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是古代什麼時候開始計算的,請問古代人是如何計算日期的?

時間 2022-02-09 13:30:12

1樓:匿名使用者

夏朝有夏曆,商朝有殷歷,在此之前,還有,不過沒記錄好像

請問古代人是如何計算日期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用天干地支來表示年、月、日、時。年月日時就象四個柱子一樣撐起「時間」的大廈,所以稱為四柱。

古人制定天干地支的理論,應該有觀察和實踐基礎,不是閉門造車弄出來的概念。比如中醫針灸取穴,講究子午流注,不同的日子和時辰,取穴是有規律的,和天干地支的規律符合。至於後世把天干地支用到算命中,**乙個人的命運,就大家自己判斷其真偽吧。

六十甲子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進行迴圈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復始,無窮無盡。

年月日時都是60乙個迴圈。60在時間領域是個奇妙的數字。不但中國古人用60作為迴圈,現在來自西方的計時法中,一分鐘是60秒,一小時是60分鐘。

難道僅僅是巧合嗎?同樣,現在的一天24個小時,和中國傳統的每天12個時辰(時辰也就是大時,兩個小時為乙個大時)對應,中國用5天作為乙個時辰的大迴圈,所謂「五日一候」,共是60個時辰。下面列出六十個干支組合(稱為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醜、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年月的紀法以節氣來劃分:紀年

用六十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乙個輪迴。比如2023年是辛亥年,爆發了辛亥革命。干支紀年,新的一年是立春交節之後開始的。

比如2023年立春在2月4日上午7點27分,那麼7點26分還屬於乙酉年,7點27分開始就是丙戌年。紀月

同樣的道理,用六十甲子依次紀月。乙個新的干支月也是從乙個節氣開始的。比如2023年3月6日01時29分是驚蟄,那麼在此之前是庚寅月,在此之後就是辛卯月。

  紀年和紀月,都是根據節氣劃分的。而節氣的交節時間,則是精確觀測天象後才能確定的,它反映了太陽系和地球在宇宙中的執行位置。日子以乙個起點日開始,60天乙個迴圈:

紀日乙個晝夜為一天。用六十甲子來依次紀日。比如今天是甲子日,明天就是乙丑,60天乙個迴圈。新的一天是從夜裡子時開始的。紀時

每天劃分為12個等份,是12個時辰。5天共60個時辰,用六十甲子表示。比如當前時辰為丙寅,下乙個時辰就是丁卯。

時辰的確立,需要用真太陽時計算。  紀日和紀時,記錄了地球繞太陽運動和自轉的情況。四柱

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數值,分別稱為年柱、月柱、日柱、時柱。八字

我們常說乙個人的八字,就是他出生時的時間四柱記錄。它記錄了乙個人出生時的地球、太陽、宇宙相對位置的一些資訊。所以從八字本身的意思來說,它是乙個時間記錄,至於怎麼去解讀八字,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如果過份地依賴它,就是迷信。因為它畢竟只是記錄了乙個人的很少的一部分資訊,宇宙這麼浩瀚、人生如此複雜,人的一生主要還是靠自己努力和奮鬥。

3樓:

古代月份演算法:

古代用天干地支表示月份十天幹,十二地支,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共計六十組,所以我國古代曆法六十年為一甲子,就是一輪迴。

寅月 立春—驚蟄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驚蟄—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穀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種 小滿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種—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處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醜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古代時辰演算法:

古代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

子時23~1點,丑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古代人是如何計算日期的?

4樓:餜挵澶氭潀

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用天干地支來表示年、月、日、時。年月日時就象四個柱子一樣撐起「時間」的大廈,所以稱為四柱。

    古人制定天干地支的理論,應該有觀察和實踐基礎,不是閉門造車弄出來的概念。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進行迴圈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復始,無窮無盡。

年月日時都是60乙個迴圈。60在時間領域是個奇妙的數字。

乙個晝夜為一天。用六十甲子來依次紀日。比如今天是甲子日,明天就是乙丑,60天乙個迴圈。新的一天是從夜裡子時開始的。

每天劃分為12個等份,是12個時辰。5天共60個時辰,用六十甲子表示。比如當前時辰為丙寅,下乙個時辰就是丁卯。

時辰的確立,需要用真太陽時計算。  紀日和紀時,記錄了地球繞太陽運動和自轉的情況。

在古代人們把太陽公升起和落下的乙個週期算作一天,再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時辰被稱為「大時『』 每個時辰相當於兩個小時。

最初,人們主要依靠太陽的方位變化來判斷時間。後來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與觀察,發現了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一天當中,早晨和傍晚時的影子最長,正午時的影子最短,並且影子的方位會隨著太陽的移動而變化。根據這個變化規律,人們發明製作了「日晷」用來計算每天的時間。

5樓:莫和璧和煦

古人表示日期的方式除了普遍地用干支來表示以外,就是用某月某日的方式。但是我想古代應該用的是「農曆」,表示日期的方式應該是「幾月初幾」,如「九月初九」、「十月初一」等等。和今天農曆的表達方式應該是一樣的。

可是我發現很多古詩古文當中大多數直接寫「某月某日」,比如著名的家喻戶曉的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當中「九月九日」不是今天公曆的「九月九日」,「山東」也不是指今天的山東。我小時候讀陸游的《十一月四日夜風雨大作》覺得奇怪,「十一月四日」按照書上的解釋是陰曆十一月四日,為什麼不寫成「十一月初四」呢。讀到王維的另一首詩,題目忘了詩中有: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鉤」是極少見的寫成「幾月初幾」例子類似的只有《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除此以外,即使寫「幾月初幾」後面也要帶個「日」字,叫「幾月初幾日」。而現在陰曆的稱呼「幾月初幾」後面是不帶「日」字的。

著名的詩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不是「七月初七長生殿。」。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按照農曆的習慣應該寫成《九月初十即事》才對啊。

楊萬里的《正月四日後圃行散》明明是正月初四,他卻寫成「正月四日」,類似的還有許多,比如韓愈的《答李翊書》開頭:「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按照農曆的習慣應該叫「六月二十六」才對啊。韓愈的《與於襄陽書》:

「七月三日」,不說「七月初三日」。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以十五年七月十日歸葬。

」現在讀起來令人想到陽曆的十一月八日和七月十日。難道古代不用農曆?《祭十二郎文》:

「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雲,歿以六月二日」令人一下子想到公曆的六月十七日和六月二日,而不是農曆的六月十七和六月初二,難道古代用的曆法跟今天的陰曆不同?我想,歷代曆法差異當然是有的,但古代也是用的陰曆啊。但日期的稱謂與今天陰曆日期的稱謂不同?

而《徐霞客遊記》當中才有「戌午九月初三日……初四日、初六日……」好像古代正式的文章都用「幾月幾日」的稱謂,「幾月初幾」的稱謂屬於非正式的、民間的俗稱。像《徐霞客遊記》之類的本來屬於非正式的文章就用「幾月初幾日」的稱謂。大概「幾月初幾」是民間的叫法,後來傳入公曆,就把本來屬於陰曆的正式稱謂「幾月幾日」移到了對公曆的稱呼上,而對於陰曆的日期只好用民間俗稱的「幾月初幾」來表示了。

是不是這樣呢?

古代人也有日曆的嗎?他們是怎麼計算日期的呢??

6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古人用天干地支來表示年、月、日、時。年月日時就象四個柱子一樣撐起「時間」的大廈,所以稱為四柱。

古人制定天干地支的理論,應該有觀察和實踐基礎,不是閉門造車弄出來的概念。比如中醫針灸取穴,講究子午流注,不同的日子和時辰,取穴是有規律的,和天干地支的規律符合。至於後世把天干地支用到算命中,**乙個人的命運,就大家自己判斷其真偽吧。

六十甲子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進行迴圈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復始,無窮無盡。

年月日時都是60乙個迴圈。60在時間領域是個奇妙的數字。不但中國古人用60作為迴圈,現在來自西方的計時法中,一分鐘是60秒,一小時是60分鐘。

難道僅僅是巧合嗎?同樣,現在的一天24個小時,和中國傳統的每天12個時辰(時辰也就是大時,兩個小時為乙個大時)對應,中國用5天作為乙個時辰的大迴圈,所謂「五日一候」,共是60個時辰。下面列出六十個干支組合(稱為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醜、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年月的紀法以節氣來劃分:紀年

用六十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乙個輪迴。比如2023年是辛亥年,爆發了辛亥革命。干支紀年,新的一年是立春交節之後開始的。

比如2023年立春在2月4日上午7點27分,那麼7點26分還屬於乙酉年,7點27分開始就是丙戌年。紀月

同樣的道理,用六十甲子依次紀月。乙個新的干支月也是從乙個節氣開始的。比如2023年3月6日01時29分是驚蟄,那麼在此之前是庚寅月,在此之後就是辛卯月。

  紀年和紀月,都是根據節氣劃分的。而節氣的交節時間,則是精確觀測天象後才能確定的,它反映了太陽系和地球在宇宙中的執行位置。日子以乙個起點日開始,60天乙個迴圈:

紀日乙個晝夜為一天。用六十甲子來依次紀日。比如今天是甲子日,明天就是乙丑,60天乙個迴圈。新的一天是從夜裡子時開始的。紀時

每天劃分為12個等份,是12個時辰。5天共60個時辰,用六十甲子表示。比如當前時辰為丙寅,下乙個時辰就是丁卯。

時辰的確立,需要用真太陽時計算。  紀日和紀時,記錄了地球繞太陽運動和自轉的情況。四柱

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數值,分別稱為年柱、月柱、日柱、時柱。八字

我們常說乙個人的八字,就是他出生時的時間四柱記錄。它記錄了乙個人出生時的地球、太陽、宇宙相對位置的一些資訊。所以從八字本身的意思來說,它是乙個時間記錄,至於怎麼去解讀八字,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如果過份地依賴它,就是迷信。因為它畢竟只是記錄了乙個人的很少的一部分資訊,宇宙這麼浩瀚、人生如此複雜,人的一生主要還是靠自己努力和奮鬥。

古代什麼時候開始用貨幣的

錢不是誰發明的,是社會不斷發展中演變過來的,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最早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最初的貝幣。可是我們無法解決中原地區的貝幣是如何來自遙遠的大海邊,而且量那麼大?也許正是這種稀缺性使得貝得以成為貨幣吧?後來的青銅鑄快也曾經被當做過貨幣,更為有趣的是南方發掘出來的青銅鑄塊還...

古代人什麼時候開始結婚的,古代人什麼時候開始留辮子

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 年已及笄 笄 束髮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髮戴上簪子 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 語出 禮記 內則 女子 十有五年而笄 笄 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儀禮 士...

計算機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計算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生產的eniac 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 是第一台計算機。計算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計算機發明於1946年。大約在1940 1942年間,在研製飛彈的過程中,急需要有一種能迅速計算的工具,以便對飛彈的飛行進行控制。在它偏離人所 的軌道時,把它拉回到軌道上來。這樣就產生了能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