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水滸是什麼意思,水滸傳中的「水滸」到底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2-01-21 00:30:30

1樓:亀岡玉枝

元末明初有個文人叫施耐庵,考進士屢考不中,不是因為他沒有才華,而是當時社會腐敗,科舉制度已經毫無公平可言。所以施耐庵一直鬱鬱不得志,但是他還是非常渴望能夠走上仕途之路。

施耐庵的才華無處安放,他就開始著手蒐集整理北宋年間宋江起義的各種民間傳說,寫成了一本書——《江湖豪客傳》。這本書,講了北宋末年的宋江帶領手下的一百零八個弟兄揭竿而起,反抗朝廷,走上梁山,最終又接受招安,被朝廷各個擊破的故事。

《宋史·張叔夜傳》有記載:「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所向。

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

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

宋江等人,在山東,河北一帶造反,攻打城池十餘座,官兵都不敢和他們對抗。北宋名將張叔夜奉命討伐宋江等人,宋江等人逃竄到海邊,張叔夜派人燒了他們的戰船,宋江等人走投無路,選擇投降。不久,宋江就被張叔夜所殺。

當地百姓感念宋江等人的恩義,將宋江等人揭竿而起抵抗包拯的事蹟改編成戲曲和評書,廣為傳唱。到了元末明初,朝廷腐敗,社會混亂,宋江等人揭竿而起的故事在底層民眾中更加受到歡迎,於是衍生出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如武松打虎,楊志賣刀,林沖上梁山等。

施耐庵的學生羅貫中讀到了老師寫的這本書,拍案叫絕,為其中的內容所傾倒。但是羅貫中覺得,「江湖豪客傳」這五個字,太過於平淡無奇,配不上這本書的內容。

於是羅貫中對自己的老師建議,不如將書名改成「水滸傳」。「水滸」二字是什麼意思呢?

「水滸」二字的出處和深意《詩經·爾雅·釋丘》有關於「滸」的記載:岸上平地,去水稍遠者名滸。也就是說,「水滸」指的是水岸邊平坦的高地。

《水滸傳》中的梁山泊,在北宋末年,是黃河決口改道沖刷而成的一片沼澤地,與古巨野澤連成一片,形成了一望無際的大水泊。書中形容:「港汊縱橫數千條、四方周圍八百里」。

梁山水泊,正是《詩經》中記載的「水中高地」。

《詩經》還有乙個記錄:「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翻譯成今天的話,上古的時候,有乙個叫檀父的部落首領,深受族人愛戴。但是檀父常常受到北方夷狄的騷擾,檀父為了族人的幸福安定,率領他們一路往西走,到了岐下乙個水草肥美,土地肥沃的地方,定居下來。檀父,就是周王朝的先祖,所以西周興於岐山。

「率西水滸,至於岐下」中的「水滸」指的是安身立命的地方。北宋末年,奸臣當道,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宋江等一干好漢,走投無路,逼上梁山。

宋江等人佔據梁山水泊,打家劫舍,對抗朝廷,其實也就是和古公檀父一樣,是為了給自己一條活路。

2樓:呂小鳴

水滸的意思就是指這本書的故事發生在山東梁山泊,水滸也表示宋江起義實則是在掀起浪潮。

3樓:雙魚斑駁的倒影

水滸一詞**於詩經,有出路和安家地的意思。梁山一百零八好漢為了反抗壓迫政治,尋求自由上梁山起義正是為了給自己尋找安身之所,獲得自由。

4樓:匿名使用者

水滸取自詩經:率西水滸,至於岐下,裡面水滸是意思就是出路的意思,套用到水滸傳,就是好漢們沒有出路,就到梁山來安身立命。

水滸傳中的水滸是什麼意思??

5樓:有畫說藝術

《水滸傳》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學上影響深遠,梁山好漢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但是《水滸傳》的「水滸」二字是什麼意思,就很少有人知道了,今天我們和大家聊聊「水滸」這兩個字,到底包含了哪些意思。

水滸傳中的「水滸」到底是什麼意思?

6樓:石子兒科技談

近些年水滸傳越來越火熱,每次作品都是根據水滸傳改變而成,每到放假小夥伴都能在電視上看到水滸傳改編的電視劇集和電影,但是小夥伴就會有疑惑,水滸傳中的水滸到底是什麼意思?

其實水滸就是水邊上的意思,看過原著的小夥伴都知道,梁山是被一片水波包圍著的一座山,因此也有水泊梁山的稱號,而宋江帶著眾多好漢,在梁山聚義,他們的寨子叫做水滸寨,嗯自然就是圍繞著水滸寨發生的故事。

水滸傳描繪了在北宋年間,宋江起義的故事,這是根據歷史上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在北宋年間,官府和老百姓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很多老百姓都被不明不白的冤枉入獄,這也導致了很多老百姓最後沒有辦法走上了梁山的道路,宋江這些108條好漢大多都是這樣。

梁山108好漢有很多是從官府來的,他們在官府或者在民間受到了冤枉,無處申訴,最後被迫入獄,沒有辦法,他們只能被逼上了梁山,這揭示了在北宋年間官民對立的現象,實在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水滸傳也是中國第1部利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這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是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的,因為水滸傳描繪了很多場景大,細節生動的戰鬥故事,如果用白話文來描寫的話,會失去其很多色彩,水滸傳的作者有很高的藝術修養,他用極高的文筆功力,採用白話文的形式,為我們描述了很多巨集大的場景。

7樓:我很無聊

我們讀《水滸傳》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水滸『』除了這是乙個書名之外,整本書從開始到結束,再也沒有出現過「水滸」這兩個字了。我們都知道,書名囊括本書一切,讀者一看書名就知道作者寫的是什麼要表達什麼,比如什麼英雄傳,什麼演義等等。據說《水滸傳》在翻譯成外文時,老外都不知水滸是什麼意思。

那麼,「水滸」到底啥意思呢?其實,我們中國人寫文章有一種慣用手法叫「用典」,即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直白或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網友回答:這是乙個看似簡單而嚴肅的問題。《水滸傳》作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家喻戶曉。

而「水滸」到底是什麼意思?卻不是誰都能很清楚的事情。中國人都無法做到人人了解其真正的含義,因此在國外學者把它翻譯成外國文學時,住住常詞不達意,無法真正表達《水滸傳》的含義。

據記載,西方文學屆首個翻譯《水滸傳》的賽珍珠就將書名譯為「all men are brothers:blood of the leopard」中文意為四海之內皆兄弟:獵豹的血。

這種鬼翻譯完全歪曲水滸本意,相距十萬八千里,魯迅狠狠批評了那位賽珍珠!對於水滸的正確翻譯,至今都有很大的爭議,確實太難了。目前主流的翻譯是「outlaws of the marsh」,意為:

水泊中的不法之徒或者「water margin(水邊)」。可以說,「水滸」在字面上的意思的確是「水邊」,或「水的彼岸」。但這樣翻譯顯然過於流於表面,不能很好表現水滸的特殊意義。

而至於像眾所周知的諸如「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先做強盜,後做士兵」之類譯法,更是令中國「水迷」哭笑不得。只當他們開個玩笑而已。

網友回答:本人看水滸多年,也一直不完全理解「水滸」一詞的確切含義。比較傾向於"水邊」的說法。

提主說不是這個意思。那我試著繼續思考。經查閱,還有乙個解釋。

滸——淮河溢位的小水。《爾雅》,郭璞注:「皆大水溢位,別為小水之名。

關鍵字,溢位。和水滸的原意,王化之外,化外之地,不謀而合。《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題材的長篇**。

其主題是「官逼民反」、「逼上梁山」。就是原本在王化之內的中下階層人士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上了梁山,做了強盜,不再接受朝廷的管轄。最終又在"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忠君愛國"等思想的感召下,接受招安,回歸王化。

所以,本人的理解,水滸本義是溢位的水,含義是王化之外的地方。

網友回答:關於「水滸」兩個字的來歷,很多人都提到了《詩經》,《詩經大雅緜》:「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所謂水滸,本意當然就是指河邊,水邊的平地。但是如果深究詩經裡面這幾句古詩的含義,就會理解作者施耐庵改名字的用意。《詩經》裡面寫這一段,是介紹周國遷都的歷史,在周朝還沒有取代商朝的時候,只是乙個西北很小的諸侯國,因為在原籍無法生存下去,古公亶父才率領周國的族人,遷徙到了水滸也就是水邊的岐山,並且在這裡定居,生存,發展,最後推翻商朝的統治,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存留時間最長的封建王朝:

周朝。那麼《水滸傳》呢,據說《水滸傳》最初的名字叫做《江湖豪客傳》,施耐庵始終對這個名字不滿意,後來作者施耐庵的學生羅貫中建議改名字叫《水滸傳》,施耐庵對這個新名字非常滿意。

網友回答:我這裡有乙個靠譜且權威的解釋,但得從《水滸傳》的成書過程說起。《水滸傳》故事主要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傳說。

《東都事略.侯蒙傳》中載有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條;《宋史.徽宗本紀》中也有「淮南盜宋江」等字樣;象《十朝綱要》、《九朝編年備要》、《三朝北盟會編》等史料也閃現有宋江等人的身影。

宋代說書伎藝興盛,宋江等人的事蹟就成為了說書人創作話本的素材。南宋末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讚並序》中就說:「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

」此外,南宋羅燁《醉翁談錄》也記錄有當時流行的《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說書篇目。原先,這些話本尚都是些各自獨立的英雄故事。到了元朝初年出現的《大宋宣和遺事》,才把晁蓋、吳加亮(吳用)等三十六人的故事做了乙個串聯,初步具有了《水滸傳》的故事梗概。

後來的元朝雜劇才出現許許多多的水滸故事劇本。也就是說,《水滸傳》並不出自同乙個作者,而是民間集體智慧型的結晶;《水滸傳》原先的格局也不是乙個完整的體系,而是由乙個個單個故事或單個人物傳記連綴而成的。

網友回答:我覺得主要是水滸中的「滸」字比較少見,滸字面意思就是「水邊」。如果用現代漢語直譯的話,水滸傳只能是「發生在水邊的故事」。

作者其實剛開始也是很矛盾的,因為《水滸傳》的原名就是《江湖豪客傳》,從字面上來說其實後面題目更能清楚表達出**的內容。不過到最後,作者還是改成了《水滸傳》,其實必定是有一些他自己的考慮在裡面的。對於為什麼書名為《水滸傳》,通常來說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是根據《詩經》中的典故,水滸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不過是指水邊發生的故事而已。二是金聖嘆認為「水滸」的含義其實就是指宋江等人雖然很講義氣,但是他們都是不為天下所容,為官府所壓迫,被逼上梁山,如同水邊的棄物一樣,是天下凶器,亂臣賊子。因為「王土之演則有水,又在水外則曰滸,遠之也,遠之也者,天下之兇物,天下之所共擊也;天下之惡物,天下之所共棄也」。

水滸傳評楊志,對水滸傳中楊志的評價

我 我 我 我不會 至於他的想法,只有他知道了。如果你想知道,可以死後去問他。關於對水滸傳楊志的評價 自己做,不要依靠別人,去看看 水滸傳 精明能幹 蠻橫無理 水滸傳 楊志的評價 他的武功全面,馬上 馬下 大刀 短刀 槍棍 樣樣精通,跟索超打 他占上風,故意打個平手 跟林沖打,他不輸林沖,林沖起了殺...

水滸傳中的古詩,水滸傳中的詩詞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這首詩見 水滸傳智取生辰綱 是白勝挑酒上崗時順口唱出的。大概是宋 元時代一支民歌。寫盛夏伏旱時,農民和王孫公子的不同心情 態度的對比,反映當時封建社會的階級矛盾。 梁山去攻打方臘時候 他們在去的路上宋江念的一首詩 山嶺崎嶇水渺茫,橫空雁...

水滸傳裡的成語故事,水滸傳中的成語故事水滸傳中有哪些成語

愛因斯坦大煙鬥 逼上梁山 典故出自 明 施耐庵 水滸全傳 第十一回 林沖雪夜上梁山。成語解釋 比喻被迫起來反抗。現也比喻被迫採取某種行動。缺一不可 典故出自 明 施耐庵 水滸傳 第二十回 林沖道 只今番克敵制勝,便見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卻。成語解釋 少一樣也不行。用兵如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