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一心不亂就遵守了無所住而生其心麼?無所住生心是真如中生心嗎

時間 2022-03-02 19:50:17

1樓:美人計

不知道自己理一心不亂,就是應緣接物,無所住生心。一落真如處,不是無所住生心。

2樓:煩惱即菩提

無所住的時候那個心。

3樓:引導者

是的。淨空法師:

善導大師給我們講的,念佛的人最後一念你看他用的是什麼心,如果用的是真心,真心他這一念是理念,理念的功德不得了,理念跟自性圓滿相應,就有那麼高成就。我們回頭想一想,《六祖壇經》裡面所說的,惠能大師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聽老和尚給他講《金剛經》,他那是什麼心?理一心,真心,他不是妄心,他沒有用阿賴耶,因為他確確實實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

所以我們《金剛經》來看,老和尚給他講到**?四分之一,不多,四分之一,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憑什麼?

憑理一心不亂。如果是臨終理一心不亂念一句佛號,他都能夠上品上生,用心不同。這不是佛常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嗎?

用心不一樣。理一心有上中下三品,事一心也有上中下三品,都是一心,品位不一樣,果報也不相同。總而言之,在我體會當中,用理一心的,應該最低限度,最低的位次應該是八地菩薩,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這最高的菩薩四個位次,最後的那個是佛,對於諸法實相通達明了,一點障礙都沒有了。

所以日常生活當中怎麼修?修什麼?古德告訴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是乙個最高指導原則。

念起是什麼?念起就是凡夫,你起心動念了,或者是有喜歡,或者是有憤怒,你心裡頭有什麼?有七情五欲,有煩惱習氣,這個東西才動,你就警覺到這錯誤,這叫不怕念起,你覺悟了,覺悟之後,馬上把它糾正過來,這叫修行。

念佛人怎麼糾正?把它換成阿彌陀佛,這叫會念佛。不會念佛的人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是胡思亂想,一點用處都沒有。

會念佛的人,每乙個念頭伏乙個煩惱,把煩惱習氣統統擺平了他境界提公升了,這會念。特別是跟人事上修行是最快,磨礪最快的地方。人什麼?

有喜歡的,喜歡裡頭有貪戀、貪愛,要把它磨掉,這不是好東西;不喜歡的,不喜歡,討厭,這也是錯誤的,全把它磨掉,磨平,平等心現前。所以經題上這五個字好,你修什麼?就是修清淨平等覺,就修這個。

用什麼方法?淨宗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在我們生活當中修清淨平等覺,在工作裡面生清淨平等覺,在待人接物裡面生清淨平等覺,跟任何乙個人都和睦相處,像佛菩薩一樣,佛菩薩看哪個人是仇人?沒有,看任何人都是自己,這是佛。

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還源觀》上講,乙個自性清淨圓明體,宇宙是從這發現的,萬物從這發現的,我也是從這發現的,一體!

一體只有相親相愛,一體裡頭哪來的怨懟。你對你的心肝脾肺,是不是心我很愛它,肝我討厭它,恨透了它,有沒有這種現象?沒有!

對待一切眾生,善道、惡道,對待諸天,對待餓鬼、地獄、畜生,都像對待心肝脾肺一樣。允許別人對我不善,不允許我對別人不善。為什麼?

他是在迷,我在覺,我要迷就跟他一樣了,我現在不迷,跟他就不一樣。我們跟諸佛菩薩一樣,不能跟凡人一樣。我們天天做早晚課,天天給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磕頭禮拜,你有沒有想到這些?

沒有想到就白磕了頭,白念了經。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教我們什麼你全不知道,這叫迷信。社會上說我們學佛是迷信,我們能不承認嗎?

不能不承認,真是迷信。你能把這些道理跟他講清楚、講明白,他恍然大悟了,這不迷信,這個東西真管用。方東美先生說得好,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最高享受在**?你享受到了沒有?真享受到了,對老師感恩,知恩報恩;你知恩才會報恩,你不知恩,報恩的心生不起來。

我們這一生冷靜想想,不是老師當年這樣教導我們,我們怎麼會走這條路。這條路走了六十年,在這種環境當中,世界局勢裡頭,還得到快樂,還天天歡喜,難得!我們遇到很多做大官的,**、總理的,我認識的很多,遇到大富大貴的,擁有百億、千億財富的,我也遇到很多,沒有我這麼快樂。

所以碰到的時候問我,你怎麼那麼快樂?問我這些,問我身體怎麼這麼好?為什麼這麼快樂?

我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是什麼他不知道。方先生這一句話把學佛的好處說盡了,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學佛是人生最高的快樂。

學佛是真實智慧型、真實利益,這是《無量壽經》上講的,真的不是假的。你得要真學才行,你不真學你得不到,你真學就會得到。

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什麼意思

4樓:8萬4千法門

海賢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他要不為表法,早就往生了。我們讀《往生傳》,《淨土聖賢錄》,再回頭來看海賢老和尚,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三十歲左右就具足往生的條件,他就能到極樂世界去。為什麼不去?

那是受阿彌陀佛的囑咐,佛看中他修學很如法,命令他常住世間。做學佛的榜樣給人看。特別是淨土法門,「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修這個法門人很多,這個法門決定成就。

一生圓滿。要做好樣子給人看,不要讓這些接觸到淨土到最後退心了,那就錯了!他為這個使命,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他叫阿彌陀佛叫老佛爺,他所說的「老佛爺」就是阿彌陀佛,在這個境界裡頭,我們一般所說的能夠唸到事一心不亂。

你念佛,心裡求佛,佛就現相給你。佛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有感他就現身,無感就不現。不但能現身,而且能現極樂世界。你想看看極樂世界,你能看得到。

慧遠大師當年在世,一生見過四次,我們相信他不會騙人。海賢老和尚,有人問我,他常見佛,他一生見多少次?我是最保守的估計,不會少過十次。

他念佛的時間長,念了九十二年,常見佛。佛常常安慰他,為什麼?忍辱波羅蜜不容易,得到佛的安慰了,忍辱生歡喜心,不生怨恨,不生煩惱,佛來安慰他。

所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就是心裡頭什麼都沒有,生什麼心?生度眾生的心。度眾生的心是一,度眾生的手段千變萬化,那叫什麼?

善巧方便。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度就現什麼身」、「應該給他說什麼法就說什麼法」,完全是應機,不是佛菩薩想教他什麼,不是的!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要懂。

不是隨自己,自己沒有了,「無所住」了,完全是順眾生。普賢十願,「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決定沒有自己,有自己就是凡夫,這個不能不知道。

生什麼心?生心裡頭最重要,根本的,就是慈悲心。「慈」能與樂,「悲」能拔苦,佛陀在世間,教化眾生的目的只有乙個,古佛如是,今佛如是,未來佛亦如是,不會變的,什麼目的?

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5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明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剛經第十篇,意思是說:做事不要去祈求結果,但要有認真去做的心。

放在俗世簡單來說:就是你只管按你的本意去做,不要去擔心做出來的結果。 這樣就沒有困憂了。

6樓:情感導師老王頭

回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去祈求結果,但要有認真去做的心。 放在俗世簡單來說:就是你只管按你的本意去做,不要去擔心做出來的結果。 這樣就沒有困憂了。

指的是人對世俗、對復物質的留戀程制度;心,指的是人對佛理禪義的領悟,人應該對世俗物質無所執著,才有可能深刻領悟佛。

7樓:樂寶法王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1.應放下執著而生菩提心。2.心不住相而生菩提心,3.無住相,無不住相而生菩提心。

8樓:煩惱即菩提

心不要放到任何東西上去。

我突然想到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麼我們念佛時,心想著阿彌陀佛,想著極樂,是不是有所住了?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什麼意思

9樓:瀛洲煙雨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就是:人應該對世俗物質無所執著,才有可能深刻領悟佛。

詳細解釋:

(1)關鍵是"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對世俗、對物質的留戀程度;心,指的是人對佛理禪義的領悟。

(2)此真心不是能對外境乃至內定境有了知、覺知的意識覺知心。更不是修成動中定力時,能於六塵清楚分明卻淨念相繼的意識定心。

(3)因為這都是意識相應境界,不離所接觸了知的境界,以及能接觸了知的意識覺知心,不離能所故。此乃妄心境界,不論境界有多勝妙,不論能入定多久,清明多久,都是意識相應境界,非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佛教術語,出自《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稱無住心、非心。與般若心經中"空即是色"義同。

意即不論處於何境,此心皆能無所執著,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執著,猶如生根不動,則無法有效掌握一切。

故不論於何處,心都不可存有絲毫執著,才能隨時任運自在,而如實體悟真理。我國禪宗六祖惠能未得法前,五祖弘忍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得傳衣缽。(六祖壇經行由品)

10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解釋清楚明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剛經第十篇,意思是說:做事不要去祈求結果,但要有認真去做的心。

放在俗世簡單來說:就是你只管按你的本意去做,不要去擔心做出來的結果。 這樣就沒有困憂了。

11樓:蘇寧電囂

金剛經裡面最精髓的一句話了,這句話分前後來解,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說清楚點就是不著相的意思,你對眼前的東西知道是假的,是無常的,你就不會放在心上了,就是不著相了,你不著相了,就不會把這個事放在心上,這就是無住,什麼事情都沒有放在心上,心就空了,即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什麼煩惱,生死,無明都不重要了,知道這一切都是空性,也就是心經所講的,色即是空,都是空性,若執著於無住,又落於偏空,當知真空不空,靈性還在生般若心,慈悲心,菩提心,妙明真心,這個是真的,身相有生滅,而靈性,也就是很多人要悟的,明心見性的,靈性沒有生滅的,而生其心是真心,或者叫清淨心吧,應無所住是本體,而生其心是妙用,真空妙有,

12樓:火狐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應無所住 』 ,什麼無所住?是我們的現在這個心,這個不斷在思考的心,不管是對物質還是情感不管是貪愛還是嗔恨,這些都是思維的一種,都要放下哪怕是對佛經的思考,我們的心都要放下要無所住。

『 而生其心 』,生什麼心?當我們現在的心也就是這個思維停下,讓心清靜之後,在這心底會自己湧現出一種真正的智慧型,這個智慧型是光明的可以洞穿一切,讓我們了解佛說的真正的實相。

怎麼才能讓心靜止下來— 通過禪修,這是佛陀教導我們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無所住即離一切妄想分 別執著,亦即清淨心,即佛法所說的定。無四相,無四見。說明白點,就是斷盡煩惱。

生其心者六度萬行等等之大慈悲心行也。然只有徹悟之人方能徹底明了。還是老實念佛為好。

當念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之理一心不亂自可無住生心。縱不能念至一心不亂,只要具足信願行,亦蒙彌陀慈願攝受,往生西方,一生不退成佛。

沒達到一心不亂可以往生嗎

羅什大師翻 阿彌陀經 時,把這個地方翻做了 一心不亂 但是玄奘大師翻為 一向專念 功夫顯然要比一心不亂淺得多。可以,照佛陀講的無量壽經講,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個願 法藏白言 唯願世尊,大慈聽察。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 餓鬼 禽獸 蜎飛蠕動之類。所有一...

請問唸佛必須唸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嗎

aaa 王 菩薩行道,以利人為先。修淨業人,以真信切願為本。只要深信切願,不必一心不亂,都可仗佛威力接引,往生西方。唸佛人要生信發願,持佛名號,願生西方。離信願行三者,則無有是處。修淨業人,以真信切願為本。能唸到一心不亂,則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亂,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則可。不得,則由常存...

散亂心念佛可以往生嗎,唸佛必須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嗎?散亂心念佛能往生嗎?

任柯農機 信 願 行如鼎三足,缺一不可,真信切願,真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真信有阿彌陀佛,真信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攝取一切眾生皆有份。願字最重要,願意去西方極樂世界,而且要急切的希望往生西方,在這個時候,也就是具備了一心繫念,有佛菩薩的佛光慈悲加持,馬上就達到一心不亂了,所以願當中,本身具備了達到一心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