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的含義

時間 2022-01-22 14:40:10

1樓:蜂蜜土豆條

立春:是春季開始的節氣,表示嚴冬已經過去,氣溫開始回公升。

雨水: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冰消雪化,氣溫回公升,濕度增大,雨水漸多。

驚蟄:蟄,藏的意思。動物入土冬眠叫入蟄,至第二年春雨後爬出,古時以為是被雷聲震動,故叫驚蟄。

這時天氣轉暖,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華中農諺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

春分:春分恰是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晝夜各半的一天。這一天全國各地的晝夜幾乎都是一樣長。

天文學上劃定春分為北半球春季的開始,我國大部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清明時節天氣漸暖,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均勻氣溫上公升到10度以上,長江流域氣溫更高。北方草木發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綠裝。

我國農諺說:「種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後,種瓜種豆」。這個節氣開始的一天是清明節,有踏青掃墓的習俗。

穀雨:穀雨時氣溫、地溫都已穩定公升高,雨水增多,有利於五穀生長,故有「雨生百穀」之說。

立夏:表示春去夏來,行將進入火勢的夏天。此時萬物生長愈加旺盛,欣欣向榮。田間治理日益繁忙。農諺曰:「立夏三朝遍地鋤」。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芒種:指有芒的麥類和蠶豌豆等夏收作物,在這個節氣裡即將成熟,也到了採收留種時。我國南方也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夏至: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長,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陽執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學上劃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

小暑:這時正值「三伏」的「初伏」,氣候炎熱、蒸悶。在農業生產上,多忙於夏秋作物的田間治理。

大暑:這時正值「中伏」,是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炎熱時期。

立秋:我國習慣上作為秋季的開始,預示著天氣轉涼,植物結子,秋收季節即將來臨。但立秋後暑氣並未散盡,還有氣溫較熱的「秋老虎」在後頭。

處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止也。暑氣這時而止矣。」此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白露:天氣轉為涼爽,晝夜溫差加大,地面上的水汽晚上容易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秋分:秋分與春分這一天一樣,太陽又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秋分這天處於整個秋天的中間,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秋天。

寒露: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明顯轉涼,早晨和夜間地冷露凝。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開始進行秋收秋種。

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表示泛博中原地區開始有霜。

立冬:為冬季開始的節氣,這時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

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為冷氣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這時黃河流域一般開始下雪。

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這時而雪盛矣。」此時的天氣較前更冷,降雪的次數和量也將增多。

冬至:與夏至相反,北半球冬至時白晝最短,日照物影最長,黑夜最長。過了冬至白晝就一天天地增長了。北方民間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

小寒:是一年中溫度已到嚴冬的節氣,這時正值「三九」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天寒地凍,進入嚴冬時期。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期,相對於小寒來說,標誌著嚴寒的持續和加劇。《三禮義宗》曰:「冷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2樓:冒溫集甲

立春,雨水,驚蟄,

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種,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記憶法: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和春分之間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驚蟄」。這兩個名字描寫了春季上半季的氣象或生物的特徵。要開始下雨了,藏在地下過冬的小生命聽見太陽的召喚要開始甦醒了。

春分和立夏之間插入的是「清明」和「穀雨」。從「清明時節雨紛紛」我們可以知道清明節氣時的氣候情況。從穀雨的字面可以知道這是莊稼需要雨水促長的季節。

立夏與夏至之間插入「小滿」和「芒種」。小滿是小麥灌漿的時候,芒種是小麥收割和秋種的大忙季節。夏至與立秋之間插入「小暑」和「大暑」,這是最熱的乙個月了。

立秋和秋分之間插入「處暑」和「白露」,這是暑威強弩之末,和早晚開始見露珠的初秋季節了。秋分與立冬之間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見字自明了。立冬與冬至之間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與立春之間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氣象意義就更清楚,不必解釋了。

總之一句話,八節之間插入的十六個節氣,是用來描述中國黃河流域的氣象和物候的。

3樓:伏亙師夜

先把24節氣的名稱按次序列下,分為四組,每組又分為前後兩半:

立春,雨水,驚蟄,

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種,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原來冷和熱雖然是依賴太陽的照射,但人們感覺到的冷和熱卻是原因很複雜的,太陽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比如乙個大房子兩頭有兩個門,冬天從左端門端進一盆火,慢慢向右門移動,最後從右端門端出去。您說是不是當這盆火移到**的時候房子裡的溫度最高?

肯定您說不是,是火移到偏右門時溫度最高。原因是火向空氣散熱是需要時間的,火移到中間時,熱還沒有來得及散開。太陽照射與此類似,影響氣溫的因素還要複雜得多。

所以,季節的概念,最初發生時是很樸素的,根據人鍆的直接感受。當人們要定四季的準確概念,並想把四季概念納入曆法的時候,人們認識到不能僅僅根據氣溫來定四季。同一時間,各地氣溫不相同,不同年的同一歷時,氣溫也不總相同。

因此必須找到最穩定的普遍適用的定四季的標準。我們聰明的祖先,找到了這個標準,那就是太陽的南北位置。這個標準是天文標準。

太陽的南北位置雖不能唯一決定乙個地方的氣溫,但它能大體上有規率的影響一年中的溫度變化。因此按太陽的南北位置來定四季是有實際價值的。當然這樣定的四季必須與按氣溫來定的直感四季有區別了。

通常把直感的四季稱氣象四季。氣象四季不能作曆法四季。而剛才說的天文四季才能作曆法四季。

氣象四季通常比天文四季有些滯後,中國的黃河流域大概滯後三個期。24節氣中上述八個所定的四季,正是天文四季,也是曆法四季。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大暑和大寒不在夏季和冬季的中間了。

我們看立春和春分之間三等分插入了「雨水」和「驚蟄」。這兩個名字描寫了春季上半季的氣象或生物的特徵。要開始下雨了,藏在地下過冬的小生命聽見太陽的召喚要開始甦醒了。

春分和立夏之間插入的是「清明」和「穀雨」。從「清明時節雨紛紛」我們可以知道清明節氣時的氣候情況。從穀雨的字面可以知道這是莊稼需要雨水促長的季節。

立夏與夏至之間插入「小滿」和「芒種」。小滿是小麥灌漿的時候,芒種是小麥收割和秋種的大忙季節。夏至與立秋之間插入「小暑」和「大暑」,這是最熱的乙個月了。

立秋和秋分之間插入「處暑」和「白露」,這是暑威強弩之末,和早晚開始見露珠的初秋季節了。秋分與立冬之間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見字自明了。立冬與冬至之間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與立春之間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氣象意義就更清楚,不必解釋了。

總之一句話,八節之間插入的十六個節氣,是用來描述中國黃河流域的氣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區都可根據各地的氣象和物候特徵模仿為這十六個節氣取適當的名稱,就像世界時和區時的關係一樣。所以說:

24節氣實際是全世界適用的。

24節氣的天文意義明白之後,就知道曆法以24節氣為準繩是多麼重要。但是24節氣是按太陽在天空走過的大圓的24個等分角度來定義的,不是按一年24個等分時間來定義的,所以時間間隔並不相等,按近似的天數說,有的近似15天,有的近似16天。所以一年的月怎樣分才能讓既簡明,又足夠準確的表現24節氣,使它們排列得有最簡單的規律,讓人容易記憶掌握,這是設計曆法的重要任務。

4樓:小瀧老師

回答您好

這個中國古代根據氣候對一年進行的節令劃分的,指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它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乙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更多1條

5樓:欽秀花風婉

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曆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24節氣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含義分別為:

立春:就是春天開始的意思,於公曆2月3-5日交節雨水:降雨雨量開始逐漸漸增,於公曆2月18-20日交節驚蟄:就是打雷驚醒沉睡的冬眠動物,於3月05-07日交節。

春分:春天最中間的意思,於公曆3月20-22日交節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於公曆4月04-06日交節穀雨:

雨量充足,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於公曆4月19-21日交節立夏:夏季的開始的意思,於公曆5月05-07日交節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於公曆5月20-27日交節芒種:

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於公曆6月05-07日交節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於公曆6月21-22日交節小暑:炎熱開始的的意思,於公曆7月06-08日交節大暑: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於公曆7月22-24日交節立秋:秋季到來的開始,於公曆8月07-09日交節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的意思,於公曆8月22-24日交節白露:

天氣轉涼,露凝而白,於公曆9月07-09日交節秋分:白天黑夜平分,於公曆9月22-24日交節寒露:露水已寒,將要結冰,於公曆10月08-09日交節霜降:

天氣漸冷,開始有霜,於公曆10月23-24日交節立冬:冬季的開始,於公曆11月7-8日交節小雪:開始下雪的意思,於公曆11月22-23日交節大雪:

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於公曆12月6-8日交節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於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小寒:氣候開始寒冷,於公曆1月5-7日交節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於公曆1月20-21日交節。

24節氣的含義簡單概括,24節氣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 廿四節氣 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 氣候 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千年以來指導著中國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的世界觀,發現並細化了一年之中這個井然有序的生態變化規律。由於歷史上中國的主要政治 經濟 文化 農業...

24節氣是哪些,24節氣都有那些,分別在幾月

二十四節氣 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分別是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立春 春季開始 雨水 降雨開始 驚蟄 開始響雷,冬眠動物復甦 春分 春季的中間,晝夜平分 清明...

24節氣,要完整的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春季開始,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蠢動,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雨水 春到人間,降雨開始增多,春雨綿綿。驚蟄 蟲類冬眠或隱藏起來,伏著不動,叫做蟄。春雷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