。

免死券是催命符。

2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是在漢朝吧 就是名稱不同

3樓:匿名使用者

丹書鐵劵,是封建帝王頒發給功臣、重臣的一種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的憑證,類似於現代普遍流行的勳章(或獎章),只不過其形制稍有不同內涵較為寬泛。但從其源流、功能、性質等進行考查,鐵券是勳章的雛形。

追溯鐵券制度的形式,最早濫觴於戰國時的銅節。「鐵券」一詞始於見於史籍《漢書·高帝紀》和《祭遵傳》,其曰「丹書鐵契」、「丹書鐵券」。程大昌《演繁露》中雲,鐵券壯如圓筒瓦形,鐵質金字,兩券合而為一整體,左券頒發給受券人儲存,右券藏入皇家內府或宗廟內,遇到特殊情況,將兩券合在一起,以檢驗真假,防止偽造。

不過從現存最早的鐵券來看,至唐代後期,鐵券的分藏制度已有所改變,圓筒瓦形已為覆瓦狀,不再對分收藏。

據史料載,早在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奪取政權後,為鞏固其統治,籠絡功臣,頒給功臣丹書鐵券,作為褒獎。當時的鐵券還無免罪和免死等許諾,僅作為一種封侯的憑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北魏孝文帝頒發給宗室、親近大臣的鐵券是作為護身防家之用。

南朝的宋齊梁陳四代,頒發鐵券已較為普遍。隋唐以後,頒發鐵券已成常制,凡開國元勳、中興功臣以及少數民族首領皆賜給鐵券,也給寵宦、宦官頒發鐵券。到宋元明清時期,鐵券的頒賜逐漸趨於完備。

明代起就規定有整套制度,朝廷根據功臣、重臣爵位的高低分為七個等次,各依品級頒發給鐵券,不得逾越。

鐵券鐫刻的內容一般包括四個方面:一、賜券的日期,賜予物件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記載被賜者對朝廷的功勳業績;三、皇帝給被賜者的特權,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關法律,持有鐵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後代,可以享受皇帝賜予的種種特權。

鐵券上的文字在漢時用丹砂填字,即「丹書鐵契」;梁時用銀字填字,即「銀券」;隋時用金填字,亦稱「金券」,所以後世稱鐵券為「金書鐵券」,又因鐵券可以世代相傳,又稱鐵券為「世券」。

現存最早的鐵券,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的五代吳越國王錢繆鐵券,已千餘年歷史,據報道,這道鐵券是公元896年,唐昭宗為嘉獎吳越王錢繆討伐董昌有功,特頒賜於錢繆的。鐵質鑄成,形如覆瓦狀,縱29.8厘公尺,橫52釐 公尺,厚2.

41釐 公尺,重約132兩,上嵌金字350個,正文25行,每行14字,全文端楷甚工,現金字多有剝落。鐵券的主要內容是記載被賜者征討董昌的功績,因其對朝廷有如此功勞,所以「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意即皇帝可免錢九次死罪),是皇帝賜給臣下的一種獎賞和信物。

由此以來,我國古代的鐵券無論其形制如何演變,內容如何豐富,目的始終沒有超出「表德彰義,率世歷俗」的範疇,這與現代的勳章、獎章的涵義是吻合的。 [編輯本段]歷史演變  始於漢高祖,後代沿之。原以丹書於鐵板,故名。

湧進僅為頒發給臣下的一種封侯及榮譽憑證。

南北朝以後,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西魏還密賜予欲歸附者,作為歸附後享有特權的保證,並聽世相傳襲。

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規定。形制歷代不一,所世基本上仿唐制。

金朝鐵券狀如卷瓦,刻字畫欄,以金填之,半予功臣,半留內府,以禦寶為合。

明洪武二年(1369)封功臣,洪武三年,賜鐵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鐵券,又賜公及故公共八家。永樂初,靖難功臣亦有賜者。

史上哪個皇帝頒發的"免死鐵券"最不靠譜

史上哪個皇帝頒發的「免死鐵券」最不靠譜

4樓:對方考慮看過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2023年—2023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

明朝李善長手握免死鐵券,為何最終被滿門抄斬?

5樓:手機使用者

才華卓著的李善長(1314—1390),精通法家學說,有智謀有見識,2023年,在滁州歸附朱元璋。此後,李善長參與決策、主持軍需,替朱元璋排憂解難,深得寵信。

明朝建立後,2023年,李善長被推為第一功臣,獲賜免死鐵券,成了朝中權勢最為煊赫的大臣。

在權力的巔峰,往往是人性的弱點暴露無遺的時刻。李善長也不例外,他開始膨脹,開始獨斷專行。沒多久,朱元璋開始討厭他了。

2023年,李善長因病辭官,臨行前獲豐厚賞賜。57歲的李善長若能揣摩帝意,見好就收,藉此機會退出**,或許可以安享晚年。但是他偏偏不懂得守拙,第二年病癒後,繼續做官。

2023年,朱元璋將自己的大女兒臨安公主嫁給李善長的兒子李祺,朱、李之間又增加了一層姻親關係,李家受寵顯赫,世所罕有,時人極為羨慕。由此,李善長的飛揚跋扈進一步增長。

2023年,丞相胡惟庸因為涉嫌謀逆被處死。本來,李善長本人、他的弟弟李存義、他的侄子李佑都牽涉其中,但朱元璋並未深究。5年後,有人告發李存義父子實為胡惟庸的黨羽,朱元璋也網開一面,沒有處死他們,僅以流放結案。

事已至此,李善長若能到朱元璋面前,磕幾個響頭,痛哭流涕一番表示忠心不改,無疑仍能繼續獲得朱元璋的信任。但是,李善長傲慢至極,竟然對皇帝的寬容連聲謝謝也不說。「善長不謝,帝銜之」,朱元璋不僅是討厭他,而是對他懷恨在心了。

這種情況下,按照朱元璋多疑、忌刻的性格,李善長已是凶多吉少。令人驚訝的是,李善長還在「作」,以找死的節奏「作」。

2023年,南京有一批人因為犯罪要發配邊疆,其中有李善長的親戚丁斌,李善長多次請求特赦丁斌。李善長不出面也就罷了,他越是求情,朱元璋越是生氣,反而將丁斌治重罪。

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事,他供出李存義父子深度參與胡惟庸謀逆案,並進一步查明胡惟庸與李善長過從甚密。俗話說「牆倒眾人推」,《明史》記載,御史們紛紛上奏,列舉李善長的種種不法行跡。

至此,朱元璋不開殺戒是不可能了,李善長連同家人七十餘人一起被誅殺。他的兒子李祺和兩個孫子因為臨安公主的緣故,得以免死。

如此血流成河的結局,可能是李善長根本沒想到的。在皇權無限擴充套件的時代,所有的功勞簿、免死金牌,都是廢紙廢鐵,一切還不是得看皇帝的臉色!

歷史上哪些功臣有免死鐵捲 知乎

6樓:湛藍隕石的隕石

免死鐵券是明朝皇帝給大臣的最高獎賞,若大臣犯法,持此鐵券可免去死刑。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並賜鐵券。公:

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常茂。侯:湯和、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華雲龍、顧時、耿炳文、陳德、郭子興、王志、鄭遇春、費聚、吳良、吳楨、趙庸、廖永忠、俞通源、華高、楊璟、康鐸、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韓政、黃彬、曹良臣、梅思祖、陸聚 。

7樓:有為共鳴

歷史上有史書記載的就一次:就是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就給後周王室頒發了一枚免死鐵捲。

古代的免死金牌是否真的存在過?是從哪個朝代開始有的?第乙個獲得的人是誰?

8樓:超級江湖小生

所謂免死金牌實際上稱作丹書鐵券,俗稱「丹書鐵契」,又名「金書鐵券」、「金券」、「銀券」、「世券」等,省稱「鐵券」。丹書:用硃砂寫字;鐵契:

用鐵製的憑證。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文憑用丹書寫鐵板上,故名。

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將鐵券從中剖開,朝廷和諸侯各存一半。

歷史演變

始於漢高祖,後代沿之。原以丹書於鐵板,故名。湧進僅為頒發給臣下的一種封侯及榮譽憑證。

南北朝以後,始具有免罪免死的功用。西魏還密賜予欲歸附者,作為歸附後享有特權的保證,並聽世相傳襲。

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規定。形制歷代不一,所世基本上仿唐制。

金朝鐵券狀如卷瓦,刻字畫欄,以金填之,半予功臣,半留內府,以禦寶為合。

明洪武二年(1369)封功臣,因唐制有所損益,形亦如瓦,分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廣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廣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廣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廣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廣一尺四寸五分。

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廣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廣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所賜功臣履歷、恩數,中鐫免罪,減祿之數。封號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開國輔運推誠;從成祖起兵者,曰奉天靖難推誠;餘則為奉天翊運推誠和奉天翊衛推誠。

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頒給功臣,右藏內府,有事則合之,以取信。

洪武三年,賜鐵券者公六人,侯二十八人;二十五年,改制鐵券,又賜公及故公共八家。永樂初,靖難功臣亦有賜者。

現存最早的鐵券,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的五代吳越國王錢繆鐵券,已千餘年歷史,據報道,這道鐵券是公元896年,唐昭宗為嘉獎吳越王錢繆討伐董昌有功,特頒賜於錢繆的。鐵質鑄成,形如覆瓦狀,縱29.8厘公尺,橫52釐 公尺,厚2.

41釐 公尺,重約132兩,上嵌金字350個,正文25行,每行14字,全文端楷甚工,現金字多有剝落。鐵券的主要內容是記載被賜者征討董昌的功績,因其對朝廷有如此功勞,所以「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意即皇帝可免錢九次死罪),是皇帝賜給臣下的一種獎賞和信物。

希望能夠幫到您!

功臣有免死鐵券還是會死,朱元璋賞賜免死鐵券有何意義

因為免死鐵券本身就是朱元璋對功臣進行清洗的乙個計謀,跟他一起出生入死,功高震主的老臣們,本來尚且安分,有了免死鐵券後反倒變本加厲驕奢淫逸,給了朱元璋以藉口把他們全部除掉。朱元璋賞賜的免死鐵券,實際上只起乙個安撫功臣的作用。只是一種榮譽與心理安慰,事實上如果觸怒了帝王,帝王還是會找理由殺掉他們的。丹書...

月餅起源於哪個朝代?月餅起源於哪個朝代的

月餅起源於殷 周朝代。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 太師餅 此乃我國月餅的 始祖 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 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 胡餅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

丹書鐵券,免死金牌,關鍵時刻真能用來保命嗎

娛樂圈不新鮮事晚知道 丹書鐵券是一種特赦的憑證,但未必會達到免死的功效,這要看帝王心術。丹書鐵券最早出現在漢高祖劉邦時期,是劉邦用來嘉獎有功勞的大臣的,在一塊鐵片上用硃砂記載功臣們的功績和獎勵,名字由此而來。它的作用更類似於我們今天所說的榮譽證書,並沒有赦免死罪的作用。丹書鐵券真正擁有免死金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