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典故: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2005-09-19 14:59)
伯牙是春秋時期著名的琴家。荀子在《勸學篇》中說:"昔者匏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就是說匏巴彈瑟時,連水裡的魚都要越出水面傾聽;伯牙彈琴時,正吃草料的馬也仰首而聽,高度評價了伯牙的演奏技術。
伯牙的成就來自其師成連的獨特教學方法,他年輕時跟成連學琴三年,技巧已經掌握,就是達不到精妙的地步。成連稱要帶他去見自己的老師,就把他帶到了蓬萊山,成連將伯牙留在山上,自己則乘船而歸。伯牙獨處山上,「近望無人,但聞海上汩沒崩澌之聲,山林杳冥,群鳥悲號,伯牙愴然嘆曰:
『先生將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他將聽到的聲音,看見的景物,融入自己的情懷之中,果然韻律與心神合而為一。伯牙因此悟得琴之妙趣,遂成天下妙手。
俞伯牙在蓬萊仙島上學到高超琴藝後,被周天子拜為司樂太師之職。他奉命編修樂譜,專程去楚地采風。一天,俞伯牙帶著琴僮順漢水而下來到長江口,突然烏雲蓋頂,狂風大作。
霎時之間,波湧浪翻,驚濤怒吼,將俞伯牙所乘的船顛得起伏搖晃。俞伯牙待風住雨停,站在船頭一看,只見月兒初公升,掛在崖頂,月影沉碧,波瀾不驚,杜鵑啼鳴,更添幽靜,不禁觸動樂思,犯了琴癮。他便回艙開囊取琴,對著明月和浩蕩的江水彈撥起來。
一曲尚未彈完,突然琴弦斷了一根,按當時的說法,只有遇到懂得**並理解彈琴人心境的人,琴弦才會崩斷。伯牙走出船艙,果然見到有乙個身穿蓑衣,頭戴斗笠的樵夫,他手裡拿著一把斧頭,地下放著一捆柴。伯牙就高興地請他到船艙中聽琴,換好琴弦後,伯牙先彈了一首《高山》,樂曲剛完,樵夫就讚嘆說:
"太好了!多麼巍峨的泰山啊!"伯牙隨即又彈了一曲《流水》,**一停,樵夫就讚美說:
"太好了,多麼浩蕩的江河啊!"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道:「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後來鍾子期不幸病故,伯牙傷心至極,認為知音已去,從此無人能聽懂自己的琴聲,也沒有什麼值得自己為之彈琴,遂大哭之後,將琴摔碎,畢生不再鼓琴。
故事出自 《列子 - 湯問》。
琴曲《高山流水》,見於先秦《列子》一書,《呂氏春秋》亦有此傳說。言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
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優美。
2樓:匿名使用者
涉及到俞伯牙與鍾子期
現在我們常用「高山流水」或「流水高山」來比喻知己或知音,含有象徵深厚友誼的意思。事實上,這個成語是從《列子·湯問》所記載的故事裡概括出來的。這個故事發生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
當時的楚國有個讀書人,姓俞,名瑞,字伯牙。他還喜歡彈琴,從小跟一位名叫連城的先生學琴。伯牙天資聰穎,琴藝大進,但卻很難捕捉到樂曲的神韻。
一日,老師對伯牙說:「我帶你去尋乙個仙師點化點化,好嗎?
伯牙一口答應,高高興興地揹著琴隨老師乘船來到東海蓬萊山,老師讓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師去了。
伯牙在這巍峨蒼鬱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見老師歸來,便沿一條山路尋去。繞過乙個山頭之後,不想卻有一幅奇景掛在眼前:真是雲中飛瀑,霧中清泉,水花四濺如珍珠,激音迴盪如仙樂。
伯牙頓感天眼大開,靈感湧起,便席地而坐,撫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後傳來老師的聲音:「哈哈,哈哈……仙師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所說的仙師就是大自然啊。相傳《水仙操》和《高山流水》這兩首古琴曲都是伯牙當時成就的。從此,他的琴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但卻始終沒能找到乙個知音。
後來,俞伯牙到晉國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國。因遇大風,只好在漢陽江口停留。
待風平之後,一輪仲秋之月便從浮雲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頭,仰視明月,俯視江面水波,琴興大發,便撫琴而彈。一曲即終,忽從草叢中跳出乙個樵夫來,此人對伯牙的琴藝讚嘆不已。
伯牙大驚,便問道:「你會聽琴,你能識琴之優劣嗎?」
樵夫接琴觀之,答道:「此琴叫瑤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樹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樹必高三丈三尺,截為三段,上段聲音太清,下段聲音太濁,只有中段,清濁相濟,輕重相兼。
後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擇吉日良時,鑿成樂器。最初,此琴有五條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內按宮、商、角、徵、羽。後來,周文王添弦一根,稱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稱為武弦。
因此,這琴又稱文武七弦琴。」
伯牙聽罷,心悅誠服,便又調弦撫琴,時而雄壯、高亢,時而舒暢、流利。樵夫時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時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禮而問道:「天下賢士,請教高名雅姓?」樵夫還禮,說:
「在下姓鐘,賤字子期。」伯牙嘆曰:「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即命童子焚香,燃燭,與子期結為兄弟。並相約來年仲秋再在此地相會。
第二年仲秋時節,伯牙如期而至,誰料想此時已是與好友陰陽相隔,子期已離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墳前,撫琴而哭,彈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終,以刀斷弦。並仰天而嘆:
「知己不在,我鼓琴為誰?」說畢,琴擊祭台,琴破弦絕。 後人感其事,就在漢陽龜山尾部,月湖側畔築一琴台,以資紀念。
據記載,伯牙臺建於北宋,清代重修,後破敗,解放後修復。碑廊門額上有「琴台」二字,相傳為北宋書法家手筆。今天,歷經風雨的伯牙臺已成為漢陽的乙個重要風景點,殿堂裡金碧輝煌,殿堂前是相傳為伯牙撫琴的漢白玉築成的琴台。
當你在稍遠處駐足默立的時候,在那湖光山色,濃蔭繁花當中,你會看到碑廊門額上的那四個字:高山流水。它成了乙個召喚,永遠迴響在我們的耳邊!
3樓:匿名使用者
伯牙和鍾子期。
伯牙是琴中高手。鍾子期是聽者的高手。
伯牙談琴,鍾子期都能聽懂。當伯牙談到高山時,鍾子期就說,巍巍乎如泰山。當伯牙談到流水時,鍾子期就說,洋洋乎若流水。
於是伯牙就把鍾子期當作知音。後人就用高山流水來比喻知音。後來鍾子期死了,俞伯牙就把琴雜碎了,以後再也沒談琴。
4樓:高樓居士
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示例〗孔聖人尚學琴于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六回
涉及伯牙、鍾子期兩個人
5樓:匿名使用者
ok,very good
高山流水這個典故涉及的人物有誰
高山流水典故的出處?
6樓: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見於《列子·湯問》。
典故: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譯文: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師,他的琴術很高明,鍾子期則善於欣賞**。伯牙彈琴的時候,想著在登高山。
鍾子期高興地說:「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見了一座巍峨的大山!
」伯牙又想著流水,鍾子期又說:「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到了汪洋的江海!
」伯牙每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
漁舟唱晚和高山流水兩個古箏曲子反映的是什麼樣的意境
最後的騎士 漁舟唱晚 樂曲已在描繪夕陽西下之際,在優美如畫的湖面上,漁民歸舟,盡興歡悅之情。這是首典雅的中國無聲 作品,影響極大 高山流水 樂曲由 高山 和 流水 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運用相隔兩個八度的撮弦來描繪高山的巨集偉氣勢 後半部份連續的使用了大量的上下行刮奏手法來表現流水的各種形態。是一首古...
撩的讀音是哪兩個,撩的讀音是哪兩個? 5
李雲龍飛 撩 拼音 li o,li o,li o,li o,筆劃 15部首 扌 部首筆劃 3 解釋1 撩 li o 掀起 撩起衣襟。撩起頭髮。用手舀著灑水 先撩水後掃地。撩 li o 挑弄,引逗 撩撥。撩亂 紛亂,如 眼花撩撩 亦作 繚亂 春色撩人。筆畫數 15 部首 扌 筆順編號 12113443...
福建晉江發展最好的兩個鎮是哪兩個
晉江安海鎮 排名27位 和陳埭鎮 排名30 在2016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統計中排名。謝謝! 晉江有13個鎮 6個街道辦事處 原本15個鎮,在2002年撤掉青陽鎮 羅山鎮 鎮分別是 陳埭 安海 池店 紫帽 磁灶 內坑 東石 金井 龍湖 深滬 西濱 英林 永和 街道分別是 青陽 梅嶺 西園 羅山...