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有吃7樣菜的習俗嗎?是哪七樣

時間 2022-02-01 17:40:34

1樓:欣欣自

大年初七有吃7樣菜的習俗。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台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

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客家人喜用魚一起煮,取食有餘之意。那天,農村哪一戶欠一兩件菜,在地里採他人的菜湊成七件,都不會被當成小偷。

「人日」在中國至少史長兩千年。民間傳說女媧造人之時,正月前六天分別造了雞、狗、羊、豬、牛、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這天是人類的生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七日」等。

2樓:匿名使用者

吃七寶羹

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台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

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客家人喜用魚一起煮,取食有餘之意。汕頭市區的菜攤,在這一天將7件菜搭配好,論把算錢,不計斤兩,人們樂意接受。

中國傳統習俗:過年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分別幹什麼? 5

3樓:王王家

大年初一:

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初一,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

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大年初二:

回娘家: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

大年初三:

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大年初四:

迎神接神: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

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大年初五:

祭財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大年初六:

送窮鬼: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大年初七:

吃七菜羹:大年初七"人日",人人過生日,要以七種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將七種蔬菜,煮成雜菜湯,在農業社會,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來年大豐收。人日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明天初八應該重新打起精神,開始努力工作了。

4樓:許炫莉

1、正月初一

拜年,「年」的正式稱謂在周朝,正式將「年」字定為歲首在漢朝。

正月的頭一天俗稱「三元」 ,又稱「三朝」、「元朔」 。又有「上日」、「三朔」、「三始」 等別稱。

初一早上開門大吉, 先放「開門炮仗」,爆竹之後, 碎紅滿地, 稱為「滿堂紅」。

正月開始占歲。漢代東方朔的《歲佔》稱歲後八日: 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日, 三日為豬日, 四日為羊日, 五日為牛日, 六日為馬日, 七日為人日, 八日為谷日。

俗傳初一為掃帚生日, 這一天不能動掃帚, 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 而把「 掃帚星」 引來, 招致霉運。

2、正月初二

大年初二, 嫁出去的女兒帶著夫婿與孩子回娘家。「歸寧」。

拜年時先去舅舅、岳父家。

3、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 有些地方俗稱「 赤狗日」, 這一天不出門, 不宴客。初三又叫「 小年朝」, 應該祭祀祖先和諸神, 但不能掃地、**、打水。

初三日, 有的商店開始營業, 俗稱「 初三開店門」。

初三是俗傳「 老鼠娶親」 的日子。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

4、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有「接神」 的習俗。家家戶戶準備牲禮、四果、生仁、炸棗等迎接, 燒金紙、神馬。

此外, 初四不動刀、剪。

5、正月初五

初五也叫「破五」,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初五要吃餃子、放鞭炮、趕廟會, 全家慶賀。

6、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送窮」,這是我國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是祭送窮神。

「掃除屋室塵穢,投之水中,謂之送窮。」《圖經》。

7、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也稱「人日」、「 人勝節」、「 七元」。

東方朔《佔年書》:「人日晴,所生之物蕃育;若逢陰雨,則有災。」正月初七如果天氣晴朗, 則是吉祥, 代表那一年出入順利, 人口平安。

正月初七這一天要吃七樣蔬菜合煮的菜餚, 其中必有寓意勤勞、聰明的芹菜、蔥、蒜。

全部的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5樓:困難解決局

傳統節日形成,是乙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6樓:為誰為誰為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

除夕(臘月最後一天)

春節(正月初一)

元宵節(正月十五)

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

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重陽節(農曆:九月九)

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

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

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等

7樓:回憶綿長的

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中元節、中秋節、臘八節、除夕、春節、元宵節從一月初一共十乙個傳統節日。

一月一日:元旦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清明節前一天:寒食

四月五日:清明節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農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節

農曆七月十三:敬老節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農曆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

農曆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

傳統節日形成,是乙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乃中華民族特有的特色節日。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淵源

形成中華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乙個重要的組成,是「法制化的文明社會」的法律體制,是構成區域文明國家的基本框架。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人類社會」逐漸形成,逐漸完善的文化過程「,是由猿到人類,文明進化發展得產物。

中國的傳統節日,承載著神話、傳說、天文、地理、術數、曆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

文獻記錄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得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完成,後來得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每個中華傳統節日都有自己的**之處與形成的必要條件。

發展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生活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平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衝擊與影響;一些對歷史人物永恆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裡,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到漢代,中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乙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為娛樂禮儀型,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彩,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傳承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乙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為傳頌,使中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著大雅,雅俗共賞。

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乙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8樓:知道生活家

1、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 2、除夕(臘月的最後一天) 3、春節(農曆一月一日) 4、元宵節(農曆一月十五日) 5、清明節(春分後十五日) 6、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 8、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

9樓:地下水汙

中國的傳統節日按時間先後次序分別有:

一,春節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乙個傳統節日。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永珍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

春節意味著一年的開始,也是對過去一年的告別,這一天外出的遊子紛紛回到家中,享受團圓的喜慶。

二,元宵節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三,清明節

清明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四,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

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

五,七夕節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乙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現今又被叫做中國情人節。

六,中秋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這一天,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

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七,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併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

現今重陽又賦予了敬老和孝老,為敬老節。

八,冬至節

冬至節是按節氣來定,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這一天人們會烹食許多美食,如北方的餃子南方的羊肉。

大年初六有什麼習俗,春節大年初六的習俗與禁忌有哪些

上炕不洗腳 大年初六有送窮鬼的習俗。農曆大年初六為馬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這些習俗寄託了人民群眾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傳說窮神是姜子牙的妻子,人們為了防止春節期間窮鬼進家,門上掛紅掛箋可以防她。不知什麼時候...

大年初二的禁忌有哪些,大年初二習俗禁忌有哪些

用生命去娛樂 大年初二 回孃家!應注意哪些傳統風俗禁忌,聽聽滴天居士怎麼說 年初二禁忌 大年初二的禁忌有哪些 大年初二習俗禁忌有哪些 漢族 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 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大年初二,傳統的習俗,今天是女婿回丈母孃家的日子 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

大年初一到初七國定法定節假日,在休假期間有工資嗎

李秀娟萌萌噠 法定節假日休假是有工資的。咱們國內的 法定假日 天數最多時也就是3天,無例外情況下,分別是國慶法定假日3天,春節法定假日3天。而 元旦 清明節 端午節 勞動節 五.一 中秋節 都是1天法定假日。您問題中說的 初一到初七 的7天假期裡,按2015年的規定,只有初一 初二 初三這3天是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